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新首富”是怎么发家的?23岁1千元创业,如今掌舵“年交易额1200亿多元”的大市场。
据最新版《2021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余渐富凭借2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排在安徽池州地区富豪榜第一位,登顶安徽“池州新首富”宝座。
那么,余渐富何许人也?
余渐富,1956年7月出生,安徽池州东至人,安徽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毕业,EMBA班在读。现任安徽南翔集团董事长。截止目前,南翔集团开发建设的光彩大市场项目总面积逾640万平方米,入驻商户近3万家,吸纳就业26万人,市场年交易额1200亿多元,成为全国商贸物流中心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典范。
公开资料显示,余渐富出生于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余村一个农村家庭,
23岁与朋友每人出资1000元,现任创办日杂店,录像放映厅、冰棒厂,由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37岁时创办了安庆市南翔贸易公司,做起了糖、酒等产品的批发,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再加上那个时代迅速发展的经济,余渐富的生意越做越大,仅仅用了2年时间年交易额便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当地知名的民营企业。
之后,先后成立安庆市南翔广告装饰有限责任公司、安庆市南翔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聚德利酒店、安庆市南翔家电分公司、安庆余恒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安庆光彩大市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七个公司,均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44岁时组建安徽南翔集团,任安徽南翔集团董事长。
64岁时以2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年胡润百富榜》第2303位。
值得一提的是,余渐富在事业成功后,丝毫没有忘记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先后为贫困地区和下岗失业人员捐资上亿元,在贫困县建设南翔光彩小学100多所,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家。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支援抗疫一线。捐赠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还捐赠300万元帮助疫情严重的地区共克时艰、渡过难关。
今日在安徽安庆市,发生了一件遗憾叹息的事! 安庆市宜秀区光彩大市场四期柘山路
的房屋,第二次拍卖降价190万起拍,但还是没人理会,已经流拍!降价有几十万,为什么流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们来看一看此房的具体情况:位于 安庆市宜秀区光彩大市场四期柘山路综合经营2#楼4室的房屋,总建筑面积:268.66平方米,规划用途为商业用房,所在楼层为1和2层,朝向南,目前该房未腾空,现在经营瓷砖店。
评估价为279万,起拍价为190万,打6.8折起拍,吸引了383人次围观,4人设置提醒,最终却没有人出价,比较惋惜遗憾!
特别提醒:
1、其中包含装潢价值174700元
2、竞买人请竞拍前实地看样,未看样的竞买人视为对本标的实物现状的确认,责任自负。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的商业住房,犹如雨后春笋一样起来,但现在的多数城市的人口不能支撑当地的商业,不管哪个城市,只要你走出去看一下,门面转让和出租的到处都是。该房拿出来拍卖,一般情况都是经营不好,个人资金出现问题,但是呢?拍卖中还要包括装修费用,这不明显是坑吗?更何况,以现在的实价,以前的价值都缩水了不少,自然好多都是评估价过高。所以该房屋没有拍卖出去也是情理之中,大家觉得是吗?
另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懂的朋友告诉我!#安庆##安庆头条##安庆身边事#
#安庆头条#
今天的光彩大市场,真可以说是比过年还热闹。适当储存消费性物品,却引起市民大量抢购,小小的一条卖米粮油的街道人头攒动。
若不是有城管在此执勤,除了两轮车其它车辆一概不准入内,想必早已是水泄不通了。
有米行老板的店被抢购一空,更有商家已经关门说是今天的货已经买完,除大米面条也被市民列入储备名单。
我买了两包平时常吃的面条,以前每包售价6元,今天7元。由于很久没有购买,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涨价的,你多问一句商家一脸的嫌弃里写着“爱买不买,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在“你不要有人要”的此刻,哪有什么平常的老用户一说……
打电话问开食品粮油的发小,她说没有的事,今天没有是被那些人抢了回去。这种集中性销售必然会集中性缺货,凡事不要过分盲从他人行为,理性消费、理性购物、理性思考避免盲从……
#安庆头条#今天去安庆光彩大市场物流提货,和一位光彩送货的师傅聊了一下,问了他们现在生意怎么样,看上去光彩大市场没有什么人了,是不是现在实体店都不好做了,送货师傅说是的,没有以前好了,现在老板一年差不多可以挣20-30万左右,我去,这要是生意好的时候一年不还得几十万,安庆光彩大市场看上去没有什么人,其实他们下面县城的客户都是微信发货,需要什么直接一个微信就可以搞定,然后直接去物流发货就可以啦!怪不得光彩大市场物流车每天都是一大车,有中午发的,有晚上发的。光彩大市场老板们都好有钱,里面好多奔驰宝马奥迪
#安庆头条#运营一年不到的光彩云集,现在到处是转让的店铺!
许多人都以为光彩做生意有钱人很多,生意应该很好;其实恰恰相反,这边餐饮反而不太好做,因为生意人更懂得怎么去花钱!
再看看市内许多餐饮店经常爆棚,但分店一开到光彩这边生意反而不好,表象是“富吝啬、穷大方”,内在里其实是对金钱不同的认知造成的。
#安庆头条# 近日很多路过宜城路的市民发现安庆老汽车地块站建筑拆了,曾经五湖通四海,如今换颜变记忆。说起安庆汽车站或安庆长途汽车站,上了年纪的本地市民,都称宜城路的车站为大站,原先曾有安庆大汽车站,湖滨车站,旅游车站,汽车南站。随着城市变迁的快速发展,很多车站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但对安庆市民最有情怀的还属安庆汽车大站。1951年10月,安庆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建立。安庆地区才有了第一个国营汽车站。80年代初期,站里停靠的几乎是“解放牌”客车,改革开放前,安庆仅开通安庆—高河、安庆—潜山、安庆太湖、安庆—桐城客车班线、安庆—合肥是当时唯一开通的长途班线。2010年安庆新建成光彩客运中心站,后续老安庆车站完成搬迁。
安庆市刚刚通告发现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11月27日截止18时,安庆市通告了在密接人员筛查中发现6名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昨日通告阳性同事密接。
安庆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发布其活动轨迹:
西苑小区、安徽筑梦三维智能制造研究所。
大桥街道书香一品,七街二期路边摊,安庆火车站核酸检测点(阴性),七街大南门牛肉包子店,迎江区任店新村,百家利超市任店新村店,莎莉文恒禾店,宜秀区天宝商城,兴业银行独秀大道支行,光彩大市场1期,市政务中心西辅楼3楼,
经开区瓜园小区,迎宾小区兴旺牛肉拉面店,东围墙街路边摊、黑泷堂人民路店,迎江区吾悦广场,吾悦广场邻几便利店2店、大溪地谊家生鲜超市,正新鸡排天宝商城店,娜家便利店迎宾小区店!
西湖绿洲城四期,邻几便利店,程记麻辣烫经十一路店!
也涉及了部分活动区域,包括小区,超市,商城,购物中心,餐饮等人流比较密集的区域,防控形势复杂!好在6人已经第一时间隔离管控,同时全力排查各风险点位和密接人员,全速落实核酸检测,尽最大努力排查一切风险!
务必全面布防,必定涉及6名阳性感染者,不可掉以轻心,也请出入这些相同轨迹人员第一时间报备,居家隔离,全力配合安庆防控,出入做好自我保护,特殊时期,务必遵守防控政策,相信安庆有能力,有把握,迅速控制疫情风险!安庆加油!
#安庆头条# #安徽头条#
#安庆美食记录#安庆老习俗——系红头绳的鸡腿
那时人穷养鸡望生蛋,蛋能换钱,钱能买盐。称为“鸡屁股银行”。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舍不得杀鸡吃的。
新春到人家拜年,主人桌上都放一个圆形或八角形的桌盒。桌盒考究一般是漆器,也有景泰蓝的。打开盖子,里面有古钱币造型的小格子。小格子里放着,瓜子,糖果,白切,寸金糖等糕点。
拜年时,主妇从厨房拿出鸡汤泡炒米招待客人。鸡汤里有鸡蛋如果是荷包蛋,你放心大胆地朝天吃光。如果是五香蛋,客人就不能把蛋全吃完,要剩下个把蛋。并说:“吃不下了,剩的留着‘存库’。”因鸡蛋叫元宝,存这叫年年有余。
所谓存库就是放你这,来年再吃。这是客套话,也是当时的习俗。若盛来蛋泡炒米里面还有鸡腿! 那可千万要看清楚:这鸡腿可有红头绳系着。 若有红头绳,这是客气你不能吃。若吃了人家虽没你法子,但等你走后会讲你不懂规矩。因为后面还要盛给别人“吃”,这样一直装,装到被吃了为止。
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失客气。若这只鸡腿没有红头绳系着,那是主人真给你吃,你是他家尊贵的客人。
虽说这系着红头绳的鸡腿,是不想给你吃,你不能吃。但它表示着主人对你尊重,把你当大客。那时鸡贵,只好用这种方式作秀。彼此知道,彼此不点破,彼此不说穿,彼此尊重。安庆当时穷,但穷不失志,穷不失态,穷也光彩,穷也好客。用鸡汤泡炒米招待客人,由来已久。这是安庆的特色,吃鸡蛋叫得元宝。这油炒米是黄金粒,是安庆才有的特产。
最后点明这系红头绳的鸡腿,到底留给谁吃?
在安庆有:“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一般是给新姑爷。如果女儿生了小伢子,那当然是外孙专利。安庆有 “外孙是家婆家一条狗,吃吃摇摇就走!”。
除了这两个当之无愧外,能吃到这个鸡腿的,恐怕非“贵人”莫属了。这贵人肯定是有求于他,要他帮忙的人。如果你是能帮忙的“贵人”,也要审时度势,不要自作多情。
虽然没有系红头绳,如果人家没将鸡腿撕碎,你还是要慎重点,最好不要吃。主人是想给你吃,但也心存你客气,最好不吃。这样他可以多招待几个贵客。
等人家将鸡腿撕开,放在碗里。那你才是他家真正的,当之无愧的“贵人”。你就可享受这美味、昂贵,且有复杂情怀,来之不易的鸡腿。
在安庆这就是的规矩! 我可以讲它千遍、万遍不是,但容不得外人,讲它半句不是。我的故乡——安庆老规矩。
这次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来安庆拍鸡汤泡炒米。没有拍到泡炒米还有这么多,复杂的内涵。
今天我把这古老的习俗写出来,一是补充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不足,二是让年轻人知道,安庆这个地方有如此多姿多彩习俗,和如此玄妙的情怀。
在安庆看亲拜年时: “鸡腿,你吃了没有?” #安庆头条#
作者:江启荣
安徽宿松北浴乡:红色旅游绘就富民强村新蓝图
作者:苏泉
巍巍大别山,郁郁罗汉尖。近日,群山环抱的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北浴乡罗汉山村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作为宿松县唯一一个“红色名村”,革命老区罗汉山村依托红色资源,已成为游客周末乡村游的热门打卡地。
“我们有信心把罗汉山村打造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红色名村’,让那段光辉的历史,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代代相传!”初冬时节,探访罗汉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目睹一件件革命文物,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过去那段光辉岁月似乎就在眼前。
因红色文化而名扬的北浴乡罗汉山村,是安徽省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也是宿松县唯一一个“红色名村”。近年来,在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鼓舞下,罗汉山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整合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走出了一条集体与群众“双增收”的振兴路子。
罗汉山村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底蕴深厚。1935年4月6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在太湖李杜店主持召开军事整编会议,决定一部分部队到宿松、黄梅、蕲春3县交界的罗汉尖地区,利用罗汉尖方圆百里,群峰耸立,林木幽深,沟壑纵横,地势险恶,易守难攻的优势,开辟罗汉尖革命根据地。村内至今还保留着地下交通联络站遗址、烈士墓地、山林医院遗址、兵工厂遗址、思恩洞、卡子门、红军步道等一批红色遗址遗迹。
罗汉山村在着力保护好这些红色资源的同时,积极谋划,打好整合开发牌,释放红色资源的内在活力。近几年,罗汉山村广泛筹措资金,先后累计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设红色文化广场、铜浮雕红色文化墙、入党誓词之上党旗高扬、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图文展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陈列展馆、红色文化多媒体讲解接待室,修复卡子门、“红军路”石板山道、地下交通联络站、烈士墓地、山林医院遗址、思恩洞、兵工厂遗址、激烈战斗地等革命遗(旧)址,完成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周边革命历史遗迹修缮、标识标牌制作与安装等,让红色资源不断地焕发新的光彩、迸发新的活力。截至目前,到罗汉山村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和普通游客累计超过15万余人次。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既帮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也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不到1万元到超过35万元的突破。
“红”养宝地,更养人。罗汉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教育阵地村和红色旅游景点村,当地百姓也尝到了“红”的甜头。
“以前村里环境脏乱差、村民收入低。现在,我们村打造的红色旅游景点‘火’了,每年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带动了农家乐和乡村民宿的发展。”2018年下半年,罗汉山村村民、红军后代吴文艺依托村里的红色旅游资源,将自家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做成同时容纳六七十人的农家乐,2019年元旦正式营业。
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景区周边陆续出现了六七家农家乐、民宿。“这两年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节假日期间,路上都停满了车,安庆、九江、黄冈、武汉的游客都有,中午我这里都招待不过来。最多的一天中午,有近200人在这里吃饭……”吴文艺笑得合不拢嘴。
“下一步,我们正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吃上‘红色旅游饭’,全面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北浴乡罗汉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梦华说。
革命精神代代传,进取之心永不忘。如今,行走在罗汉山村的村间小道上,只见户户窗明几净、绿意葱茏,参观红色旧址、聆听红色故事的队伍一波接着一波;村民们享受到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收入水涨船高,迈向美好生活的步伐更加坚定从容。
来源:宿松新闻网
自他以后,这世上不会有比他更傻的教授了。
面黄肌瘦,鸡窝一般的凌乱发型,松垮的近视眼镜,一身穿了28年的破旧涤卡中山装,这哪是堂堂大学教授该有的模样?
他叫何家庆,一个苦行僧一般的教授。
何家庆出生在安徽安庆的一个很穷的家庭,一家8口人,全靠父亲在码头拉板车糊口。
何家庆上学时家里孩子太多,父母总是周转不开,都是老师同学和乡亲们接济着过日子。
他有个日记本,本上密密麻麻、清清楚楚地记着,哪一年,被免了学费,哪个老师给了一双旧胶鞋,哪个同学妈妈送了他一套旧衣服……
整整58笔。
那是老师、同学,乡亲们的情意,也是穷孩子出身的何家庆一生力量的源泉。
高中毕业,争气的他考上了安徽大学。
1976年,何家庆大学毕业留在安徽大学生物系教书,他主要是教授和研究植物学。
因为之前有一个法国传教士去过大别山的白马寨,采集了500多种珍稀植物,这让何家庆动了要去大别山的念头。
大别山地势复杂险峻,一堆人没法走,一个人不敢走,但何家庆不怕。
1984年,何家庆拿着家里仅有的3000多元钱,准备去大别山考察。
父亲见状,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4000元,并在香烟纸的背面给他写了一句话:读着党的书,拿着党的钱,就要回报党,回报人民。
何家庆记住了父亲的话,他走进了大别山,这一走就是225天,徒步12684公里。
他这一路上就别提多辛苦,多曲折了。
他曾露宿山里,靠野果充饥。
他曾滚下过山坡,遇到狼群。
他曾遭遇山蚂蝗的攻击,两条腿血淋淋的没有好地方。
……
这一趟,千辛万苦,他采集到了3117种植物标本。他的考察数据受到了省和中央的重视,这之后,党中央开始实施山区星火计划。
大别山之行回来后,何家庆更是感觉到任重道远。
为啥?
他见过山里的一个住户明明有1万棵桂花树苗,却不会培育。
他见过满山遍野的豆科植物都是上乘的草料,养牛人却为牛过冬的饲料发愁。
他见过山里人因为没有科技,贫穷了一代又一代。
……
他立志,一定要让贫困山区的人富起来。
1990年,何家庆被调到安徽省绩溪县挂职科技副县长。
他在任850天,有700多天都在贫困乡度过。当地群众都说,“这个副县长不爱坐办公室,天天爬山头,钻树林。”
当副县长期间,他步行800多公里,去了23个村子,收集到各种植物1500多株。写下了15万字的《野生植物资源开发》,还举办了绩溪县第一次野生植物资源展。
1991年,他下到地头田间,指导乡亲们科学养蚕,这一年,绩溪县尚田乡的蚕茧产量增加了28%,百姓额外多收入了30万元。
他还自费1000元从湖北引种,倡导当地人种魔芋,到贫困村培训魔芋栽培。
他每天和农民一起下地。
到了秋天,500多亩魔芋试验田全面大丰收。最低亩产2000公斤,最高亩产7000公斤,收益超过400万元。
何家庆很开心,他找到了帮西部山区贫困人口致富的好途径,后来听说东部山区比西部还要穷,他又有了新的方向。
1998年,49岁的他怀揣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和自己16年的全部存款一共27000元,前往东部山区。
这次,他的遭遇比大别山之行更凶险。
他被毒蛇咬过,腿肿得发亮,半个月都走不了路。
他赶上过山洪,乘坐的中巴车被洪水困住,他从车窗里爬出10分钟后,大巴车被洪水冲走。
他因为头发蓬乱,胡子拉碴,衣衫褴褛被收容所抓走,遭拳打脚踢。
他还曾两次遭劫,被抢走4000多元钱。
……
这一路,他途径8个省,426个村寨,行程约3000公里。他走到哪里,魔芋栽培就培训到哪里,培训班办了262次,培训人数超过2万人。
1998年12月,他带着伤痛回到了家,出发时50公斤,回来时40公斤。
这么多年,何家庆一直奔走在扶贫第一线,他健步如飞,脚步连好多小年轻都赶不上。
2019年7月,古稀之年的何老爷子,被发现晕倒在扶贫的路上。
拉回家一查,绝症,晚期,已医无可医。
医生们说他的身子早就烂透了,能撑到现在,都是奇迹。
3个月后,何老仙逝,告别会上他提前为自己写好了挽联:我走了,无须祭奠,无须泪挂两旁,无须那一纸祷文,请忘了我吧,一切都会回归大地,我会从这土地里生长。
何家庆走了。
他这一生都在“穷”作战,前半生为自己,后半生为苍生。
他是中国的魔芋大王,多少人因他而发达,名和利都曾离他那么那么的近,而他,穷尽一生与贫苦为伴,历尽艰险,却未取分毫。
他的家只有25平方米。
他死后遗言,眼角膜捐给贫困山区的儿童。
傻不傻?是真的有点傻。
何家庆让我想起鲁迅的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
这世界上的事不都是傻子干出来的吗?聪明人为了名利,干了不光彩的事情,把这世界弄得乌烟瘴气,结果他们也跟着沉沦了。
而世界,都是在傻子手里推向前进。
世界是傻子的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