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还在跌
下午邻居们都出来在走廊里转悠 ,隔壁刚刚搬过来的大爷背着手给出来散步的一群老人讲股票。
讲得非常激动,我对股票不太懂,但是听着他的语气,激动得不得了,说说这支股,又评评那支股的。
我也好奇的凑过去,听个热闹。
据我们了解,这位新搬过来大爷姓李,原来住在南京西路张园,因为前两年张园拆迁,他们分到了安置费,想买好一点儿的房子,这些安置费远远不够。
李大爷就把安置费的一大半都投进了股票里,想一年的时间攒一笔,也等房价往下掉一掉,老两口买个大一点儿,地段好一点儿的房子安度晚年。
可是钱投进了股票以后,大盘就没有好过,李大爷说,看见每天的钱在变少,天天和老伴吵架,真的感觉像在割肉一样的难受。
这一等,就两年多过去了,现在的大盘越来越不好,他们的买房的想法也越来越越难实现,只能租房子住。

我对股票一窍不通,有钱还是存在银行比较放心,现在虽然利息不多,但是不用每天提心掉胆。
听着李大爷在给大家讲着股票大盘的情况,我心里在想,还在给别人讲,自己把老本都要赔进去,还在说给别人听,真是不要在坑害这些老头老太太了[捂脸]。
#金粉社区#
#上海头条#
#今日头条#
去过上海,个人认为,上海是一个市民城市,什么意思呢?
晚上是私人时间,别想逼我加班上班,也别想晚上约我应酬,我晚上时间是属于家人的。
所以你会发现上海晚上下班很多人基本就回家过生活了,这也是搞996公司在上海会被瞧不起,大家觉得哪怕钱少点,生活才是重要的,尤其没有压力的老上海人更是这种想法。
这里的人大部分也就是工薪阶层,因为上海工业产值依旧占经济主体,互联网企业在上海算是一线较少的了。

那么上海人都是有钱人么?想多了,上海整个城市有2500万,游客知道的是内环的上海,本地人认为住在外环内的才是上海,但上海的外环内面积只有全上海的六分之一。而外环内很多的回迁房,很多的老公房,很多的老房子,这里面也住了很多的上海人,很多人除了这套市值高的房子,收入也就是平均水平,但他们的好处就是知足常乐,挣点小钱钱,乐呵乐呵过过小日子。
新来的人感觉很惨,为什么,因为大部分收入也是平均水平,买不起房,过不起挣小钱,乐呵的悠闲日子,所以很多人挣钱,租房,过几年就走了,也有留下来的,住的远一点,在嘉定,闵行,奉贤等地买房生活,也过上挣点小钱钱,乐呵乐呵的生活。
有钱的土豪来,买了房子,其实收入也一般,最后也过上挣点小钱钱,乐呵乐呵生活。
上海吸引人的就是这种看似颓废,但实则轻松惬意的生活。有空去逛逛街,虽然不一定买的起,有空看看演唱会,虽然买的票便宜,没事去不要钱的公园看看花,你会发现上海有名的地方都是不要钱的或者不贵的,外滩,陆家嘴,田子坊,一大会址,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城隍庙,各大公园。去商场里人均100的餐厅多了去了,一年攒个钱,偶尔去人均1000的地方装装。

大上海的灯红酒绿和大部分人无关,但也不阻挡普通人偶尔去体验一下,但这里的公共设施,图书馆,公园,商场,医院,展览馆,哪怕是地铁不断变换的广告却和大部分人有关,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被裹挟着前进,共有着这些优秀资源。
深圳我也呆过,深圳是一个年轻人的社会,它在硬件上绝对属于中国一流水平,我没记错的话,深圳是中国绿化水平最高的城市。这里的公共设施和商场也不逊色于北上广,灯红酒绿的档次也很高,相较于老钱很多的北上广,新进入者能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而且这里新进入的人也过的十分精致,我曾经路过南山的一些小区,小区的窗台上都种满了鲜花,十分好看。
不过也因为本地人少没有形成本地文化特色,进而市民难以形成意识形态上的共识,什么是深圳人和什么是江苏人一样难以回答,来了就是深圳人也就意味着没有“深圳人”。

此外,需要用时间积淀的东西比如文化,医疗,教育等深圳就远不如北上广,这直接导致相较于其他一线城市,深圳玩乐的地方较少,没有特色的食物,没有比其他城市更有利的高考机会,没有更好的医疗,这些都直接导致很多人在深圳奋斗但不留下来,因为性价比不高。
大部分人都只想过挣点小钱钱,乐呵乐呵的生活,但在深圳很难,因为这里大部分不是本地人,每一个人都在拼命,都在不断地内卷,最后大家都很辛苦,终于挣了钱,想乐呵乐呵的颓废时,发现这里相较于其他城市除了房价高收入高,其他生活相关的东西并不优渥,于是想安稳的人觉得还不如回家找那些狐朋狗友吹逼,最后就在这里的都是野心勃勃的人,新来的被裹挟着也只能这样。
年轻时我当时在华强北,我很喜欢深圳,每天都很忙碌,老板开着保时捷比你还早上班,但当我岁数大了,我还是想给孩子找一个高考轻松点,医疗好一些,可以乐呵乐呵生活的地方,两个城市都很好,就看你要什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