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各地各类购房政策相继出台,各城市的税费计算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有研究机构统计了#大湾区#8城最新的#购房税费计算表#,发出来供大家参考参考。
单位负担税费的工资、劳务费等入账金额的计算及账务处理
国际油价降了10个点,按照油价里面一半税费计算,95的应该是降低9.71/2*0.1=0.48,不知道这么算对不对[呲牙][呲牙][呲牙]
金投网金投网官方账号油价调整:注意,下周油价大跌,预计下调196元/吨,大家先别加油
财务必知:15种税费申报流程汇总,错过可惜!![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对于从事会计人员的小伙伴来说,每个月除了要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之外,还有各种的税费要核算,最头疼的莫过于税费申报了!
就比如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面对各种的税费申报,我连流程都不知道,怎么下手?从哪里入手呢??又害怕耽误工作,我就趁着工作之余去请教公司的老前辈,并连夜把这些税费的申报流程整理成一份文档!现在从来没有在纳税申报这方面出过差错了,今天拿来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心]增值税季度申报流程
[心]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申报流程
[心]个人所得税生产经营申报流程
[心]个体工商户办理税务登记(备案)流程
[心]社保费操作流程
[心]企业绑定流程
......#会计##税#
房产果然是实体经济,数学试卷都开始计算税金
个税计算超过36000部分是按10%还是全额乘以10% ?
一月奖金40000从二月只有工资10000,那这40000一次性发和分开发20000扣税一样多吗
解答:
1、计算问题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超额累进税率。对于应纳税所得额36000元以内全额按照3%税率计算应交税金,超过36000元的只有超出部分才按照10%计算应交税金。比如,应纳税所得额是40000.00元,就需要分段计算:
(1)36000.00元内的应交税金=36000.00×3%=1080.00元
(2)超出36000.00元部分应交税金=(40000.00-36000.00)×10%=4000.00×10%=400.00元
合计应交税金=1080.00元+400.00元=1480.00元
当然,在实务中我们不会这样计算,因为太复杂了,实务中就引入了一个“速算扣除数”,这个就是在计算时采用最高税率计算,然后在减去多算部分(正好就是“速算扣除数”)。
比如,还是以上述的40000.00元应纳税所得额计算:
40000.00×10%-2520=1480.00元
上述计算公式中的“2520”就是速算扣除数。
2、关于分次发和一次性发的问题
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这次个人所得税改革,除提高“起征点”和增加六项专项附加扣除外,还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这样有利于平衡不同所得税负,能更好发挥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调节作用。
综合税制,通俗讲就是“合并全年收入,按年计算税款”,这与我国原先一直实行的分类税制相比,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发生了改变。即将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合并为“综合所得”,以“年”为一个周期计算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平时取得这四项收入时,先由支付方(即扣缴义务人)依税法规定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年度终了,纳税人需要将上述四项所得的全年收入和可以扣除的费用进行汇总,收入减去费用后,适用3%—45%的综合所得年度税率表,计算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再减去年度内已经预缴的税款,向税务机关办理年度纳税申报并结清应退或应补税款,这个过程就是汇算清缴。简言之,就是在平时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查遗补漏,汇总收支,按年算账,多退少补”,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因此,由于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工资薪金所得等为按照年度计算,分次发和一次性发对于全年的收入是没有影响的,应纳税金的总额也不会变化。
但是,根据《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规定,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实行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因此,在分次发和一次性发的情况下,对于不同月份的实际预缴有影响。
如果收入金额较大,且满足“全年一次性奖金”规定条件,可以单独计税,具体规定可以查看财税(2018)164号文,现在该项优惠政策已经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
#个税##缴纳个人所得税##年终奖##财税问答##财税实务#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
很多人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总觉得自己清楚,但说起来有没有条理。
今天从七个角度区别两者的差异:
1、认定标准
2、计税方式
3、税率
4、发票使用
5、财务处理
6、应交税金计算
7、申报期
@企业财税的秋天关注我,关注企业财税知识,职场故事。
#我要上微头条#
个税入系统了,你的工资入系统,自动计算的税金不会有错的!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随想的日子#头条创作挑战赛#今天单位财务要大家交九月个税。有几个同志提出了疑问,分享在头条里,有税务的朋友帮忙分析一下对错。 今年因为绩效进每月工资,大家每月拿到的工资都高了不少,以前不用交个税的,现在要交了,以前交几十的,现在要算起来要几百了。 举两个例子:一个同事应发10000多,实发7000多,家有大学生一个,财务给她算出个税90多;另一个应发10000出头,实发7000多,8000不到,无房贷车贷老人及教育,财务核税270多,绩效没纳入月以前每月个税几十块。
#税务师打卡# 第五天 环境保护税
对于考点
我感觉一是噪声税金计算,一月累计不足15天,减半征收,噪声以超标分贝数为计税依据;
二是税收优惠中数字混淆出题;
三是大气污染物,如题中给出多种污染物,需分别计算出污染当量数,排序,对排名前三项污染物计算征税。
考试难度
整体难度较小,属于不重要章节。
以上
【税务讲堂|留抵退税额如何计算?权威解读请收好!】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推出新一批“税务讲堂”系列课程,为纳税人缴费人集中解读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本期课程由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刘运毛担任主讲人,对2022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新政进行详细讲解,方便广大纳税人更好地理解和享受政策。今天我们来学习:留抵退税额如何计算?
中国企业偷税的四宗罪:
中国民营企业在偷税方面百分之八十都有不同偷税漏税情况!每个涉及企业举报的企业都信誓旦旦该交都交,不会差一分税款(可实际情况令人吃惊不已。当然不说我国税种较多,非税社保费用也不少,税费叠加负担不小)。
1、虚抵发票少交税款。
有的行业不正规,从事该行业没有发票(运输行业、成品油行业、建筑材料供应企业),只能找别人开具;或者无票购进,申报时发现没有发票(五金机电、钢材行业、建筑公司)。
2、隐瞒收入。
隐瞒收入这方面主要严重的是服务行业、零售企业,主要是下游企业针对个人或者消费者,不要发票的情况很多。
3、两套账,公司账户和个人账户资金不分。
很少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核算,账务明显就是应付税务局检查,基本逻辑和规律都不遵守,企业库存差异明显,糊涂账,往来款项、其他账户数字畸大(资金快进快出,为虚开发票、偷税创造不少条件),实收资本为零(有许多会计没有底线,有的不懂政策胡来、有的明知故犯,对老板言听计从,还有不少会计动不动“合理筹划”,根本不注重客观事实)。
4、虚列成本。
个人消费、老板私人豪华车辆无限列支,少缴税款。
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今天柏图财税为大家归纳了常见的税前扣除项目及扣除标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欢迎转发给需要的朋友哦~
此外,mianfei给各位老板们一套《企业财税实操工具包》,让老板成为真正的财税管理专家!
会计应该了解的那些非税收入?
从事会计工作,对税务部门征收的那些税费应该有了解:
一、税种申报和核算的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契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二、非税收入申报的主要有:
土地出让类有:土地出让金,土地闲置费。(2020年7月1日以后)
社会事业类的有:1、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2、文化事业建设费(设计,广告,文化等行业)
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4、工会经费
5、社保基金(2020年1月1日以后
城市管理类的有:1、城镇垃圾处理费(2021年7月1日以后)
2、排污权出让收入(2021年1月1日以后)
3、防空地下室异易地建设费(2021年1月1日以后)
资源类的有:1、土地使用权出让
2、矿产资源专项收入
3、海域使用金
4、无居民海岛使用金
(以上四项2021年7月1日在部分省市试点)
5、水土保持补偿费(2021年1月1日以后)
6、水利建设基金(2020年1月1日以后
请关注我,长期学习,增加知识,降低财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