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7万买二手房获赔237万,男子遭原屋主起诉#
近日,浙江绍兴新昌县法院审理了这么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原屋主老石在22年前将房子以7万的价格卖给了老梁,可是22年后,这个房子因为拆迁得到了237万的赔偿款。这下,老石的房屋继承人老古不愿意了,立马将老梁起诉到法院,认为自己才有资格获得这笔巨款,因为农村宅基地是不得向非村集体组织成员转让或出售的。
法院也认定这个合同无效,是违法的,可是老石明知道不能卖,还是卖了,这样也造成了老梁的损失,所以老古只能获得10%的赔偿款,也就是23万元,再加上他要返还老梁7万元的房款,所以他最后得到的是16万元。
虽然这是一笔不小的巨款,但是为了钱就违背诚信,这样的人,谁又敢信任呢?
公元829年,57岁的白居易终于在洛阳看中了一套房子,花了全部积蓄外加两匹马,买了一套自己满意的二手房。
说起白居易的买房奋斗史,也是一把心酸。
白居易15岁的时候,因为家乡战乱,父亲让他去长安找自己的旧友顾况,年轻人去大城市闯闯,说不定能闯出名堂。
白居易的名字取得好,顾况一眼就在众多名帖中看到了这个名字,并调侃了一番:“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长安物价很贵,要在长安定居可不易啊!
后面再看白居易的诗,就是那首小学生必背的“离离原上草”,更是眼前一亮,说:“有居如此,白居,也易。”
15岁的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夸赞,很是有些飘飘然,看着长安城繁华的街道,他想:将来在长安定会有属于自己的居所的。
当时,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没有想到在长安城买房会这么难。
在长安漂泊了一段时间,虽然长了见识,但是因为没有文凭,找工作也没那么容易。而带来的钱也要用光啦!顾叔叔建议他去科考,毕竟现在不是李白那个时代,诗写得好就行,还是得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呀!
于是,白居易回到父亲新上任的地方,开始苦读,经过了9年的努力,在28岁那年中了进士,32岁再考编制,在秘书省做校书郎,这时候他的工资是16000文,折合现在购买力是8000元每个月。
其实比起李白的工资,白居易的不算低,李白做翰林院的时候,工资才2000文一个月。
但是这个时候房价也比李白那时贵了许多啊。刚工作肯定没办法买房,这时,白居易在长安东城租了一间小单间。
过了两年,母亲把老家房子卖了,揣着卖房钱投奔儿子来了。一家人总不好再租一房。白居易决定买他人生中第一套房子。
这段时间他天天泡楼市,房子都是好房子,就是价格太贵。只好曲线救国,跑到长安十八环,也就是陕西渭南农村买了一所房子。
这套的房子如何呢?村里的房子怎么能跟城里的比。他诗里写得很清楚: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由于房子离上班的地方太远啦,只能周末回去一次,每次回到家天都黑了,碰到下雨天时更惨,桥湿路滑,独自一人走在路上,那孤寂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之后,白居易职位升升降降,工作地点也一直变换,江苏、苏州、杭州……居无定所,也就没再买房。
直到821年,终于再次被调回长安,此时白居易已经50岁了。他感叹道:做官二十年,却穷得还没有自己的安身处啊,连蜗牛都有自己的房子,老鼠也可以打洞藏身。
为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买房!这次在长安四环的新昌里买了第二套房。
这套房子只是作为刚需的存在,并没有考虑太多的舒适性。买完他就后悔了,房间太小,院子太窄,房间设计不合理,采光不好,交通不好……总之非常不满意。他还特意写了首《题新昌所居》发牢骚。
到了829年,白居易因病退居二线,到了洛阳担任闲职。这个时候,他已经在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活了。
在洛阳的覆道里,终于看中了一套二手房,占地十亩。价格多少没有细说,只说“价不足,以两马偿之。” 这次买房价格已经不在考虑范围了。只要住得舒服。
对于这套房子,老白是真的非常满意:“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侠,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这是白居易最后一次买房,在这里住了18年,安享晚年。虽然最终没能在长安落脚,但是在一风景优美之处,有一所自己满意的房子,也是美事了。
看了白居易的买房奋斗史,感觉像极了我等小白的奋斗史。
#头条历史##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