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乐府江南业主论坛(乐府江南二手房源)

何为“乐府”:原指我国汉朝时期负责收集民歌、制作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由乐府配乐的诗歌以及从民间收集而来的民谣统称为“乐府诗”。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秦观之八。

这首《迎春乐·喜春》是秦观早年的作品。由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秦观年轻时长期滞留开封和洛阳,也常为歌女写歌。这首词为此期间的作品。原文如下: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

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斜阳俱老。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

菖蒲是春天的草,两个“叶”字重叠使用,表示枝叶繁茂。乐府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也是叠字,表示繁茂。春天里菖蒲叶儿繁茂,有一个小黄蜂非常勤奋的在菖蒲中穿飞。雨过天晴之后,粉、红色的花都开了,繁花茂草中时不时闪现一个娇嫩的小黄蜂。

很早就被风暴所摧残,也同时还要与斜阳共同步入年老的地步。如何能够在香香深处,做一个蜜蜂采蜜式的拥抱。

这个小黄蜂无疑是个美女的替身。一个娇小可爱、活泼开朗、忍不住要被“怜香惜玉”的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惟有个、蜂儿妙”和“露一点、娇黄小”这种短小的句子秦观使用得非常好。其中这个“娇黄小”与黄庭坚的“透瘦愁”(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很有一比,都是写小姑娘的妙笔。“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写得很文艺,但仔细体会,那种忍不住油然而生,甜美无比。

秦观年轻时,词作的风格还未定型,这种轻快的作品还可以见到。这是我们看到的秦观描述美女的第四种方式。

春江花月夜#抄书打卡# 第223天#晒出我的手写字# 《中国文化超有趣》音乐舞蹈篇

《春江花月夜》是音乐还是诗?

《春江花月夜》诗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名诗,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诗歌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

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清末王闺运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

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

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春江花月夜》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它主要描绘的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

它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

后人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改为《春江花月夜》。改编后的乐曲用二胡、琵琶、古筝、洞箫、钟、鼓等乐器演奏,全曲中没有任何一件乐器从头演奏到尾,但又一气呵成,毫无断线之感。

全曲分为10段,按照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每段都有一个小标题,它们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rao)鸣远漱、唉(ai)乃归舟和尾声。《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历史上既有诗歌《春江花月夜》,也有音乐《春江花月夜》。

  

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

第32天 2022年11月19日

185 白居易写《琵琶行》

唐代宗大历年间,唐朝已进入中晚期。在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是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祖母和母亲都有些文化。白居易很早就识字了,五六岁时就开始学写诗,八九岁已懂得声韵。后来,他的父亲调到徐州一带,全家也随着迁居符离(今安徽淮北)。这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兴兵叛乱。为避战乱,白居易被送到比较安定的浙江。但借居的亲友家比较穷困,这使他对人民的困苦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十五六岁时,白居易带着诗稿,去京都长安拜见诗界前辈顾况。顾况很高傲,但读到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大为赞赏。白居易的诗名便在长安传开了。他直到二十八岁才考中进士,两年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唐宪宗即位后,因器重白居易的诗名,提拔他当翰林学士,后又任谏议大夫。在这时期,白居易写了不少讽谕权贵、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作。这些诗使他得罪了一批有权势的人。

公元815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刺客杀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御史裴度。当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按朝廷规矩,这个职务只管给太子讲道德修养之类的道理,不得干预朝政。可白居易不管这些,愤而上书,要求捉拿凶手。这给那些心中怀恨的权贵们找到了口实,鼓动唐宪宗把白居易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还没到任,第二道诏令又来了,白居易被降为江州司马。在江州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琵琶行》。

公元822年,白居易被授予杭州刺史一职,公元825年,又调任苏州刺史。公元842年,他担任了刑部尚书。他虽又被朝廷重新启用,但碰到的穆宗、敬宗、武宗都是年幼的君主。晚唐时期的皇帝大多平庸荒唐,白居易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仍无法实现,他的意志逐渐消沉。晚年,他笃信佛教,常常一连几个月不吃荤腥。他和香山寺的和尚如满等来往很密切,不仅结成香火社,还出钱整修了香山寺,他自己也自号为“香山居士”。

公元846年(唐武宗六年),白居易在一场重病后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白居易一生创作了二千八百多首诗,八百多篇散文。流传最广的是以《长恨歌》。那时在乡校、佛寺、行旅中,僧侣、妇女都有人歌咏他的诗作。《长恨歌》是一首长达一百二十句、八百多字的叙事长诗,是他和友人游览了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作者运用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艺术化地再现了当时的故事和人物,因而深受欢迎,广为传唱。

与《长恨歌》同样著名的,是他被贬江州时写的《琵琶行》。这是一首长达六百多字的长篇叙事诗,记叙了作者在浔阳江送客时,听到一位曾在长安红极一时的歌女弹奏的琵琶曲,以及她“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凉经历,从而感慨自己被贬江州的遭遇。诗中既有“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样极具表现力的诗句,描画乐曲声,也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深沉委婉的句子,表达作者的感慨。这两首长诗,不仅有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而且还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因而深受历代的好评,成为白居易的代表作,而他也被誉为善写叙事诗的巨匠。

但白居易自己最为看重的,是他的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中的《轻肥》一首,题目取自《论语》中的“乘肥马,衣轻裘”,概指权贵们的奢侈生活。诗中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宴时的骄横和不可一世,而当时“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乐府是古代一种诗歌体裁,原本指乐府官署采集的民间乐歌,或乐府中的乐官们创作的乐歌。初唐时,诗人们大多按乐府的旧题进行创作,这类作品在李白、杜甫时得到了发展,如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等。而白居易则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发展了这种写作方法,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交错运用。白居易十分推崇陈子昂、李白、杜甫,尤其看重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但仍认为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句子不过十有三四,所以他的《新乐府》五十首,大多反映了劳苦大众的真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很有现实意义。其中较出名的有《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

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著名诗人元稹,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主要作者。文学史上将他们并称为“元白”,他们两人也有着很深的友谊。白居易在写给元稹的信《与元九书》中,写到了自己的身世抱负和文学观,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为时”“为事”都是为现实的意思。在这样明确的主张和这样优异的创作实践中,新乐府运动在古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而白居易也被公认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词之为学,意内言外。发始于唐,滋衍于五代,而造极于两宋。调有定格,字有定音,实为乐府之遗,故曰诗余。唯齐梁以来,乐府之音节已亡,而一时君臣,尤喜别翻新调。如梁武帝之《江南弄》、陈后主之《玉树后庭花》、沈约之《六忆诗》,已为此事之滥觞。唐人以诗为乐,七言律绝,皆付乐章。至玄肃之间,词体始定。李白《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其最著也。或谓词破五七言绝句为之,如《菩萨蛮》是。又谓词之《瑞鹧鸪》即七律体,《玉楼春》即七古体,《杨柳枝》即七绝体,欲实诗余之名,殊非确论。盖开元全盛之时,即词学权舆之日。“旗亭画壁”,本属歌诗;“陵阙”“西风”,亦承乐府。强分后先,终归臆断。自是以后,香山、梦得、仲初、幼公之伦,竞相藻饰。《调笑》转应之曲,《江南》春去之词,上拟清商,亦无多让。及飞卿出而词格始成,《握兰》《金荃》,远接《骚》《辨》,变南朝之宫体,扬北部之新声。于是皇甫松、郑梦复、司空图、韩偓、张曙之徒,一时云起。“杨柳大堤”之句、“芙蓉曲渚”之篇,自出机杼,彬彬称盛矣。——《如何作词》

#正在读书##友人赠书##书香中国#收到苏州大学朱栋霖教授寄来的新著《苏州诗词三百首》(苏州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苏州是中国的文化重镇。人文荟萃为世人所称道,文人雅士灿烂若群星。陆机,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沈周,唐寅,梁辰鱼,王世贞,钱谦益,吴伟业,沈德潜,柳亚子等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诗人。关于苏州的诗词文章数以百万计,可谓汗牛充栋。朱栋霖教授和苏州大学的团队爬罗剔抉,精选了370余首代表性的作品,供人们欣赏吟诵,从最早收入汉代乐府的吴歌《江南可采莲》,到西晋文学家陆机的《吴趋行》,从唐代崔颢的“羡君归老向东吴”到白居易的“虎丘月色为谁好?”从唐寅的“江南人住神仙地”到龚自珍的“三生花草梦苏州”,均收录书中。本书还配之以“明四家”“清四王”的名画和少量苏州当代书画家的作品,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值得一读。此前还获赠朱栋霖教授主编的《苏州艺术史图鉴》(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9年版),精选了苏州文学、园林、工艺、绘画、书法、篆刻、昆曲、评弹等八个艺术门类的800余幅经典图片,展现了苏州博大精深的艺术风貌与历代代表性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感谢朱栋霖先生和苏州大学的团队为整理苏州文化艺术遗产作出的努力与奉献。

李师师听说宋徽宗病了,以为他今晚不会再来,便叫来了老相好周邦彦。可是两人没说上几句,宋徽宗竟突然到访。李师师见状不妙,赶紧指着床对周邦彦说:“快钻到下面去!”

李师师出生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家中以染布为生,母亲在生她时落下病根,没过多久就撒手人寰,父亲只能用廉价的豆浆勉强将她养活。师师四岁那年,父亲突然获罪入狱,惨死狱中。

失去双亲的小师师从此流落街头,红楼的李妈妈看到她后,觉得她是个美人胚子,就把她带了回去,还请了诸多有名的老师教她才艺。

李师师自幼聪明伶俐,几年下来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就都样样精通,还出落成一个清新脱俗的美人,名动京城,不少文人雅士、王孙贵族纷纷慕名前来,想要一亲芳泽。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婉约派词人晏几道、北宋婉约派词人周邦彦都争相为李师师写词作赋。

晏几道曾作词《生查子》来夸赞李师师: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而在众多才子中,李师师对文学修养很高,又长得一表人才的周邦彦青睐有加。周邦彦对李师师也是一见倾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二人常到一起弹琴作赋,吟诗饮茶,宛如一对神仙眷侣。

可是,好景不长,北宋皇帝宋徽宗的出现,让李师师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有一天,宋徽宗微服私访来到李师师所在的红楼,谎称自己是个商人。李师师见他衣着卜凡,就弹唱了一曲《平沙落雁》。

这一曲让宋徽宗颇感惊艳,于是细细点评了一番,这让李师师刮目相看。她怎么也没想到,看上去胸无点墨的商人,竟然有这般才情。

宋徽宗见李师师清丽雅致,完全不像宫里的那些庸脂俗粉,又弹得一手好琴,歌声也宛如天籁,被她深深折服。

宋徽宗素来喜好风雅之事,不仅懂得音律,书法绘画也是卓尔不凡。他所创的瘦金体俊逸灵动,独树一帜,在绘画方面更是一绝,山水、花鸟、人物无不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宋徽宗的才华同样吸引到了李师师。两人相见恨晚,慢慢有了情愫。

从此以后,宋徽宗成了李师师的常客,而那些文人雅士也不敢再贸然前来,李师师中意的大才子周邦彦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天,宋徽宗说生病来不了,李师师就派人去请老相好周邦彦。周邦彦喜上眉梢,应邀而来。

可是两人还没说上几句,宋徽宗竟然又突然到访。周邦彦吓得赶忙钻进床底,大气都不敢出。

宋徽宗拿着橙子走了进来,笑眯眯地对李师师说:“这是江南新进供的鲜橙,我特意带来给你尝尝鲜!”

李师师接过后,用纤纤玉手把橙子剥好,和宋徽宗一起品尝。接着又为他抚琴吟唱一曲。二人耳鬓厮磨了一会,竟不知不觉到了深夜。

宋徽宗正要起身离开,李师师出言挽留:“夜色已深,天黑露重,小心马蹄打滑伤了自己,还是在这儿歇一晚再走吧!”

宋徽宗虽说恋恋不舍,但碍于自己近日身体有恙不便久留,还是回宫去了。

窝在床底下的周邦彦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从床底钻出来后,就刚才听到的一切,赋词一首《少年游》:

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相对坐调笙;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有一天,李师师在与宋徽宗相会时,一时兴起唱起了这首词,宋徽宗听出是自己和李师师那晚吃橙子的情景,恼怒不已,把周邦彦贬出了东京。

周邦彦流放那日,李师师前去相送。宋徽宗等了许久,才见梨花带雨的李师师外出归来。

宋徽宗见美人泪眼婆娑,很是心疼,就细问原由,才知李师师是因送别周邦彦心中不舍。

李师师虽然心中苦闷,但也不敢怠慢宋徽宗,于是唱了一曲《兰陵王》。全曲构词萦回曲折、耐人寻味,李师师唱得也哀婉动人,宋徽宗被深深打动,一问说是周邦彦新作的伤别词。

宋徽宗爱惜人才,就赦免了周邦彦的罪,还给他升了官,让他监领大晟府(北宋歌舞乐府),周邦彦总算因祸得福。可是不到一年,周邦彦就因病去世。

@兰馨怡

如果故事到这里,也算是圆满。可是靖康二年,金兵南下,徽宗钦宗被俘。兵荒马乱之中,李师师也不知所踪。

关于李师师的下落,有很多种说法。《李师师外传》说她被金人所俘,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吞金簪自尽。

而《三朝北盟会编》中却说,李师师逃到江南后,由于失去了生活来源,最后穷困潦倒而死。

不管结局如何,那个时代的女子,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多都沦为了牺牲品。

好在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作为新时代女性,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资料:《李师师外传》

作者:清音挽心

审稿:兰馨

公元前103年,年迈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对公主刘细君说道:“我死后,你即按俗嫁于我孙子军须靡”刘细君一听跌倒在地,悲声道:“我既为继祖母,如今又岂能再为孙媳啊”,猎骄靡闭眼不再说话,刘细君无奈只能求助汉武帝。

于是给汉武帝写信待猎骄靡死后请求回归汉朝,等了好久终于等来了汉武帝的回信,汉武帝令其从胡俗。

刘细君,江都公主又称乌孙公主,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刘建是汉景帝刘启的孙子,因意图谋反不成畏罪自尽,汉武帝念刘细君年幼,将她留了下来,命人教她诗书礼仪,琴棋书画,长大后的刘细君成了一个貌美聪慧且多才多艺的女子。

此时的大汉王朝正在努力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先是派张骞出使西域,意图联络大月氏以左右夹击匈奴,虽然后面没有成功,但张骞在出使途中发现了乌孙的重要战略地位,于是向汉武帝建议:“以此时厚贿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以夫人,结昆弟,大夏国之属皆可招来为外臣。”就是远攻近交,然后逐步收服西域地区。

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于元狩四年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后,表明来意,乌孙仰慕于汉族之强盛,于是决定和汉结为姻亲。

汉武帝相中了刘细君,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令其出嫁乌孙,就这样刘细君开启了自己悲壮而又短暂的和亲之路。

一向大方的汉武帝为她置办了丰厚的嫁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应有尽有,还给她匹配了一个几百人的送亲队伍,出发那天,汉武帝亲往相送。

“细君,你此去且尽力同乌孙修好,尊其风俗,和他们友善相处,且注意传我中原礼仪和大汉文化,如若有什么难处随时派使者过来!”汉武帝叮嘱细君道,细君点了点头:“细君,记下了”汉武帝拍了拍细君的肩膀道:“嗯,去吧”,刘细君不舍里上了车马,马碲嘚嘚,车声辘辘,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出发了,刘细君望着繁华的长安街头,想着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回到这里,回到江都绮丽的江南,不禁悲从中来,但她也只能继续向前。

不知走了多久,翻越了多少座山,跨越了多少条河,送亲队伍终于抵达了乌孙国境内,乌孙国国王昆莫猎骄靡为了欢迎汉家公主的到来,来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国都赤谷城街上全是夹道欢迎的人群。胡歌,胡舞,胡乐,这让远道而来的刘细君感到了善意,得到了些许宽慰,开始从心理上逐渐接受这里,而猎骄靡也将她封为右夫人。

但是刚到乌孙的刘细君很不适应这里的生活。

乌孙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在吃的,穿的,住的,用得上与从小在江南和长安长大的刘细君来说差别太大,再加上和猎骄靡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并因此写下了一首《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汉武帝看到后很是怜悯,命人每年都要派使者送些帷帐锦绣等物。有了娘家的挂念这让刘细君心里好受些,再加上猎骄靡虽然年老,待自己还算不错,于是就这样过了一段还算平静安稳的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猎骄靡已经年老,按着乌孙的习俗,他的夫人需要续嫁给下一任国王,即猎骄靡的孙子军须靡,猎骄靡觉得应提前安排好这一切,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从小接受儒家礼仪的刘细君自然是不能接受,于是上书给汉武帝,待猎骄靡去世后请求回归故土,等了好久终于等来了武帝的回信:我大汉想与乌孙联合永除匈奴祸患,望公主以大局为重,且从胡俗。

刘细君无奈,只得再嫁给军须靡,两人育有一女,可是从此却郁郁寡欢,不幸于公元前101年病逝,离她出嫁乌孙仅仅只有五年。

虽然刘细君在乌孙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但作为一位和亲公主,却为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宁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同时她还是历史上首被载入史册的和亲公主,乐器琵琶的创造者(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而她的《悲愁歌》则可以称得上历史上首篇边塞诗,在两千年后得我们读来都觉情真动人且不乏塞外风情,犹如感动身受!

乐府民歌在汉朝诗坛放异彩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孔雀股美丽、善良的刘兰芝与丈夫分离了,真是两情依依,难舍难分!她从小聪明能干而有教养,嫁给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后,夫妻情爱深厚。但婆婆对她十分苛虐,百般挑剔,硬说她“无礼节”、“自专由”,逼着她回娘家。兰芝和仲卿分别时,立誓互不相负,争取重新团聚。但兰芝回家后,县令和大守相继遣媒来为子求婚,她的阿兄又逼着她应允太守家的婚姻。婚前仲卿与兰芝私下会见,两人约定“黄泉相见”。在太守迎亲之夕,兰芝就“举身赴清池”,仲卿也“自挂东南枝”,双双毕命。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是写的这一出封建社会的婚姻悲剧,对吃人的礼教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对这对青年夫妇的忠贞不移的爱情予以热忱的赞美。这首诗代表着汉代乐府民歌的最高峰。

什么叫乐府?汉朝的乐府原是指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它最早见于汉惠帝时。到武帝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它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便是广泛地采集民间的诗歌和乐曲。这就在客观上起到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大量的汉代民歌得以集中、记录和流传。后人就将乐府所唱的歌诗,也叫“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当时,文人诗歌正处于衰落时期,乐府民歌的出现,使本来荒漠的汉朝诗坛又放出异彩。

汉代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手,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声音。在艺术上,也有不少新的发展。其中叙事诗较多,除《孔雀东南飞》外,如《陌上桑》、《妇病行》、《孤儿行》、《东门行》等都能以生动的描写,触及许多重大社会问题,而且能运用对话、铺陈等手法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抒情诗同样有卓越成就,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上邪》、《有所思》表现爱情的强烈,《江南可采莲》的清新优美,都极为动人。

汉代以后,乐府机构不再进行大规模的采集民歌工作,因而民歌被保存下来的极少。但汉代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却一直被历代进步文人所继承和发展。曹操用乐府古题来写时事,杜甫则创作新题乐府,到白居易则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可见它对我国诗歌影响的深远了。

宋代郭茂倩将从汉到唐五代的历代乐府名作编集成《乐府诗集》一百卷。今人余冠英选注其主要作品成《乐府诗选》。

晨读历史——唐代诗人素有“诗肠”之称的张籍

(接续3)

随后,青年张籍就开始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游历的目的是“年少才高求自展”。从他的记游诗看,足迹曾到过今北方的晋、冀、豫、陕等地,虽然张籍多年来浪迹天涯,四处奔波,却没有找到一个立身之地。长期奔走异乡的丰富阅历,不断追求而又不断碰壁的坎坷遭遇,使他尝尽人间冷暖,饱经世上风霜。对他个人生活而言,这是十分不幸的时期,而对造就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来说,却又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时期。

正是这段艰苦的经历,才使张籍有机会广泛接触底层民众,用心体察生活,从而透视到社会的种种弊端。这些,正是参天的艺术之树所赖以生长的深厚土壤。

而这一时期,也孕育了很多的现实主义诗歌,他以独特的艺术笔触,为我们绘下了中唐时代,包括农夫野老、征人怨女等各种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历史画卷:

水淹手足尽为疮,山虻遶衣飞扑扑。(《江村行》)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野老歌》)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山头鹿》)家家养男当门户,今日作君城下土。(《筑城词》)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永嘉行》)

青年时候的张籍最崇拜的诗人便是杜甫,所作诗歌也多少都有一些杜甫的味道。而这些闪耀着现实主义光彩的诗作,之所以能出自张籍之手,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于这段艰苦经历的磨炼。

张籍在仆仆风尘中失意返乡,但他的诗名已随着远游的足迹逐渐远播了,那首《秋思》早已在诗坛为他赢得了一片好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

03 /

幸逢良师,一举中第

796年,年近而立的张籍闲居家中,迎来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那一年,孟郊在韩愈的帮助和鼓励下,46岁及第东归,路过汴州时,就向韩愈盛赞张籍的诗文,随后又到和州看望了张籍。

第二年冬,张籍北上汴州拜访韩愈,韩愈对他盛赞有加,并且留下张籍在他的学馆中读书应考,值得一提的是,比起韩愈,张籍还要年长几岁,可韩愈已经中进士6年了,现在是宣武节度使推官,两相对比,个中心酸可想而知。

有了韩愈的赏识,第二年秋天,汴州举进士,韩愈为考官,张籍应试得了第一,接着在799年,张籍一举及第。

04 /

仕途失意,又遭眼疾

在那时,中了进士并不意味着成功进入仕途,更不意味着就可以衣食无忧。

科举及第,张籍自以为迎来了“时来运转”之机,殊不知等着他的仍然是“命乖运蹇”,他及第归乡后不久,母亲病丧。

一直到六年后,张籍才调补太常寺太祝,九品小官,职责是“掌出纳神主,祭祀则跪读祝文”。本无家财,又兼多病,长期地职卑俸薄,张籍一家生活极度贫困。姚合描写他的生活是:

野客开山借,邻僧与米炊。……多见愁连晓,稀闻债尽时。《赠张籍太祝》

他自己也写过这段时间的悲惨生活:

屋湿唯添漏……少食信儿娇。《酬韩祭酒雨中见寄》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赠任懒》)

穷得吃不上饭,买不起药,而更为严重的是,因无钱延医,竟使他久病的双目面临失明的危险,一度曾因不能视事而罢官闲居。

这样了无生气的日子,张籍过了十年,十年间,朝廷对张籍不闻不问,不予升迁。韩愈多次举荐,仍是没有结果。

张籍曾在《病中寄白学士拾遗》中表达对白居易的羡慕:

君方天子职,我方沉病缠。

现实残酷,白居易也只能在《重到城七绝·张十八》里感慨

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其实,这一时期使张籍最感痛心的还不是贫病的折磨,而是平生抱负难以施展的惆怅。他虽进入仕途,却被放在无聊的祭台上跪读了十年的祝文,他终于觉悟到当初寄以莫大希望的“理想境地”,只不过是一片虚幻!

他在《古钗叹》中把自己比作一支埋没井底的古钗,好容易盼到被打捞起来,却又由于与首饰不搭被塞入匣中封了起来: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

这就是他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05 /

内心丰盈,诗文大成

历经苦难,没有将张籍压垮,反而使他的诗文直达化境,其诗盛誉一时,其文也可与韩愈齐名。

他继续从事那些“上可裤教化”,“下可理情性”的诗歌创作,希望它们能“时得闻至尊”,从而达到裨补时政的目的。长期的创作实践使他的诗歌艺术愈趋成熟。姚合赞他的诗:

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词,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赠张籍太祝》

贾岛从遥远的范阳写来《投张太祝》给张籍,称赞他: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

白居易作《读张籍古乐府》称赞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老同学王建也作《洛中张籍新居》称赞:自君移到无多日,墙上人名满绿苔。

到了宋代,王安石还留下一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待续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3820/
1
上一篇深圳搜房(深圳搜房网房天下二手房)
下一篇 衡阳住房(衡阳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