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电影描写的村庄,在现实中到底有没有?这些年,在各省的乡村多数都跑过。总体感觉江浙乡村,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比城市还要富裕干净,与市区绵延成片,很难分清界限,跟隐入尘烟完全是隔了几个世界。
广东珠江沿岸就不说了,好多家门口停的都是豪车。广东北部乡村去的少,走马观花感觉绿化和环境都不错。深入到南部肇庆开平一带,骑车到好多村子,发现往往都是交给湛江周围打工者租住或者打理,当地人都在城里或者到海外居住。
江西,湖南,安徽的乡村,跟江浙是有差距的,而且老表,老乡家里也确实有不富裕的,房屋里挂的对联还是几十年前的,但家里还是三层楼,多数乡村房子看着都比较整齐。
福建地区不用说福州厦门泉州,至少在宁德和武夷山,乡村建设都挺好。湖北到了神农架周围,城镇化程度还挺高的,也没看到荒凉的现象。丹江口水库地区自然环境保护不错,但是没看到太富裕的乡村。不过荆州一带乡村,感觉基础设施还是一般。
广西在德天那一带,真看到一些比较贫穷的地区,好多开拖拉机挖掘机的,都是女生,说男人不出来干活,宁可在家里闲着,风气不太好。海南,贵州和云南都去过产茶的地区,也挺偏僻的,有穷有富,但赤贫很少。云南有些乡村游隐居的富商,家里让人特别惊艳和羡慕。直观感觉普通的农家,只要家里勤劳,院子整洁的,日子过的也挺好。
成都平原,川康地区,重庆周围古村落真多呀,哪怕有些乡村看着比较萧条,但是人们的表情都是比较悠闲,跟老乡坐下来聊天,别看收入不高,但闲坐在那里晒难得出现的太阳,好像对生活一点也不担心。
东北的乡村比较特殊,别看乡村人均收入不高,但是那种赤贫的真的很少见,毕竟人均土地比较多,只要人不懒,月收入一两千元,每天吃菜吃饭过日子都不是问题,就是孩子上好学校才花销大。听基层乡党委书记跟我聊,说东北乡村问题不是穷,是不容易致富。
新疆,西藏的乡村只去过个别的点,只要交通好,有草场的地方普遍都不错。但是当地政府官员跟我说,交通不发达的地方,饮水都成问题,牧民很艰苦,驻村干部也不容易。
河南河北去的都是大城市,很少去乡村,在河北的太行山地区看了几个示范村,感觉不错,但样板肯定不代表整体,当地干部说有些乡村仅仅过了温饱线,还是缺少发展空间和资金。因为是听说,没看过,没有什么发言权。
山东乡村很特别,除了沿海地区,好多条件一般的地区,我也很喜欢,因为物价很低,镇子上赶集,十元钱一顿饭能吃饱,还有肉,很有生活气息。
在大西北,西安周围各个峪口开车进去很深,感觉有些乡村真的人气不旺,但是还挺整洁的,自然环境有明显进步。好多农家乐带动了一个村的发展。山西太原到平遥一带还好,大同周围一些镇子,房价一千多元,感觉当地生活平静没啥大起大落。山西的太行山地区没深入去过。
内蒙的普通乡村,说实话都比山西富裕,好多牧民家里都是一两台小汽车,尽管不是什么高档车,但至少都有。我的一个同事是哈工大的研究生,从甘肃乡村考出来的。他说老家那里真的很穷,他小时候家里就一盆水,轮班洗脸洗手洗脚都舍不得扔,日子过得也很辛苦,最近回去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日子好多了,但还是缺水,底子薄啊。
至于电影里这样的乡村,我真是从没来见过,也不知道这样的乡村在中国大地上有多少?因为我能去的,多数是自己开车走的,开车不能进去的乡村,肯定还有我们看不到的贫困,但肯定不太多。
至少我个人走过这么多的地方,总体来讲是能清晰看到总体乡村的进步,但是也能深切的感觉到:目前来看,中国大多数乡村不是贫穷的问题,而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乡村这些年大量投入的基础设施,不能参与到社会资金流转,好多乡村优质资源还没有盘活,一旦给乡村百业兴旺的创业空间,中国经济还能上一个大台阶。
1984年,曹德旺跟着一小混混参观他的玻璃厂,绕了半天才发现这里就是一个破旧的维修车间,曹德旺正要发火,却因为混混的一句话改变了主意,福耀的生意从此变得越来越好。
当时,曹德旺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爬武夷山,在山腰上,曹德旺见旁边小贩手中的一根竹拐杖还不错,于是将它买了下来。等回去的时候,他打了一辆出租车,刚上车时司机告诉他:“你的拐杖小心点放,别把我玻璃弄坏了,一块玻璃可贵了!”
曹德旺自己就是做玻璃的,他想:这玩意有多贵?于是他问司机:“你这玻璃大概值多少?”司机沉默了一会,说:“6000多。”曹德旺惊呼:“什么玻璃这么贵?”他觉得司机的话不可信,在骗他。
后来,曹德旺找到一处汽车修理厂,问了里面的员工才知道,一块普普通通的汽车玻璃居然要7000块。要知道,当时的汽车也才5、6万,而一块玻璃就要7、8千。而且这些玻璃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要换玻璃至少要等上一个月,因为全是进口玻璃,所以运送周期很长。
以前曹德旺看到街边很多用胶带封住的汽车玻璃时,还很奇怪,听完员工的话后,他终于明白了,原来那些人不是不想换,而是换不起或者说等不了那么久。
这样既不安全也不美观,曹德旺见状,心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找到上海汽车厂厂长,在厂长的带领下,他在汽车厂参观了一下午。走之前他向厂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问厂长:“我看了一下您的工厂,为何我们工厂不生产汽车玻璃呢?如果你们有这个意愿,我们可以合作生产。”
厂长无奈地说道:“老曹,不是我们不想做,实在是成本太高了啊!当前的汽车品牌各式各样,玻璃的型号也不同,每种型号的需求量又小,做起来的话太亏了!”曹德旺听完厂长的话,心死了一半。这时厂长对他说:“不过你可以试一下,专门生产几个热门型号的玻璃,看看效果怎么样?这样,我这里有几台旧机器,可以便宜卖给你。”
曹德旺思考后觉得厂长说的也是一个办法,于是将机器收购回去准备自己研究汽车玻璃的生产。几个月后,曹德旺的汽车玻璃在当地很受欢迎,他的玻璃又便宜还不用花时间等,不少人慕名而来。
汽车玻璃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曹德旺的工厂只有几个玻璃模型,逐渐有些供应不过来,正当他发愁的时候,一个厦门小伙找到他,说自己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曹德旺将信将疑,小伙见状提出带曹德旺去自己的工厂看看,曹德旺见他信誓旦旦的样子,答应了他的要求。
第二天,小伙开着车带着曹德旺七拐八拐地进入了一个破工厂,曹德旺看着眼前的工厂废旧不堪,心想:“柘破地方能有啥宝贝?”小伙见他脸色不好,赶紧带着他来到一台机器前面,说:“曹总,你别看这机器样子不怎么样,但是他能帮你的大忙!这套机器适合绝大部分型号的玻璃生产,能迅速提升工厂的生产速度和效率,帮助你获得更高的收益。”
曹德旺看了看,直接将机器带回了工厂,慢慢的他的生意越多越大,福耀也越来越好。而曹德旺也一直在寻求技术的革新,在他的努力下,福耀成为了中国玻璃产业的龙头企业,生产的玻璃供应全球。因此曹德旺被大家称为“玻璃大王”。
通过对福耀的管理,让曹德旺清楚地知道,技术对一个公司甚至国家的影响有多大,一次技术的革新能让一家公司飞黄腾达,同样技术的不断变革也不断推动着国家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拥有一定的技术型人才,为了能让国家有更多的科技型人才,曹德旺直接花100亿投资修建了福耀科技大学。
这些年来,很多人来找曹德旺讨教投资技巧,问的人太多了,曹德旺未免有些回答不上来,于是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都写进了自传《心若菩提》中,这本是里的故事全是曹德旺的亲身经历,也是他一字一句写下来的。
从一个倒烟丝的小伙子到如今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人生始终离不开一个“善”字。他说:“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家,都要心存善念。善意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品格,尤其是企业家,一定要对消费者抱有善意,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样才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但是不少人都遭受了大大小小的打击,如果你在创业的道路上感到迷茫,不妨看看这本《心若菩提》,或许你就能够突破局限,找到适合自己前进的方向。
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获取!
好吧,又被憋醒了,然后又睡不着了。
我就很纳闷,为什么每次在睡梦中找卫生间,都是那种农村的又脏又臭的无法落脚的茅坑呢?而且是那种腐旧的木板搭起来的,是不是童年时候的记忆在梦中出现了?而且在找卫生间的过程中还会有小故事。
比如刚才的故事是,我刷牙竟然找不到地方,想站窗户上刷牙,发现下面墙上全是车子,那些人没地方停车,竟然把车停在了墙上。(昨晚在托管,小区对面的人说我们的学生把纸巾扔在他们窗台上,于是在梦里成这样了)做为一个有素质的人,我是不可能把漱口水吐在别人车子上的,于是谁叫我去卫生间刷牙。
我走到卫生间,才发现是公厕,但是里面脏得无法形容,让人恶心,我果断退了出来。我急得到处转,这时旁边一个人,不知道是同事还是什么人,也在找卫生间,她的一个做环卫工的老乡把我们带到了她租住的地方。(昨天刷抖音,说那个环卫工小组长被撤职了,于是梦中又出现了)。
我们走进院子,看见一对农村的大爷大妈在剥野栀子,我记得这是一种药。于是走上前拿起一个来看,大爷很警惕地看着我,叫我不要动。我说我认识这个东西,我们小时候在武夷山小孩子吓着了,就用几粒这个栀子加面条加隔夜饭加桃叶等等捣烂敷在孩子手腕上,过两天会看见一片乌青,孩子就好了。大爷很惊喜的看着我,原来他就是武夷山附近的人,瞬间拉近了距离。
等那个同事从卫生间出来,我才进去,顺了一个栀子,但是这个栀子是像蒜头一样的(昨天说要跟那个开网店的微信好友买蒜头,问是不是双11有活动,又在梦中出现了)。这个卫生间虽然也是黑黑的,是用木板搭起来的,但勉强能用,所以我终于解决了三急,但此时真是憋醒了。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不尿床。
醒过来躺在床上,我是真不想上卫生间,我知道一起来又睡不着了,但是不上也睡不着,很折磨人,只好还是上了。我很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在梦中找卫生间都没有找到一个干净的卫生间呢?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颠三倒四的故事呢?谁有共同梦境的,欢迎下面留言。
刚拿到驾照不久,特别想开车,租了一部手动挡丰田威驰,在高速公路上开到了180公里/小时。
那是十多年前了,当时和一同事一起报名考驾照,由于天赋异禀,基本没让驾校教练操过心,各科目考试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从报名到驾照拿到手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收到驾照那天,兴奋得不得了,马上和同事商量要不要租辆车来练练手,同事也正有此意,于是一拍即合。
当时正值五一长假前几天,就想着说去哪里自驾游一趟,然后找了几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一商量,大家都愿意加入我们的平生第一次自驾游计划。
从制定行程到车辆租赁都由我全权负责,一共九个人,需要两部车,那时的租赁公司很火爆,但大部分都是低端车型,租金还不便宜。
我们租了一辆丰田威驰,和一辆比亚迪F3,都是最低配的手动挡车型,车况很烂,威驰的一个轮胎已经快磨光了,最后把全尺寸备胎换了上去,比亚迪的空调不制冷,就这样的车况租金一天260,这个价格在零几年的时候真不便宜,放到现在可以租辆不错的中型车了。
很快到了五一假期,我们制定是三天两夜的武夷山自驾游,单程500多公里。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大家都很开心,作为此行仅有的两个司机,我和另一位同事格外兴奋,第一次租车,第一次上高速,第一次自驾游,这么多的人生第一次,你说能不兴奋吗?
我开的是威驰,因为空间比较小,我这部车后排只坐了2个人,F3满座,出发那天太阳很大,坐在F3里面的人个个热的汗流浃背,但依然没有影响大家的好心情。
我们走的是一条刚开通不久的高速,车很少,开车在路上完全没有新手的紧张感,只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因为学的就是手动挡,所以开手动挡的车没有任何不适,和同事们一路谈笑风生,500多公里路程开了6个多小时一点不觉得累。
在武夷山疯玩了两天,第三天下午回程,2天都在不停的上山下山,确实有点累,回来的时候开车精神不如去的时候那么足了,大家都很疲惫,车上的同事很快就睡着了,我一个人开车就更累了,开着开着就想睡觉,当时已经天黑了,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万一打起瞌睡就危险了,一看几个人都睡得很香,不忍心叫醒他们,只能自己给自己提神。
想到这里,踩在油门上的脚尖稍微加大了力度,车速开始缓慢上升,你别说,随着车速升高,大脑也变得清醒了许多,干脆再快一点吧,这样大家都能早点回去睡觉,想到这里,油门又往下踩了一点,不过这次好像速度没怎么变化,毕竟是1.6的自吸发动机,怎么可能随踩随有呢,管它呢,干脆踩到底。
油门到底之后,发动开始嘶吼起来,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140…150…160…两眼目不转睛的盯着前方,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无比亢奋,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吧。
感觉过了好久,数字显示的速度表定格在了180,便再也不动了,除了发动机声嘶力竭的咆哮声,感觉全车都在剧烈抖动,那一刻,我感到了一丝恐惧,迅速松开了油门。
这时我发现车里的几位同事早就醒了,大家的手都紧紧的抓着车门上方的扶手,一脸惊恐的表情。
你们这么紧张干嘛?我就是想试试这车的极速是多少,看把你们吓得,没事,你们继续睡吧。我故作镇定的说道。
不知道是睡醒了还是吓坏了,在剩下三个多小时的行程里,他们一直陪着我说话,愣是没有一个人睡觉。
@车到山前没有路 :写下这段经历并不是想传递负能量,反而觉得是自己当年太无知,无知者无畏,所以才做出这么危险的举动,我认为不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交通安全都是头等大事,高速行车更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切莫因为追求一时刺激而酿成大祸,留下遗憾终身。#我是故事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