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二线楼市明显降温(二三线楼市热度上升)

专家回落27%才合理?央媒做出官方回应,房价下降成必然

来源:沃沃

自从发现高价房价影响到国内生育率后,国家终于出手了。从去年开始,我国房价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去年一季度平均房价达到1.1万每平,去年年底跌至9500元每平,总体下跌15%、同时,开发商销售量同样出现下跌。据统计,今年2月份,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7%。

导致房价回落的因素

导致房地产市场大降温的原因,除了国家呼吁住房不炒之外,还有3点因素。第一点是因为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房价大涨,有刚需的家庭早就下手了。而那些无力购买的家庭,也放弃了购房计划。如今,国内剩余有购房刚需的家庭越来越少。根据数据统计,国内拥有一套房产的家庭占据96%,拥有两套房产的家庭占41.5%,拥有三套以上房产的家庭占10.5%。

第二点,受到疫情影响,各行业发展不景气。部分企业选择裁员、降薪的方式自保,导致很多职工被迫失业,收入也不景气。眼下,还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度过,所以大家对未来收入不敢抱有期待。

第三点,国内房产早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在2017年,空置房数量达到6500万套。根据专家预测,到去年年底,空置房数量达到1亿套。

可即便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大降温,但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处于高位。其中北上深这些大都市的平均房价已经达到6-7万每平,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也保持在2-3万每平,三线城市的平均房价达到1-1.5万每平。而目前,大批工薪阶层职工的平均月收入仅有3000-7000元左右,买房显然是要承担一定压力的。

专家提议房价下跌27%

面对如此高价的房价,金融专家朱云来表示,当下房价下跌27%才能回到合理水平。去年国内方房价最高峰达到1.1万每平推算,未来房价应回归8000元每平才算合理。这就意味着购买一套80平米的房产,大概需要64万。

那么问题来了,专家提出的回落27%到底合不合理?对此,央媒做出官方回应,认为房价依然偏高,需要进行调整。

但大家有不必抱有太大的期待,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即便是将房价下降27%,依然有大批家庭是无力承担的。就像上海地区平均房价是6.7万每平,就算房价下跌27%,也高达4.8万每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价值480万,再加上贷款利息,500万的开支可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

另外,房价下降是必然趋势,但绝对不会出现大跌的情况。毕竟房地产是我国经济主脉,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泡沫,国内整体经济将受到波动。因此,建议有购房刚需的家庭,在攒够首付的前提下,应趁着房地产市场降温,赶紧下手。

一直以来,都有人纠结到底该贷款买房还是全款?其实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如果是有能力全款买房,且买了房之后还有其他的存款,那肯定选择全款,因为可以省下昂贵的银行利息。但如果说家庭财政情况没有那么可观,而且家庭存款不多,为保险起见自然还得选择贷款买房。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

评:房地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在消费端占据重要地位。在当前出口下降,国外需求不足,投资收缩的背景下,加大消费端发力,房地产还是首当其冲!同时,中国的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金融属性太过强烈,与整个银行保险证券投行大金融绑定紧密,难以拆解。在正常温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坚持房住不炒,让房价适当降温,能够有效促进其他消费端逐步赶上并超越房地产对消费的贡献度,有利于全社会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转。但是近三年受疫情影响,人民收入水平下降,捂着钱包不敢消费,整个消费端就出现了问题,加上出口和投资环境减弱,需要重启房地产市场对消费端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领导人这一表态,个人认为,明年在需求始终较为旺盛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又将迎来新一轮涨价波峰。

全国普遍降温降价,包括南京这样的稳健型强二线。

显然,全国正在进入2014年的节奏了⋯⋯

有一类二线城市,房价挺吃亏的:

经历了之前二三年,房价下跌、调整,原本今年市场有动能上涨的,结果刚冒头,就被全国调控升级、房企暴雷、市场大势降温等给摁住了。这类城市包括:武汉(如图)、长沙、郑州、厦门、青岛、天津、福州等……

涨了这么多年的房价,要下跌了吗?

局长和大家一样,发现在多轮房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

有一些刚需的购房者会说:这似乎是个好消息,再等等说不定都能全款买房了。然而正高兴没多久,多城“限跌令”连续出台。

上涨得限,下跌也要限?

这可不是单纯地要保住房地产企业这么简单。接下来,局长将为你破局中国房价的涨跌之谜。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买房子似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自从90年代商品房被放开后,花钱买房的人基本上都赚钱了,甚至成为了发家致富的手段。

数据显示,2002-2018年,中国房产、债券、股票的累计涨幅为313%、92%和52%,房地产的回报远远超过同期的金融资产。经济学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一个领先指标,而在中国,股市可以横盘十年,但房价这十年却翻了好几倍,所以房地产似乎成了中国经济的晴雨表。

当然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房价一直上涨对经济发展并非有利。

对于国家来说,如果房子一直涨价,有这等稳赚不赔的生意,谁还愿意去投资实业?工业立国就会变成口号。

比如90年代的泰国放开外资限制,大批外资涌入泰国炒作房地产。虽然泰国楼市从89年开始跑出大牛市,但也导致经济的脱实向虚。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泰国商铺和写字楼空置率甚至高达20%以上。

其次,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如果房子一直涨价,就会出现先到者优势,而后来者越来越买不起,打击社会人才的流动性;同时,购房者的消费能力也被房贷侵蚀,这就会压制消费,从而影响到经济。

试想一下,如果因为房子压力,大部分人无法在城市安家,导致人口流出,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限。

所以,房价无小事,持续过热上涨的楼市必然对经济有负面影响。

过去10多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不断推进,人口也从农村加速流入城市,货币政策总体宽松,人口、土地、金融政策等都对房价上涨形成了强大支撑,但房价的快速上涨也带动了炒房投机的热潮,带来了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

此时,高房价的弊端开始凸显,包括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单身人口增多、城镇化速度放缓等。中国社科院也早在2018年出台报告指出,中国房地产对经济净贡献出现了由正转负的拐点,挤出效应已大于带动效应。

因此2016年,“房住不炒”概念横空出世,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包括限制单个家庭购买房产的数量,买房资格限制、提高第二套住房的缴款比例、学习国外进行廉租房建设、为房企划定三条安全红线、加大城市新区建设等,如今房地产税也来了!

不少人惊呼,房价终于要跌了,那为什么还要“限跌”呢?#房价##房子##经济##调控##高房价##重申房住不炒#

【厦门楼市扛得住】

易居50城房地产市场机会与风险监测系统显示:厦门楼市景气度当前处于小幅的降温过程中,下探幅度明显小于2018年。虽然没有复苏,但在二线城市当中,属于具有韧性的城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出现了一批已看衰全国楼市来吸引流量的自媒体~

不可否认,自从去年全国最严厉的政策,让楼市迅速降温~

尤其是三四五六线城市,更是惨不忍睹;

但一二线城市,除了政策最开始的阵痛期外,之后基本都是在涨;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再涨;

北上广深,除了深圳,其他三个,国家数据同比都是增长的,那么,你自己去销售部的话,那涨幅更是明显;

强二线城市,有几个同比是跌的?几乎没有;

前两天国家发布的70城市房价涨跌情况,楼市已经出现了反转;

对,就是反转。

一线城市涨幅扩大,强二线城市要么是止跌转涨,要么是涨幅扩大;

你或许不相信,因为头条上到处都是你想要看到的消息,但当你真金白银掏钱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相~

你得自嗨,成全了别人的流量,然后别人赚到钱了去买房~

说句难听的,那些唱衰房价的自媒体,尤其是真的能赚到钱的,你看他们用钱是买房还是炒股,你就知道什么是真相了#房价#

【易行长:相信楼市短期内会软着陆】

其实,金融管理部门对于房地产态度挺友善了。

要说短期楼社会软着陆,不知道大家信否?

从土地市场来看,近期不但没有企稳,反而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地市进一步降温,连地方国企和平台托地的力量也快没有了。

何况,财政部还不让地方平台托底、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苏北楼市急速降温中!】

易居院监测:1-9月4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累同比增速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厦门、珠海、北京、杭州、深圳、武汉、福州、南京、重庆、广州。排名后五位的城市分别为韶关、南宁、洛阳、长沙、淮安。从城市排名变化来看,总体较8月变化不大,但绝大多数城市同比增速都显著回落。其中,增速为负的城市共有15个,相比8月新增2个。

具体城市来看,厦门1-9月新房成交累计同比增速继续位居40城之首,但受疫情影响,9月环比暴降52.8%。韶关和南宁连续6个月市场最低迷。其中,9月南宁新房成交环比下降14.5%,继续降温,而韶关环比增长12.6%。

从城市区域特点来看,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为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且地理位置上以南部沿海城市居多;排名靠后的城市主要为弱三线城市,且地理位置上偏中部和西南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苏北地区城市今年排名整体下降较快,尤其是部分三线城市,近几个月正在加速降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5087/
1
上一篇麒麟二手房
下一篇 宜宾筠连(宜宾筠连高铁最新消息)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