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石家庄舜地房地产(石家庄晓房地产)

石家庄不愧是网红活力城市,无论何时都不缺热门话题。记得疫情之前就捋过几天,结果疫情爆发后,舜间成为最大热门!其实,即使居家办公的这七天里,疫情当下,热门话题依然层出不穷,有的恶心到全国的,也有令全网网友动容的,更有让世界民众羡慕的。

现将疫情期间每日最热门话题总结如下,如有不足之处大家评论区脑补。

8-17 发出紧急寻找Z22次列车乘客通告

8-18 新增2例无症状外省转乘乘客,隔离密接次密接发布主城区全员核酸通告

8-19 主城区开启全员核酸

8-20 Z22密接确诊1例无症状在桥西区;正定确诊1例无症状乘飞机归来。

8-21 公布流调,主城区全员核酸结束,开启常规5日1户出1人做核酸检测政策。

8-22 石家庄大暴雨 众生百态

8-23 益友跳楼事件

8-24 市医院空调外挂机事件

8-25 鹿泉确诊静默 市民开始抢购囤物

8-26 桥西公布居家办公3天 开启核酸检测

8-27 主城区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静默居家办公

8-28 居家办公到期,开启全城封控3天 女子强行闯卡,声称我老公是外国人

8-29 一些高危小区拉人集中隔离 闯卡女被拘

8-30 政府致市民一封信 公布主城区发放疫情居家办公百元 深夜核酸

8-31 三天封城到期延期一天 开始发放试剂盒,新华区确诊,辟谣

9-1 公布部分小区解禁不解封,出户不出小区;公布陆续向中高风险小区居民发放惠民大礼包。

沉睡四千多年的“华夏第一王都”一石邑城,封龙山在昭唤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早期的人类到原始氏族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直生活着我们祖先的身影。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传说中最早的朝代是夏朝,但作为华夏第一王都城究竟在哪里?只能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和当地的山川地貌历史遗迹及各种因素来寻找答案。

中华大地上最早的王都城在那里?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砥石在那里?封龙山在佐证:这里是陶唐氏之故都,这里有万岁山有砥柱石,是石邑城。这里有大禹治水,覃怀底绩,至于衡漳的禹贡河,洨河。

昭明居砥石, 帝喾居泜水,是唐尧古都。比夏朝更早的华夏第一王都是石邑城。

商人是善于迁徙的民族,自契至汤有记载的迁徙有8次,契自毫迁居蕃为一迁,昭明自蕃迁居砥石为二迁,昭明自砥石迁商三迁……汤始居毫为八迁,契居蕃,昭明居砥石。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以砥石地望和“泜水”为由,称:“砥柱在河北砥水流域”。写道:“成汤……的先十四代祖契与禹同时,以蕃(今河北平山附近)为根据地,契子昭明迁于砥石(今河北砥水流域),继迁于商(今河南商丘)‘天邑商’,及商朝之得名由此。

瘿陶故城,《清一统志》云:“在今宁晋县西南二十五里” , 则砥石所在, 亦可指即今之河北省宁晋县西南境。昭明, 契子也。昭明居砥石, 帝喾居泜水, 皆在河北。

《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帝喾次子,初封于陶,又封于唐,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

帝喾高辛氏元年【公元前2315年】,颛顼之所建,帝喾受之。清阳玄嚣之孙也。【汉书.律历志】,玄嚣姬姓,降居泜水,生帝喾,是为高辛氏。【路史.十四】,帝喾令尧与民烧陶於泜水,发明了许多烧陶的新方法,是以封尧为"陶侯"。

泜水就是洨河,洨河有砥柱石古代称泜水。封龙山这一带是黄帝大儿子降生和居住的地方。

大陆泽流域那条河为泜水?蕃在那里?砥石在那里?这是解开历史疑案的必答题。

泜水探源:历史地名词典网:泜水源有二,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临城县西南发源,东南径顺德府内丘、唐山二县界,又东南径隆平县南,至任县入滏阳河。

②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源出封龙山,东南流经元氏县西南六里纸屯村入槐河。

太平河古恒水改道消失,及史料的缺陷,文人骚客的张冠李戴,是造成石家庄区域内历史上说不清,理还乱诸多张冠李戴。要想知道正统的泜水是那条河,蕃在那里,砥石在那里,就必须知道太平河古恒水改道消失的历史真相,及大陆泽为什么叫泜湖的历史背景。

恒水在那里?史书上找不到,大陆泽九流汇入水系:据《尔雅 释水》记载,“九河”是指: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契、钩盘、鬲津。其中徒骇河就是今天的滹沱河,它是九河最北边的一条,而鬲津河在九河的最南面。

大陆泽有痕迹。衡水有影子。但回答是肯定的,在夏书禹贡里:恒,卫既从,大陆既作,这里的卫指滹沱河,恒,专指太平河既古恒水。有人说唐河是恒水,那是历史上的最大冤假错案,是张冠李戴,唐河入白洋淀,不是一个流域。

大陆泽,是古代天下九泽之一,古时钜鹿湖水域广阔,史志上称大陆泽广袤百里,众水所汇,波澜壮阔。

大麓《史记· 尧本纪》:“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 ”《舜本纪》:“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大麓”即“大陆”。古大陆泽位于太行山东麓,泽畔多林木。说尧在禅位给舜之前,曾在大陆泽对舜进行了三年考察。也有古书说尧考察舜的地方是杨纡。对此,清代赵一清撰《水经注释· 杨纡注》中考证说:大麓、杨纡、宁晋泊,指的都是今宁晋县境之内的古大陆泽。

大陆泽实名大麓泽又名泜湖,大麓实指太行山东边平原以西山麓,又指太行山古驿道。石邑城西钘山就是古驿道口,这里称怀麓。它的冠名与巨麓,束麓,怀麓的麓泉水密不可分。

大陆泽又名泜湖,昔在楚、汉,韩信东入,余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奇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汦上。泜水因背水一战而名声大噪。

《水经注》:井陉水,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经陈馀垒。又东注绵曼水,即泜水也。韩信斩陈馀于此。

土门关韩信庙,石柱上刻有楷体楹联:汉庭有冤狱,泜水想英风。上联中的“泜水”指“泜水河”,获鹿县志载:城南五里张庄南面为泜河,一直到下游宁晋泊为泜湖。

大周建德六年岁次丁酉十一月庚午朔十五日甲申张氏墓志:明确标名绵汦河[世祖助秦石之交平棘侯,因居于县北,绵汦河之]。

临城有泜水,元氏有泜水,在史书上称南泜水和北泜水。

临城泜水,元氏泜水,背水一战的绵蔓水也叫泜水。从这里我们知道,太行山东麓的河流入泜湖都可称泜水。

古恒水太平河和滹沱河是跨区域河流,是冀州内注入大陆泽流量最大的河,公元前69年(四月壬寅)山崩水出的大洪水,造成太平河古恒水改道,是大陆泽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太平河古恒水在史书中消失的主要因素,又是造成这里叫泜水那里也叫泜水,真假泜水说不清理还乱的历史疑案。

待续

我感觉的保定

看到头条有说保定历史、经济、教育、旅游与饮食的文章,想说几句。

同样的事儿每个人 角度不同难免看法不同如有不妥,见谅。

保定的历史不说了,历史上很长时间是河北首府。

经济在河北,比唐山、石家庄、邯郸差,也不如沧州,河北排第五。五六十年代西郊有著名的八大厂,现在一半以上已经凋零。

现在有名的企业起码有保定长城汽车、天威变压器、乐凯胶卷,还有凌云机械不过它不在保定市里在涿州。

说到保定的企业过去有一个保定列电,发电设备装在列车上,哪里需要拉着就走,到地方发电供电。据说大庆初期就靠保定列电的发电。你说解放初期发展工业是多不易。现在应该用不着了,但保定起码留下了一个叫“列电”的地名。

你说学校保定还挺多,最高水平的应该是华北电力( 保定校区),虽然不是河北地方管的学校。其次才是河北大学,要是细掰扯河北农大未必不如河北大学,只不过农业类院校你应该懂。河北农大在河北应该是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人家光绪年间就有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光绪那会儿。还有,金融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还有一个保定学院。这里从名字上看保定学院最不起眼,可他是由有名的保定二师发展而来,也是历史悠久,据说有研究生招生资格。民办学校还有五六所,不说了。

要说旅游,那保定资源就更多了。市区有全国保存最好的省级官衙,保定总督署;它对面就是古莲花池,清末就是公园。内有书院,河北省建立最早的直隶图书馆,乾隆行宫;……。稍远,满城汉墓;易县清西陵,荆轲塔;涞水野三坡;涞源白石山;阜平天生桥;曲阳古北岳庙;唐县、阜平、涞源三县交界的古北岳大茂山(神仙山);还有定州的古贡院;白洋淀;不知道属哪个县的长城紫荆关、倒马关。当然还有一些小景点,涿州双塔、三义宫、张飞庙、定兴旧城中心的一个什么元时建筑,安国药王庙、关汉卿墓、顺平王家大院。至于保定市区的曹锟旧居、刘守庙、忠烈祠、淮军公所都不值一提。

其实我最喜欢的却是不是景点的景点,开车在保定西边的山间小路,比如从阜平县城北边一点到神堂堡的县级路。大多沿着一条小河,道路弯弯曲曲、上坡下坡开30km/小时就感觉太快了。两边山色不会形容,只能说太美了。

当然这样的路太多了,有神星走柿子沟到刘家台的路:白求恩牺牲地黄石口村附近的路,这一路还可以看到白求恩牺牲地接近100年的民居(重修),沿路还有介绍尧帝访贤传位贤者舜故事的碑;满城过龙门水库到狼牙山的路。

前边忘了狼牙山也是保定著名旅游景点,细思五壮士那个艮劲比荆轲那“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悲壮的多。

至于吃,人人都知道保定驴肉火烧,它只是小吃。保定有几道名菜应该知道,李鸿章烩菜(杂碎)、锅包肘子、鸡里蹦、总督豆腐、春不老扣肉,还有的其它地方也不新鲜,听这名字有点意思吧。

差点忘了保定府的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面酱我没感觉比天津面酱好在哪儿,春不老也不知道是和别处的雪里红有什么不同,倒是感觉保定槐茂的酱菜挺好。

说到最后是咸菜,不好意思。

#石家庄头条# 行唐是千年古县,这里的历史名人是许由,许由地标建筑雕塑就在许由大道旁。

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亦称他为“三代宗师”。

行唐北部有红领巾水库和口头水库,山清水秀,非常漂亮,等再过一段时间,树叶小草全都长出来,水天一色那更是美不胜收

好有文化

音书法师

#石家庄头条# 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洨河,砥柱凿之,疏通河道,河水畅流。接上篇:昭明居陪都带领百姓治里洨河,环绕石邑城东北有龙门俗称天桥,天桥下难于数清的深坑洞俗称龙窝,沿岸石柱比肩耸立,有高至十数丈者,洨水飞流湍急,声闻数里,谓之响闸,响闸之下,为龙窝,龙窝之左有大龙潭,深数丈的大龙潭下几里处叫龙贵(归)村,是人们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龙归大海而冠村名。这一带龙贵村,北故邑村,南任村都曾发现过陶,鬲、铲币、三铢、五铢等文物,证明这一带上古时候就有人居住。覃怀砥绩,至于衡漳,覃怀就是这里的地名,“大麓”即“大陆”。太行山西部山区叫怀麓,到平原石家庄市这一带就叫怀里,石邑城就是砥石,洨河中数十丈的石柱就是砥柱石。古大陆泽位于太行山东麓,泽畔多林木。说尧在禅位给舜之前,曾在大陆泽对舜进行了三年考察。也有古书说尧考察舜的地方是杨纡。对此,清代赵一清撰《水经注释· 杨纡注》中考证说:“杨纡,大陆泽也。古有杨城,泽流纡回城下,因曰杨纡。”大麓、杨纡、宁晋泊,指的都是今宁晋县境之内的古大陆泽。

《史记》卷二九《河渠书》:“禹导河自积石至於大伾;於是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北载之高地。过降水、至於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於勃海”。《史记》:大禹导河,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大陆泽实名大麓泽又名泜湖,它的冠名与巨麓,束麓,怀麓的麓泉水密不可分。大陆泽,是古代天下九泽之一,古时钜鹿湖水域广阔,史志上称大陆泽广袤百里,众水所汇,波澜壮阔。九河汇入大陆泽泜湖水系,虖池水、章水、泜水、济水、沮水、洨水、恒水、渚水、滋水。汦水,汦湖的名字也是用洨河的砥石,砥柱而冠名,泜水也是洨河的别称。《水经注·河水》云: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洨河,砥柱凿之,疏通河道,河水畅流。

大禹治水,走古驿道到钘山脚下,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这州的土是白壤,赋税是第一等,也夹杂着第二等,这里的田地是第五等。恒水、卫水已经顺着河道而流,大陆泽也已治理了。岛夷的人用皮服来进贡,先接近右边的碣石山,再进入黄河。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上古文献大量记载大禹治水的事迹确属渊源有自。我们都相信大禹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有真实部分,更多的是后人美化,或添油加醋,从古代留下的传说中,而很多未留名的事情,在文化记忆中都被记挂在同一位英雄身上。契,昭明父子治理洨河的功绩就是大禹的荣耀。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大禹,他是那个时代的人,不是神仙,四千年的中国,是游牧过渡到农耕的开始,还处在刃耕火种的年代,人们生活条件艰苦,生产工具非常简陋,部落林立,没有交通工具,铁器稀有,物资匮乏,吃,穿,住都难于解决的情况下能成就多大工程?

我们一定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正确理性的人生观,审视四千多年前大禹时代社会状况,文明成度,部落范围,经济物质及生活环境及生产工具等各种情况。人与大自然的抗争总是渺小的,在浩浩滔天的大洪水面崩,即使以现代的人和科学技术条件去治理也非易事,更难想象当时为数甚寡、并且仅以木石骨蚌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人们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就,因而无论是前期鲧的“堙塞”法还是后期禹的“疏川导滞”法,都难以有脱离实际的成效。禹作为部落首领确实可能领导民众小范围地治理过洪水只是其业绩不宜被高估,人们应该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物质条件理性的,从其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出发,传播颂扬其治水的精神。深入了解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无疑亦有助于辨析和厘清大禹治水故事的真相。大禹治水这种自责、自励、自强、自己征服自己的精神,激励着华夏民族团结一心,面对困难勇敢向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战斗精神,是华夏民族的源头和象征。

在冀州,大禹治理的是那条河?答案:是洨河,是直通帝尧古都石邑城的禹贡河。《史记·五帝本纪》曰:“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禹凿龙门,古代中国神话。但真正的禹凿龙门在这里,石邑城东北洨河上有座小天桥,是华夏鱼跳龙门典故的出处,它就是历代人们东找西找,座落在大江大河里人们想象中,梦寐以求的大龙门。你不相信,请看倒映在洨河里近在咫尺的封龙山,它就是高近千米的一条大龙,飞龙在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作者:释延书法师!

矮马分享

【大学四年应该读的书,如果你想考研深造,更要读这些书】

“民俗学导论”阅读书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陶立璠《民俗学概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7.

3.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乌丙安《民俗学原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5.乌丙安《中国民俗学》,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6.陶思炎《应用民俗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7.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史》,成都:巴蜀书社,1995.

8.王文宝《中国民俗研究史》,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

9.叶涛、吴存浩《民俗学导论》,厦门: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0.孟慧英《西方民俗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1.苑利主编《20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

12.徐杰舜主编《金羊毛的寻找者――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俗学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3.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14.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北京:中华书局,1996.

15.钟敬文《建设中国民俗学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16.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7.乌丙安《民俗文化新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18.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9.高丙中《中国民俗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0.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1.江帆著《生态民俗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2.徐华龙《泛民俗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3.顾希佳《社会民俗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4.吴诗池、邱志强《文物民俗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5.叶春生《区域民俗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26.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思想史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7.周星《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全二册,商务印书馆,2006.

28.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9.施爱东《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0.施爱东《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1.巫瑞书《南方民俗与楚文化》,长沙:岳麓书社,1997.

32.张士闪、耿波《中国艺术民俗学》,厦门: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33.钟敬文《民间文学概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34.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5.段宝林《民间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6.万建中《民间文学引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7.叶春生《简明民间文艺学教程》,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38.刘守华、巫瑞书《民间文学导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39.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0.陶立璠《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基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0

41.周作秋主编《民族民间文学原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2.朱宜初、李子贤主编《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43.祁连休、程蔷《中华民间文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9.

44.陈泳超《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5.户晓辉《现代性与民间文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6.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7.袁珂《中国神话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48.吕微《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9.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科出版社

50.闻一多《神话与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1.《西方神话学论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52.江帆《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厦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版。

53.王晓葵、何彬编《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柳田国男与民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54.博尔尼:《民俗学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

55.(美)阿兰·邓迪斯《世界民俗学》,陈建宪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56.(美)J·H·布鲁范德《美国民俗学》,李扬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87644/
1
上一篇中远两湾城(中远两湾城属于哪个街道)
下一篇 ke(咳嗽有痰是新型冠状病毒吗)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