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堂堂总理竟然无一处房产
段祺瑞下野后,由于没有了政府津贴,经济状况一直比较惨淡。由于没有房产,从北平搬出来后连去去处都没有。于是只能是住在天津日租界须磨街他的部下魏宗翰的公馆里,到天津后,段祺瑞想方设法节省开支,家里的每一笔开支他都要亲自过问。
他的每日三餐基本都是米粥、馒头、素菜,四季衣着全是布制,仆人的数量也一降再降。由于人手不足,他和夫人姨太太们经常要亲自做些简单的家务。后来北洋时代过去,皖系军阀覆灭,段祺瑞生活更加窘迫,甚至于不得不为房租而发愁。好在蒋介石“送上2万元,在此后三四年间,又送过数万元,生活问题遂得到解决”。
段祺瑞1933年到上海后,国民政府每月供给他两万元生活费,虽不富裕,但维持生活足矣。其实,以段祺瑞的地位,如果他愿意,随便收点儿礼,生活都不至于如此。但他这个人,不喜欢这些东西。
有一次,江苏督军齐燮元送给他一个精致的围屏,围屏上镶有各种宝石,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一看就知价值不菲。段家的人看了都爱不释手,甚至半夜里偷偷起来玩赏。可第二天早上,段祺瑞见到围屏,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就叫人给齐燮元送回去了。还有一次,张作霖给段祺瑞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并不是多么值钱的东西,但段祺瑞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收下两条江鱼。唯独有一次冯玉祥送来一个大南瓜,段祺瑞非常喜欢,破例没有送回。逢年过节时,按照习俗,给段祺瑞送礼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但段祺瑞只是在每人的礼品中挑一样最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一概退回。
这就是北洋军阀的风骨,那个时代的人堪比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还是比较讲信义的这本《一看就停不下来的北洋史》详细记录了那个时代,喜欢可以点下方链接购买
天下“最大小偷”竟然是溥仪,爱新觉罗家族有偷盗基因,祖宗偷人国,子孙偷人财。1924年11月,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随从带走大量所谓“私人财产”,其中包括经过精心挑选的众多文物。
1925年2月溥仪秘密潜往天津,在天津日租界内设立行宫。仅藏在日租界张园内的故宫文物和珠宝即达70多箱。溥仪居住天津期间,市面上常有宫里的玩意出现,搅动当地文物圈。
溥仪到底从故宫带走了多少文物呢?据专家统计,这些文物的价值加起来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全部财产还要多。
溥仪经常以“赏赐”为名,挑选最为珍贵的东西交给他的弟弟溥杰。溥杰当时可以出入皇宫,每天背着一个大包袱,里面夹带着溥仪交给他的字画古董。
被带走的包括王羲之、欧阳询等书法大家的真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稿,还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重量级的珍宝。顾恺之的《洛神赋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等。
这样的行为前后持续了数月之久,仅统计在册的就有一千多件。这批珍宝有的流传至今,有的则不知去向。
【有可能使他成为傀儡皇帝】1931年,美国《时代》周刊在报道“九一八事变”时这样说到溥仪:“日本在天津的日租界为溥仪和他的随从们安排了一处豪宅,并提供津贴,其目的是将他牢牢地控制住,一旦中国的某一个地区被分离出来,就有可能使他成为傀儡皇帝而不再是普通公民。”
#天津美食记录#蓬英楼饭庄,始建于1935年。它是由山东蓬莱人张良洲等六人合伙创建的。最早饭店坐落在旧天津日租界的福岛街,今日的多伦道百货大楼对面。曾改名为“一分利”饭店。主要经营山东蓬莱的小菜及鲅鱼馅的饺子,其中鲅鱼饺子是饭店最主要的招牌。也是饭店最吸引人的地方。由于它坐落在多伦道上,对面是百货大楼,前边是胜利公园和平路,加上距南市“三不管”又很近,因此过往的客商,娱乐的人很多给饭店带来的很大的商机。当时天津卫流传着一句话,到天津卫不吃鲅鱼馅饺子,就等于没来天津卫……。
#天津头条# 好消息!一大波降级调整的好消息终于来了!太不容易了!
部分风险区降级调整的区:河北区、河东区、津南区、滨海新区。
另外,河北区建昌道街解除静态管理了!但是聚兴公寓、兴盛园小区、兴耀公寓、春和仁居、友缘日租继续实行3天静态管理!
可算是看到一些希望了,大天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