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5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2车5人,为沧州市吴桥县农业农村局、陶庄村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165000平方米,受益人数865人。
2022年12月05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1车4人,为沧州市泊头市安居小区、交通局宿舍、郝村镇刘下村、林庄村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230000平方米,受益人数4500人。
2022年12月05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3车5人,为沧州市东光县于桥乡赵纂村、小康村、于桥乡政府、连镇镇孙家元村委会、东光县应急管理局包联小区、铁西飞龙小区西区、东光县妇女联合会包联小区、铁路家属院、志远小区、宏泰小区及防疫点、东光县进修学校包联小区、雅馨崇文小区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36700平方米,受益人数12400人。
2022年12月06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3车4人,为沧州市黄骅市交警大队、乐府江南一期、中捷半岛国际一期、二期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620659平方米,受益人数:14700人。
2022年12月06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3车5人,为沧州市盐山县莲花小区、电力局、老房产小区、盐山县供电所、光明南小区、光明北小区、西刘村、盐百小区、财政局小区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448000平方米,受益人数4990人。
2022年12月06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3车6人,为沧州市东光县利天包装有限公司、浩远包装有限公司、电力花园小区、于桥乡赵纂村、小康村、于桥乡政府、东光县妇女联合会包联小区、铁路家属院、宏泰小区及防疫点、东光县进修学校包联小区、雅馨崇文小区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27300平方米,受益人数8100人。
2022年12月06日,19:45 接村民电话:沧州市孟村泊二庄附近,一名52岁女性意外落水,需要协助打捞。20:10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6车10人,携带装备出发,20:50到达现场,与家属签订打捞协议,进行水域排查,21:10发现遇难者,打捞上岸,移交家属。22:20全体人员安全到家,结束本次打捞任务。
2022年11月20日—12月07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3车5人,为沧州市运河区安定医院方舱隔离点、格林豪泰酒店、华驿酒店、四季海棠酒店、全季酒店、亚汀酒店、工贸学校方舱隔离点、东方爱堡国际移动月子会所、沧州中心血站、清水湾酒店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215900平方米,受益人数:5870人。
2022年12月07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2车4人,为沧州市东光县好理想孵化基地、东光县南霞口镇鹿林角村、姬家院村、东光县邮政局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186500平方米,受益人数3200人。
2022年12月8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2车5人,为沧州市吴桥县云臻酒店隔离点、岳庄隔离点、百盛假日酒店隔离点、万宏假日酒店隔离点、党校隔离点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总消毒面积:265000平方米,受益人数2865人。
2022年12月09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1车3人,为沧州市河间市公安局、电信大楼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6000平方米,受益人数:100人。
2022年12月09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2车4人,为沧州市东光县好理想孵化基地、东光县力科纺织有限公司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258000平方米,受益人数1060人。
2022年12月10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4车5人,为沧州市运河区嘉禾一方、东方爱堡国际月子中心、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京沪分公司、沧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博睿营销策划公司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60300平方米,受益人数1000余人。
2022年12月10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2车3人,为沧州市东光县利恒机械公司、开发区运翔包装装潢公司、威胜塑料瓶厂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10500平方米,受益人数620人。
2022年12月11日,沧州红十字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2车3人,为沧州市河间市信访局进行防疫消毒任务。消毒面积:1000平方米,受益人数:45人。
看到这里突然就开心了,这里有渊源的,“几时期信似江潮”张先《浣溪沙》和“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李益乐府《江南曲》因为潮起潮落有定时,人归无期,所以说水讲信用。
荷叶罗裙一色裁——古代采莲曲 作者:翟爱国 写青年男女采莲的诗歌,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动人的篇章。乐府歌辞《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诗确为“奇格”(沈德潜《古诗源》评语),用“莲”字谐“怜”字音,暗指对心中人的爱怜,借采莲事表达爱情,显示出劳动青年男女对生活之乐观态度。前二句叙事,不言花,不言子,只言叶;叶既“田田”可爱,花便可知,子亦可知。“鱼”是古代男女相爱用以称对方之庾语,鱼戏叶间一句,引起下文四句之热闹场面,鱼戏莲叶之四方,可见追逐者之众多与活跃,尤觉生色。全诗音节轻快,形象鲜明,宛然一幅莲欢乐图,呈现于人目前。
@皖美巢湖:荷叶罗裙一色裁——古代采莲曲 作者:翟爱国 写青年男女采莲的诗歌,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动人的篇章。乐府歌辞《江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诗确为“奇格”(沈德潜《古诗源》评语),用“莲”字谐“怜”字音,暗指对心中人的爱怜,借采莲事表达爱情,显示出劳动青年男女对生活之乐观态度。前二句叙事,不言花,不言子,只言叶;叶既“田田”可爱,花便可知,子亦可知。“鱼”是古代男女相爱用以称对方之庾语,鱼戏叶间一句,引起下文四句之热闹场面,鱼戏莲叶之四方,可见追逐者之众多与活跃,尤觉生色。全诗音节轻快,形象鲜明,宛然一幅莲欢乐图,呈现于人目前。
我这两天看了两处片区,田村的乐府江南、欧洲公馆、香溪度;东边建国门周边看了中海枫丹公馆、贡院9号等。家人对西边欧洲公馆和东边贡院9号比较满意,我也倾向于拿下贡院,177大平层报1750万,小区很高大上。我想请教章哥的是,因为我需要整合鲁谷七星园一居和北辰香麓复式,两套换一套,但当下这两套价格都处于低位,我想两年后再操作。按您的判断,本次北京房价涨的这波行情是不是快结束了?如果能沉寂两年,我就能以现在的价格置换,即使这次贡院的赶不上购买,将来还会出房源。我认为若基本面不变的话,贡院9号并无理由大涨。您同意我的想法吗?
回答:
1. 本次行情,我不敢多说什么。简单说吧,从历次行情来说,在没有重大政策出台的情况下,还没有行情结束的先例。任何一次行情之中都有波折,否则也就不是行情了。两年后,如果是平级置换那就不会吃亏,在平稳期换更踏实。
2. 不过换到贡院九号,确实无理由大涨,估计什么时候都无理由大涨。因为这里从来也没有大涨过,能上涨就挺不错的了。
估计没看过这里的历史吧,这儿最早是个台湾人开发的,非常非常的有名气,叫南环瑾,操盘人是他的儿子,叫什么我忘了,好像是南西什么。2000年左右开卖的,叫上院,当时就奔两万了,非常的贵。一共也没卖出几套,烂尾了。
好像是2006年吧,被个香港人给接手了,也非常的有名,叫向华强。项目名字起的都怪,叫莎玛公寓,听着跟买化妆品的似的。我当时还琢磨过,怎么不叫萨其马啊,还杀马,咋地要祭天啊?叫屠龙公寓多霸气啊。开盘仪式上大腕云集,李连杰什么的全来了,之后就没什么消息了。
再之后又折腾了一次,还是向老板的公司,股权怎么回事儿就弄不清了。然后就又是重新装修定位,改名贡院九号。2009年开盘的,4万起,最高9万多,当年的第一豪宅。
再之后就是打官司呗,涉嫌一堆的事儿,我也记不住了,反正是当时的大新闻。然后买房的也都不是善茬儿,在媒体上说这里是京城第一骗局,闹的乱七八糟的。
3. 不管这些了,算算账吧,2009年当时北京均价1万,现在6万多。这里开盘就算4万,现在10万。这升值率算的上大涨吗?2010年北京均价2万,这里6万;2014年北京均价3万这里7万。这些年就这种走势吧,和旁边的贡院六号差不多,都是出道即巅峰,然后高开低走。
以后什么走势我不知道,但全北京的酒店式公寓没有走势好的,就是自住合适。投资角度就放心吧,肯定不会大涨,北京基本面已经变过很多次了,跟这种项目无关。
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首《长歌行》,仿佛打开了时光的密码,让我们走进了中华诗歌的少壮年华。那里《诗经》《楚辞》,高峰并立,汉魏乐府,风景如画。清新自然的乐府里,既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清新淡雅,也有十五从军征的金戈铁马,那里还有着山无陵、天地合的至爱无他。浪漫又现实的乐府当中,我们听到了时代奔腾的呼吸呐喊,也看到了传唱天下的和歌大雅。
纵然时光会远去,但总也忘不了童年的记忆,青春的生涯。今天,就让我们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舞台上,踏着《长歌行》的节拍,拨去朝露与晚霞,以奋斗者的姿态,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今晚即将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三期节目,节目开始之际,康震老师和杨雨老师以诗明志,鼓励大家珍惜时光!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词曲。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据《乐府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诗中说的江南是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首句,诗人说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诗人作为北方人,为什么说对江南风景久已熟悉呢?
那是因为诗人曾三次到过江南,一次是跟亲人远游吴越,一次是担任杭州刺史(822年),一次是担任苏州刺史(825年)。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诗人竟能相继担任杭苏二郡刺史,这是多么幸运!
有些风景,注定只属于一部分人。苏杭二郡,等来了白居易,也等来了七里山塘与白堤,以及他的旷世名篇《忆江南》三首。
这三次不同寻常的江南之行,使得诗人终生难忘,成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化作了《忆江南》三首。
所以,诗人用这个“谙”字,可谓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江南好,一是因为熟悉,二是因为什么呢?诗人接着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说,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哦,原来是因为江南的花,“红胜火”;因为江南的水,“绿如蓝”。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一则妙在“春花”与“春水”景物的抓取,能够很好地概括江南春天的特点。
二则妙在颜色“红”与“绿”的强烈对比,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繁花似锦与天蓝蓝水蓝蓝的心旷神怡。
一“出”一“来”,两个动词,也将太阳升起,春天到来,大地一片红绿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可爱。
满眼新绿,处处姹紫嫣红的江南春天,有谁会不喜欢呢?
“能不忆江南?”既是诗人对江南的无限思念,也是诗人对于自己为官江南经历的一种缅怀。
那些过去了的,终将成为亲切的怀念。
如果你也曾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也许就更能明白“能不忆江南”的深层意蕴了。
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相遇,注定会犹如莲花般开落,却又永驻心间。
#以莲花为题写一副对联# 对联写不出来
只回忆了一句话~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形容荷花的品德高洁的。
还有就是古代乐府诗歌里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爱慕][爱慕][爱慕][爱慕][爱慕]
陆游的诗歌朗诵
#粉丝# #对联# #百粉# #金粉社区# #我要上微头条# #上海头条#
逍遥历史交流阁芣苢《诗经·周南》
【赏析】
这是一首采摭者的短歌,歌词轻松而欢悦,有如后世采茶歌、采莲歌的风格。根据韵节,诗分为三章,每章四句,回环反复地咏唱。从诗的句式来看,全诗其实只是将起首“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两句,重复叠唱六遍,依次更换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描写出山野中采摭妇女们的各种姿态。因此有人认为此诗也可分为六章,每章两句。形式虽然简单,但音调鹭港,给人以极为优美生动的感受。清代《诗经》学者方玉润曾评说此诗:“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诗经原始》)《芣苢 》富有诗意的吟咏手法,被后代诗人不同程度地效仿。南朝乐府中《江南可采莲》诗,就是和《芣苢》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佳篇。
古人获取食物,除了狩猎和种植,从自然界采集植物是一种重要手段。《诗经》不少篇章中都有人们采集植物的记载,如“言采其蘩”、“言采其蕨”、“采薇采薇”等。采摭劳动通常由妇女担任、结伴而出,因此有群歌互答的欢娱场面。诗人描写妇女采摭芣苢的动作,或摘采,或摭取,或掇拾,或手捋,或提着衣襟兜接,或掖着衣襟盛装,同样的劳动,却有不同的动作,观察极为细致。据文献记载,芣苢又名车前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由于具有清热去湿的药性,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咳嗽等病。芣苢茎长如穗,夏日开花,花色青紫,结籽细黑而密,野生于田间路旁,晴光之中,青紫悦目,所以诗人把它们形容为“采采 芣 苢” 。芣苢作为一种药草,为何要大量采摭?这与古代的风俗有关,原来传说中芣苢除了一般的药效,还具有使妇女容易生育或治疗难产的作用,这在重视生育繁殖、将不育作为妇女的耻辱的《诗经》时代,对于已婚的贵族妇女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贵族妇女参加采摭芣苢的活动,怀有祈望得子的迫切心理,因而表面轻松欢快的采摭场面中,又流动着神秘和不安的情感。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曾对《芣苢》的题意作过生动的描绘,移录于下,供读者作欣赏的参考:“……一个夏天,茉苜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撚那希望的玑珠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靥辅,一个巧笑,急忙的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摘,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啭着歌声——一片不知名的欣慰,没有遮拦的狂欢。不过,那边山坳里,你瞧,还有一个伛偻的背影。她许是一个中年的硗确的女性。她在寻求一粒真实的新生的种子,一个祯祥,她在给她的命运寻求救星,因为她急于要取得母的资格借以稳固她的妻的地位。在那每一掇一捋之间,她用尽了全付的腕力和精诚,她的歌声也便在那‘掇“捋’两字上,用力的响应着两个顿挫,仿佛这样便可以帮助她摘来一颗真正灵验的种子。但是疑虑马上又警告她那都是枉然的。她不是又记起已往连年失望的经验了吗?悲哀和恐怖又回来了——失望的悲哀和失依的恐怖。动作,声音,一齐都凝住了。泪珠在她眼里。”(《匡斋尺牍》)的作用,这在重视生育繁殖、将不育作
#国学新知识# 乐府拟作~1:完全拟照古辞内容原义所作
拟乐府旧题而作的方式曦骏在这里总结了四种情况,供大家参考。一是拟作要完全根据汉乐府古辞内容的原义来创作。无论是题目,情感,相关意象,甚至也要采用古辞中部分内容。,在这里和大家举几个例子。
最典型的是李白对《战城南》的拟作,首先用了鼓吹曲辞中的乐府旧题,再看场景描写拟作,无论是乌鸦啄食牺牲的兵士,还是骑士殒命古辞“驽马徘徊鸣”,李白拟“败马号鸣向天悲”。情感的描写都是反对黩武《战城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明言战争对生产破坏导致经济的崩溃,李白背面敷粉先说敌人为什么能战“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而汉家则是“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同时也怜悯士卒的遭遇古辞中言“朝行出攻,暮不夜归”,李白言“士卒涂野草,将军空尔为”。最后发出了“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止战之殇。
还有陆机的《猛虎行》也是对相和歌辞古辞的拟作,我们来看对比一目了然,古辞云: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陆机作: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描写的都是从远役不以艰险改节,虽然后面有所展开,但基本围绕着以上几句在论述。而陆龟蒙的《江南》五解则是用五首来拟作汉乐府《江南》,描写江南采莲景象,第一解到第五解分别以古辞中的原句开头,从鱼戏莲叶间一直写到鱼戏莲叶背北。
李白对《陌上桑》的拟作虽然也基本拟“日出东南隅”古辞意,有采桑的身份,有美貌描写,也有心有所托不肯从与他人,但是使君调罗敷的场景换成了秋胡,从完全拟古角度就差点意思了。相比之下傅玄《艳歌行》的拟作更近古义,但是这题目都不对啊,这个不要紧,《陌上桑》的曲调就是艳歌演奏,所以也叫《艳歌罗敷行》或《艳歌行》,他们到底有多像呢,相当于傅玄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重新讲了一遍,等于洗稿了。
今日9图按照古辞和拟作的顺序排列。#全民来对诗#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国风
目前自住海淀万柳2居,已无学区房需求。虽然住的很舒服,但担心以后学区房涨幅会落后大盘,加上现在关于学区房的政策,犹豫是不是要换换房子,目的是不跑输大盘吧。目前万柳2居的卖掉估计到手1600。
考虑双方上下班的距离问题(上班位置在西单和魏公村),想在通勤方便的地铁线路附近置换一套2居。关注过:
西钓鱼台附近(定慧北里、恩济庄,不过房子比较老);
丽泽商务区(顺驰蓝调、金泰丽湾等,不过感觉2居房源较少);
田村附近(乐府江南、兰德华庭等)。
想请教您的是,万柳的房子以后真的会跑输大盘么?这样置换是不是必须?或者您还有其他建议。谢谢!
回答:
1. 万柳,豪宅大概率不会,即便在前些年没有学区加持的时候升值也挺好。即便是学区房概念兴起被小户型抢走了份额也算不错,所以应该不受什么影响。
普通学区房说不好,溢价高,受政策的影响较大。万柳应该比其他学区好的多,但这谁敢保证啊。肯定是没什么利好,就看打压的力度了。
2. 没什么必须不必须的,都是赌政策而已。学区房兴起的这8年里,万柳除了那几个公寓涨幅最高,其他的普宅涨幅也就是跟随大盘。本次又是因为2023年高峰期上涨而略超大盘,但如果没有政策继续加持,那就算是没有打压,大概率还是逐渐回归平均值。
有打压则没谱儿,或许会低一些。但也不会太多,就算是加上高峰期后入学儿童减少,估计也就是10%到头儿了,毕竟学区质量好。所以换不换的看自己了,置换成本还5%呢。
这都是我自己瞎琢磨的,未必准确,只能说过去的行情就是这么摆着,以后的看自己的判断了。
3. 我没明确建议,如果换的话田村相对合适,没什么溢价,不靠学区加持也没落后。西钓鱼台也是学区房,差不多。丽泽长期看好,但近期已经抬的够高了,溢价快赶上学区房了。丽泽发展又一直慢慢悠悠的不着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预期。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各位听《凯叔讲故事》的孩子们,你们可要注意了!《凯叔讲故事》的创作者,不好意思,我实在忍不住要发声怼你们了!你们在写作品时就那么不尊重事实吗?
误点一、知识点错误:
1,《诗词大剧场》里的《诗词知识棒棒答》,说李白被称为诗仙,是因为长得仙,写的诗也仙,这简直就是乱写一通,真正原因是因为贺之章赞赏李白诗才,称其为谪仙人,又因为他的诗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和豪放所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所以称为诗仙。
2,同样是《诗词知识棒棒答》里的,说王维是因为长得帅、会弹琴,所以被公主举荐为官,这简直就是瞎扯,误人子弟。史料可考,王维一说20岁进士及弟,另一说是30岁状元及弟,虽然王维攻于音律,但无论是哪种记载,王维都是靠真才实学当官的,而且是正规考试入仕为官的。
误点二、扭曲诗文解读角度,对儿童作出负面导向。
1,在乐府诗《江南》一诗中,原诗所表达为男女劳作时欢乐对歌的愉快情景。而《凯叔讲故事》里则说成是主角带着孩子们逃课,孩子们在享受快乐。众所周知,古代的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且崇尚严师出高徒,严师求而不得,一般女子能有机会学习已很幸运,还能有严师教导,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这种情况下,三言两语就能让她逃学?且不说这个,主角带着孩子们逃课,不上课就是很欢乐,这种趁儿童没有辩别能力而乱写的东西,真是够离谱的。
误点三、诗人年龄描述错误。《咏鹅》相传是骆宾王7岁时候的作品,跟他入狱时已经是几十年后了,这时候他在狱中作了《咏蝉》,并没有什么《咏鹅》是表达宁死不屈、高昂头颅这种解读,这就是对《咏鹅》的错误解读。另一方面,骆宾王638年生,678年因多次上书讽刺武则天而入狱。入狱时已经40岁了,次年遇赦,而凯叔团队将一个40岁的壮龄男子解读为“疯老头”,说明完全没有对这首诗进行任何的资料搜集,这就是误导孩子。
误点四、分割诗人与诗来解读诗词。
1,《小池》故事变成了蜻蜓因大风与朋友失散,最后寻得旧友,全诗无半个杨万里的身影,故事变得曲折离奇,已经跟诗意相差甚远,离开了诗人完全就没有了本诗要表达的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之情,这些在小学的考试里是要考的,分割诗人与诗,则诗的灵魂荡然无存。
2,《村居》一诗的故事里,亦无诗人高鼎的身影,故事全文写主人翁不想写作业,躲进厕所里面,然后穿越跟年轻爸妈去放风筝名字取名为《爱我就带我去放风筝》,角度已经明显错误,诗人要写的是感受到春天来临的田园氛围的喜悦,这里则成了不用写作业能去玩的喜悦,完全是两码事,跟原诗风马牛不相及,那读到的孩子会不会认为爸爸妈妈不带我去玩,让我做作业就是不爱我呢?如果是这样对孩子荼毒至深,甚至会破坏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
误点五、诗意错误解读。
《春晓》一诗,春眠不觉晓,本意为春睡香甜,而凯叔故事《春晓》这首里面,诗人孟浩然并不是春睡香甜而是大病,甚至奄奄一息,失去求生希望,就是一觉不醒了,天啊,要是孟浩然先生知道了的话,会不会掀开棺材板出来掐死你,要知道孟浩然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早年隐居鹿门,据考究,孟浩然此时才23岁左右。
误点六、对诗人心境的错误解读。
贺之章《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分为上下篇两篇连续的故事,这里且不问为何不写《回乡偶书》,其一跟其二作为上下篇了。听了凯叔的《回乡偶书》,但是惊讶发现这故事里面多了个跟贺之章同龄的名字叫碧玉的女人,方才想起《咏柳》诗中有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变成了女人故事,通篇里面是贺之章要找到这个碧玉,硬生生读出了好像当时已经儿孙满堂的贺之章,在寻自己昔日初恋的感觉,因为小时候碧玉给了贺之章一个米糖,这到底是什么鬼剧情?!
此一组《回乡偶书》两首,其实正确解读应该是贺之章离乡50个年头,回来看到世事沧桑,觉得人生易老,心中生出无限感慨而已,而不是寻找初恋情人,什么寻找儿时的那个女孩!简直扯蛋!
以上仅仅为凯叔的《诗词来了》的免费栏目的部分故事,受众更广的免费栏目尚且如此滥造,细思极恐!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山居诗词者原创作品
《谢秋娘》
盖州张德松
秋天到,
露重又霜侵。
一片丹枫红似火,
千家黄稻灿如金。
成米更清心。
注: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中间两个七言两句多用对仗。按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此词乃李德裕为谢秋娘作,故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又名《江南好》。又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名《春去也》。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高,实在是高。是不是有种可能这是乐府诗,原来是用来唱的?
今夜的月难道就没有人发现这首诗有问题吗?虽然已经就流传了上千年,但是我还是一眼看出来其中的端倪了。这是汉乐府诗《江南》,全诗是这样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诗词一般都是言简意赅,但是这首诗里面重复性太大,说实话有凑字的嫌疑啊。我觉得这首诗应该改一下,可以这样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旁。一个旁字代替了间和东南西北。
此人到底是“草书奇才”还是“丑书之祖”?吴昌硕夸他书法是“神品”,网友却把他骂惨了!
当下“丑书”“怪书”的横行一再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观众对它们表达了难以接受乃至厌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草书躺着也“中枪”,名声赫赫的张旭、怀素、徐渭、傅山等人的狂草竟也被视为“丑书”,属实有点冤枉。
在被网友骂惨了的一众草书大家里,有一位不太一样,他就是祝允明。祝允明出生于山西太原,后南归,自号枝山,说他不一样,是因为他以才情闻名于世,位列“江南四大才子”,但草书又被网友骂的最狠,甚至被说成“丑书之祖”“鬼画符书”。
反观同行却给予了祝允明极大的认可。书画大师吴昌硕在看到祝允明草书时称赞“祝枝山草书,神品。戊午春仲假读数老眼为之一明。”北京大学教授、书法家李志敏认为他能吸取宋人书法精华而自成一格。
祝允明晚年狂草越发登峰造极,他的《曹植诗四首》甚至被认为是他的巅峰大作。我们以此卷为例,探讨一下祝允明草书好在哪里。
《曹植诗四首》写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包含曹植《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四首乐府诗,共有116行、581字,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
此卷狂放恣睢、雄强大气,祝允明草书学二王、李邕、黄庭坚、米芾,正是融入宋人笔意,作品整体风格与张旭、怀素产生了不同,尤其重视笔墨变化,挥毫直率而华美,结体变化多姿,古雅奇崛之气尽显。
《曹植诗四首》笔画精妙,因字成势,极尽笔画线条美感。如“箜篌引”三字,在点画中能见祝允明楷书功底,洒脱中暗含法度。“篌引”二字笔画连贯、一气呵成,“引”字右边一竖墨色由浓变淡,如游鱼掠波,灵动自然。
此作以画入书,笔画挥毫迅疾、圆转自然,“可”字以圆笔写就,如画阴阳图,横竖笔画类似绘画线条,一笔中浓淡干湿不同,湿笔入而枯笔出,中锋、侧锋灵活换面,笔力老辣、厚拙沉劲中有激跃奔腾。
与张旭、怀素、黄庭坚狂草惯用的中锋不同,祝允明草书行笔以侧锋为主,所以《曹植诗四首》笔画更加狂放多姿,字形字势极富变化,这正是“正以主骨,侧以取态”的活用。
清代书法家王澍称赞祝允明:"有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认为他书法风格变幻莫测,可称为明代第一等书法家。
《曹植诗四首》笔力雄健、气韵雄强,笔画千变万化,处处都值得临摹赏玩,可以说把此卷笔法研究明白,草书的奥秘也就掌握了。
现在,我们将这一卷《曹植诗四首》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复制,点画清晰、装帧精美,期待您的喜欢!
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真迹高清复制品微喷毛笔字帖临摹手裱
#寻找冬天里的诗意#
辛弃疾词赏析
鹧鸪天
败棋赋梅雨
漠漠轻云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
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讲解】
如词题所说,这首词是赋梅雨的。所谓梅雨,是指我国江南地区,梅子黄熟季节,霖霪不止的阴雨。这首词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对梅雨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叙,不仅写出了梅雨的主要特征,而且富有情趣。
词的开头二句正面描写梅雨。沈义父《乐府指迷》说:“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入闲事,方人主意。咏物尤不可泛。”这两句词化用韩、苏诗意,言轻云漠漠,拨之不开,江南细雨,催熟黄梅,开门见山,把梅雨描叙出来,不粘不泛,极有笔力。以下紧扣梅雨的特点,从三个方面展开铺叙。一是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在这里,作者化用刘禹锡诗意,言梅雨阵雨居多,东边日出,西边落雨,忽而狂风怒吼,忽而暴雷轰鸣,有情无意,让人捉摸不定。二是“云柱础,水楼台”,也就是说,每逢梅雨季节,“柱础皆汗,郁蒸成雨”,楼台像被浸泡过,一切都是潮湿的。三是衣物须用炉烟薰烤,否则会发霉。周邦彦说,“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罗衣”句与之同意,都写出梅雨季节的特点。这样来写,生动具体,给人以可触可摸的感觉,增强了词的形象性和感染力。结尾二句化用《尚书》“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两个典故,貌似拓展开去,从梅可和羹讲到为政,其实是前一句取其“梅”字,后一句取其“雨”字,意在进一步坐实“梅雨”二字,以开为合,确有举重若轻,开合自如之妙。
#国学新知识# 【领读乐府】拟作乐府旧题的四种形式~总论:乐府诗题和词牌的功能类似
有朋友最近在看我写的领读乐府系列,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同样是拟乐府旧题的《猛虎行》《巫山高》《将进酒》诗人描写的内容却完全不同呢?”。这里就涉及到后世诗人对乐府旧题拟作的选择上。乐府旧题某种意义上类似部分词牌比如长相思多写相思,忆江南多作对江南的回忆,蝶恋花多写旖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内容和情感,就像将进酒是用来劝酒,上邪是向老天发誓,从军行是写军旅生活等。但是乐府旧题又不同于词牌,词牌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别曲调,同一词牌曲调中,也有变化比如摊破浣溪沙,浪淘沙慢,添声杨柳枝,减字木兰花等。而乐府旧题虽然也有别曲调的功能,但是还是与内容贴合度更高,不会出现词牌中如贺新郎这样的题目意思与曲调情感大相径庭的情况。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汉乐府古辞旧题的内容原义,明天开始我们逐一分享四种拟作情形。#全民来对诗#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国风
南京成为文学之都,名副其实吗?
昨天我在@刘宅宅 老师的帖子后跟了帖,大意是南京历史上本土的名人名作家很少。
刚刚有人怼我说,南京是联合国授予的文学之都,从古至今,名家辈出,不懂可以百度。
我还用百度么?其他城市的历史不清楚,居南京37年,吃的又是文字饭,编辑过的关于南京文物掌故的书就有十几种,对于南京的历史和文化还能不清楚么?
我们就来捋捋南京与文学的关系。
先秦时关于南京的诗文几乎是零。《诗经》和《楚辞》都与南京无关。
两汉西晋时南京依然没出过名人,也没有与南京相关的文学名篇。
三国时陆机陆云兄弟曾居南京,但他们是吴县人,属今苏州。
东晋和南朝,江南文人荟萃,谢灵运谢朓等等等等,其中谢朓写南京的名篇很多,但他也不是南京人。
唐代诗人这么多,哪位一二流诗人是南京人?
南唐中主后主都是词人,李后主生于南京,但其父祖也不是南京人。
宋代的南京似乎也没出过一流文人。
元明清依然如此。有人会说,曹雪芹不是南京人么?我想说,《红楼梦》是不是曹雪芹写的还存争议,何况其祖籍也不是南京。
那么,联合国搞错了么?没错。估计是南京与文学渊源太深了,关系太密切了,才授予“文学之都”的。
比如说南朝乐府写到南京的太多了,莫愁女形象就是那时候确立的;唐朝时,诗人歌咏南京的名篇指不胜屈,李白刘禹锡杜牧等;宋朝时王安石长期居南京,留下多少名篇;范成大杨万里等等,写南京的名篇也很多;明朝建都南京,当时文人写南京的诗文更多。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就长期居住在南京,还有《桃花扇》等名著,都与南京有密切关系。
可以说,中国没有一座城市与文学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南京才获文学之都的称号。
我写此帖没查一个字的资料,全凭记忆,好像也大差不差,还真用不着百度。
说完,贴今天所涂二纸。
:2月27日
网络作家名联欣赏
《江南七言八百幅》
原创 联圣三少 联圣三少
(041—050)
041、
七孔青箫楼外短;六桥油伞雨中斜。
042、
卖花声远燕儿近;流水舟长荷叶圆。
043、
小录诗经儿女态;长征乐府柳杨枝。
044、
花衣曾是蝴蝶羽;酒气千寻儿女樽。
045、
作个种桃真道士;读些隐世大唐诗。
046、
遥遥风雨遥遥客;小小桃花小小庐。
047、
一篙撑向江南雨;几片飞来陌上衣。
048、
近酒桃花先得意;向诗燕子偶经心。
049、
当年燕子青桥上;今日柳枝素手中。
050、
一声吴燕飞来小;几度春花开去红。
#我要上 头条# #清味楹联# #对联# #对联欣赏# #头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