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零陵郡(零陵郡湘乡县)

[送自己一朵花][耶][作揖]//@永州记忆:零陵古城沿革清晰,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湘南古都邑。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零陵郡。治所在汉初就设置了零陵县(今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城子山)。东汉建武年间(25-55年)移郡治所于泉陵县(即今永州市零陵区)。

永州记忆作家

零陵古郡与永州古城探秘

秦汉

永州风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始置零陵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治今永州市零陵区)。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隶荆州。零陵、营道、泛道、营浦、始安、洮阳、钟武七县和泉陵、都梁、夫夷、舂陵4侯国。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嶷郡,零陵县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荆州。

西晋及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改隶湘州。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荆州。

梁天监十四年(515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州永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湘州。

隋唐五代十国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南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643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复置道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改营道县为宏道县。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名,复称永州、道州。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属之。

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宏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江南西道。

宋元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营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荆湖南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永州路,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路,营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湖南道宣慰司。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为府。永州府治零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道州府治营道县(治所在今道县),隶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将道州府降为道州,隶属永州府。同年,改湖广行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之。

永州风光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分湖广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广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属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广右承宣布政使司为湖南省,永州府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零陵县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区)。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改道州为道县。民国三年(1914年),衡永郴桂道改为衡阳道,永州属衡阳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湖南省撤销道,仅存省、县二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省划分行政督察区,永州各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零陵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调整行政督察区,原第九行政督察区所属各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11月,永州地区各县先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或实现和平政权更迭,设永州专区,翌年称零陵专区。

1952年零陵、衡阳、郴县三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并在祁阳县东部析置祁东县。

1954年,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县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

1955年11月,江华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改称江华瑶族自治县。1956年3月,永明县更名江永县。

1959年3月,新田县并入桂阳县。

1961年7月,恢复新田县。

1960年6月,零陵县冷水滩镇升格为县级冷水滩市。

1962年10月,撤销冷水滩市,改为冷水滩区,仍属零陵县管辖。

1962年12月,恢复零陵专区,专署仍设零陵县芝城镇。原属衡阳专区的零陵县、江永县、道县、宁远县、东安县及江华瑶族自治县和郴州专区所属蓝山县、新田县2个县划入零陵专区。

截至2021年2月,永州下辖零陵区、冷水滩区、祁阳市、双牌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2区1市8县,另设有回龙圩、金洞2个管理区。

希望永州市恢复零陵郡永州府(零陵永州),零陵永州这地名接地气,即追随舜帝又歌颂大师柳宗元!一举多得,有人品追随舜帝,有德仁歌颂文学家赞美永州!

楚南舜文化

全州的舜文化历史根脉,让舜帝葬全州九疑山名扬天下

#永州头条#做永州人不丟人!永州在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分分合合多少次,才形成今天的十一个县区版图,也就是说官方经常说的“南六县北五县”。南六县,即道县、江华、江永、宁远、新田、蓝山;北五县,即冷水滩、零陵、祁阳、东安、双牌。

2000多年前的古代零陵郡,地域面积大得惊人,除了长沙郡,湘南就只有零陵郡大,那时邵阳和衡阳、广西桂林的大部分都归零陵郡管。后来改为永州府,无论是零陵郡还是永州府,南六县和北五县始终是永州(零陵)的核心之地。历史上比如新田蓝山划给郴州管辖过,但那也是一段短暂的历史。大家有兴趣去读一下本地县志或者百度搜索一下就知道自己的祖宗是如何演变来的。所以说,不要再谈什么祁阳归衡阳比永州管好,新田、蓝山离郴州近归郴州管最好等等。自古以来,比历史悠久,过去衡阳大部分地都归零陵郡管过。永州只是改革开放醒得早、起得晚,比衡阳、郴州差了几个时辰而已。南六县北五县人都是永州人,永州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大家要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油干,莫争论,共谋永州发展大计,共迎永州美好未来!

#永州头条#湘南崛起丨永衡原本一家,两祁更是血脉相连。

从秦朝开始,永州即设南海郡;西汉时,始有零陵郡,辖永州、衡阳、桂林等地,零陵郡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在永州,衡阳隶属零陵郡。东汉时,零陵郡辖区依旧;三国时代,赤壁之战后,张飞征零陵。

到隋唐时,始有永州府,府治在今永州市零陵区。衡阳此时才有衡阳府。

近代,衡阳因京广铁路而兴为湖南第二大城市。永州因水运衰落而日渐衰落。

两祁一直就是双生胎,原属衡阳管辖。后来生生一分为二,祁阳属永而祁东属衡。近代,作为永州人口最多县,祁阳因为人均田少而经济落后;解放后,零陵地区建双牌水库把祁阳也纳入了双牌灌区,祁阳人民始渐渐摆脱饥饿;改革开放后,祁阳人开始走出祁阳,得以凭借人口数量优势得有大的发展,一度为永州经济首位县区。

现永州规划为高铁枢纽,湘桂运河河运枢纽,届时必然迎来复兴。而衡阳亦再次成为湖南副中心。永衡相呼应,带动郴州共举湘南之兴。

表述不全!秦代置零陵县、零陵郡就没辖现零陵区及永州市部门县区?只辖全州、兴安、灌阳一带?

#永州为什么会形成双城区#

永州成为双城区,完全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永州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建城历史在湖南省仅次于长沙。永州是西汉前124年开始建城,名曰泉陵侯国。前111年设立零陵郡,郡治今全州县,泉陵侯国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河东。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选择在永州建城并最终设政治中心于此地呢?根本原因就是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永州在潇湘二水汇合处,北上洞庭湖通达长江,南下道州可控岭北,西通灵渠可达百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东汉25年零陵郡治迁泉陵侯国,并改名泉陵县。致此,永州开始成为永州地区的政治中心直到今天。

今天的永州是由零陵区和冷水滩组成的地级市,一城两区,一南一北的哑铃状城市形态,独特的双城区。

零陵区和冷水滩区自古以来就是同文同种的一个城市。隋589年零陵郡改名为永州府,郡治泉陵县改名为零陵县,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二名延续至今,零陵就是永州,永州即为零陵。

一、永州形成双城区的初步原因:零陵县撤销一分为二。

1982年,零陵县升级县城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县政府和市政府都驻永州市。1984年撤销零陵县,北边以冷水滩镇为中心设县级冷水滩市,南边全部合并到县级永州市。零陵和冷水滩从前124年建城2100多年以来零陵县彻底一分为二,这是永州形城双城的初因。两市开始独自发展,永州市依然为零陵地区的政治中心,各方发展都以永州市为中心,城区面积也比县城面积有所扩大,还获得了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称号。冷水滩市也不甘示弱,由于有铁路运输,大力发展工业,城区开始形成,这是永州形成双城的起因。

二、永州形成双城区的重要原因:市政府搬迁。

1995年撤销零陵地区、县级永州市和冷水滩市,建立地级永州市,和设立芝山区及冷水滩区,这样零陵和冷水滩又在分开近十年后,各二为一。由于当时国家基础建设薄弱,冷水滩区又拥有铁路,为了更好与外界接触,1997年7月开始永州市政府先斩后奏偷偷摸摸的非法把市政府从芝山区北迁到了冷水滩区,到2000年5月国务院才批准承认永州市政府的搬迁。这是永州形成双城的重要原因,也是零冷两区矛盾问题的起因。

三、永州形成双城区的根本原因:零陵冷水滩发展不均。

成功搬迁永州市政府后,接下来做法让人无法理解,大批市级单位机构陆续从芝山区搬迁到冷水滩区,从1997年一直搬到2015年左右,搬空了芝山区95%的市级单位。这个在所有地级市中绝无仅有!不仅仅搬单位还搬地名,把永州的各种名称冠名到冷水滩,妄图张冠李戴,造成了真正的永州城犹如空城,十年停滞不前!一代又一代的领导把冷水滩区塑造成所谓的潇湘第一城,重冷轻零,造成两区经济发展不均,政策对待不平衡,废弃老永州打造新永州,这是永州形成双城的根本原因,也是零冷矛盾问题的根本原因!

2004年国务院正名,芝山区重新改名零陵区,才挽救永州和零陵之名。零陵区作为真正的永州开始重新振兴发展壮大。

历史是写给后人看的,历史的决策对后人影响深远,如果当时的决策者不鼠目寸光,不搬迁永州千年首府,永州的发展早就如日中天,内耗、重复建设、不均衡发展,严重拖累了永州。永州的灵魂永州的根都在零陵区,只有以零陵区为中心的永州得到发展,永州才能真正壮大!

如今零陵区凭借自己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屈不饶的奋发精神,2016年带着冷水滩区获得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永州(零陵、冷水滩)成为了湖南省第四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永州一城两区,零陵和冷水滩两千多年来本就是一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都是一样的。没有理由分开也不能分开。两区都发展好了,矛盾也自然消失了,双城也自然消失了,愿永州的发展越来越好。

#永州头条# 有网友认为永州市的零陵县和祁阳县命运都比较坎坷。

零陵县2200多年历史,曾管辖现有的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北部,解放前曾是全省23个一等县之一(和今长沙市、衡阳市一样),长期作为零陵郡(地区)首府所在地,如今仅是永州市下辖区,面积减少近一半,首府也丢了。

祁阳县也有1700多年历史,浯溪碑林文化闻名全国,曾经管辖今祁阳、祁东地域,经济曾经排名23个一等县前列,如今虽然设市,但面积已减少一半,而且经济第一也被冷水滩区超越。

所以,作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零陵祁阳是一对难兄难弟,都是命运坎坷,不敢回忆当初啊!

永州零陵古城很值得你去看看哦!

我的家乡~永州,又称零陵,位于湖南西南部,是湘江和潇水交汇之地,经济欠发达,但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历史久远。远在2000年前的秦朝,秦始皇就在此设立零陵县,三国时代改为零陵郡,当时湖南只有三郡,其他两郡分别为长沙郡和武陵郡。三国时代蜀国的猛张飞还曾做过零陵郡的郡长。

柳宗元被贬零陵,留下了《小石潭记》、《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著名的词篇。为此,永州人建立了柳子庙永久纪念。

永州是“舜帝陵寝”所在地,也是“草圣”唐代书法家怀素、《爱莲说》作者周敦颐、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达、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历史上的零陵水路发达,是通往粤桂黔的交通要道。零陵古城更是商贾云集,繁华富足,是湘西南著名的重镇。

早几年零陵古城得以修复,并对游客开放。近几年景区一到节假日就人满为患,热闹非凡。各种小吃和古代工艺品玲琅满目,好一片盛世景象。

去年国庆节,我们全家也凑热闹去逛了一下零陵古城,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关键是孩子们超喜欢。[呲牙][呲牙]

零陵古城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现在的广西自冶区的全州县,有人在头条上争论。

不管是零陵郡、还是零陵县,包括全州县,这个截图就讲了,比如说明代前广西省会桂林,跑个马就到当时湖南境内了,明代前桂林北边三县在湖南。

我讲了,不管是全州县要争九嶷山,舜帝陵,争零陵地名,有一个事实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就是自古以来,全州县属于湖南省。

现在,全州人大肆操作,难道要争取回归湖南省吗?

如果不是,明知不能,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岂不是白费劲吗?

这个不利于团结,还是省心好!

舜帝葬于零陵九疑山,广西人别争了。《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很明显驾崩于苍梧的野外,现在的广西境内。葬于零陵九疑山,今湖南境内。亡与葬不在同一地方,是因为寻龙点穴。就拿我们村来说,以前死了的人葬的未必在本村,有的葬于隔几个村的地方,甚至别的镇。只要风水师看中了,村里有钱人就高价收购其土地,用来建墓穴。我们一个农村都寻龙点穴,找风水,难道舜帝手下没有风水师吗?宁远九疑山属风水宝地,所以舜帝葬于此。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设零陵县,朝代更改时叫泉陵侯国,汉文帝时,长沙国无子翤而国除,将长沙国设为零陵郡,设在广西全州,相当于迁都。隋文帝时零陵面积最大,零陵郡管辖永州,桂林,衡阳等地。无论怎样说,他崩于苍梧,湖南人没反对,葬于湖南,广西人有意见了。古全州与现在的永州都是零陵,现在的零陵仍叫零陵。要想去祭舜,请认准零陵九疑山。宁远九疑山西夏时开始建舜帝庙祭奠。现在零陵九疑山与全州都有舜帝塑像,那广西为了打造旅游文化,说湖南舜帝陵是假的。故宫有两个,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湾,但台湾是仿建的,圆明园有两个,但也请认准北京的。零陵九疑山是真的,全州九疑山肯定是假的。尧之二女,舜之二妃,娥皇与女英。舜崩,二妃驾舟寻舜,泪洒竹木,于是有了“斑竹一支千滴泪”,也就是舜帝埋葬地方有斑竹。斑竹又叫湘妃竹,宁远九疑山有,全州九疑山有吗?现在看看诗人们杰作。(唐朝,元稹。一枝斑竹渡湘沅,万里行人感别魂。知是娥皇庙前物,远随风雨送啼痕。明朝,姚绶。闻道湘妃泪,如何染得成。多夜春夜两,消尽又还生。唐朝刘长卿,苍梧千截后,斑竹对湘沅。欲识湘妃竹,枝枝满泪痕。唐朝杜牡。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舜帝埋葬地方,有大片斑竹,那么就是零陵宁远九疑山。全州人要想争舜埋葬地,到宁远去买斑竹裁吧,一万一棵未必会卖。这斑竹我们与宁远相邻的县都没一棵,。舜崩广西苍梧没错,葬于湖南宁远九疑山也不会错。不懂的去了解什么是风水,为什么要寻龙点穴?

连本带利还荆州,刘备是否做到了讲信誉?从荆州几个郡的GDP谈起。

通过湘水之盟,刘备得到了一个南郡,一个武陵郡,多半个零陵郡。孙权得到了半个长沙郡、少半个零陵郡和一个完整的桂阳郡,图1。

到此为止,孙刘两家完成了对荆州的第二次瓜分,那么刘备借的荆州算不算还清了?这就得看看这几个郡的当量了。

我们先来说南郡,历史上的南郡,是如今湖北的宜昌市,而长沙郡,则基本与今天的湖南省会长沙吻合。我们抛开今天两座城市的GDP,在东汉末年,这两个郡都是荆州发达程度仅次于南阳郡的大郡。因此在那个年代,这两郡算GDP相当。

我们再来看看零陵郡和桂阳郡的情况,图2。这两个郡的情况就相对比较贫瘠了,山区之间夹杂着小型的盆地。虽然行政级别与南郡、长沙郡一样,但从经济总量看,显然是县级市和地级市的差距。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最终的结论:刘备欠孙权半个南郡,还给了孙权半个长沙郡,且含金量相同。鉴于南郡的战略位置更重要,按说还不能和长沙郡划等号。但孙权得到的半个长沙郡,是含着郡治临湘的(在湘江以东),说白了就是市政府孙权划走了,图3。

如此一来,借南郡的本钱就由含着郡治的长沙还清了。那利息怎么算呢?孙权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县级郡”桂阳,加上湘江东边那少半个“县级郡”零陵郡,这些利息已经足够了。毕竟当初借南郡双方都出于自愿,所以这笔贷款只能用常规利息计算,可不是高利贷。

我们再来计算最后一个小细节,鉴于零陵郡的郡治泉陵城也在湘江东侧,东吴大方的把泉陵还给了刘备,只拿了湘江东侧少半个不含治所的零陵郡。为了划清边界,东吴在紧邻泉陵的地方建了一处“湘关”。

按我的理解,这个湘关因为紧邻泉陵城,它应该不是一座城,而只是一处关卡,毕竟在自己的土地上有对方的一座城,人家进出要通过自己的地界,设个点扫扫身份证、弄几个安检员查查包裹还是有必要的的,图4。

这样的操作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孙权肯大方地把零陵郡治还给刘备,肯定是对湘水之盟的结果表示满意,甚至内心觉得占了便宜的。

二是中国人办事讲究有里有面,江湖留一线,他日好想见。好比我们去银行贷款,还清了本钱,缴纳了利息,这买卖银行做得也值了,送个冰墩墩雪绒绒给个纪念品应个景儿,双方都开心。

至此,我们通过数篇微头条,弄清了历史上“借荆州”的全部真像,算清了“还荆州”的所有明细账。刘备当初借的是半个南郡,还的是半个长沙郡(本钱),一个桂阳郡、少半个零陵郡(利息),送刘备一个郡治泉陵(纪念品)。

通过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确定,孙刘两家到湘水划界,已经谁都不欠谁的了。眼下这个结果,也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刘备在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带着给太子阿斗的毛绒玩具愉快地赶回益州对付曹操去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吕蒙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东吴得到了荆州全境。如果从算账的角度讲,东吴是没有道理的。

当然军事战争靠实力说话。那么我们今天抛开上帝视角,刘备集团如果从常规手段操作,能否守住荆州?我们在今后的文章中继续与大家探讨。#刘备借荆州为什么不还# #学习带给我的力量#

我是器与不器,都是人生,爱历史,爱生活。希望与您分享更多的知识和有趣的话题。

#还原历史真相# 九疑山全国只有一座,就是在湖南宁远县!无论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还是晋•郭璞注释的《山海经》,都认定九疑山在零陵郡营道县南,营道县就是今天的湖南宁远县。这是中国史学界的共识谁也否定不了,假造九疑山在全州定为世人耻笑!

下面我们再看看班固《前汉书·地理志》怎么说。班固《前汉书·地理志》载:零陵郡“领县十:即零陵、营道、始安、夫夷、营浦、都梁、泠道、泉陵、洮阳、钟武”。在“营道”下,唐颜师古注:“九疑山在南。”营道县始置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新莽时改称“九疑亭”,东汉初恢复营道县名,县治在宁远县天堂镇大阳洞村九疑河畔。九疑河源出九疑山三分石、香炉石,北入潇水。颜师古说九疑山在营道县南,这一说法是准确的。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中,将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的营道县治标在九疑山北的九疑河西岸(今宁远天堂镇大阳洞村)。现在再来

看看文字学家东汉许慎怎么说。许慎(58-147)《说文解字》:“嶷,九疑山也,舜所葬,在零陵营道。”在这里,许慎明确“嶷”专指九疑山,或者说“嶷”是九疑山的专称,九疑即九嶷;而且明确九疑山在零陵郡营道县。许慎是东汉著名文字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许慎也因此被后世尊为“字圣”。

古代史上没有那一部史书不是说九疑山在湖南宁远。全州人硬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罔顾历史事实,把宁远九疑山说成是全州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说得更加具体,九疑山就在湖南宁远。《水经注·湘水》说:“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出。西注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洲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山之东北,泠道县界,又有舜庙。县南有舜碑,碑是零陵太守徐俭立。”这是当时关于舜帝葬地九疑山的最全面最完整最系统的记载。《水经注》中营水即今之湘江一级支流一一潇水。营水在东汉以前名深水,三国时改称营水;南北朝时改称潇水。营阳即营阳郡,东吴析零陵郡南部置。泠道县,秦汉之际置,县治在今宁远县冷水镇下胡家村。可以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舜帝葬地九嶷山,与今全州没有半点关系。此后,隋唐至宋元,历代文献典籍包括永州地方文献有关舜帝葬地九匕疑山的记述,均支持并采用郦道元的说法。

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改变不了。不管全州人如何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没有的说成有的,九疑山在湖南宁远县这是历史共识,一万年都不会改变!

道县是永州市一座市辖县,一座一千五百年的古郡,古城。湘南四州之一,道县曾经别名道州,与永州,衡州(衡阳),郴州并名湘南四州。古代以是荆楚南部四郡之一,分别是零陵郡,营浦郡(道州),桂阳郡,宝庆郡。如今在湘南地区只有道县降为市辖县,北部相邻零陵郡改为永州市,东部郴县升级为地级市郴州市,南部贺县升级为贺州市。目前道县全力以赴为永州市第二个县级市城市而努力争取。

道县是永州南部六县的中心城市,全县面积2448平方公里,人口83万,是永州市人口第三县,次于祁阳市,宁远县,经济实力在全市排名第五名,永州南部六县第二名,次于市中心城区冷水滩区,祁阳市,零陵区,宁远县。

道县处于二广腹地,西与广西灌阳县相邻,南下广东连州市,广西贺州市。

目前与宁远县争永州南部六县中心城市地位,也在争取永州市第二个县级市的名额。潇水河穿越道县县城,道县是洛湛铁路穿城而过,厦蓉高速穿城而过,设有道州火车站,正在建设的道贺高速,永茂高铁专线,成为永州南部交通枢纽城市。

道县是中国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居,理学的发源地,道州城未来的规划打造湘粤物流中心城市,湘桂湘南地区南部交通枢纽城市,县城内西洲公园是道县潇水河休闲岛,是道县城区市民免费休闲散步之地。

永州市最高点永州之巅在道县境内,韭菜岭海拔2009.3米,都庞岭主峰,湘南地区第二高峰,次于湖南省第一高峰酃峰,号称湖南省的K2,永州市最低端在祁阳市黄泥塘镇九洲岛,最高峰在道县的韭菜岭。

道县素有“襟带二广,屏蔽三湘”之美誉,道县管辖七个街道办,11个镇,1个乡,3个自治民族乡,是永州市管辖街道办最多的县城,祁阳市城区目前才管辖三个街道办,道县为了升级县级市道州市努力争取中,打造永州南部中心城市地位而努力奋斗。

道县地理位置优越属于湘桂粤三省结合部,打造东盟经济圈,泛珠三角圈,中部经济圈,泛北部圈,“四大经济圈”的交汇叠加之地,称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景点有著名的中国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居濂溪故里,有月岩国家森林公园,湘源温泉度假旅游区,千家峒,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鬼崽岭石俑等天然景区。

拥有目前永州南部最大的有游乐场道州欢乐世界,夏季网红景区游泳场地何宝珍故里—陈树湘烈士纪念馆鱼鳞坝红色革命景区。

道县美食有道州灰鹅,道州扎肉,道州腊肉,也是脐橙之乡美誉。

千年古郡道州,理学之地,欢迎你到来。

#广西#「地名的那些事」灌阳县:

灌阳县原称观阳县。

灌阳最早建县时间是三国时期,称为观阳县,属吴国荆州零陵郡。县境内有灌江流经,古时称“观水”,因县治在观水之北,山之南、水之北古时称为“阳”,因而命名为观阳县。郦道元所撰《水经注》称:“(观)水出临贺郡之谢沭县界,西北迳观阳县西。县盖即水为名也。”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也有记载:“孙氏析置观阳县,以观水为名。”

至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撤观阳县,与洮阳(今全州)合为湘源县,初属永州府,后属湘州零陵郡。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依县令萧铣奏请,析湘源县复置,因观与灌同音,改观水为灌水,即今灌阳河,观阳县亦改名为“灌阳”,县治迁至今灌阳镇(台山脚下),此为历史上首次出现“灌阳”之称。

此后为历代所沿用,其后虽几经置废,但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灌阳县的建制。#广西头条##桂林#

#永州头条##桂林头条# #全州# 古代全州为什么舍弃“零陵”之名不用改为“全州”?“全州”之名如何来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始置零陵县(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境内西南32公里处),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泉陵侯国(治所由全州之地搬迁至今永州市零陵区)。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治所仍设现在的零陵区),隶荆州。零陵、营道、泛道、营浦、始安、洮阳、钟武七县和泉陵、都梁、夫夷、舂陵4侯国。那时全州整个地域和现湖南永州零陵区都统称“零陵郡或零陵县”。

“全州”之名如何来的?从全州的历史来看,“全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后晋,是从楚王马希范奏置朝廷而改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据全州地方史书《湘山志》记载,这与一个名叫全真的和尚有关。全真和尚,就是号称“楚南第一名刹”———全州湘山寺佛刹的始祖。中国民间有许多传说,如民间不打燕子、八月十五插柚香的民俗,相传就与他有关。

全真和尚姓周,别号宗慧,湖南郴州资兴县程水乡周源山人,生于唐开元十六年夏历十二月(728年元月)。据记载,全真16岁时拜别父母出家受戒学佛,唐至德元年(756年)全真来到全州湘山脚下定居,宣讲佛经,由于他的影响日益扩大,僧俗万众感恩于全真,纷纷捐资修净土院,净土院便是湘山寺最早的名称。唐咸通八年(867年),全真似乎有先见之明,他没有生病,却预料到自己的死,在弟子面前安然坐化而去,享年139岁。

古代零陵县、零陵郡地域很宽,它包括现在的广西全州、灌阳、兴安甚至桂林一部分等;湖南的零陵、道县、宁远等地,且治所在全州地域存在不到300年的历史。“零陵”这个地名(治所地)从全州地域迁移至今零陵区治地至今已2000多年历史。历史虽然是这样,全州人说九疑山是全州的甚至说零陵也是全州的就不足以奇怪了,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全州人想要回“零陵”之名今生恐怕:太难了!

广西。全州。从古到今。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很有故事的地方。 全州。以前的曾用名。叫过。零陵县。也叫过。零陵郡 洮阳,湘源县。各位你说。全州。你说神不神奇?,全州。为什么曾经叫了这么多名字呢?各位大家出来说一说看。每一个名字的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曾经还叫过哪一些名字?

(恨疫情)

古城零陵郡

新冠病毒浸

东北送货人

货运进零陵

病毒藏己身

新冠洒县城

起点湘大厂

员工染上身

工人不知情

到处去见人

惨害老百姓

街上没行人

各户把门闭

工作无法行

开支伤人身

等待解封城

市民齐欢心

感谢共产党

防疫最艰辛

[碰拳][碰拳][碰拳][碰拳]

【独行一万里,追寻关二爷的神迹008】

现在一点十分,到达邵阳服务区。

邵阳,西汉时期属于长沙郡。东汉时期属于零陵郡。

十一点半左右开车到永州博物馆,管理人员说十分钟后下班,匆匆一看。

永州人大力宣传大舜,舜葬九嶷山。零陵区的名称前多年改为现在就是历史文化关系。

柳宗元在这里留下深刻的印记。

永州当地有母系氏族文化遗留下来的一种文字,叫女书,传男不传女,这也是性别文化下的历史遗产吧。

怀素,大书法家,他的故乡在这里。

诗人、大画家、书法家何绍基是永州道县人。

十二点从永州零陵区出发,走二广高速经过永州北服务区大盛服务区到达这里。

测量血压,105,14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87684/
1
上一篇房地产全民营销方案(房地产公司全民营销)
下一篇 上海保利十二橡树庄园(保利十二橡树庄园别墅)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