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

关于【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道德经第四十四章:《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
  • 2、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

1、道德经第四十四章:《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

【原文】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dài),可以长久。

【译文】

名誉与身体哪个更亲近?身体与财货哪个更重要?获得名利与生命死亡哪个更有害?过分贪爱必定带来巨大的耗费,过多收藏必定造成惨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度而止就不会带来危害,这样才可以平安长久。

【悟道心得】

一、金钱和权势并不是灵魂的归宿,珍惜生命、好好活着,不要让外物奴役了您的心灵,不要让金钱早早地消耗掉您的生命。

二、人生百年一瞬间,所以要清理何者是需要?何者是欲望?何者是贪求?这对生命会有最基本的帮助!

三、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若赔上自己的性命,又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您所有的天资能力都是上天所赐,都是为了让您鹭港社会的,您觉得呢?

四、为孩子摆放了一架图书,让他们随手可得,并经常进行家庭朗读活动。家长选择给孩子读书的年龄,原则上是越早越好。芭芭拉就是这样养育了自己的儿子——美国总统,布什。

五、孩子成绩差,可是父母认为:孩子虽从小顽皮、虽考试不好,但他从不做损害别人的事情;父母也发觉他写作和演讲非同一般。最后这位不被大家看好的孩子,就是在父母的宽容理解中当上了英国首相——他是丘吉尔。

六、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所有出现的问题也是正常的。有时发生缺憾挫折,可能保住了整体;人生留些缺憾,可能是保住生命最好的药方!

七、人的祸福吉凶都是自招的,心想恶凶灾就来,心想善吉福就来。只要改变思想、语言、行为,吉福是不求而自来的。

八、我相信:生命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让我觉知,都对我成长很有必要,都是让我越来越好。我彻底相信:种下什么,收获什么。

九、行善没有期望获得福报的念头,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地时时处处行善,这才是积阴德,这才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福报。

十、人生最大的错误是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人未老而先亡。生命是无价的,一味追求财富的囤积,这是人世间最大的倒反!

十一、世界上的良药,每一种只能治一种疾病,而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道德与做到,却可治愈一切病苦。

十二、纵使他现在满脸福相,如果不知行善积德、经常起贪爱和憎恨的念头,那福相便会逐渐消失。所以,心是面相的枢纽,看相不如看心。

十三、沾光者,越沾越光;舍得者,越舍越得。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爱沾别人光的人可能在某件事情上的确占了便宜,然而从长远来看则一定会吃大亏。

十四、上等夫妻关系是互相欣赏;中等夫妻关系是互相理解;下等夫妻关系是互相包容;如果连包容也做不到,就只有互相伤害了。夫妻是一种融合,唯有您柔软时才能够融合;如果您是坚硬的,您怎么能够融合呢?

十五、这个时代,关于男女授受不亲的清规戒律已经大江东流去。但与异性交往要稳重友善,行走谈话要保持一定距离,文明的举止能够滋养生命的风采与福寿。

十六、幸福的秘密是:总是慈爱,总是谦卑;总是善良,总是包容;总是热情,总是精进;总是从容,总是淡定;总是感恩,总是喜悦。

十七、现代人吃得好、运动少,血管就是这样一天天堵塞起来的。新陈代谢功能损坏,人就慢慢肥胖起来了。人多肥胖多死路,控制不了体重,何以控制人生?所以,生命的有限公司更需要您的清理和精心管理。

十八、生命中的金玉满堂都是浮云,只有爱的担当才能对接全宇宙正义之神的福祉对您的祝福!

作者:赵妙果老师

2、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我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泽光书院 计划用81天时间,对《道德经》中的81章,每天一章节进行解析和译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理解《道德经》。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

第58章 福祸相倚

【原文】

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⑥,廉而不刿(guì)⑦,直而不肆,光而不耀(yào)⑧。

【注释】

①闷闷:昏昏昧昧,含有宽厚的意思。

②淳淳:忠厚。

③察察:严酷。

④缺缺:狡黠。

⑤正:正面,与“奇”对应。

⑥割:生硬,不自然。

⑦廉:棱角。刿:划伤。

⑧耀:过分明亮。

【译文】

治理天下以宽大为怀,百姓就会忠厚淳朴;治理天下过于严酷,百姓就会狡诈。灾祸啊,幸福就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就暗藏在其中。这种得失祸福循环,谁能知道它们的究竟?它们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善忽然转变为恶。世人看不透这个道理,迷惑的时间已经太久了,因此,有道的人处事方正而不显得生硬,虽有棱角也不会伤人,直率而不放肆,明亮而不耀眼。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

【解析】

这一章先是说明“无为而治”的好处:国家政治宽大浑朴,民风自然就会淳厚。然后又讲祸福、正奇、善恶的概念。在老子看来,祸福、正奇及善恶并不是绝对不变的,一旦时空条件发生改变,那么它们往往也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这一章顺承上一章,讲述得道明君治理国家的方式——无为而治。老子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中,“闷闷”的意思是宽厚、仁大;“淳淳”的意思是自然淳朴。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统治者胄邕够施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那么人民就会摒弃私念而不妄为,回归到自然淳朴的状态之中二内心自然淳朴,人们就不会惹是生非,这样国家也就太平安定了。与此相反,如果统治者施行苛刻的政令,人民不但不会摒弃私念,还会为了满足私欲而相互争夺,当他们的承受能力达到极限的时候,必然会发生逆乱。反抗的过程其实是心智的较量,如果人民的心智不足以应付统治者,那么他们就会陷入绝境。

在本章中,老子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哲学命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旨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灾难和幸福是相依相随的,谁也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任何幸福的背后都潜伏着灾祸,但是灾祸并不是永远存在的,灾祸的反面就是幸福。我们都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它讲的是一个老者失马复得,人们纷纷前来道贺,但是他并不认为这是好事。后来他的儿子从马背上摔下来,人们纷纷前来安慰,但是他也不认为这是坏事。所以并不感到悲伤。几天之后,官府前来征兵,他的儿子因摔伤而没有被征走。这则故事很好得诠释了老子的观点。由此可见,福和祸没有绝对的界限,为祸福而快乐或悲伤都是不明智的。所以,对于灾难和幸福,我们要学会坦然地面对,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老子所处的时代,战乱频繁发生,人民在战乱之中苟且活命,时刻都在担心灾祸的降临。老子把人民的不幸归结为社会的变迁。古时,百姓生活安定,天下大治。后来,人们产生了私有观念,社会出现等级差别。便开始遭受压迫。正是这种压迫开发了人们的心智,他们开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各式各样的新奇器物。在上一章里,老子就否定了这些新奇器物。老子认为,这些古怪的事物滋长了人们的邪风,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古怪起来。行为方式是由思想决定的,所以,在古怪思想的支配下.就会做出偏离大道、与大自然脱节的事情来,如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动物的肆意捕杀,以及污染环境,等等。做出这种狂妄的行为,其结果就是生活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危害了人们自己二再结合老子所处的时代,人们的私欲极度膨胀,不但热衷于名利的争夺,还直接占有他人的财物。人们占有的财物也时时面临着被人夺走的危险,所以这就决定了人们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而对福和祸的测定也变得麻木和没有指向了。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

王弼《道德经注》

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谁知善治之极乎?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善于治理政事的人,不施用刑罚、不给人冠以或好或坏的名节、没有事务可做也没有政策可实行。统治者无所事事,才能达到安定繁荣。所以说统治者应当无所事事,没有作为。百姓没有矛盾、没有争夺,宽容淳朴,所以说百姓也会变得朴实淳厚。设立刑罚和官职,赏罚分明来检查惩处奸诈虚伪的人,所以说赏罚清楚明白。人们明确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区别,对不同的事物持不同的态度,百姓都想争夺名利,所以说百姓变得狡诈、不满。

怎样才能治理得完美呢?只有不确立什么标准,也没有刑罚的名称和尺度,无所事事,而天下顺应自然的规律发展,这样才是完美。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则还会回到诡诈地动用武力的状态,所以说正的还要转变为邪的。立善的人和事为模范、标准来促使万物效仿,则不会再有邪恶出来为患了。

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以方导物,令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清民,令去其汙,不以清廉剥伤于物也。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拂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以光鑑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慝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人迷惑,不合于道已经很久了,不可以马上就苛求百姓符合正直善良的标准。以方形的正直特性来教导事物,让事物去掉不正当的,而不以锐折的角来伤害事物。这就是所谓的大的方形没有角落。廉,是干净的棱角的意思。刿是伤害的意思。用干净的棱角来引导百姓,剥去他们的污浊,而不刺伤其他的东西。用直的东西来教导万物,让万物去掉身上的邪僻,而不以直的来刺激、激怒万物。这就是所谓的真正的直像弯的一样。用光来照亮迷蒙,不以光照来隐匿自己。这就是所说的明亮的道像是晦暗的。这都是崇尚根本而平息表面、次要的问题,不使用强力而使其恢复。

苏辙《老子解》

天地之大,世俗之见有所眩而不知也。盖福倚于祸,祸伏于福。譬如昼夜寒暑之相代,正之为奇,差之为妖;譬如老稚生死之相继,未始有止,而迷者不知也。夫惟圣人出于万物之表,而揽其终始,得其大全而遗其小察,视之闷闷,若无所明,而其民醇醇,各全其性矣。

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体,以耳目之所知为至。彼方且自以为福,而不知祸之伏于后。方且自以为善,而不知妖之起于中。区区以察为明,至于察甚伤物,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知小察之不能尽物,是以虽能方、能廉、能直、能光,而不用其能。恐其陷于一偏而不反也。

天地的大,世俗的眼界昏花而不能透彻了解。所以幸福始于灾祸;灾祸就潜伏在幸福之中。昼夜寒暑的更迭,正像正直的变成奇诡的,善良的变成邪恶的;生老病死的相继,没有开始却有结束,迷惑的人不知道。只有圣人是万物的表率,能够从始至终完全了解,领悟了宏观的、根本的、长久的,而忽视那些具体的、表面的、暂时的,看起来无所事事,糊里糊涂,而他的百姓品德淳厚,本性都得以完全。

世人不能领悟完整的道,以为听到的看到的就是完全的了。当他们自以为享福的时候,并不知道祸患就在未来潜伏着。当他们自以为善良的时候,不知道邪恶正在心中萌发。只以分辨、区别为明白,对于事物本质的歪曲不觉得不对。这不是很可悲吗?圣人知道细节的区分和辨别不能完全了解事物,所以虽然能够利用方的、清廉的、直的、光明的,却不发挥它们的特征、性能。恐怕它们局限于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回到平衡。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

本文关键词: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感悟及体会,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道德经第四十六章,道德经第四十五章,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朗读视频。这就是关于《道德经第四十四章,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全文及译文(遵循自然的吃喝拉撒才能没有危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2515/
1
上一篇 私募市场回顾,近期私募股权募资市场动态及相关法律问题
下一篇 真爱黑白配插曲,巫妖王的好朋友是谁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