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8月,阿基诺乘飞机返回菲律宾,准备参加总统选举,飞机刚停稳,突然闯进来几个穿军装的人,其中两人掏出手枪,射向阿基诺。
马科斯统治时期,菲律宾政治、经济和治安等问题成堆。马科斯政治上独断专行、压制民主、排斥异己、结党营私。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物价上涨,失业严重。国内官商勾结,贪污横行,贿赂成风,马科斯家族亲信大肆敛财,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无法按正常规律进行,大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阿基诺作为反对党领导人对马科斯的寡头政治进行了激烈抨击,使马科斯的政治影响力明显下降。1971年,由阿基诺领导的自由党在是年8名参议员选举中获得6席,从而大大增加了阿基诺出任自由党总统候选人的声势,成了马科斯的政治劲敌。
面对咄咄逼人的形势,1972年9月2日,马科斯以社会秩序混乱,武装壮大和南部穆斯林企图独立为由,宣布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解散议会,取缔政党,甚至连合法选出的副总统也被废黜。随着军管的实施,大批反对党领导人被投入监狱。阿基诺列在黑名单之首,于9月23日晚在马尼拉希尔顿饭店被捕,并被囚禁在一单身牢房中。
阿基诺被捕后,菲律宾官方没有说明是基于什么原因,也没有通过任何法律审讯。直到将近一年之后(1973年8月)才宣布阿基诺的“三大罪状”,即所谓谋杀、非法拥有枪支弹药和阴谋搞军事颠覆活动。
1980年3月,阿基诺的心脏病发作,在菲律宾政界人士和美国压力下,马科斯不得不将阿基诺“假释”让他到美国进行手术治疗。5月8日,阿基诺夫妇携带子女飞往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从而结束了他长达7年零7个月的牢狱生活。
虽然阿基诺身在美国,但却心系菲律宾。当时,马尼拉盛传马科斯的肾病和红斑狼疮病日益恶化,谁将继任总统成了热门话题。阿基诺十分焦急,他欲亲自回国了解形势,整顿和加强反对派,为1983年的总统竞选作好充分准备。尽管当时他夫人和其他亲朋好友对他回国凶多吉少感到忧虑。但阿基诺决意已定,谁也劝阻不了。他决定立即回国,协助反对党准备1984年的议会选举。
1983年8月13日,马尼拉时间中午12点25分,阿基诺搭乘的G-811航班客机降落在马尼拉国际机场8号门门前。飞机停稳后,有几个穿军装的人登上机舱,走到阿基诺身边,表示要护送他下机。
阿基诺犹豫之中愣了一下,就被这几个军人簇拥着走出机舱门。“护送”阿基诺的军人中有两人突然掏出手枪,从后面向阿基诺的头部射击。阿基诺立即倒下,躺在舷梯下的地面上,接着军人们一阵枪声,把一个穿蓝色工作服的人打死。后来官方宣布,此人就是暗杀阿基诺的“凶手”,名叫罗兰多·加尔曼·达旺。并宣称,业已查明此人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杀人凶手和雇用枪手”。这次加尔曼是“受非法组织指使向阿基诺行刺的”。马科斯此举既把杀害阿基诺的罪责推给当时被菲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又达到了杀人灭口的目的,可谓用心良苦。
阿若诺被杀害后,菲律宾政局急剧动荡。人民和反对派举行多次游行小威、集会,要求严惩凶手,查清谋杀真相。世界舆论猛烈抨击马科斯政权,同声谴责这种谋杀是最卑鄙、最可恶的法西斯行为,马科斯难辞其咎。席卷全国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浪高过一浪。
为了平息民怒和掩盖罪责,马科斯下令于1983年11月成立以前最高法院法官阿格拉瓦女上为首的“阿基诺事件调查委员会”。在一年的时间里,该委员会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举行了138次公开和秘密听证会,出席作证的有193人,最后汇集的证词材料多达2万多页。1984年11月,调查委员会因内部意见不一而同时发表了两个“调查报告”。阿格拉瓦的报告认为菲政府对暗杀不负责任,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贝尔没有参与此事。另外4名委员的报告认为菲政府事先一直监视着阿基诺的行踪,加尔曼刺杀有牵连。但这两个报告一致认为:所谓的嫌疑犯加尔曼不可能是凶手,刺杀阿基诺是有预谋的。
1985年12月2日,法院作出了判决,宣布贝尔总参谋长及其他25人无罪,确定加尔曼打死了阿基诺,并说凶手同菲律宾新人民军有着“广泛的”联系。
阿基诺夫人对这个判决表示愤怒,她呼吁所有菲律宾人站起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实实在在地为我们的权利和自由而斗争”。反对马科斯的浪潮并没有随着宣判的结束而削弱,反而越来越高涨。
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1986年2月22日,菲律宾终于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二月革命”。军队倒戈,高级官员纷纷宣布效忠科拉松,群众包围总统府,不断高呼:“打倒马科斯,拥护科拉松!”2月25日上午10时,科拉松在各界人士的欢呼中,宣誓就任菲律宾第七届总统,也就在这天晚上,马科斯在美国一再催促和人民的叫骂声中,带着全家及一些亲信,十分狼狈地离开了总统府,从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乘坐两架美国“大力神”飞机仓皇逃往夏威夷,结束了他对菲律宾长达20年的铁腕统治,从此,菲律宾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