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房东”一房二卖“被判刑?
2005年,原房东韩某将自己位于湖北秭归的一套房屋卖给自己的舅舅。此后,韩某债务缠身,又对外宣称出售该房。2014年6月,韩某仍以该房屋所有权人的身份与买家乔某商谈并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后韩某将乔某先支付的20万元房款偿还了个人债务。直到2015年7月,东窗事发,乔某索要无果报案。起初,公安以经济纠纷为由不予受理,2020年7月,乔某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在秭归县检察院监督下,公安立案侦查。后来,韩某父亲退赔了20万元房款。
本案与我们常见的”一房二卖“的实质性区别在于,本案房东已将自有房屋出售并交付完成,从法律和事实上对房屋所有权已经完全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故意虚构了仍是房主和隐瞒房屋已经出售的事实,构成诈骗罪。其他”一房二卖“中,房主通常还未完成过户手续也未交房,从法律上讲该房仍属于房东,所以二次出售该房不构成诈骗等犯罪行为,前手买家只能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通过民事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了。
保康:马良镇的传说故事
在苍苍莽莽的荆山山脉的深处,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叫马良。马良这个地方虽小,但名字却颇有一番来历。据说,三国时期蜀汉的名臣马良在这里积劳成疾,长眠于此,为纪念这位杰出的忠良之臣,才把这里命名为“马良”。
代代相传,马良就葬在这个镇子的西头。六十年代这里修公路的时候,在老人说的“马良坟”位置挖出了一些墓砖,这可能就是马良墓了。墓中除了青砖尚在,其它一切均已没有了痕迹,不过这也算是对历史作了印证。毕竟一千七百多年过去了,历史已淹没了一切,只有马良的名字将和这个小镇一起永存于世。
在这个小镇的西南,有一条河流,从崇山峻岭中蜿蜿蜒蜒地流出来。这条河叫鸡冠河,发源于马良最边远的旦江和风景秀丽的九路寨交界的大山中。九路寨一边与宜昌地区的兴山县毗邻,一边与马良的旦江接壤,是一个独特的险峻的奇地。周围全是陡峭的绝壁,只有九条路能通上这个寨子,故名“九路寨”。每条路都险峻异常,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寨子上面却是别有天地,方圆二十多里不乏起伏的沃野,而且水源丰富,林木成荫,人家房屋错落有致,白墙红瓦、奇花异草妆点其间,宛如人间仙境。与之交接的兴山、秭归,却是昭君故里,潺潺的香溪,最能引人无限遐思。
也许是沾上了这些灵气,从这些群山中流出的鸡冠河便格外端庄秀丽。一年四季,水又清又绿,倒映着两岸的青山,滋润着这个古老的小镇。
马良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属地,各处都有三国的传说和遗迹。仅与三国人物有关的地名就有马良、官帽山、云旗山、旦江(断缰)等处。
传说官帽山是蜀汉大将关羽留下的帽子化成的;云旗山是赵子龙从这里经过时,见山形壮观,很是开怀,他登上山顶,把红旗一插,顿时白云四起,因而叫做云旗山。
旦江(断缰)的传说更是神奇,据说是关云长走到这里的时候,马的缰绳断了,他看到一个农人在耕地,于是借下了农人耕地驾驭牛用的撇绳做缰绳。尔后他对农人说,这里耕地以后就不用撇绳了吧。说也怪,那个地方从此后甚至一直到如今,耕地真不用撇绳了,牛自然就听从指挥,在其它地方可就不行了。
这当然只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些心目中的英雄而杜撰出来的故事罢了。关羽的帽子不会化成山,白云也不会因赵云插旗而出岫,牛更不会因关公一句话而从此改变习惯。这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英雄的一种怀念和景仰。
相传马良的重阳是楚国在秭归丹阳建都之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卞和献玉后在此养老寿终,历史上有卞和墓、卞和庙,今仍为群众所祭祀;重阳出土有秦币、汉墓、战国青铜剑;青铜鼎、大宋统军元帅征镇之印等文物古迹。
大宋统军元帅征镇之印传说是宋代赫赫有名的杨门女将穆桂英留下的。宋代的穆林头有过怎样的繁荣,穆桂英是否在穆林头居住过,印是怎样留下的,后人已不得而知,只给后人留下了又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悬案。
图一: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出使东吴,受到孙权恭敬的接待
图二:九路寨旅游游景区位于保康县歇马镇西南边陲,与宜昌、兴山等市、县交界,地跨歇马、马良两个乡镇,平均海拔1200多米,景区总面积90多平方公里。
图三: 马良境内山势雄奇峻美,河水清澈亮丽,天然景点鬼斧神工,民俗文化多姿多彩。镇政府驻地距九路寨风景区仅8公里,是九路寨风景区开发的理想大本营。
狂轰滥炸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从南京迁都重庆后,宜昌成为日军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自1938年1月24日起,日机即对宜昌实行轰炸。当天日本飞机9架轰炸宜昌铁路坝,炸毁中国空军飞机6架,炸死炸伤民工200多人。从此,日机不断轰炸宜昌,至日军侵占宜昌前,先后形成三次轰炸高潮。
在1938年1月至6月的第一次轰炸高潮中,“4月5日和6月21日,日机20多架袭击宜昌。尤其是6月21日下午,日机投下的大批硫磺弹除将大公路和四道巷子完全烧毁外,还将几十条船只焚掉,200余人被炸死。”
在1939年1月至5月的第二次轰炸高潮中,日机9架于2月21日轰炸宜昌城区,并投下500公斤的重型炸弹,遭炸的地段东起环城东路,西至新街,南始献福路,北至北正街,炸死230人,炸伤577人,炸毁民房312栋,万寿宫、晴川书院被毁。当年4月,在宜昌三游洞办公的湖北省政府代主席严立三等即题石刻:“中华民国廿八春,寇机屡袭宜昌,居民死伤数千,爰率本府同仁驻此办公,书以志痛。”同时,在宜昌督练新兵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特地在宜昌西郊三游洞题记了‘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的石刻,以激励国人的抗日斗志。”
1940年6月,日军攻占宜昌期间,是第三次轰炸高潮。日机自6月9日到12日,“终日袭击宜昌市区及近郊”。“不时俯冲,对准行人用机枪扫射,低洼积水处变成一片殷红……十多处街道及建筑横遭摧毁。许多被炸死的人四肢横飞,血肉遍地。”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当时曾这样报道:日军飞机对“宜昌市街进行了猛爆”,“巨弹像暴雨降落。”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以来至1941年9月底止,日军空袭宜昌达83次,投弹2026枚,炸死居民1858人,炸伤1971人,毁坏房屋2882栋、745间。与此同时,当阳、枝江、宜都、秭归等县也经常遭受日机轰炸。
我是@老徐说历史故事,每天给大家分享凄凉悲壮的历史故事,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摘自抗日战争纪念网
看了这段记实,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悟。抗日战争我们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远不是如神剧般的轻松。
对于当年日军的残暴行径,本人的态度是不回避历史、不夸大史实、不鼓动大家仇视日本,但作为曾经受难的华夏儿女,我们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作为华夏子孙,都该好好了解真实的抗日战争状况,正视那段屈辱的历史,并以此来警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