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没什么规划,想到哪里走到哪里。前几天路过四川北路武进路口的“今潮八弄”,今天便想着去武进路乍浦路那一片走走。
武进路也不算长,从沿河的九龙路起到河南北路终,住在那一片的老上海人都知道,那是条“老靶子路”。#上海头条#
武进路上有虹口区现存房龄最久的老建筑,还有留下过孙中山身影的扆红园。
图1,从九龙路进入武进路,两边很长一段路都属于市一医院范围。
路口的花坛里,立着虹口中学旧址的石碑。2008年虹口中学迁至新校区,这里的老校舍便被改建为市一医院所用。
据说,之前这里有一幢“宏中大厦”,建了才没几年就要拆,因虹口中学的主楼是历史建筑须保留,为不受影响,“宏中大厦”没用爆破而是完全人工拆除。
图2,武进路吴淞路口,吴淞路560号的虹口救火会旧址。
这座救火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上海目前还保留着原有功能的救火会旧址之一。中间高36米的瞭望塔楼,是当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首座消防瞭望塔楼,瞭望半径可达五公里。
图3,虹口soho。
号称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行云流水”的设计大作~
图4,武进路183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沪北会堂的旧址。
这栋建筑从外观看,就像一座礼拜堂——这里是1905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也是该会在上海的传教士聚集的场所。
图5,武进路206--296号毗连式公寓住宅。
这一片绵延至路口的毗连式公寓住宅,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中国区主教文惠廉,在租界时期趁苏州河北岸地价低廉,以建造教堂为名,低价买入建造,用于高价租卖。现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图6,武进路225弄。
这条弄堂里的9号、11号是经典双门老房子建筑,属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可惜这一片都已在拆迁中,居民都已迁走,大门紧锁无缘入内。
图7,武进路四川北路西北角的“特科武器存储处遗址”立碑。
图8,武进路四川北路西南角的“今潮八弄”。
这里是由原来8条弄堂里的60幢石库门和8幢独立建筑修整改造而成的“虹口新天地”,原来的“颍川寄庐”、公益坊和扆虹园等优秀历史建筑都在其中,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红打卡地。
图9,“今潮八弄”里还在整修未开放的老建筑。
这幢房子看起来像是原先武进路393弄武海小区内的老式英式建筑,不确定~
图10,武进路400-412号原英华书局。
这是虹口区内年代最久远的历史建筑,建于1892年,是当时美国传教士何伯森为培养翻译人才而创办的“英语培训班”所在地。解放后,这里一度成为了海军军官的宿舍,现在是海军幼儿园。
图11,武进路440号,曾是信谊药厂技工学校。
图12,武进路455号扆虹园。
扆红园,因是广东人赵岐峰或其后代所建,故俗称“赵家花园”,当年孙中山曾多次出席在扆虹园举办的各种欢迎会。这里作为“今潮八弄”的一部分也正在修缮中,看不到原貌,网上找到了一张旧时的图片,可见它在当时有多“豪”~
图13,武进路罗浮路口。
罗浮路是虹口与闸北(现在是静安了)的交界,路口右侧有“虹口界”的标识,也就是说,过了罗浮路,就属于闸北的地界了。
图14,武进路521弄德年新邨。
图15,武进路524号和548号余庆里。
图16,武进路541弄鸿安里。
鸿安里据说是民国闻人虞洽卿的产业,始建于1910年,是虞洽卿先生创办的“鸿安轮船公司”为职工建造的宿舍住宅。
图17,武进路548弄同乐里。
图18,武进路588号,据说也是虞洽卿的产业。
这里已是武进路河南北路口,武进路到此结束。
武进路过了江西路开始,一直到河南路,两边都已进入拆迁中,弄堂全部封住无法,已无居民。
这些风格各异,精工细作,颇具匠心的历史建筑,都将在不久后消失,令人惋惜~或许,他们虽是历史建筑,却非保护建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