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被一首脍炙人口的《人说山西好风光》民歌中描述的美好景象所吸引,再加上后来播放的电视剧《吕梁英雄传》,使我对山西产生了向往之心。没想到,我的愿望会实现,还把汗水和泪水留在了那个我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那是一个夏天,公司总部中标吕梁市委、市政府重点水利建设工程一一引文入川引水工程项目。总部需在当地组建生产基地,生产供应玻璃纤维热固性树脂夹砂管、配件,并对工地安装进行指导服务。公司派我、总工、党群工作部部长三人先行赴山西选址,组建生产基地,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凌晨三点,我们抵达孝义市,在市政府招待所稍歇片刻,早8时就等在了招商局门口。招商局王局长很热情,专门安排了一位周姓干部帮助我们在全市寻找合适的场地。遗憾的是,这里遍布焦化企业,没有符合建厂条件的场地。周姓干部又把我们介绍给临近的汾阳市招商局李局长。
我们顾不上吃中午饭,又赶往汾阳市招商局。李局长亲自陪同我们在全市找场地,这里也存在和孝义市相同的情况。无奈之下,我们分头行动,另寻它址,以汾阳为中心我到文水、交城、清徐、太原、榆次,总工到介休、平遥、祁县、太谷,部长到离石、灵石、霍州、临汾寻找新场地,三人均无果而返。
这时,我接到李局长电话说有一个场地比较符合我们所说的建厂条件。于是,我们马不停蹄的看场地,签协议,拉运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组建管理班子,申请工人到位,采购原材料,制作试验管,申办营业执照,准备开工生产。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竟是我自参加工作以来碰到的最劳力劳心的事,一度曾想放弃。
因工地协调不顺,甲方迟迟不发开工令,员工只能发基本工资维持生活,员工思想波动大,隔三差五有人离职回疆。等了三个月,甲方终于下达了开工令,工地全面开工,但三个标段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2条生产线24小时生产勉强才能满足需求,这远远超出了招标文件确定的生产量和生产工期。
冬季来临,生产车间采暖问题又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对保暖方案反复推敲,决定采用5毫米苯板铺贴彩钢墙面、屋顶保温,离地面2米内粉刷3层防火涂料,放置6台移动式电热风机取暖的办法,共花费3.5万元。但新问题又来了,电力不够用,只能启动一条生产线,这极大的影响了生产效率。
我和场地出租方协商,他们同意电力增容,但不承担费用。电力增容按正常程序办理要花费很长时间,肯定会担误工期,我只好向时任汾阳市市长、吕梁市主管农业、水利的副市长求助。在他们的大力协调下,电力增容很快完成,公司向电力公司支付了5万余元的增容费用。
当年年末,我回新疆总部述职,参加年度总结大会。总部发出了在现有汾阳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组建华北生产基地的指令,并要求我组建销售队伍,抢占华北市场,并和华南、华东、西北生产基地联手增加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会议刚结束,我接到了汾阳生产基地紧急电话:附近村民一百余人闯入生产车间,强令停止生产。否则,割电线拆设备,厂门口挖壕沟。于是,我连夜订机票赶到太原,笫二天一早去村民所在村委会了解情况。村主任讲村民认为生产污染了环境,要求停产,他也没办法去做村民的工作。
同一时刻,我接到了工地催要材科的电话。顾不上休息的我,直奔汾阳市委、市政府,吕梁市委、市政府,在政府的协调下,我、村委会、场地出租方达成协议,请吕梁市环保局进行生产现场空气采样分析,确定生产是否存在污染问题。
注:未完待续,次日早上更新,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