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快30岁的单身女性,单位在东城的集体户,目前想买房落户,然后把母亲接过来一块住。因为单位在朝阳,所以想住在朝阳,母亲如果随我落户北京,可以申请朝阳的公租房,这样如果我买了房,也可以先租出去,月租还部分贷款。
首付啥都算上可能能有个90万,贷款能承受140万,所以我觉得确实很难买到合适的房子(先出租,母亲百年后,我可能也需要自住,因为不知道还有没有钱置换,也不知道啥时结婚),主要看了下,想买在地铁站附近,可能好租一点,有双桥,管庄,垡头,潘家园这几个板块,都是老公房,年头主要在80年代,除了双桥的东柳西里有两居室外,其他都是一居室。
目前就是这个情况,您觉得我应该如何选择呢?我把看的几个小区都告诉您吧,东柳西里,周井大院,管庄东里,烟厂宿舍,华威北里,垡头北里,垡头西里,金蝉里,希望您能有直接的参考。
回答:
1、90万如果包括税费,那一般贷不到140万。税费一般预留10万吧,还剩80,常规来讲能买到200万的就差不多了,也就是贷120万。而220万的一般能贷到130万左右,除非税费另计,否则是不够的。
2、这价位在朝阳区买不到合适的,自住当然可以,但肯定都是有硬伤的。如果能增加点儿首付,那常规建议是京通路以北,也就是管庄常营一带为主。垡头也有保值还行的,以翠城为主,AA和AB区较多,也就是早期的板楼经适房,户型好更宜居。其他的自住为主。
3、我觉得要么看看通州吧,或者是顺义后沙峪。要不然以东部东南来说,连大兴旧宫都没合适的了,都又涨了。如果是准备买到后出租,那先看后沙峪,这里相对房租更高点儿,比朝阳低不了多少。通州则是有溢价的多点儿,租金稍低。
后沙峪比如蓝星花园就有小户型,在花梨坎地铁站旁边儿,小户型30多平,也涨了,但前些天还有190多万的。保值正常,租金不低。
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三百万,只要签字同意腾退,这笔巨款就到手了。普通工薪阶层需要工作一辈子,才有可能赚到这笔巨款。是否签字同意腾退呢?朋友老姜面临着选择。
老姜有一间公租房,约有十七八平米,位于东城区东高房胡同。
东高房胡同,西面是景山公园,南面是故宫,东面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旧址,是北京的中心区域。
东城区最近开始在东高房区域着手腾退工作。
所谓腾退,是近两年新实行的政策。主要是在中心城区,承租国有公房的普通市民采取“申请式退租”,腾出原住房后,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和住房安排。
东高房胡同的腾退政策是每平米补偿99991元,乘以一个一点三几的系数,再加其他一些奖励。
一般市民承租的房子,多是十几平米,如果有另外住房,那是最好。如果没有,腾退后就要搬迁到政府安排的楼房。
安排的楼房,基本上都是在五环内外,采取共有产权模式。这个模式解决了腾退户所得补偿款买不起房的问题。
老姜承租的这两间房,经过测算,如果签字腾退,总共能拿到大约三百万元。
腾退还是坚守?老姜把这个难题抛给朋友们。结果是众说纷纭,多数认为当然要签字腾退,巨款先“落袋为安”,也有人力主老姜坚守。
主张签字腾退的朋友认为,原来政策是拆迁,补偿款很高,现在变成腾退,补偿款比较理性,既不过高,也不是太低,为防夜长梦多,最好先“落袋为安”。
这些朋友知道老姜实际上有房住,拿钱后愿意买共有产权房就买,不愿意买也可以。
主张坚守的朋友认为,老姜有房住,几百万拿在手里,也会贬值。不如坚守,房子还可以出租,一年至少收几万租金。
持此看法的朋友说,内城房子会越来越值钱,十年以后说不定政府会拿大价钱腾退。
老姜说,如果不腾退,那房子也很难居住。
相关政策是,腾退工作完成后,胡同要纳入正轨,原来所有自建的小厨房等,都必须拆掉。
另外,现在房租可以说是白菜价,每年才几百元,腾退完成后,房租要提高,如果按照市场价提租,那就得不偿失了。
听老姜的口气,顷向是要签字腾退的。主张坚守的朋友说:这个价格退租,太可惜了。
你们认为是“落袋为安”好,还是坚守好呢?欢迎留言评论。
#幼升小,小升初看过来。西城“看顺位”,海淀“真多校”,学区格局已变!东城租房不占用房东学位,人性化!
4月23日,北京市西城、海淀、东城三区分别发布了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幼升小# #小升初#
西城区今年将严格执行多校划片政策。同时,该区小升初入学方式中新增初中寄宿学校入学。#西城# #多校划片#
海淀区进一步明确“多校划片”的实施方式,明年起九年一贯制学校六年一学位改为九年。“跨区”升学政策也将有新变化。#海淀# #跨区# #升学政策#
东城区再次重申,原则上六年内只提供一个单校划片入学学位,租房上学不占用房东的学位。#入学# #学位#
具体情况请接着往下看:
8月31号 我发了一个微头条文章,说的是二环内东内大街有一户人家旧房房顶漏雨,墙面裂缝,门窗不严...冬不暖夏不凉,破旧不堪并艾特了东城区公租房房管部门,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那篇文章起的作用,九月初房管所就有了回复,说给换门窗,修房顶粉刷墙……经过十几天的工程,房子修好了,住户自己又花了几万块钱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嗬……这房子焕然一新,又置办了新家具……这居住环境真是上了一个档次……心情非常好!感谢有关部门的为百姓改善居住环境所做的工作。
东城集中隔离的这几天
上周五来的台湖公租房隔离,今天已经周三了,我和孩子住在一楼一个把边儿的位置,还是很安静的。
住了几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规律,每天分别8点、12点、18点左右来送餐,上午9点多来做核酸,每天做核酸的人都不一样。
几天下来更加珍惜自由,因为我们窗户加了阻隔,只能开个小缝。门加了门磁,开门就响,楼道都有摄像头,如果发现出去了就要重新计算隔离时间。
比较惨的是,我们这间屋的WIFI是坏的,他们来人看了也不会修,我们只能用流量,可以在窗户边蹭点隔壁的网,仅限在那个地方。
还有三天,坚持吧。
曹德旺劝年轻人:不要买房子,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买了房子就成为了房奴,被套牢20年,多难受。要是你想的开租房子,今天可以住东城明天可以住西城。
反正我后悔了,现在工作不敢辞,东西不敢随便买,再累也得扛着。
北京东城二环胡同里的徐大妈腾退了,因为200万的补偿款需要兄弟姐妹间均分,买不起安置房,只能用50万元补偿款的利息承担公租房的租金,还得贴自己的退休金。看着徐大妈哽咽的样子,不忍心继续聊下去,只能安慰大妈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三月中,北京飞雪。白雪拂过抽芽儿的柳条,落在灰瓦的屋脊上,也散落在大杂院一扇扇红色木窗上。就在我仰头拍雪落下的照片时,从身边走过一位匆忙的大妈。我上前叫住大妈帮我拍张照片,顺便就和大妈聊了起来。
大妈姓徐,就住着附近。现在马上要腾退了,马上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但对未来和对远方徐大妈更是一脸的无奈。徐大妈现在住在其母亲的房子里,就1间房,房本面积12平米,本来腾退可以补偿200余万元(这里的补偿标准是每平米17万)。但因大妈兄弟姐妹一共四人,母亲的房子补偿款需要四人平分,这样徐大妈只能分到50万元。买共有产权房是远远不够的了,只能申请了公租房,是朝阳垡头的北焦家园,50多平的一居室。徐大妈说就连这3000元的租金,自己承担都很费劲。每月不到3000元的退休金,都不够这租金,只能用50万元补偿款的利息去承担了。
我本来要祝福大妈腾退改善居住条件的,听了大妈的话竟不知道如何回复了。徐大妈看着我欲言又止,自顾自地继续说起来。徐大妈本来是不愿意腾退的,她出生、生长在这里,凝聚了她70年的感情呢。十多年前母亲生病,她为照顾母亲方便就搬来和母亲同住,在这十多年里母亲和老伴儿相继去世,而她独自一人在这院子里又熬了十余年。现在又开始腾退了,兄弟姐妹催着大妈腾退,说是改善居住条件,但也有私心吧。大妈也没办法,只能同意腾退了大家一起分钱。但以后的日子更难过了,自己心脏不好,需要经常跑医院。公租房离医院不方便了,更多还有是经济困难,肯定是入不敷出的。虽然有个女儿,但女儿同公婆住在一起,也不是十分宽裕。
雪下的越来越大了,落到身上就化了,能感受到阵阵冷气刺过衣服进到皮肤里。实在是不忍心听大妈这让人难受但真实的境况,我借口雪大就要离去,临行前我肯定地告诉大妈,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和大妈分别,我又转过身看着大妈的背影渐行渐远,还有些踉踉跄跄,心里默默地祝福大妈。
走胡同许久,见过好多胡同里普通平凡的老北京,但真的没见过徐大妈一般食不果腹、入不敷出的人家。腾退是为了改善老北京居住环境,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老北京风貌。但也有些人在腾退的金钱上迷失了自己,丢失了亲情,最终失去了老北京的根儿,我想这不是腾退的初衷吧?
再次祝愿徐大妈顺利!您对腾退中的分家分钱,怎么看呢?#老北京# #北京头条# #我的京彩时刻#
#北京# #北京头条# #北京事儿# #北京生活# 网友反映“2022年幼升小,能否协调就近入学。”问题,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回复:
海淀区委领导:您好!我是一名5岁半孩子的妈妈,我们现租房在海淀区西北旺小牛坊友谊嘉园一期居住,已实际居住5年了。我和孩子爸爸都在海淀上班,哥哥在海淀上小学五年级(清华附中永丰中学小学部)。明年(2022)年弟弟即将上小学。我们于去年(2021)年买了顺义诺德花园小区的共有产权房,今年11月份即将交房,弟弟的户口暂时是北京东城区的集体户口。如果按照海淀入学政策,我们弟弟的户口不在海淀区,在海淀区也无房,就不能在海淀入学。但如果我们弟弟去顺义上小学,那哥哥又面临着转学,爸爸上班路上单程将超过一个半小时,非常的不方面。想请领导能否帮我们协调一下,是否能让弟弟就近在海淀区上学。这样一家人才能更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非常感谢!
回复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
您好,您所叙述的2022年幼升小,能否协调就近入学问题经与教委部门核实,现答复如下:您好! 收到您的来信,教委高度重视,小招办立即进行调查了解,并于2021年11月4日14点03分与您取得联系(电话录音请见附件),现将具体情况回复如下: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关于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海教发〔2021〕11号)文中明确规定了在海淀区申请入学的适龄儿童,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海淀区户籍,在海淀区实际居住; 2.具有本市其他区户籍,法定监护人在海淀区具有本人的合法房产,且实际居住在海淀区。 据了解,儿童户籍在东城区,监护人房产在顺义区,2022年入学。小招办工作人员已根据家长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关于您咨询的未来入学问题,请关注适龄儿童入学当年政策,以当年政策为准。海淀区确保符合入学政策的适龄儿童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 教委设置了咨询电话68980166,同时小招办设置了咨询电话62884772、62819952,如有相关的意见或建议,欢迎您随时来电沟通。 感谢您对海淀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您的来信。 感谢您对海淀区建设和管理的关心与支持。
2021-11-08 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