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母亲逼死了她!”2009年,湖北一研究生带母亲上学,结果两个月后在宿舍以一种诡异的姿势自杀,最后留下的10字遗书让网友唏嘘不已。
她的名字叫杨元元,出生在湖北宜昌某个农户家庭中,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叫杨平平。在老师同学的眼中,杨家这俩孩子乖巧懂事,脑袋聪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让人非常羡慕。可实际上只有杨元元清楚这背后的辛酸。
在杨元元6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留下他们母女三人相依为命,全家的收入来源便是母亲望瑞玲在工厂看大门赚来的那么一点钱。望瑞玲心知想要改变这个家,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因此她尽全力供着两个孩子念书。
杨元元率先参加高考,她的成绩完全可以进入大连海事大学法律系,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专业,但母亲却说大连太远了,路费太高,希望女儿能去武汉大学读经济学。尽管杨元元哭着祈求母亲,但仍然被强硬拒绝。无奈之下,她只好遵循母亲的要求,去了武汉大学。
由于家中没钱,杨元元申请了助学贷款在付学费,同时在校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做兼职赚取生活费,尽量不给家里添麻烦。幸运的是,杨元元的室友、同学都很开朗,在学校的前两年是杨元元最快乐的时光。
大三时,母亲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一切的美好。原来母亲工作的工厂宿舍拆迁,让她没有了房子可以居住。在没有跟杨元元商量的情况下,带着行李来到了宿舍投奔她。要知道宿舍住着的可不止杨元元一个人,望瑞玲的到来无疑会给宿舍添麻烦,因此杨元元刚开始非常不满,可家中实在没钱给母亲找房子,她也非要强行住在这里,杨元元被迫答应了。
没两天,杨元元的室友就忍受不了宿舍来了个陌生人,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学校得知杨元元成绩优异,家庭确实有困难后,给予了最大的帮助,帮他们找了一间空宿舍让两人居住。同年,弟弟杨平平也考入了武汉大学,巨额的学费无疑给这个家添了很多困难。
即便到了毕业,杨元元也没能还上自己的助学贷款,导致毕业证被扣留,这让她在职场上处处碰壁,只能像之前一样四处打工,做兼职。一直到毕业5年后,她才还清了贷款,拿到了毕业证。
实际上,在从望瑞玲到来的这7年后,杨元元本有很好的机会改变未来,一是她考入了小城市的公务员,但遭到了母亲的阻挠。二是她曾有到西北大学任教的机会,但母亲却说这不可能,认为这是个骗局,拒绝杨元元前去面试。
杨元元已经走入了社会,但始终摆脱不了母亲的束缚,这让她很是难受。
在弟弟顺利考入北京大学读博后,杨元元终于能去上海进一步进修学业,她顺利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公费研究生。之所以选择上海,也是望瑞玲的选择。
起初,弟弟本来想把母亲接去北京生活,由他来照顾,可望瑞玲声称自己不喜欢北京,非要跟着杨元元去上海。此时的杨元元已经30岁了,除了大一大二那两年,她几乎与母亲形影不离。
到了上海后,望瑞玲看着上海的高消费,便还想跟女儿同住宿舍。但上海海事大学并没有直接帮助母女俩,而是给了一段时间让两人去租房子,之后望瑞玲必须要搬出去。在上海想要租个物美价廉的房子谈何容易,最便宜的小旅馆就要100多块,节俭惯了的望瑞玲哪里舍得花这钱,有天她偷偷的瞒着杨元元,在公园座椅上对付了一宿。
杨元元得知后非常崩溃,自己都30岁了母亲竟然还要露宿街头,这让她内疚不已。杨元元为此给学校写信请求住宿,但学校按规定拒绝了。最终两人租了个每个月450元的破房子,里面空无一物,两人只能打地铺。
多年的重压加上母亲的干涉让杨元元痛苦不堪,她再也不愿屈辱的活在这个世界上。2009年11月26日,她在宿舍用毛巾做了个绳子,挂在水龙头上,半蹲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这个自杀的姿势我们能够看出她求死的决心,哪怕中间有一点生的念头,她都能站起身摆脱危险,但她没有。杨元元留给这个世界的只有十个字: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望瑞玲得知后,声称是学校强硬拒绝了提供宿舍导致的女儿自杀,要求赔偿35万元。上海海事大学表示一切都是按规定办事,他们也给了充足的时间找房子,最终本着人道主义,赔偿了望瑞玲16万元。
这起悲剧真的是学校没有“人情味”吗?大多网友不这么认为,杨元元的所有积蓄都给了这个家,这是为了报答望瑞玲的养育之恩,可望瑞玲却强硬的让女儿答应自己的所有要求,在明知她没有能力租房子的情况下非要跟去上海,这无疑是让杨元元难堪,要求学校提供宿舍就是“道德绑架”。网友认为,杨元元的死就是望瑞玲逼得!
综合看杨元元的一生,网友说的不有道理,从上什么大学开始,望瑞玲就强硬的为女儿做选择,让杨元元到了30岁仍没有自由,背负整个家艰难先进,这便是她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
#社会##人物##历史#
宜昌人到底有多“套”?
作为一个资深的宜昌媳妇(七八年宜昌媳妇经验算不算资深?),真的一次又一次被宜昌人的“套”刷新认知。。。
第一次去婆婆家,两位老人大老远迎接、嘘寒问暖就不说了,然后还邀请了大爹二爹、舅舅姨妈之类的亲戚来家里陪我,社恐的我全程只好傻笑点头嗯嗯嗯(他们语速快,经常听不懂他们在说啥),吃饭的时候只要我往哪个盘子伸筷子了,好家伙,这一盘子几乎就都是我的了[捂脸]还有人专门盯着我的碗,快到底了就抢我的碗要给我添饭。。。一顿饭差点没把我撑死。
以上暂且可以理解为宜昌人的热情好客,我还是深受感动并且受宠若惊的。接下来的日子我才体会到了宜昌人特有的“套”和“讲礼信”。
宜昌人称呼对方都是“两儿”,是一种尊称,“您”的意思。一般来说,只有晚辈对长辈说话才使用这种尊称,但宜昌人不一般,当我第一次听见我老公爷爷对我公公说“两儿”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同样惊呆了的还有我爸妈。。。后来我就习惯了,也开始学着称呼别人“两儿”。
“套”是宜昌方言,意思是客气。我反正没见过一个不“套”的宜昌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个个套出天际。我怀孕的时候,婆婆不远万里来到我工作的城市照顾我,我挺着四五个月的小肚子去地铁站接她,回来地铁上有好心人给我们俩让了两个座,我坐了,她不肯坐,把让座的好心人又按回座位上,自己背了个巨大巨重的包一路站了一个半小时,我让她把包放地上也不肯,让她把包给我抱着也不肯,一路上我如坐针毡,几次让她来坐着休息一会,她硬是不肯。。到了之后我带她去超市添置一些生活用品,她拦着不让买,连漱口杯,毛巾,睡衣这种都不让买。我坚持买了,结果直到她走,我买的东西她都没碰过,整整齐齐的放着一动不动,让我十分挫败。南方夏天多蚊虫,我不顾她的强烈反对给她买了蚊帐,买回来她坚决不肯用,我让她儿子给她安装好,结果她为了表达决心,晚上把蚊帐门敞开着,宁愿被蚊子叮一身包都不用蚊帐。
吃饭的时候就更套了,自己从老家带了一桶豆腐乳,每天吃饭就弄一小碟豆腐乳放自己面前,炒的新鲜菜决不肯碰一筷子,你要给她夹块肉,她能端着碗跑到阳台上去躲这块肉。她是不吃肉吗?也不是,她只是套,对,跟自己家人也要套。每次都是她儿子趁她不注意夹块排骨给她,她又夹回盘里,然后她儿子生气了,把那块排骨扔桌上,她又讪讪地从桌上把那块排骨夹去吃。这种情节至今仍在我们家餐桌上演。新鲜的菜是不肯吃的,一定要等到新鲜菜变成剩菜,确保我们都不吃了,她才肯吃,所以我们家餐桌上永远有吃不完的剩菜。。。
还有一次,我网上买了个组装柜,快递给送到楼下打电话让下去取。当时租房子住,6楼没电梯,我和婆婆两个人下楼,快递员一看,一个孕妇一个老人,主动提出帮我们抬上楼。我婆婆发挥出“套”的精神,把快递小哥推的直栽,不用人家帮忙抬,非要自己背上去。98斤的板材,她155高,85斤重,要自己背上6楼,给我急得啊。。。幸好快递小哥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好,他说要是真放楼下了,我们两个肯定没办法运上去的,于是不顾我婆婆使劲推他,还是帮忙抬上去了,六楼,中间休息了六次。。。
因为我婆婆实在太“套”,她拒绝别人对她的一切善意,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对她好都是我热脸在贴她冷屁股,因为她总是怕麻烦别人,即使别人举手之劳可以帮她解决很大的麻烦,她也总是拒绝别人,导致我很多时候真的很难受,后来我打电话跟公公吐槽,公公跟我讲了一件事:婆婆年轻的时候,去亲戚家里吃饭,吃完饭亲戚要给她添饭,她因为“套”非说自己吃饱了,亲戚也因为“套”坚决要再给她添一碗,两个人上演夺碗大战,硬生生把一只瓷碗给掰成两半了。。。
我婆婆就是一个典型的宜昌人,把“套”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其实现在生活没有那么贫寒,不至于一块肉还要让来让去,我真的希望辛苦了大半生的她能对自己好一点,更希望她能敞开心扉安然接受晚辈对她的孝心。。。
求助一下万能的网友,租的房子,水龙头用了1年8、9个月,水龙头坏了,这种正常损耗,到底应该是房东负责换,还是租客负责换?
P.S.:租房的时候,这水龙头差不多就是这个成色。
大学毕业,脱产复习了两年
终于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
爸妈都很开心
爸爸把老家宜昌的两套房子和一个铺子卖了
在北京南三环帮我全款买了一套房子
不过爸妈却要在老家租房子住
突然觉得自己留在北京是个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