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路南门换乘中心搬迁后,将规划成居住用地+教育用地!我很好奇南门换乘中心搬到哪里去了,怎么没有听到过传闻?难道是跟南站的客运站合并了?#合肥头条##合肥身边事#
#合肥头条#中秋节假日,实实在在的体验了一下庐城产业新城至合肥南门换乘中心的公交车。
从合肥南站北广场乘车,也就是合肥去庐江产业新城的第二站,半个小时一班车,整车坐着平稳舒适,高大上的感觉,换乘也绝对方便(有1号、5号、和4号线地铁换乘),万达乐园,史岗村位于滨湖新区,上下也方便,公交四通八达。
从合肥南站北广场到庐江台创园终点站,沿途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样子,说起来比中巴车直达的时间还要短,因为它的线路是从环巢湖大道上走的,经过滨湖新区,高铁南站,沿线没有太多站点,所以时间上还是可以的。
中秋佳节的来临,来往庐江至合肥的乘客每个班次的人相比较平时有了较大的提升,乘车非常方便。候车的时候,穿着制服的司机同志是有问必答,令来往的乘客们非常满意,也极大的方便了乘客们出行。
安徽庐江合庐产业新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台创园-合肥南站-南门换乘中心结束了庐江划入合肥后不通公交车的历史[泣不成声][流泪][舔屏]
三分巢湖后数十万庐江人苦苦等待近10年
现如今风水轮流转,环湖大道拉进了庐江和合肥主城距离,既是景观大道也是财富大道,合庐产业新城涅槃重生,未来可期[小鼓掌]
#合肥头条#
好消息!为了方便广大群众方便,从9月28开始,庐江县汽车站重启七座豪华商务车,庐江县至合肥南门换乘中心,庐江县至合肥客运总站,单程50元/人,全程提供上门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享受幸福生活。
今天早上我从南门换乘中心坐163公交车子到瑶海区去,在车上我碰到从舒城老家来合肥的中老年夫妻。这时只听男老人对自己老婆讲。自己现在不像年轻时,出门坐几趟车,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年轻时无论到哪里,只要去二趟就认识了。
听了他得话,我想到我父亲。他年轻时从南跑到北。从来不会不认识路,现在老了,真可怜只要每次从滁州来合肥好麻烦。我到南站接,有时急着叫驾驶员接电话,才能知道他在哪个地方我,我好去接。
所以想想,人要干什么,还是要乘年轻。因为人来世上,,每个人时间都是有限得。所以要干什么就得提早干。别到老了干就晚了。在历害得人到老也不行得。特别我父亲年轻那么利索一个人,老了真是大不一样。想想时间真是催人老,谁也抗拒不了。
庐江带头,舒城跟进,肥西三河,什么时候也跟进一下?
最近,庐江开通从合庐产业园,经合肥南站,直达合肥南门换乘中心的通勤公交班车,引发关注和好评!
紧随其后,舒城也计划于9月中旬,开通杭埠直达合肥南站的通勤公交,直接拉近与合肥的时空距离!
不知道肥西三河什么时候也跟进跟进,外地人来合肥,去三河古镇,确实不方便,如果从合肥南站,从南边走,能有直达三河古镇的班车,那就方便了!
【欢迎关注@知合肥】#合肥头条##点亮真知计划#
大庐江,另辟蹊径!
继距离合肥滨湖新区不到半小时车程、规划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的合庐产业新城横空出世后,在原徽州大道南延庐江县城工程不能如期在2022年全线通车新形势下,大庐江另辟蹊径,开通了合庐新城台创园与合肥高铁南站北广场、南门换乘中心间的公交线路,大大拉近了合肥-庐江间的时空距离!
作为合肥市域南部副中心,多年来庐江为合庐城区间70多公里、近1个半小时的时空距离深感苦恼。距主机厂半小时左右车程的时空距离,是相关欲落地配套商们的最爱!
2015年,合肥市徽州大道南延庐江县城工程入列合肥大建设计划;
2019年2月,徽州大道南延庐江县城工程庐江段开工;
2022年5月1日,已变更为合肥宿松路南延庐江县城工程的原徽州大道南延庐江段29.5公里建成通车;
而约17公里的合肥市区南二环-深圳路段宿松路改造工程,于2021年11月10日开工,按计划要到2023年才能完工;
18公里的肥西段工程,最新消息是:可能要等到2024年6月完工。
另一条被百万庐江人寄予极大期待的合庐市域(郊)线,则刚刚完成工可研及相关专题研究服务招标。全长74.2公里、设站17座、总投资达260亿的合庐市域(郊)线,将在石头镇设车辆段,庐江县设停车场。
合庐间直达公交车的开通,填补了百万庐江百姓及沿途居民急切需求的多种庐江-合肥间快速交通方式落成前的空白,堪称德政之举!
吐槽一下合肥115路公交车,在南门换乘中心等了快半个小时了没看到一辆[捂脸],一看才知道一小时才发一趟车,这是公交吗?#草根视野# #合肥身边事#
明天起,恢复!涉安庆、蚌埠、马鞍山亳州,颍上、界首、太和……
11月 14日,随着合肥疫情的稳定,合肥客运中心和合肥汽车总站部分线路陆续恢复,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
合肥主要有合肥汽车客运总站、合肥旅游汽车站、合肥汽车站、合肥汽车客运南站(南门换乘中心)、合肥汽车客运西站、合肥东门客运汽车站、合肥长途汽车站、合肥新亚客运汽车站等车站,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省内外旅客的出行需求!
当然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乘汽车出行成为了第二选择,很多线路出现亏损现象,高铁的竞争也促进了票价的回落,以前乘汽车要主动赶汽车,现在很多老板都主动揽客源,低廉的票价也依然吸引了很多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