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赶超美国十五年?激光女神“侯静”究竟是何许人也?
我们经常在各类影视作品中看到诸如激光炮、激光枪一类的武器,它们射出红色或绿的激光,片刻之间便能击穿装甲、打爆战机。
随着科技进步,激光武器逐渐走进现实,甚至开始规模运用于军事战争中。而且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领域,位于世界第一的就是我们中国。
我国有非常多的激光武器技术人才,在这其中,一位被人们称之为“激光女神”的巾帼女将十分引人注目。她就是侯静,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被美国媒体惊呼为“比核弹还恐怖的女人"。
激光武器的原理是利用高能强激光束携带的巨大能量摧毁或杀伤目标,如飞机、导弹、卫星等,其特点是速度快、精度高、拦截困难,同时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我们都知道光的速度是30万千米/秒,所以对于激光武器来说,瞄准即意味着击中目标。正因如此,自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研发这项高新技术,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
90年代初,美国政府对激光武器的研究投资已经达到了90亿美元。美国长期地占据着世界领先地位。
直到迈入新世纪,这一切被我国逐渐打破,甚至反超。这就离不开上文提到的“激光女神”——候静的贡献。
她带领的团队在再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突破了34项技术瓶颈,顺利掌握了此前一直被美国垄断的“超连续谱光源”技术,一举拉平了中美激光武器技术之间近30年的差距。
也正是在这项“超连续谱光源”技术基础上,我国激光武器才得以问世,实现了仅在地面上,就能运用激光技术打击太空中的卫星。
如此突破,举世震惊,我国成为激光武器第一大国,”激光女神“候静功不可没。
2021年1月3日,第十七届青年女科学家在北京举行,梳着干净利落的短发,身姿挺拔的候静从容地出现在颁奖台上。
她似乎与过去没什么变化,短发和军装与她如影随形。她从小时候就向往着军营,梦想着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报效家国。
勤奋学习、成绩优异的她最终得偿夙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实现了她长久以来的梦想。
物理学科对女生并不友好,作为在班中为数不多的女生,她表现出来惊人的天赋和令人感叹的努力勤奋。
皇天不负有心人,本科毕业后,候静凭借自己的优异表现获得了硕博连读的资格,跟随著名光学家姜文汉院士继续学习自适应光学,并在2002年成功拿到博士文凭,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机会。
候静在学校工作了五年,工作和生活都十分顺利,可就在此时,候静从著名激光技术专家赵伊君院士口中了解到一个前沿课题——“超连续谱光源”。
所谓的“超连续谱光源”,就是指一种高强度电磁波,可以用其覆盖敌方光电传感设备,瘫痪敌人的通信设施。
虽然当时侯静对这种光源并不了解,但是她敏锐地感受到了它的重要性,立刻展开了对于超连续谱光源的研究探索。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激光武器在当时过于超前,侯静团队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只能从事理论研究。
2007年,候静下定决心前往英国巴斯大学留学,去全世界最好的光学专业深造。学成归国之后,侯静积极推动国防科技大学和巴斯大学的合作互助,两校很快就正式开启了科技合作项目。
几年过后,候静团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尝试了成百上千种科学实验,最终研发出了两种金属光子晶体光纤,以“高平均功率”和“全光纤化”为目标,先后突破了34项技术瓶颈,从而掌握了众人梦寐以求的“超连续谱光源”技术,成功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
其团队所研制的激光发射装置能够在三千公里距离之上爆发每平方厘米三万五千焦耳的能量,威力巨大,可以击毁卫星、太空站、宇宙飞船等目标,“激光女神”的称号也在国内外彻底打响。
2006年时,我国就研制出了当时最先进的战略激光武器,不仅威力巨大,而且打击精度十分准确,具备超强的战斗力和防御力,竟能无意间命中美国的侦察卫星,令美国人大为光火。
候静教授作为一个女性,冲破了社会固有的无形枷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中华女性的魅力与才能。
回头看看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七十多年,我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昌盛,成为屹立东方的巨龙雄狮,这其中有多少难以言说的艰辛,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乃至于生命的代价。
我国自新中国建立之初就迫切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展开各式新型科技武器的研究,激光武器便是其中一项。正如当年的毛主席所说,“我们的目的就是防御,进攻武器我们比不过人家,防御要搞好。”
可当时的中国各方面都还是十分落后的,小米加步枪的时代才刚刚过去,连光学工厂都是用的国民党在抗战前建立的,可是说是前路漫漫,困难重重。
而现如今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这既离不开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和科技强军的政策,也离不开在几十年里默默奋斗、百折不挠的爱国科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