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静源居(静源居属于哪个社区)

《1929年6月21日陈寅恪致傅斯年、罗家伦信》

作者 京都静源 黄鸣 教授/文学博士

前函略言欲于一年内校注《蒙古源流》①事,兹再详陈之。《蒙古源流》著录于《四库书目》,然讹误极多,几不可读。王观堂先生临卒前犹勤校此书,然迄未能蒇事。近日既得蒙古文原本,而中国文本系自满文译出,又于景阳宫②发见满文本及蒙古文书社新印汉文本、宝瑞臣、王静安等校本,是治此书之一最好机会,故思以一年之期间为之。

弟居清华两年之经验,则教书与著书,两者殊难并行,此间功课钟点虽少,然须与学生谈话及阅改文卷等,仍无十分余暇及精神看书及作文。至于所授之课,如自己十分有把握者,则重说一番,如演放留声机器,甚觉无兴趣。如新发现之材料,则尚多阙疑之处,对人高谈阔论,亦于心不安。且须片段预备功夫,无专治一事一气呵成之乐。况近日之为教授者,复多会议等杂务,尤为费时耗力,此种苦处,想公等必知之甚明,不待详陈也。欲捄其弊,惟有一策,即仍领教授之俸一年,而此一年之间暂不教书及作他种杂务,虽形式同于乾馆(好笑),而实际则责成著成一书,庶几更有具体之绩效可稽。较之随例授课,为功为罪无从分别者,固胜一筹。而国家欲提倡学术,奖励著述,恐此法亦不可不一试行之。自顾虽非其人,敢援请自隗始之例、燕王却骏骨、宋贤乞祠禄之义③,兼而有之。故不以为嫌,冒昧率陈,或与蔡先生一言如何?

匆上。

敬请孟真、志希两兄道安!

弟寅恪顿首 六月二十一日

【注释】:

①《蒙古源流》:清蒙古族萨冈彻辰撰。原书名为Qad-un ündüsün-ü erdeni-yin tobči。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了从蒙古部落的崛起、成吉思汗王统的起源、元末至清初蒙古大汗的完整系谱,以及达延汗统一蒙古本部的全部过程、达延汗诸子名号及其所属部落名称。并且记录了格鲁派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历史过程。

②景阳宫:为紫禁城内廷东六宫之一。清康熙二十五年重修后,将改宫作收藏皇家图书之所。因此,这里是清代皇家的藏书楼。

③敢援请自隗始之例、燕王却骏骨、宋贤乞祠禄之义:请自隗始之例:自荐之辞,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典出《史记·燕召公世家》:“王必欲致士,请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燕王却骏骨:自荐之辞,指重视人才。典出《战国策》:“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宋贤乞祠禄之义:自荐之辞,指宋名士陈季常、张憨子、元名士甘望鲁三人,因不能致仕则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陈氏连用三典用于说明拿自己做一个榜样。

【著录】:

此信为《陈寅恪集·书信集》中所无,见《罗家伦先生文存》,台湾国史馆,1976年。

【考辨】:

关于陈氏对《蒙古源流》的研究,蔡美彪在《陈寅恪对蒙古学的贡献及其治学方法》一文中所总结的那样:“其中尤以《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一文对本书的源洗做出了确切的论证。第一, 依据对汉、藏、蒙文献的比较研究, 第一次指出,《蒙古源流》的基本观念和编撰体裁, 都是取之于元代吐蕃喇嘛八思巴所著的《彰所知论》, 是蒙古史料的另一系统。第二, 勘对东西方多种文献, 把文献记载中关于蒙古族起源之观念, 分为四类。指出本书是在《蒙古秘史》所追加的史层上, 又增建天竺、吐蕃二重建筑, 是‘揉和数民族之神话, 以为一民族之历史’。第三, 考订本书的汉文译本,是乾隆时据满文本译出。而满文本及是译自成衮札布进呈的蒙文本, 从而使蒙、满汉诸本之异同, 得以疏解, 也使辗转翻译中的疏误得以订正。‘经过陈寅恪先生的精辟的研究, 原来使人困惑不解的一些难题, 得以了然通解, 探明了《蒙古源流》一书的本来而貌, 对此后的蒙古史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网页链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90940/
1
上一篇乐府江南(北京乐府江南)
下一篇 青尘财经:连花清瘟陷争议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