1986年上海女首富被判死缓。入狱后丈夫竟带着小保姆和所有积蓄跑路了,连唯一的女儿都喝农药去世了。
当年吴胜明为躲包办婚姻,索性离家出走去“自主创业”,于是便从南方批发一些收音机、布匹等商品,拿到北方城市去销售。
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让吴胜明赚得盆满钵满,在1984年就拥有了千万资产。
在一次聚会上,商人朋友告诉了她一条新的财富通道:将国外的汽车走私到国内销售,其中间的价格差能让她的财富再上一个台阶。
她的商人朋友苦于“有路子”但是缺乏足够的资金,为了说动这个财主,还将如何规避操作中的风险等细节一并道来。
胆大的吴胜明听完朋友的方案后,选择与对方合作干起了走私生意。
树大招风,顶着上海女首富名号的吴胜明,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有心人士盯上,走私生意做了一年就被相关部门在掌握了足够的证据,直接被抓捕。
被捕后,吴胜明的老公张思源察觉吴胜明这辈子可能出不来了,就带着家里所有的积蓄,连亲生女儿都不管不顾,就和保姆私奔去了安徽,还向在狱中的吴胜明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虽然同意了,但吴胜明也向张思源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必须将女儿张艳安顿好。
于是,张思源就把女儿张艳,寄养在了吴胜明的一位哥哥家。
连续的打击让吴胜明意识到,自己人生除了女儿再无牵挂。
狱警们常常开导吴胜明,为了以后还能与女儿相聚,哪怕是被判了死缓,但在狱中好好表现,争取得到减刑,以后还是有可能离开监狱的。
在狱中,她以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6万字的自传《囚路》,发表在了监狱自主发行的报纸上。
后来被上海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作家黄允看到后,同为女性的黄允被这个与她差不多大的女人的经历震撼到了。
黄允在征得吴胜明的同意后,以这篇自传为原剧本,将这个故事进行适当改编让故事更适合体现在电视上以后,在上海电视台翻拍成了电视连续剧。
电视剧一经播出,让无数人感动落泪。
这一事迹也让监狱方面看到了吴胜明的良好表现,监狱领导主动将情况上报。
后来吴胜明得到了第一次减刑,死缓减为无期徒刑,让吴胜明看到了生的希望。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张艳16岁生日那天,伯伯不小心说漏了嘴,讲出了吴胜明被抓的实情。
这时她才知道,妈妈是由死缓改为了无期徒刑,也许这辈子妈妈都不能出狱陪伴她了。
多年来一直沉浸在谎言中的张艳,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在自杀前,她写了一封信寄给了狱中的吴胜明。
信中提及,如果妈妈有机会出狱,希望妈妈能建一间福利院收留那些无法照顾自己的老人和小孩,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这封信也成为了张艳的遗嘱,也是她对自己母亲的期盼。
女儿的死亡给吴胜明带来了毁灭般的打击,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化成了泡影,一度想用自杀的方式换来解脱。
狱警们知道这件事后主动开导吴胜明,并唤起了她对于活着的新希望,就是好好表现争取减刑,出狱后完成女儿的嘱托!
为了能早日出狱,吴胜明在狱中努力表现出积极的一面。所以在后来她又获得了一次减刑,将无期徒刑改为服刑18年。
2003年7月28日,70岁的吴胜明服刑完毕,出狱后被安排到了户籍所在地去做清洁员,专门打扫公共厕所。
虽然每月工资才400元,但是住在街道办为她安排的18平房屋中生活也还算稳定。
吴胜明又借着平时闲暇的时间,编写了一本20万字的自传小说,还将女儿自杀前写给自己的嘱咐写在小说中。
编写完成后吴胜明还联系出版社将该书出版。
出版后,吴胜明那曲折的故事,立即引得广大读者的共鸣,导致发售量越来越大,有时还会有读者到她的居住地探望她,让她的生活变得热闹与繁忙起来。
出名后的吴胜明却吸引来了骗子张京强,张京强借以想帮助吴胜明完成女儿遗愿的名义取得了她的信任,并让吴胜明想办法凑钱与他一同去陕西杨凌开发果园。
但是不曾想,在吴胜明凑到钱来到陕西后,张京强以场地租赁,买果苗等理由将她借来的钱全部骗走了。
吴胜明已经没有能力去偿还这笔巨款,绝望的她想到了自杀。
可是还没有完成女儿嘱托的她认为,如果就这样结束生命,就算到了天堂她也无颜面对女儿。
于是她选择坚强地活下去,再找机会东山再起。
虽然被骗,但是也让吴胜明了解到了蔬果种植行业的前景。
静下来后她思考到,目前土地已经承包下来,种植葡萄比较符合她的实际情况,于是就继续完善了葡萄园的后续工作。
经过几季的种植,不仅仅偿还了欠款,还通过勤奋的学习,在葡萄种植领域赚取了足够的种植经验。
随后吴胜明相继开办了诸多产业,成为了实打实的千万老太。
参考文献:《传奇女性传奇故事:七旬老太出狱后创业赚千万》——胶东在线 2010.07.25
作者:微尘
编辑: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