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家有个亲戚,不是北京户口,有一天他表弟打电话给我说,,嫂子借你家户口用一下,想着北京买房(因我本人不在北京居住:),我问什么房,说是经济适用房,并借名让我帮其贷款,然后他说每月在还我钱,我嘞个去了,我回头问他,如你买了房,你打听打听回头我还能买第二套经济适用房吗,然后,再也没然后了
北京西三环边上“黑白无常”楼,丑出天际,曾被评为最差设计方案,却卖到7万多一平!
经常走莲石东路的朋友一定都对路南侧这几栋楼印象深刻。
这就是吴家场经济适用房,曾被评为北京市六大最差设计方案之一。
这几栋9.5米厚,80米高的楼房,无论从外形,颜色和相貌,像极了“黑白无常”。
每层12户,楼北侧是一个长廊。因此其中一栋楼北侧的窗户少的,小的令人发指。
虽然经济适用房的利润较低,但设计单位也应该用心,不应为了成本搞出这种没有良心的设计。
让居民住着窝心,让人们看着闹心,还损害的首都的市容市貌。#北京头条#
北京法拍房6折开拍没人报名,朋友想参拍被我劝退了。#北京头条#
因为不确定性就意味着风险,这套公示的是“经济适用房”,不明白的人可能就以为缴纳3%综合地价款就可以过户。但是深入了解后发现【枣园东里】这个小区是央产房。那么央产经济适用房是无法上市办理产权证的,哪怕它是法拍房,这种不确定性怎么去赌呢?所以还是放弃得好。
如果有疑问一定要问,要掉坑里就不是小坑。除非您觉得自己有承担这个风险的能力。#法拍房学院#
北京昌平区,姬先生借姥姥名,花26万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几年间,房子上升到近100万。姬先生想要把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却遭到表姐的阻挠:“房子是老人遗产,我们都有份。”
北京朝阳区的姬先生,从小跟着昌平区的姥姥生活。2006年,姥姥所在村里征收,分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指标,大概要出26万。
姥姥年纪大了,没有钱,几个舅舅都有房子。于是姬先生东拼西凑了26万,买下这套两居室。2016年底,他和妻子带着姥姥,搬进了新家。
因为是姥姥村里征收,受益人肯定是姥姥,所以办的房产证也是姥姥的名字,5年后才能转为商品房过户给姬先生。
为了避免麻烦,买房时,姥姥刘老太和姬先生签下了出资协议书,写明姬先生是房子的实际出资人,实际所有人。后来为了稳妥起见,老人还立下了遗嘱:该房屋的实际出资人是姬先生,别人不占有。
几年间,房价水涨船高,姬先生十分高兴。然而让姬先生没想到的是,临近过户的日子,身体还算硬朗的姥姥,却突发脑溢血离世了。
料理完姥姥的后事,姬先生拿着姥姥的遗嘱,准备过户时,却被告知,遗嘱没有公证,需要老人所有继承人,声明放弃继承遗产的书面协议,或者法院的判决。
姬先生立刻通知了姥姥的继承人,二舅、三舅、小姨,大舅已离世,就告知了表姐。平日里,大家感情不错,姬先生以为只是走个程序而已。
没想到,到了那天,表姐请来了律师。她拒绝声明放弃遗产,房子既然是老人的遗产,所有继承人都有份,应该大家平分。
对于姬先生出示的遗嘱,表姐压根不认。一、上面刘老太的签名,和之前出资协议,预购合同上的签名都不相同;二、这份遗嘱是代书遗嘱,代书人是姬先生母亲,见证人也只有姬先生母亲,这不符合代书遗嘱的要求。
代书遗嘱,必须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且见证人不能是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因此,这份代书遗嘱被判定无效。姬先生希望通过遗嘱,来确认房子归属失败了。那么,他自己花钱买的房子,真要跟亲戚们平分吗?
姬先生咨询律师后,转变了方向。
姬先生拿出了和姥姥刘老太,签的买房出资协议书,双方明确约定:姬先生是房屋实际出资人,产权实际归姬先生所有,刘老太对房屋不享有产权。
表姐一方对于这份出资协议书不认可,认为刘老太的签名,是不是她本人签名,要求做笔迹鉴定。由于刘老太已经去世,无法提供笔迹样本,因此笔迹鉴定没法完成。
姬先生拿出一份律师见证书,内容是:出资协议的签字,是刘老太本人签署的,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现。
接着他又亮出了买房时的凭证,装修采买费,这些年缴纳的物业费,以证明姬先生为实际出资人,是房屋的实际小占有人。
表姐一方再次反驳,虽然缴费的显示是姬先生,但这可以是借款,也可以刘老太让他代为缴纳。
二舅和三舅义愤填膺地反驳,大家从头到尾都知道怎么回事,老人没钱,房子明明就是姬先生买的。
那么,姬先生能否打赢官司呢?
法官审理后认为,房屋的房款,是由姬先生出资,这和《买房出资协议》上的内容相互印证,可以认定姬先生和刘老太,形成了借名买房的合同关系。判决被告配合姬先生,将房屋过户到姬先生名下。
借名买房,存在很多风险,这里的姬先生这场官司持续了近5年,才打赢官司,这还得益于:一、他符合北京买房政策,二、借名买房合同的时间点是2008年4月11日,这个日期之前,借名买房合同是有效的,而姬先生买房时间是2006年。
姬先生说,如果当初他把遗嘱公证一下,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从两个舅舅在法庭上驳斥侄女,我们可以看到,也许我们会有斤斤计较的亲戚,但是大多数亲人,还是明事理,感念亲情的,这也许能让姬先生感到安慰吧。
#北京协和医院科普居家消毒操作#居家消毒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可以使用哪些消毒用品?网页链接
住顶层复式东西向的老公房的真人体验
北京买了个老顶复,翻译过来就是老房、顶层、复式,不带电梯,还是东西向,有网友说,你把能踩的坑都踩了,我不以为然。
你只看到这房子的坑了,我看到的,却都是风景。
入住已有一年,可以细数一下住这房子的感受了。
先说一下房子的布局。
东西通透。一楼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二楼一室一厅一卫带平台。我的购置价是565万,我楼下(五楼)户型和我的六楼一模一样,和我同年购买,同时装修,购置价470万。
所以,我等于加了100万,多买了40平米使用面积的一室一厅加一平台,代价是多爬了一层楼。
每每想到这,我都觉得赚,赚翻了。
再说“老”。房子是老公房,1997年建成,购买时房龄24年。公房是当年单位盖了分给职工的福利房,这种房的特点是居住属性高,院子的绿化实诚,没有假山假水假石头的装饰,就是实实在在地栽一些树,搞一些冬青,没有什么景观。
但是楼间距大,不用担心楼与楼之间挡光,一梯两户,楼道没啥杂物,不乱。20平米的客厅不算大,但好赖也是个客厅。 卫生间5平米干湿分离,很好了。房间一个西向12平米,一个东向9平米。不大,也能放下一张床,能实现基本功能。
再说顶。外面步梯上到6楼,室内楼梯上到7楼。一层楼18个台阶,到6楼是90个台阶,到7楼是108个台阶。爬不动。抱着孩子更爬不动。抱着孩子拿着东西更加爬不动。那天做清蒸鱼的时候发现没葱了。如果住一楼或二楼,抬腿就出去买了,可是住在6楼,就是没出去买。
但是顶层的视野是真好啊,朝看早霞晚看落日,在北京东三环,简直有点小奢侈。
买这个房子前我天真地认为早晚会装电梯,现在看情况很难了。
再说“复”。上下两层的房子,每天睁开眼就要上下爬。楼下是生活区,好吃好喝的啥都有,楼上是休闲区,啥都没有,要啥都需要从楼下搬运。经常楼上楼下找手机。在楼下干活,手机在楼上响了。在楼下干活,突然有事要下楼,要先爬到楼上换衣服。
但是两层也有两层的好。目前我和我老公住楼上,女儿一家住楼下,互不影响。比如现在,我在楼上客厅写这个短文,老公在卧室睡了。姑爷在楼下客厅哄娃。相互间可以做到物理隔离,各自用各自的卫生间,如果互相不爱看了,都可以不用碰面。这点倒是真不错。避免了很多抬头不见低头见,硬生生往外挤笑脸的尴尬。
楼上的大平台放了一个摇摇椅。每天抱着娃坐在上面晒太阳,简直不要太爽。
再说东西向。通常认为,东西向的房子,一是通风不好,二是采光不好。事实证明。通风是真好,采光也真好。
就这两个方面来说,我认为这房子是这个小区最好的一套房子。前后都对着小区的中心绿地,高高在上地看着楼下邻居的窗子被树挡得严严实实,一年四季只要一开窗,风嗖嗖的。每天一大早,东向平台看日出,过了中午,西向房间暖阳灿烂。夏天西晒也是肯定的,没啥,一副窗帘而已。
而同小区南北向的房子,其实只有一个南向房间光线好,客厅挂北窗,另一间屋也是北向,一年四季不见阳光。
以上,是我住老顶复东西向的感受。总的来说,乐子多于烦恼。居住的舒适性还不错。
但是再买房我是坚决不要带楼梯的了,爬够了。
还重新建成了无需再用明火的公共厨房。“厨房里为每家每户配备了各户专用的电磁炉具,有的老同志由于身体原因无法使用电磁炉,我们还根据特殊需求为他们配备了专用的电陶炉。” 西城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二处负责人张桐介绍道。
新京报新京报官方账号“高龄筒子楼”如何防火保安全?北京西城有了“样板房”
“让年轻人买得起房子其实很简单。”看看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家董藩出的点子靠不靠谱。
近日,董教授做客“芝麻财经”论坛,在谈到年轻人买不起房时,他很是激动地说:我认为让你们买得起房子非常容易,你们未来工作30年、40年没问题。为什么房贷只给30年,不能给40年?国外贷款可以贷到80岁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延长?还有,你们啊,未来的收入会不断地提升的,能不能把首付降到20%,甚至15%?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你们前期的收入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收入非常高,可不可以在你们前期,只还利息,不还本金?减轻你们的压力,当你们的收入提升的时候,再给你们啊,把欠的那些,这个利息啊,或者本金你给补上呢?所以有很多政策,我们可以研究,帮助低收入人群,帮助刚刚起步的年轻人。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啊,这个市场我该给它打压。一打压,导致市场整个不运转了,限购现在导致不运转了,所以又带来了其它的问题。
董藩教授的招儿不可谓不妙!首先,降低首付到20%,甚至15%,这可以让手中闲钱不多的人也可以上车了。其次是延长贷款时间,我国贷款最长时间是30年,他认为可以延长至40年,甚至像国外贷到80岁。这样一延长就减少了月供,年轻人就不用那么焦虑了。再次是前期只还利息,等年轻人收入增加了,再还本金。让年轻人前期还贷轻松些。
怎么样,董藩教授的方法是不是很实用?按照这样的方法是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房子?其实,董教授只设计了好的方向,如果购房者、或者家里人中途生了大病怎么办?或者失业、没了收入怎么办?是不是就得断供,就得法拍了?
董教授这样积极地出谋划策,目的是啥?真的是为了老百姓都买得起房子吗?听听他最后的那句话,“这个市场不能打压,一打压导致整个不运转了”。原来,是担心、着急房地产市场“不能运转了”。难道为了房地产的运转,就得让年轻人买房,成为资本收割的韭菜吗?
大家是否认同董教授的高招儿,评论区说说您的观点。
北京开启教师轮岗了!
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这句话适用老师也适用学生。
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学区房”,到底卖还是买呢?
新能源大行其道,绿色出行势在必行,气候变暖倒逼人类使用氢能源!但愿山河无恙,众生皆安!
光明网光明网官方账号北京增发6批次绿色节能消费券,领取和使用流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