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查了下公租房跟安居房的排名,感觉道路还很漫长,2018年5月开始申请,排了4年多,是排名前进7万名不到,前面还有11万多人,估计至少还得5到5年才能上车[衰]
宝安288套公租房,今天开始选房签约!包含55㎡、69㎡两房一厅
#租房##深圳买房#此次配租的房源为招商臻府项目,项目位于宝安区新安街道前进一路309号,这个项目的房子朝向好,阳光充足,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为什么公租房那么抢手?公租房租金低,一般是市场价的三分之一,并且孩子上学免借读费,是很多暂时无房深户的绝佳选择。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期满后将重新认定住房保障资格,承租人租住满5年,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也可以申请购买。
深圳公租房,突然前进5000多名!

半个多月没查排名了,看到网友申请公租房都排到40w了,赶紧去查一下自己的排名,一看发现突然前进5000多名,难道很多人离开深圳了吗?
#深圳公租房# #深圳公租房轮候# #深圳户口# #深圳户口转区#
#梦想点亮生活# 网友分享:都知道外出打工的人都不容易,特别是在租房这个方面,今年突发奇想地裸辞了,就是为了去追求自己的另外一个梦想,所以贸贸然地从出租房搬到另外一个区,面临的就是找房子的困扰以及房租,毕竟裸辞的时候工资还没拿到手,所以刚好找到了自己心仪的房子后,想着房租和押金该怎么办?
本想着和朋友借点,但是在发现付款的时候居然可以用招商的信用卡来付款,简直太惊喜了。还以为“穷途末路”,没想到生活中总有“光”照亮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与其说梦想点亮了自己的生活,但自己更确信生活中的“光”照亮了梦想前进的路。

疫情终会结束,全面放开指日可待,未来,老百姓要关注这些变化。
房价持续下跌,房子失去投资属性,人们对买房不再执着,更多的人选择租房,不愿背负房贷,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
2025年,城镇化停止前进,振兴乡村落入实处,开始出现逆城镇化现象,大量的打工者选择返乡,农村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农村变得更有吸引力,经济富裕的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并付诸于行动,居住在农村,在城里工作,成为新的潮流。
疫情之后,人们活通透了,想明白了,不愿再挤在城里,城里买房的钱,三分之一用来回老家建房,三分之二存银行吃利息。
在农村,自己有地,有米有菜,不会坐吃山空,也不用支出房贷、物业费、停车费。在城里,没有收入,手停口停,生活成问题。
农村宅基地成了稀缺品,农村小洋楼令城里人稀罕不已,农村度假村、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城里人到农村打工,成为潮流。

人们重新喜欢上存钱,不再大手大脚挥霍,75%以上的人,每个月都有强制储蓄计划。手中有现金,失业不会慌,紧急关头可救人。
科技和大健康产业欣欣向荣,取代房地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运动的人多了起来,保养身体成为潮流,身体健康,比赚钱更重要。
更多的人,开始活在当下,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照顾老人、陪伴孩子。出门戴口罩,保持通风、勤洗手,防护成为大众习惯。
追星现象越来越少,关注科学专家和医护人员的成绩和贡献。考公考编不再热门,人们注重实业,敢于创业,社会变得欣欣向荣。
疫情赶快结束吧,各行业将迎来新机!
最近口罩的事情,很多地方反反复复,似乎又回到了老路子上了。但我的观点是,这些只是“船大难掉头”的正常现象,事情总是在反反复复中前进的,目前很多硬性的东西压在头上,我们只能往逐步放开的方向前进。

这些“硬性”,首先就是庞大的个人住房贷款和地方债,老是静默下去,经济不发展倒无所谓,债务违约一旦出现,后果就太严重了,不仅存款可能保不住,整个地球都能被拖垮。在这些债务面前,房地产公司那些烂帐P都不算。
想让老百姓按时交月供,就肯定要放人出来工作。而地方债要想不违约,就要让地方上有收入。现在卖地指望不上了,防疫支出又那么大,就肯定还是要恢复企业活力,这样才能充实税收。而且现在又在搞金税四期、社保,也算是配套工程嘛。
这里插一句:如果你觉得你企业负担重了,那是因为以前你占到便宜了。还记得大明怎么亡的吗?就是社会精英不愿意交税啊!以后,按规矩办事交税可能就是常态了,各位野路子老板们要及时调整心态。
我判断现在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没有到特别紧急的关头,我们应该还有点儿时间。在剩下的这点时间里,上面把方向调整一下,下面就自己折腾,看看能不能折腾个新路子出来。万一折腾不出来新模式,最“糟糕”的情况也是能接受的。你看最近聊口罩的,都是卫健委了,而不是更高单位,更高层重点还是在经济层面。

这3年来,其实我们放出了很大的流动性,但这些之前都只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现在已经有流到社会面的信号了,准备好接招吧!
综上,我判断可能从12月开始,证券等市场就会迎来一波上涨,物价也有上涨的可能。如果你是做服务业的、卖食品的,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很爽——如果你能坚持到那个时候的话。卖汽车卖家电的,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机会。
房地产危局正在缓解中,金融16条算是个利好,但这个利好不是全局性的,也不是长期的。可能国家只是让现在的开放商把盖不下去的楼给盖完,把拍下的土地给弄好,完成任务后,该破产破产,该改行改行,卖房你都不用管。以后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国家队唱主角。不仅仅有国资开发商,也许还有国资售楼部,专门收购&消化各地存量房,消化方式包括廉租房、公租房、人才房……这个时间节点可能是在2024或2025年,主要看工程队盖楼的速度了。

至于很多人关注的给老百姓发钱,我觉得执行可能性不太大。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操作难度低,要执行早执行了;另一方面是通胀压力不算小,再发钱就是火上浇油;最重要的是,等到放开了,大家自己就活力四射了,根本不需要强心针。国家的储备信用还有更大的用处,暂时还不能浪费在这里。
十六条又让部分人躁动起来,楼市该往何处去?
你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越降价越没人买!原来可以买的,降价后就不想买了,人性如此没办法。
到底怎么搞?两个方案供参考:一种是在城市里取消房产买卖,国家建房出租,实行全民租房的制度。另一种是涨价,人们打着强心针继续前进。
你觉得哪种方案好?
加油,前进了一步

我要买房,哪怕是老破小,租房实在是太糟心了,尤其是迎着疫情,随时有被房东赶出去的可能。我一个人带着孩子,管他的吃喝拉撒,还要辅导作业,还要上班,还要抽时间去租合适的房子,这是我整个上半年的生活写照。沪漂十年,我终于在上海买了房,虽然房不大,但是足够容纳我们一家三口。虽然不是繁华地段,但是足够温馨。或许有人会说我傻,会说我在高位做了接盘侠,但是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有个安稳的地方有多好。我在上海十年,搬了不下于十次家,有的是换工作原因,有的是孩子上学的原因,大部分是房东的原因。我租的第一个房,是群租房,两室一厅的房子硬是隔了5家。没有厨房,没有客厅,烧饭在阳台,上厕所排队,我住了两年,因为二房东合同到期,我不得不搬。我租的第三个房子是儿子出生后首次来上海,那个房子上家租客养了猫,我不清楚,住了一周,儿子身上起了很多疱疹,养,痛,每天哭的哇哇叫,心疼的我恨不得替他得了。也顾不得房租了,住了没几天搬家。


中国房产的未来等于公租房?
大家对于公租房怎么看?
可能很多人感觉公租房不够好,但其实我跟你说,很多那种所谓的小户型住宅,一房两房的住宅还不如公租房呢!
随后在公租房这边可以体验到更加热闹的环境,更加炽烈的人文。
这是很多所谓的小户型住宅无法具备的。
其次公租房还有一个远比起很多普通的商业住宅更大的优势,那就是可以以一种很低廉的价格住进去。
应该可以说是一种广大买不起房子的人们的福音。
而且公租房不像租房,租房因为种种情况有可能业主不再租给你,导致种种情况出现。
但是公租房却可以住一辈子。
那么其实对于更多人而言,选择住一辈子的公租房,如果你真的买不起房子,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对于那种真正的刚需购房者而言。

那么在今天,我突然想到,你说在未来,咱们这个中国的房地产时常,是不是就是等于这个公租房的呢?
第一,由国家政府板块大力修建公租房,供给那种真正需要房子买不起房子的人居住。
随后整个房地产板块的所有产品两极化非常严重,可以说是直接断层的两极化。
第一种真正的刚需,一房两房的这种房子,甚至包括部分品质不是那么高的三房的房子,都由国家政府出面来修建公租房。
这一部分房地产产品主要就是为了让至少保证在咱们中国的大部分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居者有其屋,“人人”有套房这个概念。
让那种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拥有一套房子。
还有另外一个种类的房子,比较高端的商品房住宅,比如洋房别墅大平层。
一些真的追求品质的人,则专门再有房地产开发商,专门修建这样非常具有品质的房子,供那种所谓的真正有钱人,那种有能力去消费实力消费高档产品的人进行居住。

那么在未来,如果咱们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真的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只会有一种结果,那就是第一,居者有其屋,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不再因为房价问题而困扰自己。
第二,让人真正非常有能力的人,部分有钱人也能够享受到比较高端的房地产产品,也是有可选性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还有一点,那就是现在公租房其实很多住在里面的人是没有资格住在里面的。
这一点必须在未来一定要严打严惩,不能让那种应该拥有公租房的人,没能拥有公租房。
那种非常有钱的人,不能该拥有公租房的人,拥有了公租房,那就很诡异了。
然后这就是我的想法,说不定在未来咱们这个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属于公租房。
大家怎么感觉,是否有道理?
#五菱星驰,人生第一步#
刚参加工作的那一年,汽车还是纯粹的高消费品,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我和同事在单位附近租房住,我们都是步行上下班,从单位到居住地步行在20分钟左右。

我记得大概也是在这个季节,下班回居住地的路上下起了雨,虽说是小雨,但是下的也有点紧,我们没带伞,被淋了个措手不及,于是我们就跑步前进了,路上也没注意到其他事情。回去的时候虽然浑身没湿透,但也是湿漉漉的,喝了点小酒暖暖身子。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们两个被BOSS叫到办公室,说了这么一番话“昨天下班的时候我开车在路上,看到你们两个了,我减速看你们在雨中跑了一会,但我没有停车,没有停车的意思就是想今天告诉你们要努力奋斗,像我一样开上车,就不会受到风吹雨淋日晒!”
这句话在当时,我们心里是不认可的,为什么要看着我们挨淋?其实到现在,我也不是很认可,如果换做我的话,我会把人接到车上,体现我作为BOSS的人文关怀,而后再进行奋斗理念的灌输。
我现在有时会想,如果五菱星驰诞生在那个年代,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其作为人生第一部车,开启踏入社会人生第一步,因为5.68万起的五菱星驰,立足于年轻人个性所需,值得拥有!

#秋色#
我和对象来天津已经两个月了,租了一室一厅的房子,工资差不多有一万,生活开销不算多
油费400
租房1400
日常吃饭1200(基本都是自己做饭)
车贷2700
其余花销差不多也就500
整体还能有盈余!
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往返家和公司之间,加班是常有的事,赶上封控就得住公司,打地铺
整天忙碌的生活,停下来歇歇都不能够,更别说享受生活了,奋斗是年轻人应该有的,可也不能丢了自己其余的时间。周末或者偶尔不加班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出去走走,开车出去转转,吃个美食也会让枯燥的生活多一些美好。
最近和研究生室友聊天,他们会有一些休闲时间去打球,去放松自己,这让我很是羡慕,初入职场也没有太多的能力改变目前的情况,我想似乎只能努力前进,让自己有一天可以决定自己的时间。

生活很苦,苦到不上班就会被催,两个人一起努力,生活会超甜
不知道你们毕业后有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没有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国庆来了,祖国繁荣昌盛,生活有时候也不那么苦。
前进,两人三餐,四季!#家庭每月开支# #天津# #工作#
两个人大过节的在干什么,第一次做山东面食炸糖果,配上啤酒真爽
#楼市爆料#在过去20年时间里,楼市始终一路高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自身资金投入房产,房价也是水涨船高,从最初的不足2000元上涨至如今的9980元平方米,很显然这对于市场化经济的后续者来说并不公平。
原因很简单,上一轮持房者将房价推高使得本轮购房者难以承受,对此不少年轻人被迫选择租房,甚至有的人选择租房结婚。本质上来说,这并不代表居民收入上涨乏力,更多的是由于近些年炒房风气过度促使市场前进。据《2020年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显示,超过60%的人已经租房3年以上,超过20%的人租客表示愿意一直租房。你以为这就是结局,但据数据预测2022年我国租赁人口将达到2.4亿。

仅从这赤裸裸的数据来看,为何选择租房的人越来越多?或者说这一趋势的发展是否在佐证一个现实,那就是我国房价太高了。至于这一点,在最近考研名师张雪峰离开北京的案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难道是收入不够吗?难道是不太适合北京吗?答案都是否定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户口难得。
客观来讲,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上升,其有效消费规模也开始提高。
据调研显示,现阶段我国平均购房年龄从27岁上涨至“30+”,其中大多数人都只能选择贷款买房,简而言之在背负30年房贷的格局下,抛开创业、运气爆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存在大额消费。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整个楼市,我只能说住房需求正在呈现一次性需求,当然以小换大需求不算。
#合肥生活# #月入过万# #工作那点事儿#
CAD专利工作太费脑子,还要不要继续?

[玫瑰]我们都知道,现在对创新是有着多么高的期待,政策也是越来越好。
[流泪]可是CAD这个行业简直是太费脑子,不仅要画图,而且还要想着各部分的结构进行创新,以达到更加优良的效果,真的特别烧脑[流泪]
[委屈]说实话,想必我们都深有体会,在合肥生活真的挺难的,消费高,房价高,租房吧,租金也是越来越贵,还包括房租押金和水电费押金,工资吧,也不高,勉强养活自己而已,并不能非常如意的生活[委屈]
[马思纯的微笑]CAD要是想要月入过万,那我这就得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再加上自己基础差,又是一道阻碍啊,不过嘛,结果总是跟付出成正比的,没有相对应的付出,哪有那么多的工资给你拿,天上可不会掉馅饼儿[马思纯的微笑]

[灵光一闪]最后呢,还是跟大家说一句,工作还是要做的,创业在于早晚,工作中的困难都会被我们这些热爱奋斗的激情少年所打倒,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租房我们前进的脚步[灵光一闪]
[来看我]兄弟姐妹们,我们一起加油,为了我们在合肥有一立足之地,生活不再紧迫的目标,加油,奔跑吧!孩子![给力][给力][给力]
金融十六条来了!金融十六条能不能救房地产?能不能保房价?这十六条大概率能保住开发商的命,能托底够房产,但是对新增购房者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利好,它也不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老百姓没有钱还是买不起,但是金融部门不计利益得失保交楼,保房子有托底收购,保住了金融稳定,这就是胜利。等到年轻人租房的房租比购房月供还要高的时候,等到房东税来临的时候,年轻人还是会买房的,那个时候,房地产还是会大踏步前进,这把老夜壶还是会焕发生机的!

昨天下午和女儿生气了。
昨天下午四点多,她在一家三口的群里说,她考的省里的三支一扶分配了,明天就要上班了,一家三口自然是热聊了一会儿,毕竟孩子每前进一步,作为家长都非常开心。
后来说到现在租房子离上班地方挺远的,想让她租的近一点,她说她认为不远,坐公交半小时就到了。后来我提议想去看看她,她就不高兴恼了,不让我和她爸去看她,说她忙的考试,没时间见我们,后来又说过俩周她回来看我们,总之,就是不让我们去看她,我真是无语了,抚养这么大,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她身上,家里有好吃的东西,尽量等她回来才吃,吃穿用度都先紧她,没想到孩子的思想是这样的,想去省城看她,一是她上班了,租的房子里用电我们不放心,再就是作为家长我们挺高兴,去了看看她工作的环境心里更踏实,没想到孩子那么讨厌我们去,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这样,我都不好意思和身边的人说这事。哎!心酸。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和身边的人聊过太多太多太多关于深圳的事情了。
“深圳折叠”,完美的诠释了深圳的分层结构,各有各光鲜、各有各苦,而各自的不同,决定着互相是无法理解的。
有博士毕业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好多年,然后拿到深圳的人才认定,既补贴了140W又能买人才房的人。
有中专毕业来深圳,先去了流水线工厂,再因受不了去跑送外卖,最后为了安逸去厂房当保安的人。
还有出生就在深圳的城中村的村名,每年村委分红人头150W一人,出去工作是为了认识朋友的人。
如果你觉得这些都太极端,我来讲讲深圳上班族的绝大多数,都会按照一模一样的模板去演绎自己从毕业到中年的剧本:
本科毕业生,在大四的时候知道深圳落户就补1万5的补贴,在几个offer中,犹豫着选择了深圳,期望可以在科技之都深圳往上爬。

来到深圳要先租房,关内独立卫浴单间3000+,只能放弃,前往关外如宝安坪洲、龙华清湖等城中村找到单间1500元/月。每天早上拥挤的挤进地铁、公交,花上接近1个小时的通勤时间抵达上班地点,路边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就是早餐的全部了。
谁在深圳的工作是容易的?一堆deadline、一堆逻辑上就是行不通的工作、一堆必须要多线程同步进行的工作、一堆kpi要求高到离谱的目标,于是你用尽全力,甚至用的比高三还努力的力气去工作。晚上8点下班是恩赐,9点下班是常态,没错公司是提供了9点后打车的报销,可是网约车平台200+的排队,让你等到了10点半才叫到了车。
晚上11点,到了自己的关外出租屋。上班的办公室有多豪华,出租屋就有多残破,魔幻的深圳,甚至可以在出租屋楼下的路边摊碰到今天光鲜亮丽的甲方对接人在这吃饭。洗完澡,躺在床上,脑子竟然方松不下来,还在想着那个没完成的任务怎么办。苦了一天,要给点时间自己吧?于是熬夜起来,看剧、打游戏、看小说,凌晨1点半,恋恋不舍的睡觉了。996就是这么来的。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下个月的今天,发工资了。工资到手,先交房租1500、再交水电500、还个网购的花呗500。。。口袋里还剩下500元。眼泪就留下来了
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一年过去了。存款终于有1万元了,路过出租屋楼下的房地产公司,10W/平的小区房,85平总价850万,还要算上得房率75%,一年的存款,还买不到一个平方。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你终于熬成了小组长,但今年的公司体检报告告诉你,你有轻度脂肪肝、BMI爆炸、尿酸偏高,医生告诉你要多运动,你只能呵呵的笑,睡觉的时间都不够,怎么运动?
回家乡,和发小聚会,发小开着小车来接你,精神抖擞、容光满面,听他说他结婚了,家里在家乡买了小房子,还生了个娃娃,幸福的不行。你剩下的,只有苦笑,自己到底为什么来的深圳?吃了这么多苦,赚了不多的钱,还全部都花在了深圳。

愤愤不平的你,开始提交深圳的公租房资料,你排在了30万名,南山的第6万名,一年过去了,南山前进了2000名,据说大部分都是租房补贴一年2W,遥遥无期,按这么算,要排个30年,嗯基本到退休的年龄。
愤愤不平的你,继续更加努力的工作,但公司遇到了经济不好,不得不进行裁员,不仅得不到晋升,还被辞退了。
时间来到了你来深圳的第八年,即将30岁的你,出来奋斗了那么久,既没有拿到存款、也没有谈到女朋友、还没有爬到职级,最后还亏欠了父母,让二老在家自己照顾自己。前面是35岁的辞退危机告警,旁边是买不起房子无法结婚孩子无法上学的压力,后面是每天不管你睁眼还是闭眼,都要花钱的生存压力。
身体日渐肥胖,精力日渐跟不上刚毕业的小伙子,头发日渐的减少。
不行,要在自己开始秃头前,结束单身。

不行,要在自己35岁前进入管理层免被辞退。
不行,要在自己结婚前凑够首付。
不行,不行,都不行,哪条路都走不通。
有一天,你在整理你毕业时,拿到的1万5的补贴的办理回执函,回到了大四时期的你,当时你为什么选择来深圳呢?是梦想吗?是不甘心的人生吗?还是深圳遍地有黄金。
上面,是我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同事们的剧本,每当看着他们最后离开了深圳,我都是依依不舍的,我也和他们共处了很多时光,和他们投入了感情,但最终都是逃离。
如果你是下定决心留下来的,我给你几点建议:
1、尽可能的进入深圳Top20的企业的好部门,有些机会不是你努力的成果,而是你选择和被选择,坐上某辆列车的成果。
2、判断好家底,有家底的一定要长辈的帮助,降低你的留下难度。
3、考公、考公、考公、还是考公。
4、拥有惊人的毅力和执行力,做好每个周六日都不休息,提升自己去赚副业的准备。
5、降低期望,把市中心的大户型小区房,改为关外小户型的握手楼;把BBA降低为比亚迪;把高级经理、高级总监降低为中级工程师、中级文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