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诗的语言艺术(续)
文/凡夫
首先说立意。立意,是确立作品思想与感情的指向,即作品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或感情。写作诗文讲究立意,立意精美,创设意境才有章可循,规范思路,激发灵感,先声夺人。新诗(写文章也一样)立意不可落入俗套。你想,别人都知道,都想到的东西你写出来谁还稀罕?别看论坛上又吹又捧地,那不是真实表态,都是干送人情,图个人气,真正研究起来就不能沽名钓誉,自欺欺人。作品要出彩,就要多角度切入,奇思妙想,平中见奇,出其不意。
巫金余[香港《墙头草》“用尽整个族群的臂力/毅然/把春天扎在高墙上”苍山一画先生这样评说: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人们常引以喻指和嘲讽那些立场摇摆、随声附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与评价往往与民族的心理积淀、文化背景有关。这首《墙头草》在立意上故意悖反人们的惯性思维,或者说思维定势,颠覆传统文本寓意,因而让人耳目一新。‘把春天扎在高墙上’,灵动之语也!它让人们对春天和青草产生美好的遐想!由此诗可知,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可以是对立的。

新诗的炼意,关键在于选准事物和感悟事理,事物的特征、特性和涉及的事理是多方面的,更加人们思考的角度与方法各不同,作者就要首先考虑把作品的主旨确立在什么方位,选定范围和目标。最好是大家人人关心,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定位后,就借助原型说开来,往往醉翁之意不在酒,点此说彼,将意象或扩大,或缩小;或抬高,或降低;或以偏盖全,瞒天过海;或攻其一点,暗渡陈仓等等。通过描绘各意象,组合成一副完美的意境。让读者能感受到,又若即若离。见又不见,闻所未闻,思之有理,心悦诚服。
说到炼意,还有一个灵感问题。人们常说“思如泉涌”或“江郎才尽”,都是说人们创作灵感的兴奋和消失。无灵感时,熟视无睹;灵感闪现,欣然命笔。我们看别人的精美诗文,常赞不绝口,拍案称奇:“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层意思?”就是说,同样熟悉的事物,未触发你的灵感火花,别人却大放光芒。灵感是思维的导火索,如同电脑密码,密码点破,继而豁然开朗。灵感不是凭空就有的,它是人们认知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感悟和思考的瞬间体验。“没有想到这层意思”就是没有悟出事物本身的内涵,灵感或者还在休眠之中。所以,写作者要勤观察,多思考,细品味,巧联想,说不定什么时候灵感会出现,于无声中听惊雷。而思想懒汉恐怕是不容易得到灵感的,也永远提炼不出一个好的主题。

再说构思。创作一首新诗,与创作其他文艺作品一样需要精巧的构思,有精巧的构思才有精巧的作品。我们看到或者想到某一事物或现象,打算围绕它写一首新诗,于是产生了创作冲动。这时候切莫莽撞下笔,照葫芦画瓢,企图一踹而就。而应该仔细琢磨写作原型的各方面的特征,选定自己从哪方面哪个角度入手。再想想怎样挖掘其中的深意和内涵,撞响它最机敏、能量最大的共鸣效应以扩展作品的内张力。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考虑原型本身,更要联想到原型与其以外各种事物、现象、伦理、逻辑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要求作者从文字表达的角度出发,思考语言表述的准确,精当,巧妙,幽默,更富于感染力和共鸣力。一首诗要成为好诗,除了选择比较深刻、耐人寻味的主题外,还要抛弃已有的表达,在你所选中的旧意象中去寻找和发现新的东西,要发现眼前庸常事物中隐藏在生命深处的新的秘密。在构思一首诗时,不要急于拿笔就写,习惯于直白地以叙述性语言直接表达。一般应首先找到一个新鲜的诗核和让人亮眼的句子。诗歌作为一种语言凝练、表达丰富的艺术形式,比其他文体更强调诗意的惟一性和独创性。同时,还要注意用独特的语言,将你的新发现表达出来,这是诗的另一个基本要素,也是一首诗好与坏的重要标准。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意和独特的语言是最有个性的东西。世间万物大家可能都熟视无睹,而诗人就是要善于对世间万物重新命名,重新定义。诗人也是因为这种重新命名世间万物的权力和能力而君临天下。

语言技巧是指诗歌创作中语言表达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一般如:象征,对比,比兴,衬托,悬念;拟人,夸张,比喻,借代,排比,对偶,反语,双关,反诘,通感等,以及行文的排列和句读的定夺。
新诗要求语言一定精炼准确,创设意境要形象灵动,情境要极度到位,达到投一石而激千层浪的艺术效果。这就需要作者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借助语言技巧获得新意和深意,进而感动读者。新诗并不是意境欲朦胧,用词愈偏僻愈艰涩愈好,也不是把长句割裂回车即妥。我们坚持朴实中蕴含深意,灵动中妙趣横生,精短中余味悠长,闪烁中撼动人心的创作和评鉴底线。
#济宁头条#君临天下,被查封
任城区、新华路南“圣源-君临天下”项目和任城区车站东路52号“圣源大厦”相关房地产被查封。

一、有年头了
二、这地方真是坎坎坷坷,买房子的苦了
(声远论坛)
尼加拉瓜跑了
1
尼加拉瓜跟北京恢复邦交。
意思是台湾这里,又被断交了一个。
2
民进党说要用渗透法跟国安法对付参加海峡论坛的人。
民进党显然病得不轻,已经把现实跟梦幻交织在一起。
真以为台独建国,君临天下,可以践踏百姓。
3
海峡论坛是一个公开的,一个两岸民间的活动。
你是有多不正常,要恐吓威胁来参加会议的人?
是多么可悲,才干得出,立一堆违宪的恶法,来限制人民的行动自由?
4
民进党的意思是,参加海峡论坛,就是被敌人渗透,是违反国安法?
其实,民进党这样干,表示自知,差不多已经没有多少活路了。
所以可以厚颜无耻地标榜自己,假装台湾很自由。

实际上却时时刻刻打压人民的自由,制造各种恐怖氛围。
这是最后的疯狂。
5
一边打压人权,一边跟美国继续玩着假民主的游戏,玩着立陶宛式的假邦交游戏。
于是,尼加拉瓜的断交报应,马上就来。
民进党,请继续。
#中国与尼加拉瓜复交##黄智贤中国##祖国统一#
是夜,女人翻来覆去睡不着,把身旁熟睡的丈夫摇醒,问:“老实交代,你到底瞒着我藏了多少私房钱?”丈夫迷迷糊糊回应:“4100万。”女人顿时愣住了,心想你不就是个老老实实的公务员吗?哪里来得这么多钱?
原来,这个一夜暴富的海关公务员,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石悦。
这本书的爆火后,石悦也受到领导赏识,连升了三级。到2018年时,石悦已经当上了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当时,他39岁。

有很多人不解,既然写小说这么赚钱,何不选择辞掉五千块一个月的工作,专职写作呢?其实,那是因为石悦本人没有那么强的功利心,而他写《明朝那些事儿》也只是兴趣罢了。
石悦从小受父亲熏陶,喜欢看书,喜欢历史。从5岁起,石悦就常常跟着父亲逛书店,而父亲哪怕只有30元的月薪也会为石悦买下心爱的图书《上下五千年》。
后来,石悦更是熟读《二十四孝》、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他对中国古代史烂熟于心,其中,他最喜欢的便是明朝历史。
他很喜欢研究明朝的故事,先后看完了《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等书,这也为他后来写《明朝那些事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石悦考了公务员,端上了铁饭碗,每天按时上下班。后来,又结婚生子,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不过,石悦从未放弃对写作与历史的热爱,他每天晚上洗完澡后,就坐在书桌前写作,常常一写就是四五个小时。

2005年,石悦无意间点进了天涯论坛,发现其中一个名叫“煮酒论史”的版块,不过里面很多文章都佶屈聱牙,与历史存在很大的出入。石悦当即决定,自己来写篇好的文章。
于是,他取了“当年明月”的笔名,开始在论坛上连载《明朝那些事儿》。石悦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无意中的一个决定,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备受读者喜爱,出版社直接找到石悦,和他商量出版的事。谁知,这本书刚刚推出,便被一抢而空,仅3年时间,他就赚到了4100万的版权费。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会大受读者追捧呢?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引用了大量的网络语言,用小说的手法将读者带回那段风云诡谲的时光里。
2、文笔出众,篇幅宏达,将明朝276年的历史全部展现出来,并从另一角度塑造了帝wang、权臣、大将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对历史人物有了鲜活立体的形象,比如:石悦将朱元璋描写成一个君临天下的伟大帝王,却依旧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的可怜父亲。

3、把复杂深奥、晦涩难懂的历史说得深入浅出,用自己的独特的幽默风趣把历史,写得妙趣横生。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或者想要找一本不错的小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个不错的选择。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获取~~
成都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
2021预算:
成都大学 2021 年收支总预算243030.88 万元,比 2020 年预算数 204459.10 万元增加 38571.78万元,增长 18.86%。2021 年新增大运村相关项目经费3290.63 万元,新增成都大学青山实业土地款 15467.00 万元。
重点工作情况:
1.积极筹备全球高校校长论坛,建好天府陶瓷博物馆。
2.建设国家级一流专业 3 个,国家级一流课程 2 门,省级一流课程 5 门。申报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 20 项。培育校级 3-5 个左右产教融合示范基地或产业学院。做好软件工程、师范专业认证专家进校考察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回访工作,拟立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省级 100 项、国家级 35 项。

3.做好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实现药学学科提档升位,启动四个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校内试评估。超常规做好学位点动态调整,力争实现硕士点全面覆盖学校现有十大学科门类。持续助力 ESI 学科,特别是工程、农业的精准突破。
4.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达到 30 项,力争申报 2021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筹建传统工艺设计学院并将其建设成为四川省传统文化研究学院。组织召开第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举办“四季歌声—民族男高音经典音乐会”,出品原创大型音乐剧《红梅花开》。
5.力争成都大学斯特灵学院获批建设,成立成都大学泰国那黎宣分校,新增 15 所合作高校,实现一个学院对接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学科)。
6.参与筹建川藏铁路高原健康保障体系和蒲江高原健康保障基地,策划建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高原健康研究中心。

7.积极申报护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预算再创新高,开始谋划以成都大学第一完成单位申请国家三大奖,真的厉害。这是很多学校几十年都达不到的高度。
川省省属高校近日学术、科研新鲜事
四川师范大学:
1、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通过国家社科基金委验收,2021年将获得40万资助。该校的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经连续十多年获得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总金额高达数百万。四川省属大学的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术期刊。
2、2月11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四川师范大学在狮子山校区七教A区六楼会议室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双方协议。随后,进行了首位博士后进站答辩。现场宣读了杨荣涛博士的博士后入站通知,并对其研究的课题进行开题论证。

3、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四川师范大学段渝教授“巴蜀文化与东西两洋研究”项目入选,将获得高达几十万资金资助。川省仅川大和川师各有一项目入选,全国共计24项,含金量十足。
西华师范大学:
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雷洁红教授荣获“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第一层次)项目资助。雷教授为学校“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主持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西南民族大学(民委部署):获得该校第一个自然科学重点项目,金额262万
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王长庭教授主持的《气候变化下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维持的地下生态学过程与机制》获准立项,获得直接经费262万元,该项目是该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获得的首个重点项目。
成都理工大学:
11.28日,由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主办,成都理工承办的“2020先进功能材料及应用高峰论坛”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厅成功举办。20余位功能材料领域顶级专家及我校相关学科师生26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陈权亮教授主持申报的“青藏高原东侧复杂地形区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形成机理及趋势预估研究”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资助,资助经费(直接经费部分)26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