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午饭,大虾,鸡肉火锅,牛羊肉……
十几年前,几个亲戚到南方找工干,我把大家安排进中山大洋上市公司,如今,有几个人甚至做了主管。
年三十,同是异乡为异客,大家邀我一同到他们出租屋吃年饭。
望着出租房里热腾腾的年饭菜肴,我蓦然想起一个人。
一个名叫豆包的人,因不知他姓甚名谁,因他长的天庭保满,地阁方圆,人很勤快,喜欢帮人做事,众人都喊他豆包。
豆包是河南人,四十上下,人很豁达,因老河口离河南邓县地连地,所以,他总在河口讨饭。
那时候,不允许人乱窜,老河口人把他遣送回邓县多次,每送回,过不了几天,他又窜回,似乎他对河口情有独衷。
终于有一年,把他收容审查了,一关就是许久,据说后来他再也设有出来……
我常常想到豆包,在那个经常饿肚子的年代,一个人,只是为了一口饭而丧命,令人伤感。
我们吃饱饭的人,应凝记还在寒风佇立之人!
如今,我站在坦背街头,望着熙熙攘攘的打工潮在想,如果豆包活在今天,那说不准,他是哪家外资的主管,亦或者一个老板。
然而,生活不是电视剧,人生不可能回放,不过,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世间是崎岖的,他如果在天有灵,知道还有一个人,在内心深处缅怀他,这也算是一种安慰,天道酬善![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做牛杂成功了,我开始研究牛肉了,到处找厂家谈牛肉,比较产品,然后在厂家谈猪大肠,这些货是按吨发货,最少一顿货。牛肉不操心客户,因为我的牛杂客户们都需要牛肉,这个业务不操心,蔬菜配送项目只是操心增加客户,基本是稳定的,因为增加客户需要资金,下个月我可以增加蔬菜配送客户了,因为我准备跟蔬菜老板们谈月结账,我们是配送公司,老板都愿意跟我们月结账。
我做生意的头脑是有的,这次选的两个项目真是太好了,牛福系列,羊肉系列,猪大肠系列我做精了,真是赚钱的很。
明年五一之前我开始做冻货生意了,烧烤系列产品,卤菜产品。食堂的冻货。和海鲜系列。有些网友会说我做的杂乱,其实我的思路非常清晰,我可以分享给你们听听
我是这样计划的,因为我有汽车租赁公司稳定的经验,因为当一个公司稳定了,就不会管了,交给我家姑娘女婿管理,因为我们做的日企,到月钱打公司账户。女婿只把公司车队管理好,姑娘管财务。
牛杂客户因为很多,都是货到付款,我需要我姑娘做财务和老板们对接就可以了。安排几个司机,那个司机负责送那几家货。一个司机负责送牛杂,一个司机负责送蔬菜,他们只管送货,不管钱,因为客户们只对我的财务账户付款。我就l可以退出做起他项目了。因为一个成功的项目不需要老板呆公司,我们以后属于家族企业了,因为我重点培养的姑娘,女婿们。还有我妹妹家的姑娘,和儿子。还有我的一些兄弟们。
我跟我这个司机股份了,所以他永远会呆在我公司,他跟我一起跑业务是最佳搭档。我跟他说明年一年我们把这几个项目做好了,稳定了,我们去谷城,宜城,老河口,枣阳。保康这些县城去开分店,业务我们俩去跑,跑成功了请人看店,请人送货。我们去每个县城都是蔬菜,冻货一起做。
在网友们的关注下,我会非常努力的去奋斗。因为生意人永远不会满足的,我要挣更多的钱,完成我所有梦想之后,然后开始实救济三种人的梦想,一种老年人没人养,我送养老院,一种没钱上学的我提供学费,一种没钱看病的我出钱,这是我皈依佛门许下的愿望,
还是那句话加油干使劲必须把自己干成富婆
东莞市石排镇——李氏宗祠(36)
2021年2月24日下午,在老乡的陪同下,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石排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塘尾村明清古村落,我的第一站首先参观游览的是——李氏宗祠。因为了解塘尾,就要了解李姓的来源,以及李姓落籍东莞开荒创业,历经元、明、清的沧桑历程。
据史料记载,塘尾村现存古民居约268座,祠堂21座,书室19座,古井10眼,围门4个,炮楼28座。古村落布局合理,由围墙、炮楼、里巷、祠堂、书室、民居、古井、池塘、古榕等组成很有特色的聚族而居的农业村落文化景观。尤为可贵的是,古村落格局保存完整,未经破坏的明清建筑比较多,保留大量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灰塑建筑构件,明、清、民国至改革开放前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也有大量保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今塘尾明清古村落居民多搬出外住,房屋空置或出租给外地民工居住,塘尾村民委员会协调村民进行古村落的保护与管理。
李氏宗祠地处塘尾村西北角,建于明初,重修三次,最近一次维修是1999年。坐北朝南,五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两边建有廊房,面宽17.46米,进深43.5米,占地面积759.5平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山墙,灰塑龙舟脊上立灰塑鳌鱼,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及滴水。该宗祠对研究明清时期东莞地区祠堂和家族姓氏历史具有一定价值。
二进堂号“追远”,前檐下还挂“文魁”、“经元”二匾,皆由后人仿造,原匾由明成化年间举人李质立,已于文革被毁。里间壁栊满置神主,两边对联“举目思言功祖德,存心为孝子慈孙”,其时从六世祖坟上担回来的三只乳猪静静躺在坛前,香火缭绕,供祖宗享用。
门外左右各遗旗杆夹,乃清光绪23年(1897年)乡试中举第三名的举人李衍广所立。“举人碑”、也称“举人石”、“帏官石”,明清时凡考中举人或进士,都会在祠堂面前树立起“帏官石”,向先祖报喜。塘尾李氏曾中过两位举人,即明朝成化年间李质和清朝光绪年间的李衍广,如今在李氏宗祠门前两侧及景通公祠前都保留有李衍广“举人碑”与夹杆石。
李氏宗祠1932年曾作为东莞县立第16小学,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李氏先祖为广东南雄人,李朝议迁今东莞市南城区白马,李用为白马李氏的第三代,弃科举,潜心理学,自号竹溪,着《论语解究》。李昂英进之于朝,宪使周梅叟等交口荐举,宋理宗特书『竹隐精舍』匾赐之。德佑二年(1276年),使其婿布衣熊飞起兵抗元,兵败,李用浮海至日本,以诗书教其国人,年八十一,卒于日本。
据族谱《陇西李氏家乘》记载,宋末李栎囚遭权贵排挤,只身由东莞白马逃来塘尾,被黎姓人家收回并配与女儿,历元、明、清近六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人口增至1000多人,塘尾围成李氏家族聚落。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
东莞市茶山镇——孙氏宗祠(25)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上午,参观游览位于东莞市茶山镇孙屋村——孙氏宗祠,作为孙氏后人,来东莞17年,早该拜祭孙氏先祖,一直未能成行,今天终于实现愿望,参观属于孙家的宗祠,拜祭孙氏先祖,是多么的荣耀。
在与孙氏宗亲攀谈中得知,东莞孙氏源远流长,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盛极一时,也是山东孙氏的名门望族,源于乐安堂。是孙膑、孙权后裔。三国后期,群雄混战,战乱不断,孙吴被西晋所灭,先祖们流离失所,最早从浙江、安徽、江西,落籍东莞市茶山镇孙屋村,孙屋村也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祖居地。从孙屋村分出的有,茶山镇牛过朗孙屋村、长安镇上沙村、中山市翠亨村等。
据史料记载,孙屋村孙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初期,于1994年重修。占地面积400多平米,面宽13.2米,进深20米,二进二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孙氏宗祠内的木雕、砖雕、石雕的工艺独特,精湛无比。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古建筑价值。
孙屋村孙氏宗祠重修后,结合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部署,孙氏宗祠着力打造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博物馆,以及村民文化教育基地、村民康乐文化活动中心。
在孙氏宗祠看完、聊完,临走时宗亲们对我讲,离这边3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孙氏宗祠,你有空去看看,他们说的地址,我怎么都听不懂,我把手机打开,让他们在手机上写字,我才知道茶山镇牛过朗孙屋村,我立马导航,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孙屋村。
孙屋村位于茶山镇东南部,寒溪河岸边,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怪不得先祖们选择在这里落籍。辖区面积约0.7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11多人,全部是姓孙。如果加上临时迁出的,外出工作的,差不多千余孙氏宗亲。
孙屋村盛产荔枝、龙眼等农业经济作物,鱼米物资供给充足,厂房出租收入占总收入90%以上。现有企业30多家,主要经营制衣、纸箱、配电设备、其他加工制造业等。
孙屋村致力于完善投资及人居环境,兴建了孙屋村有机农田体验区,以休闲农业生态旅游为重点,以镇旅游路线为指导,打造饮食、娱乐、休闲一体化,工业旅游、食品旅游、古建筑旅游及孙屋生态旅游,并计划进一步发展厂房改造,利用生态旅游,改造旧厂房,打造民宿,提高档次,促进孙屋向第三产业发展。
老河口:孙金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