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房价失控(房价调控失败)

全球房价失控?全球房价涨幅榜前十:(数据宝)

施永青,香港全年楼价恐跌20%,建议政府推出稳定楼价的措施。

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在《am730》专栏撰文指,自年初以来,中原城市领先指数已累计跌12.1%。若与去年八月的历史高位191.34点计,楼市已从高位下跌了15.2%;不但跌了楼市第一条临界线10%,而且正向楼市第二条临界线20%迈进,并指年内跌破的概率很高。

施永青指,楼价已从高位下跌超过10%,陷入负资产的小业主将会愈来愈多,如果又遇到经济不景,失业率上升,就会有断供情况出现,导致银行采取行动,届时楼市跌势就会进入自我完成的阶段,造成楼价进一步下跌。

他指,这种趋势现在已渐见明显,导致各区楼价的跌幅在10月份突然加快。据前线经纪估计,单是10月份,住宅楼价已下跌4%,并指如果政府不及时推出稳定楼价措施,全年楼价可以跌逾20%。他又指,一旦出现这样的跌幅,足以引起市场恐慌,并形成金融风险。

他建议政府推出稳定楼价的措施,以免跌势失控,包括撤销全部三项非正常的印花税;重启投资移民;以及容许市民动用自己强积金的一半,用作买楼自住。而这些措施不一定一次过推出,但亦应该一早宣之于口,以起理性预期的效果。#头条# #香港# #香港房价#

【香港楼市要大跌了?!全年或跌20%……】

加息阴霾及经济前景未明朗下,市民睇淡楼市前景的比例大增。花旗银行22日发表“2022年市民置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16%受访者认为现时是置业的好时机,比例为近十年新高,不过未有因而带动置业意欲,仅约15%受访者表示有意入市,按年微增2个百分点。另外,有42%受访者指会认真考虑买凶宅,但大部分认为凶宅楼价需折让三成以上。

调查于今年9月份进行,受访者逾1,000名。调查结果显示,占51%的受访问者认为未来十二个月楼价会下跌,占比较按年同期大增32个百分点;至于对未来十二个月楼价感乐观的受访者比例则从去年同期的38%,大幅回落至今年第三季的12%。

调查亦显示,仅有16%受访者认为现时是置业的好时机,较去年同期大增,比例亦创近十年来新高,虽然有大比例的受访者认为现在是入市好时机,但受访者的置业意欲比去年同期只轻微提升两个百分点,反映观望态度仍浓厚。有兴趣置业的受访者中,逾六成表示期望楼价进一步下跌才考虑置业,平均期望楼价跌17%。而过去一个月,有参观楼盘的受访者比例与去年相若。

受访者当中,只有14%认为自己有置业需要,按调查结果作推算,估计近59万人自觉有需要置业。有置业需要的受访者当中,有63%认为切合实际需要的楼价为600万元以下,最多人认为市值400万元至600万元楼宇符合个人实际需要。

谈及为何有意置业,除楼价和实际需要外,父母资助成为置业第三大原因。已为人父母的受访者当中,有32%愿意资助子女置业,当中41%愿意资助101万至200万元。另外,逾九成受访者愿意付出较高价钱购买一手楼,当中逾四成愿意多付一至两成的溢价购入一手物业。

此外,调查结果亦显示,有42%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凶宅单,当中72%人士认为要有30%以上折扣才合乎预期;63%受访者认为可考虑所购物业同层有凶宅,当中38%人士认为需要有30%以上折扣才合乎预期。

花旗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主管李贵庄表示,港人置业意向受经济状况、按揭息率及个人财政影响,息口上升将对未来楼价造成冲击,加重市民供楼负担及通过压力测试难度。她预料,今年10月至明年第二季楼价仍会下跌一成,即由去年历史高位回落20%,料明年第二季才见底。

李贵庄又指,由于美国联储局加息,香港银行有压力上调最优惠利率(P按),或再上调1.125厘,即合计调升P按共1.5厘,料至明年第二季市民供楼按揭实际利率将超过4厘。她又指,不排除明年2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或有机会“松绑”、放宽楼市“辣招”,如豁免购入第二个物业的15%从价印花税。她预期随著香港经济回暖,市民将重返物业市场。

香港楼价已从去年历史高位显著回落,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近22日撰文指,楼价跌幅在10月份突然加快,若然政府不及时推出稳定楼价的措施,料今年全年楼价跌幅或逾20%,届时将引起市场恐慌,形成金融风险。

他引述上周公布的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按周下跌1.5%,已连跌六周,跌至只有162.31点,创五年来的新低。自年初以来,该指数已下跌12.1%。若与去年8月历史高位191.34点计,楼价已从高位下跌了15.2%;不但跌破楼市第一条临界线10%,而且正向楼市第二条临界线20%迈进,年内跌破的概率很高。

他解释,楼价在800万元以下的楼宇可做九成按揭,故楼价跌破一成,在高位买入这类细价楼的人便会落入负资产的境地。而楼价在8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楼宇可做八成按揭,故楼价跌破两成,在高位买入此类楼宇的人亦会陷入负资产的境地,变成资不抵债。

他又指,资不抵债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因代表此类小业主的资产已跌到一无所有,只馀欠债。有人可能会选择长痛不如短痛,把物业卖掉算数,以免将来要“抬钱赎楼”才能把物业卖掉,此取态足以产生连锁反应,令楼价的跌势加剧。

施永青指,现实是楼价已从高位下跌超过10%,陷入负资产的小业主将会愈来愈多。如遇到经济不景,失业率上升,断供情况将会出现,导致银行非采取行动不可。当银主盘也明显增加时,楼市的跌势便会进入自我完成的阶段,亦楼价愈跌,愈多人变成负资产;愈多人变成负资产,就愈多人想壮士断臂,以割掉亏损,于是又造成楼价进一步下跌。

他认为,此趋势现在已渐见明显,各区楼价的跌幅在10月份突然加快,尤其是一些热门的屋苑如太古城、沙田第一城等,单月已跌10%以上。个别极端的例子更跌近两成,料情况将会进一步向较冷门的地区蔓延。

施永青建议政府宜第一时间推出稳定楼价的措施,以免楼价跌势失控。包括撤销全部三项印花税;重启投资移民;及容许市民动用自己的强积金的一半,用作买楼自住。而这些措施不一定要一次过推出,但亦应该一早宣之于口,以起理性预期的效果。

房价贵不贵,要看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有多高。一个普通的全家都努力工作的工薪阶层能够需要买房就能买得起,那就正常不贵。如果他们想买房需要透支六个钱包,背上沉重的房贷,成了房奴,那房价就太贵了!那些没有六个钱包的只能望楼兴叹了。房价该降多少,各地是不一样的,要达到正常水平,恐怕降27%只是稳步下降的第一步,房价失控被炒正这么高的局面,不可能一步就调整到位,政府还要考量整体国民经济的稳定安全,不会放任楼市一朝雪崩,软着陆是必须的。咱们这里说的是大多数老百姓需要的一般性住宅,不包括富豪高官们要买的豪宅别墅,豪宅别墅的价钱那没有上限。

重庆地产视野幸福里签约专家

房价真的贵吗?专家建议房价下跌27%,你支持吗?

全世界的房价正在失控,这些数字我们可能很少能听到:日本,这个曾遭受过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心区域创下了2002年以来的新高;英国,房价也是创下了三年以来楼市指数的新高;在加拿大,一个月的成交量暴涨40%;韩国,一年涨了20%,导致政府的首脑都不得不站出来道歉。在对全世界50个涨幅最快的城市的统计中,前30个城市涨幅都超过了10%,这里面有11个城市是美国的城市。要知道,在上一次统计当中,还没有一个美国城市。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现在连美国人都在疯狂买房了。

究其原因说到底,是离不开美国的“功劳”。美国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利用其世界通用货币的身份,不要脸的疯狂印钱,向市场上抛出的美元堪称天量。随着美元一波又一波地流向国土之外,美国的通货膨胀,也被一轮又一轮地转嫁到了世界各地,世界各地到手的美元,也一轮又一轮地被贬了值。说白了,就是美国用纸质的美元,撸了世界各地劳动力和商品的羊毛。

当然,世界各国也不傻啊,不可能心甘情愿的被收割,于是,现代文明社会里,一场场印钞大比拼拉开序幕。尤其是2020年3月以来,世界各国央行都几乎放弃了底线,竞相无成本地加速赶印出来的钞票量,达到了2008年之前5000年人类文明史的印钞总和。海量货币如滔天洪水,一时间,世间万物,都在水涨船高,无论是居正统地位的美股,以及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比特币,都在疫情的打击下逆势上行,不断创出新高。很多手握闲钱的人为了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都在纷纷寻找优质的核心资产。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天世界的样子: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房产,当做抵御通胀、抵御资产缩水的最好的一个方式,着其中也包括我们高压之下仍然蠢蠢欲动的中国楼市。

【2022年香港商界的荒谬论点】

踏入11月,2022年很快便会完结。回顾本年度,香港商界有不少非常荒谬可笑的论点,值得我们细味:

1. 几年来,本港商界及时事评论圈子有一个很奇怪的说法,就是但凡有人质疑香港楼价太贵及楼市有下行压力时,便会给人狠批。提出本港楼市风险及楼价太高的人,都会被说成是哗众取宠的“末日博士”。其实,楼市早于2019年便有下跌的迹象。2020年后,工商类物业更出现超过1成的跌幅,空置率一直超过1成以上。于2022年,楼市跌幅更扩散住宅类,现已下跌了平均8%。每当有人提醒投资者要小心本港楼市风险之际,便会有不同级别的“业界权威人士”、“网红”及“水军”群起而攻之。就算直至2022年6月的时候,“移民盘”涌现,美国亦逐步加息,一手楼滞销,连二手住宅楼价也开始下跌了,居然仍有某些“有识之士”跳出来说成是“上车最后机会”!

2. 本年度3月开始,美联储局已决定大幅加息,表明要把失控的通胀重新压下去。但港人乃至整个香港的商界对利息上升的事实一直视而不见。香港政府高官的发言,一直只把“加息风险”与“楼宇按揭”等齐,完全没有分析过加息对传统企业贷款、股市及债券、各种融资市场及银行业界的深远影响。香港商界及坊间亦一直流传一个很奇怪的讲法,就是美国政府债务沉重,根本无力加息。期间,更有银行建议企业客户把手上的“利息掉期合约”抛售图利。整个香港商界,一直忽略美国加息所带来的风险,直至7月份起,大家才开始如梦初醒。

3. 香港政界及商界一直不肯推行“强制全民检测”及落实“病毒追踪”的防疫措施,只有西医界不断推销疫苗。但疫苗的防御力未如理想。港府及商界不仅没有检讨错误的防疫路线,还急急地与外国“通关”,胡乱推行“0+3”。在宣布“0+3”之前,笔者曾与一位本港酒店业的高层讨论过。据他所言,酒店业所有人都希望尽快推行“0+3”或“0+0”。这高层所管理的香港酒店,有多幢成为检疫酒店。敢问香港与外国“通关”后,会发生什么事?一直以来,香港的游客、资金及商机,是从内地来的,还是从外国来的?与外国“通关”后,检疫酒店的生意一下子便没有了,该酒店业高层居然完全没有最基本的常识及洞察力,一味就是希望要外国接轨!

4. 香港商界另一个大笑话,就是误以为内地的防疫措施是“锁国”,还一口咬定内地经济一蹶不振。香港是一个“自由港”,无法要内地“免检通关”,自然成为一潭死水。但内地有14亿人口,是一个生产大国,亦是一个消费大国,围封及全民检测的措施,确保了疫情封锁在一小撮地方里,并可逐步达至“动态清零”,保障了所有人民的健康,确保了整体生产链的可持续性,亦确保14亿人口的消费大市场的长时间“最大化”。香港商界一直不愿接受现实,只不断狠批内地防疫政策,还在境外散播谣言,谎称内地于“二十大”后会取消“动态清零”政策。疫情爆发至今,于香港商界不断流传“内地即将通关”的谣言,明明已错足2年半,大家仍是厚着面皮的继续胡乱。

5. 最后,所有香港政经界的巨头、权威人士、各网红及时评人,明明曾作出以上错得离谱的所谓“分析”,相关短片还一直在网上流传。但大家仍是厚颜无耻地装着没事发生过一样,完全没有检讨自己的错误,有的还继续散播错误的讯息及谣言。

本港在拥有足够的资源及得到中央支持之情况下,抗疫道上却盲从西方而完全失败。香港商界完全忽略楼市下跌及美国大幅加息之风险,明明背靠内地却走去与外国“通关”。大家把香港的经济民生弄得一团糟后,港商还厚颜地走出来批评内地的防疫政策。以上种种行为,都是愚蠢得太离谱,根本不可能原谅。笔者不禁在想,为何香港社会发展至如此“失智”的地步呢?

回归以来,香港社会阶级流动的速度大幅减慢,财富过度集中,贫富悬殊严重。香港的大部分财富,就一直集中在十多个地产家庭手里。

绝大部份港人都只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这十多个地产家庭服务,拜金而盲从“权威”,纷纷进入了“代理人思维”而不再思考。反正大家都是职业经理人或专业人士 (代理人),何须对大局太认真?又何必执着事实之本质?因此,做检疫酒店生意的CEO,居然可以在公开场合上支持香港与海外“通关”。为什么?这CEO只是职业经理人,并不拥有该酒店集团,又怎会真正担心集团之前景及存亡?背后的“财东”想“通关”,便立刻代他发声了。

职业经理人进入“代理人思维”而不再思考;背后的“财东”于过去20多年来赚钱太轻松,所以都不懂得“用脑”,便闹出香港这个超级大笑话了。(凌德工作室,作者:寒柏)

苏州工业园区的房价已经失控了,国家的政策已经无法控制当前苏州园区的房价!尤其是万科玲珑湾和唐宁府价格更是一路走高,让我们刚需的老百姓无法安心工作,让那些有二胎的打算的家庭望而却步!

房价为什么调控

国家考虑的较全面

牵涉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市场有时候是会失控的

【混沌新思维: 房价涨涨涨,绝对不能纵容,这波只能说解气#房地产 #经济学 #干货 - 今日头条】网页链接

【台媒:台积电“神秘文件”引爆高雄房市,台当局被炮轰“纵容放风炒房”】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消息,岛内此前屡传台积电将在高雄设厂,消息刺激当地房价飙涨,然而关于此事,台积电的“法说会”(上市公司企业财务报表说明会)上只字未提,引来市场质疑声浪,民众党炮轰民进党当局无视房价飙涨,纵容放风声炒房,台积电到高雄设厂从1份“机密文件”开始疯传,推升当地房市走高,投资客疯狂涌进高雄,“显示房价已经失控,民进党当局根本没在管”。

据报道,先前有消息传出,指高雄市政府已和台积电当面洽谈,计划于高雄楠梓炼油厂旧址设厂,主要作为台积电7纳米制程生产据点,消息曝光后引爆高雄房市,当地房价应声飙升,推案量、成交量也大幅攀升。

报道称,然而台积电上月14日仅宣布日本设厂的计划,并未提及高雄设厂,引起市场质疑先前房价盲目飙涨的乱象。

针对此事,民众党在脸书上痛批民进党当局“无视房价飙涨、纵容放风声炒房”,面对房市政策不力,岛内民众普遍预期未来房价持续走高,产生“现在不买,以后会后悔”的悲观心理。

报道提到,岛内如今房价易涨难跌,1个“神秘消息”就将房价往上推,台积电进驻高雄从9月的1份所谓“机密文件”开始疯传,至今仍没下文,但投资客抢进高雄,光是9月房屋买卖就高达3677栋,月增达40.7%,连前镇区草衙旧部落(地名)原本每坪(1坪=3.305785 平方米)20万新台币不到的价格,也硬生生涨到27万新台币,且不到2小时售出60户,民众党炮轰,“显示房价已经失控,民进党当局根本没在管”。

很多人总是相信房价越调越高,但是这一波很不一样了。

这次,从深圳连续出台补丁政策去补政策的漏洞,就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对房价失控是真急了。

几年之前,深圳曾被中央巡视组批评是开发商主导的城建。经过这几年,开发商显然失去了控制力,他们的利益已经无法决定城市的发展。

杭州摇号,红盘限售5年。摇号某种程度上是在加速楼市去化,限售五年是将资金锁死在楼市。配合银行防范经营贷流入楼市。杭州楼市发挥了重要的资金锁定作用。

可以说,今天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治理手段,以及政府和开发商的利益纠葛上,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越调越高,不可能了。但是泡沫也不会跑。楼市健康发展,不暴涨暴跌,才是接下来十几年的主流。

#上海身边事# 最近上海房价猛涨,昨晚上海又出台了调控政策。这些政策是否有效?我个人认为,这些政策还无法破解房价失控这个难题,或者说还不够精准。今天一早,网上就看到一部份房产中介的微信,似乎他们连夜又恢复了信心,似乎他们已经找到了对策。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只有牵住牛鼻子,才能让疯牛静下来。

墨尔本房价为何失控?幕后黑手疑找到,可能和本地中介的钓鱼报价有关!

本地中介公司被指是隐藏在墨尔本失控房产背后的的“黑手”,买家倡导者David Morrell声称,一些本地中介通过虚假低价来吸引买家,从而推高交易价格。

据RealEstate网站报道,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墨尔本每五套房子中就有一套的售价高于广告价格。但维州消费者监督机构的数据并没有显示出此类事件的增加。

去年12月1日至今年2月28日,维州消费者事务局收到212起与虚假低价有关的投诉,比去年同期的242起有所下降。报道指出,中介故意以低于预期售价的价格宣传房产,以此来提高买家的兴趣。

根据维州相关法律,中介必须在广告中宣传一个不低于其预期售价的实际价格范围,若收到的书面报价远高于广告价格,还必须在24小时内修改报价。

Full Circle Property Advocates总监Robert German认为,本地中介需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他表示,如今这些虚假低价的房产数量正在不断增加。German怀疑代理商没有正式向卖家提出报价,以此来避免修改价格指南。

“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陈述和操纵,中介这么做是为了给拍卖会造势,确保竞拍者有6个人,而不是2个,这对买家不公平,”German说道。

在上周的拍卖会上,一套物业以580万澳元成交,高出保留价180万澳元,有人质疑这就是典型的虚假报价。但是Realestate经济研究总监Cameron Kusher表示,从中介提供的房源数据分析,约15%的最终销售价低于广告价,不到20%则是高于广告价,由于目前是上行市场,所以大部分还是合规。

请问你怎么看呢?本地中介以一个很低的广告指导价吸引买家来看房乃至参加拍卖,以达到吸引更多人参加,炒热气氛并借此提高房价的目的是否合理?从卖家的角度来看,自然希望能卖越高越好。那卖家又觉得这种做法是否公平呢?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

澳洲房产资讯,请关注@马克西说澳洲

购房人的羊毛早被拔光了,还不收手!这是要剥皮抽筋吗?

当下,借助央行“十六条”,房地产商们坐不住了!

似乎看到了,自救甚至翻身的可能!

虽然明明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如行尸走肉,

还是不失时机地发动大批喷子,在各个平台大造声势。

一大波表情认真,情绪激动的所谓业内人士,

满脸诚意表情夸张地在那里瞪眼说瞎话,掏心掏肺地鼓动人们继续买房:

一时间真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看看他们都在忽悠些啥:

房地产业这是要翻身了吗?!

楼市要被盘活了?!

房价这是要上涨了!

国家不会让房价跌!

再不买房,机会就错过了!

明年房价一定会大涨,,,,

够了,别再忽悠了,自己是死是活心里没个数吗?

房地产商如同一群赌徒,已经负债累累,即便是再借给他们点小钱,能翻身?

现实,房地产几百万亿的市值,开发商几十万亿的负债,购房人几百万亿的负债,

拿几千亿,几万亿就能盘活?

银行信了,开发商自己信吗!?

最大的问题是,购房人的口袋早已经被你们掏空了啊,

说你们不知道,不懂,不明白?装也装不出来吧?

别再费那个劲了!别再忽悠了!

局面就是:一群房地产负债人在那里大呼小叫,虚张声势,还想让普通购房人,穷光蛋们买出钱,买单!

说句俗话:羊毛都被你们拔光了,非要剥皮抽筋吗?

你们怎么可能成功?

就房地产市场全局来讲,宏观调控,政府管理才是活路。

不然房地产失控,崩盘,绝不是耸人听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现在,不少二三线城市急着放松限购,降低二手房税费,看起来对于购房者很友好,但用不了多久,他们的楼市就会热得失控,他们又得出台一系列打压楼市的政策。这恰恰是在伤害购房者。楼市平稳,才是保护购房者;暴涨或暴跌,都是损害购房者。

 房地产行情取决于银根松紧,现在中央放松了银根,行情迟早会好起来。那些头部城市基于放松限购,眼前不会有什么特别反应,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发挥火上浇油的功效——他们又要面临房价失控的乱麻。

住建部为何约谈合肥?倪虹部长在合肥工作多年,合肥前期房价失控,直觉上,每次饭局还在谈房价,热门区域还是高高在上,一个经营贷都没揪出来。霸都,这两年有点浮夸了。

最近网络上出现很多 追讨碧某园和融某的工程款的恶性新闻!有被打的,有实名举报的!有围堵的,有sf的,还有被破产的!

我们官方意见是保交楼,逐步逐个化解楼盘风险!工程款就滞后了!

国内的楼价就如33层的房子,房价如电梯,冲到了49层!失控了!

人们在33层顶,想买也购不着啊!

良心房地产产商5年前就喊话活下去!如万科!

央企在十多年前,大面积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

万达命好,国家提前指点一二!快刀斩乱麻,及时退地退出房地产业务!

激进房地产商,如恒大,碧桂园,宝能,世茂,融创等民企和购房居民成为最后接棒的人!

很明显这是个局,这个做局是为GJ做贡献的!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很多房地产商白干30年,一次回到解放前!

苦了高位买房的购房人!和多套购房者!

【六大缺失!台湾民众党盘点蔡英文上台六年那些事儿】

蔡当局上台将满六年,台立法机构民众党党团17日举行记者会,盘点蔡当局上台以来的六大缺失。报道称,六大缺失包括通货膨胀严重、能源政策错误、劳工政策跳票、房价全面失控、净零排碳落后、防疫全面失守,让台民众陷入“缺”与“抢”的无序循环当中。#台湾新闻脸#

“新规”出台,夫妻离婚后房产不用再争了,以后将一律这样处理

之前很多人不愿意离婚,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为了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就会坚持一段并不幸福的婚姻。而现在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离婚率持续上升。离婚就会涉及到财产的分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房产。

夫妻离婚因为财产问题闹到不可开交的大有人在,甚至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在房产问题上就更是毫不让步了,经常在网上刷到为了争夺房子的所有权,男女双方大打出手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出台了“新规”,对房产问题做了细致的分类,夫妻离婚后不用再争房产了。以后将一律这样处理。

现在因为彩礼高、房价高,人们的结婚意愿越来越低,出现了很多不婚族。现在生活压力非常大,很多人的工资也就能养活自己,不愿意再给自己增加负担。另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很多女性在事业上的成就并不低于男性。她们靠自己的能力就能过上高品质的生活,实在不愿意因为结婚生子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现在离婚率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就是父母的催婚。在大部分父母眼里,结婚是必须的,他们把儿女的婚姻问题视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事,于是到了适婚年龄就会各种催婚,安排相亲。很多男女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在双方还没彻底了解彼此的情况下,因为父母的催促和坚持就匆忙走入了婚姻殿堂。在结婚后发现性格不合、生活习惯不一致,因此矛盾不断,最终就会选择离婚。

其次就是婆媳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与老人同住,因为存在代沟。但是总存在一部分婆婆喜欢与儿子同住,尤其是一些妈宝男,什么事都听父母的。现在的婆婆很多在年轻的时候都受自己婆婆的压迫,多年媳妇熬成婆之后,也想掌控孩子的小家庭。但是现在的女性都比较独立,她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养活自己,根本不需要依靠自己的丈夫,所以她们面对婆婆的刁难,就会选择理性的与之抗争。长此以往,矛盾越来越深,很多女性就会提出离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就是夫妻感情问题。很多人对婚姻的态度是非常不认真的,结婚时山盟海誓,结婚后面对外边的诱惑,却不懂得拒绝。不仅是男性,现在女性背叛婚姻的案例也不少。还有就是家庭暴力的存在,在压力之下,很多人情绪失控,在婚姻问题上不注重处理方式,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暴力方式解决。家暴有第一次就有无数次,所以很多人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就会选择离婚。

夫妻在一起生活多年,离婚的时候自然就会涉及到财产分割的问题,有孩子还会涉及到孩子的抚养权。在很多人的婚姻财产中,房子的价值一般是最高的,也是分割中最难处理的,因此我国出台了“新规”,对各种情况下房子的分割都做了具体规定,今后房子问题,一律这样处理。

第一种就是父母赠与或者通过继承得来的房产。如果是在婚前,那么房子就是个人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分割。如果是婚后,就要看父母的意思,如果父母明确指定了一方所有,那么另一方就无权干涉。如果父母未指定,那么房子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按规定进行分割。

第二种就是婚后购买的。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如果是婚后购买的,不管写的谁的名字,不管是谁出资的,都是按照夫妻共同财产来处理,离婚时进行分割。

第三种就是婚前财产。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并且也是最容易出现纠纷的。如果是在婚前共同购买的,也写的两个人的名字,那么就是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是婚前共同出资购买的,但是只写了一个人的名字,那么就看是不是在同居期间购买的。如果是,那么就算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不是,那么就按双方的出资多少进行分配。

另外就是如果在婚前购买了,一方出的首付,并且只写了自己的名字,而婚后夫妻共同承担房贷,那么离婚时首付归一方所有,共同还贷以及增值的部分需要平均分割。当然也有很多人在婚后会把另一方的名字加在房产本上,这种情况下,就会被认定为一方把房产无条件赠与另一方,双方离婚之后需要平均分割。

这说的是商品房问题,那么农村的宅基地在离婚时怎么分割呢?农村宅基地属于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因此只能对宅基地上的房子进行分割。如果婚后盖的房子,那么获得房子的一方就要对另一方进行经济补偿。

可见我国对离婚房产分割问题的规定是相当全面的,但愿大家都不会遇到这个问题。夫妻能走到一起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愿我们每个人在经营婚姻上都多一份责任感,对另一半多一些关怀和耐心,好好呵护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家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3548/
1
上一篇中粮假日风景(中粮假日风景小区)
下一篇 泰安龙湾别墅(泰安龙湾别墅房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