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心理学看透一个人,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关于【心理学看透一个人】,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心理学看透一个人:行为心理学: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 2、心理学看透一个人,心理学空虚寂寞

1、心理学看透一个人:行为心理学: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如今的的社会太过于复杂,人心莫测,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善于留心观察,必须学会识人,看透人心。然而我们要怎样看透人心呢,下面的方法会大大提高你的辨别人心的能力。

举止行为—内心界的变化

1、人比较瘦的话,这个人一定很精明,你占不到他一点光。比较胖,则这个人心胸宽阔,不计较琐事。

2、人比较矮的话,一定要高看它一眼,他一定会有所长处,值得你去学习。人比较高的话,此人一定可能存在高傲自满的状态。

3、让一个人来握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的举动,是左手还是右手相握,还有握的力度,时间等等,来观察此人是否尊重别人。

4、“口头语”特别重要,一个人的随口说出来的话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所在。

5、和人在一起,要学会多聆听,这样才能从说话看出人心。

看衣着打扮—读性格气质

1、一个人戴帽子,可以看出他对头部建立的形象。

2、一个人化妆,说明她在细心雕刻自己的性格。

3、从一个人的穿鞋,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品味。

4、从服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味。

5、从香水,看透女人的内心,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心理。

爱“屋”及“乌”—兴趣爱好识人心

1、吃东西,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有时候心情很坏,吃到特别喜欢的会瞬间变好。

2、读书,说明这个人很有品味。这个互联网电子书爆棚的时代,如果还看书,真的很有品味。

3、旅游,喜欢旅游的人心态都特别好。

4、做家务,喜欢做家务的人,可以反映出另一个自己。

5、运动,喜欢的运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比如打篮球,打乒乓球。

从颜色看人心

1、喜欢黑色的人。这种人性格内向,压抑自己、思想消极,不喜欢张扬和引人注目,对待他人十分谨慎小心,极力避免意外的麻烦。

2、喜欢黄色的人。这种人善于隐藏自我,总是摆出一成不变的面孔,让人们琢磨不透;喜欢不受拘束的生活,我行我素。脾气倔犟,得理不饶人,不易得到别人的喜欢。

3、喜欢白色的人。这种人性格温和,为人真诚,表里如一,比较单纯;追求卓尔不群,积极进取,凡事泾渭分明,讲究实际,从不和不太熟识的人说话。

4、喜爱紫色的人。自信、清高,做任何事情都有分寸。很少出现隋绪化和冲动。他们情感淳朴浓烈,从不外露,一个人承受,决不向人透露只言片语。他们总是深藏自己的感情(喜欢紫色还可能同性恋)。

5、喜欢粉红色的人。这种人性情优雅,讲究礼节,在交际场合能很好地掌握尺度;正视人生,追求理想,审美力很强。

心理学看透一个人,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TVB经典刑警片《读心神探》,剧中男主角高级督察姚学琛精于从肢体语言和微小细节分解案情,凭借一个表情、一个眼神,窥探疑凶的心理活动,把隐藏在黑暗中的罪魁祸首揪出来。

有一集的剧情中讲到,原本爱子已经破了,但罪犯的妻子听闻老公被定罪后有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恰恰这个小动作被姚学琛捕捉到了,他就利用这一点微表情,发现真正的杀人凶手其实是被告的妻子。除此之外,姚学琛更是通过类似站姿、小动作、微表情等细节抓住重要线索,侦破了案件。

其实,心理学并不遥远,它包含在我们的衣食住行里。而行为心理学不是伪科学,而是从长期观察中得出的结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心理学知识,但并不特别关心或理解它,事实上,每个人都是业余的“心理学家”。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2、心理学看透一个人,心理学空虚寂寞

总看写快文,是时候清洗一下心灵!

认识的人在不断变多,但孤单感却越来越深;

工作很忙,却一点也不觉得充实满足;

休息时刷视频,可感觉了无生趣......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经常会听到“无聊”、“没意思”的声音。大家似乎都会时不时地陷入“空虚”的情绪当中,心里空落落的,想要填满自己却觉得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你的空虚?

空虚,让我们感到沮丧、焦虑、抑郁.....人们尝试各种方式试图摆脱空虚,或是疯狂地购物,或是熬夜刷手机,等等,却往往无济于事。

那么,究其根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空虚感,我们又该如何缓解空虚感呢?

心理学看透一个人,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01

异化:我的生活不是自己的

异化,指的是人不再感到自己是自己行动的主宰,而受自己以外的力量的支配。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具有欲望、要求和需要,并渴求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当人们感觉不到自己是自我世界的中心,自己与自己疏远了,这就是人性的异化

异化会让我们感觉生活不是自己的,无法掌握与改变,内心深处感到无可奈何又无法接受。

比如,当我们在一条产业链中负责某个具体的环节,如果既不了解这个环节前是什么内容,也不清楚这个环节后有什么规则,能做的只是循环往复地在既有规则内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觉得产生空虚感。

02丨少年强则中国强

02

童年期的情感忽视(CEN)

有心理学家认为,空虚感的根源在于童年期所受的教养方式。当我们理解和意识到根源时,才有机会和可能被治愈。

1)情感忽视。孩子如果成长于一个忽视情感的家庭,会让他觉得情感对于他来说是不存在或是不相干的东西。他们会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情感隐藏,这样就不会让自己或者父母感到负担。在长大后,他们会觉得他们和自己的感受是分割开的,因此会让他们的内心存有缺失。我们知道“我是谁”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我们能感知到自己的感受。

2)感受被拒。比情感忽视更为极端的是父母拒绝孩子的感受。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生气时,家长就会在行为或语言上进行“惩罚”。于是孩子慢慢地开始拒绝自己的感受,甚至会因为自己产生感受而主动抵制或惩罚自己。在长大后,他们可能对感到不满,以及可能完全不喜欢自己。

3)严酷的教养。这种类型的教养,很可能会引发儿童人格的发展障碍,导致自恋型人格或边缘型人格。这类教养者可能会奖励乖巧的孩子,却惩罚听从内心真实感受的孩子。当孩子取悦了父母时,会觉得自己是个完美的孩子;可是当父母生气时,又会觉得自己是被厌弃的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丢失了真实的内心情感,还会产生强烈的分裂感。

心理学看透一个人,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03

连续感

有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内在有一个整合的自体,以及与整合的他人(内部客体)的联系,会让一个人不管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始终存在着的一种连续感。

这种连续感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归属于人类关系网的感觉,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

也就是说,与他人的连接是生命的重要意义之一。当连续感受损时,我们就会产生被内部客体抛弃的感觉,尤其会感到空虚。

别让空虚“吞噬”你

空虚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百无聊赖,缺乏斗志与激情。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应对空虚呢?

01

主动性:创造自我价值

异化虽然可以让社会保持高效的运转,但是在持续重复运转的工作中,我们却容易感到无能为力,也失去真实的内心需求。

应对异化最重要的是如何调整工作态度,化被动为主动,主动思考如何让工作更高效,主动尝试创新性的工作,创造自我价值。

心理学看透一个人,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02

接受情绪 破除心墙

童年时期带给我们的悲伤和愤怒,我们需要感受它,并接受它的存在。

当我们能够面对童年时失去的情感连接,或者是自身曾被教养者拒绝的部分时,我们也就迈出了填补空虚的第一步。去理解,我们童年时期的受到的教养不是因为我们自身不值得或是有缺陷。

03

建立情感联系

我们是社会性动物,我们需要允许别人走进自己内心,建立对人的信任感。

当我们的情感联结被建立起来,与身边的人拥有持久而稳定的关系,感受到自己被看到、被理解,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连续感,免于陷入难以自拔的空虚之中。

心理学看透一个人,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

普希金说,一切有理性的动物都会无聊。而我们通过创造自我价值、接受内心情绪、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等方式,可以逐渐感受到内在力量,感受到生活的踏实和丰富。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关键词:心理学看透一个人的性格,心理学看透一个人的句子,看透一个人的心理,心理学看透一个人会怎么样,心理学看清一个人。这就是关于《心理学看透一个人,20个心理学技巧教你看透人心》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3172/
1
上一篇 丁俊晖世界排名,斯诺克选手丁俊晖排名多少位(丁俊晖206万17)
下一篇 国内工业品一站式采购平台,中国十大MRO工业品平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