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正杨家将家谱】,历史上真正的杨氏祖籍,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真正杨家将家谱:雁门关下发现500多名杨家将后人,已传51代是真是假?网友:错了
- 2、真正杨家将家谱,历史上真正的杨氏祖籍
1、真正杨家将家谱:雁门关下发现500多名杨家将后人,已传51代是真是假?网友:错了
而前些年的报道中,雁门关据说发现500多名杨家将后人,已传51代。对此,网友们也各有看法。
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雁门关下杨家村传51代?
我们先从这个祠堂和附近的杨家后人说起。
大家都知道,杨家军曾活跃于山西、河北北部、陕西等地。
而在山西忻州市的边郊地区,代县城东20公里的鹿蹄涧村,村里有千多人,十之五六都是杨家后裔,从杨业开始至今已延绵51代了。
村中有一座杨家祠堂,道光十六年(1836年)建的,为纪念宋代杨业父子而修。
但根据当地地导游人员的介绍,这座鹿蹄涧村首位杨家武将的杨业并无直接关系。
开辟并建立该村的创始人,实际上是杨业的第十三代孙,杨友和杨山两兄弟,鹿蹄涧村的建立时间,远远晚于杨业所处的北宋年间。
真假杨家将?传说史实出入多!
说完之前的报道,有朋友肯定要说了:杨家将故事半真半假,故事杜撰改编不少!
的确有这个情况。
首先说历史记载上的几位著名杨家将和相关的重要人物。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顾全芳《杨业籍贯考》等记载分析:
杨业,原名重贵,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名刘继业。小说中,常称杨继业。为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
杨延昭,杨家将第二代代表人物,传说中,为杨业第六子。但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
杨文广,在杨家府演义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但历史上的杨文广其实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
说完这三位典型人物,我们再来看看杨家将故事中的其他人物。
佘太君,山西豪强,折家之女,不知本名。小说中称佘赛花,其弟府州刺史,名为折御卿(958~995)。
潘仁美,小说中的大奸臣,历史上并无此人。而其原型潘美,实为北宋开国名将。
据宋史记载推断,潘美对杨业的死,责任并不大。主要责任在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
小说的丑化,常被认为是夸大潘美责任的结果。
说回杨继业“无敌”的记载,宋史中确有提到,但是没有记载详细情况。而他的归降,也被不少人所诟病,孰是孰非,欢迎大家据史交流。
此外,还有七郎八虎,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等等杨家将相关故事,有真有假。资料收集有限,阿族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留待大家交流补充。
37代传人传承恐断!
四川省绵阳市,一位叫杨开华的老人,据说为杨家将后人。先祖于北宋末年逃难至此。
老人苦的是,一身杨家枪法无人传承,三个儿子不愿继承。老人又因为枪法不外传和即将失传而纠结不已。
2、真正杨家将家谱,历史上真正的杨氏祖籍
再修杨氏家谱序
共和建国,雄立东方;改革开放,国运渐隆。我中华民族百多年后迎来伟大复兴之曙光,借民族复兴之大势,我杨氏家族亦迎来自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迁兰以来之兴旺时期。
祖宗者,子孙之根本;子孙者,祖宗之枝叶,根深者叶茂枝繁。今恭读旧谱,心潮翻滚,恭敬肃然;追根溯源,不胜感慨。国史家谱诠释国家之兴亡,民族之命运。面对历史长河,凭吊历代先贤。发怀古之幽思,念祖先之功德;忆往昔之艰辛,绘未来之蓝图。由此,再修家谱乃我等后辈义不容辞之责任。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杨氏族谱乃中华民族历史之组成部分。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又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再修我杨氏家谱,必将愈加激励我杨氏子孙读书立身,修身齐家,厚德勤业,拼搏奋斗,以告慰我列祖列宗;并不负时代召唤,投身潮流,耕读并重,与时俱进,建功立业!
我中华杨氏宗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间人才济济,不乏栋梁俊杰。既有满门忠烈,为国效命的“杨家将”;更有才高八斗,享誉文坛的文学大家杨万里……代有名士,不可胜举。至明天顺年间,随明王朝开疆拓土、军垦屯田之国策,我先祖以兵丁迁兰,初落脚于临洮府南乡摩云关,艰苦奋斗,勤劳立业。又至第二代祖迁至兰州磨沟沿;再至明万历年间,第五代祖以兵户迁至皋兰北乡水阜河灵峰寺握桥上场;至清康熙年间,第九代祖最后落脚于皋兰县颜家岘子。期间历经朝代更迭、回民暴动、太平天国起义、西方列强入侵等重大事件。更有甚者,我“国”字辈祖以下数十口亲人被回匪残忍杀戮等不堪历史,回首令人仰天扼腕,痛心不已。骨肉亲情,天人可鉴,血脉相连,焉能不痛?家国不幸,生灵涂炭!念兹在兹,永志不忘!在此期间亦涌现出教育报国,造福桑梓的留日法学士,兰大教授族曾祖杨清汉公;揭发贪官,为民除害的族祖父杨尊五公、敢作敢为,仗义除贪的吾仲祖父杨心彦公;慷慨解囊,筹资助教,保护中共党员的吾叔祖父杨心正公……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自山西省洪桐县柳树巷大槐树迁兰,至今已逾五百年矣!在我先祖以勤劳立家,以宽厚待人,以据理无畏的家族精神为根本,起家室于穷白,立基业于乱世,方有我杨氏家族今天人丁兴旺,事业方成之大好局面。
一部家族之历史,见证国家民族之历史;一部家族奋斗史,见证先祖创业之艰辛。我先祖自明天顺年间迁兰,流落他乡,就陋而居,发奋勤殷,遂成家业,发展至今已有千五百人。遥想先祖当年,别离故土,挥泪而西;槐枝依依,关山重重;风餐露宿,艰苦卓绝;卫国戍边,定居兰州。数百年前大槐树下生死别离之悲壮一幕;迁徙途中艰难困苦之危难境况;开立基业百折不挠之创业精神;发扬传承杨门传统之人文情怀,远非区区我辈可以想象一二。五百年间我历代祖先以勤劳为本,代代相依,薪火传家,历经数百年传至今世,先祖功业可歌可泣,令人敬仰。回望历史烟云,憧憬未来前程,我辈更应谨记先辈功德,发扬家族精神,团结奋斗,奋发有为,为我杨氏家族,乃至我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作出各自贡献。惟如此,我杨氏先祖必以此为荣耀,含笑于九泉!
值此再修家谱之际,惶惶落笔,抚今追古,万千心声,溢于言表!殷鉴不远,卧薪尝胆;家训格言,铭刻在心;淳厚家风,世代相传;祖先功德,谨记毋忘。书之,是为序。
本文关键词:真正杨家将家谱七个字,真正杨家将家谱2016,真正杨家将家谱二十,真正杨家将家谱二十个字,真正杨家将家谱图。这就是关于《真正杨家将家谱,历史上真正的杨氏祖籍(雁门关下发现500多名杨家将后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