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的胡同
这些门楼大部分都是老门楼。
阿炳143761789冬日西四北大街周边胡同映像
媳妇儿梦娜[太阳]
阿炳143761789冬日西四南大街周边胡同映像
#北京头条#西城区西四北五条胡同,元、明属鸣玉坊,清属正红旗。明代称石老娘胡同,相传曾有石姓接生婆居此,后沿用。在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为是西四北西侧由南往北的第五条胡同,所以改名为西四北五条。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胡同长478米,宽5米。
7号院坐北朝南,是四进的四合院,为广亮大门,门前有对精美的抱鼓石门墩儿。进门迎面是座影壁,西北侧有座垂花门,宽敞的庭院北面是带前廊的正房,正房两侧各有耳房三间。东西带前廊的厢房各三间,东耳房有走廊可通往三进院。
1950年中央电影局在这里创办表演艺术研究院,谢铁骊、陈怀皑等为任课教师,从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导演、演员和剧作家,它是我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院旧址,为西城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13号院是民国教育总长,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的旧居。
这是四进院落的四合院,坐北朝南,为广亮大门,门前有对精美的抱鼓石门墩儿。进门西北侧有座雕花的垂花门,北面是三间敞厅,再往北为五间带前廊的正房,还有东西厢房,正房东北侧有走廊可通往后院。院落东侧为跨院。院内有六棵古槐,还有一对上马石。傅增湘旧居为西城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老照片】1948年,北平。民国时期,正在西四胡同家里作画的齐白石老师,此时他的一副中堂画才卖两块大洋。当时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马可先生,他在徐悲鸿老师的举荐下,登门拍下了白石老师现场作画的照片。令在场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幅画70年后在香港拍卖现场拍出了1.2亿港币的天价。
1948年,北平。
民国时期,正在西四胡同家里作画的齐白石老师,此时他的一副中堂画才卖两块大洋。当时美国《生活》杂志的摄影记者马可先生,他在徐悲鸿老师的举荐下,登门拍下了白石老师现场作画的照片。令在场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幅画70年后在香港拍卖现场拍出了1.2亿港币的天价。
#长春居家头条#【红旗街工农大路旁商业规划调整获批】4月25日,长春市规自局发布了朝阳区红旗单元工农大路交通规划院地块及工农大路南地块的详细规划修改批复公示。将工农大路以南、红旗街西四胡同以东、西二胡同以西3084平的行政办公用地,7065平的教育科研用地和2498平的居住用地调整为1.26万平的商业用地,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所在地块。并且对其东南侧临近的2个地块指标重新确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A、B地块,也就是巴黎春天北侧的地块,建筑限高为<140米,修改后工农大路南侧沿线将把商业连成一片。这也是去年12月31日发布公示后的正式获批。
#长春居家头条# 【红旗街工农大路规划突变,商业建成片】12月31日,长春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发布了长春市朝阳区工农大路交通规划院地块及工农大路南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公示,将工农大路以南、红旗街西四胡同以东、西二胡同以西3084平的行政办公用地,7065平的教育科研用地和2498平的居住用地调整为1.26万平的商业用地,也就是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所在地块。并且对其东南侧临近的2个地块指标重新确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A、B地块,也就是巴黎春天北侧的地块,建筑限高为<140米,修改后,工农大路南侧沿线将把商业连成一片。
〔每日手拍〕老北京城的筋骨血脉--走街串巷话胡同(四十七)
三道栅栏胡同及三道栅栏北巷
北京的大栅栏是非常有名的街巷,但论起它的读音,叫的恐怕就五花八门了。今天要说的是三道栅栏胡同,就是西四南大街西侧胡同群中的一条胡同。它与大栅栏即有关系,又有区别。区别是栅栏的读音,大栅栏的读音是“大 shi La 儿”,而三道栅栏的读音是“三道 zha Lan 儿”。有关系的方面,就是它们在明清时期,这二条街巷都与胡同口设置防盗的“栅栏”有关。
据史料记载,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百户(官名)王敏上奏皇帝,“京城之内,大街小巷不止一处,巡捕官兵,只有七百余名,未免巡历不周,一闻有盗,昏夜追赶,大街曲巷辄被藏匿……于小巷路口置立栅栏夜间关闭。”皇帝采纳了王敏的意见,“谨防盗者,慎保平安”,在内城各街巷设置木质栅栏近百处。到了清代,北京城扩大了一圈,因多有贼寇流窜作案,所以康熙皇帝以“京师不靖,责令内城和外城每日巡辑,外城各巷口照内城设立栅栏”。这样,当时北京的内外城总共设立了1700多处大大小小的栅栏。因此,历史上北京称“栅栏”的地方有12处之多,“双栅栏”、“铁栅栏”、“横栅栏”、“三道栅栏”……凡此种种。
三道栅栏的命名,跟设立的栅栏数目有关,也因此区别叫“栅栏”的其它胡同街巷。
如今,三道栅栏胡同的栅栏早已不见,而且整条胡同被“掐头去尾”,仅存东部的一小段,大部分都消失于拆迁后的一片空地中(图1-10 为三道栅栏胡同图片)。
三道栅栏北巷,是1965年时从三道栅栏胡同析出,因其在三道栅栏胡同中段北侧有通向敬胜胡同的岔道,故名( 图11-17 为三道栅栏北巷图片)
据《炎黄春秋》回忆文章载:三道栅栏胡同41号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是北平地下党的活动地点,大约在1946年2月中旬,时任张家口法院院长的阮慕韩将其三道栅栏41号的私宅交给《解放》报社使用。《解放》最早两期就是在这里编辑的,但这所房子面积不大不够用,后购入宣武门外方壶斋9号,三道栅栏的房则继续作为报社的发行部。《解放》最初为三日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北平创办的第一份公开报纸。
另外还有齐白石在自述的文章记载:1920年,齐白石从石镫庵搬至象坊街观音寺内,都因环境嘈杂,没有久居。在观音寺住了不到一个月,就迁到西四牌楼三道栅栏六号,直到1923年,从三道栅栏搬离到太平桥高岔拉一号。
引述以上两段文章,主要是记录以上史实,但要再寻找原来的41号和6号宅院,从三道栅栏留下的一小段胡同中恐怕是不可能找到了,只好“立此存照”,仅做三道栅栏胡同的资料保存。
是挺宽的,我走了几十年了。//@老董的小日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