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养家打工人的一天#老陈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然后做饭,洗漱上厕所,吃完饭换上衣服就是6点,然后骑上电瓶车赶住工地。老陈出租屋在绵阳经开区红星村,工作地点在永兴,骑电瓶车得40分钟。
老陈是个木工,做主体模板支护,前几年他一直在外省干包工,每年也能挣7、8万元。老陈今年56岁,许多大工地年满55岁便开始拒收。他也感觉年岁大了,一年不如一年,便不想干包工了,于是回到绵阳做点工,打突击。钱少挣一点,人轻松一些,只是得自己租房子。
6点40到工地,7点开始上班。突击头安排活,今天地下室搭架,10个人,全是电扳。搭架这活特别累,钢管锈迹斑斑,灰尘大,管卡又油乎乎的,弄得一身脏兮兮的。午饭在食堂里,饭菜15元,不算好,凑和着吃吧!
中午吃饭午休2小时,没地方去,工地上拣一块板,铺着睡一觉。下午依然是搭架,地下室面积宽,楼层5米4,搭架也得3天。地下室没人包,便做点工,人不够便请人打突击。
下午6点下班,可带班的不开口,突击头又没了人影,大家又不好走,打突击的便开始始磨磨唧唧。6点15分,突击头来了,叫下班拿钱。以前拿现钱,现在都微信转款,一人280元。
突击头转了钱说:明天只要5人,老陈、小李你们5个人继续来,其余5人另外找活。老陈几人心知肚明,住在游仙那5人干活偷奸耍滑,一天撒了4泡尿,带班的都看眼里,自然不想要了。
风水轮流转
光绪年间,京城崇文门内有一条南北向的泄洪水道,人称“泡子河”。泡子河东岸有一雷姓住户,人称“雷二爷”。雷二爷觉得日子难过,就在前院盖了门面房做生意,却总赔钱,索性用来出租,日子倒是好过了些,但与河西岸的黄家仍相差悬殊。
黄家前院开了一家“永兴客栈”,因为靠近紫禁城,进京打探消息的各色人等都喜欢住在此地,客栈日进斗金,主人黄永兴同治年间就已入仕,光绪六年更升任钦天监监正,最爱自吹自擂:“我家宅靠近龙脉,所以开店火爆,做官高升啊;雷家隔了一条河,却彻底断了与龙脉的牵连,境遇也就有了天壤之别啊。”
雷二爷听了只能装聋作哑。没过几天,朝廷在京沪之间铺设了电报线,设立电报总局,任命洋务派干将盛寿堂为总办。盛寿堂一上任,就奏请皇上将电报线延伸至京城,黄永兴害怕京城有了电报,消息变灵通,影响客栈收人,就站出来抵制:“埋设电线杆会损毁皇家龙脉,因此下官极力反对电报进京!"
由于黄永兴带头,一群守旧派也出来附议,皇上只得暂缓电报进京。盛寿堂无奈,只得先把电报线通到通州,之后不遗余力想把电报线延伸至京城,令黄永兴很是烦恼。
这天,黄永兴走进永兴客栈账房,见每月进账都有几千两银子,不禁喜上眉梢,但随即想到:如果电报局进了京城,各地人等就可通过电报传递信息,不用再来京城打探,客栈生意将一落千丈,不禁气恼,却见对岸门面招牌上写着《申报》两字,越看“申报”越像“电报”,联想起最近京城已经三个月未下雨,于是有了主意,派人把雷二爷请进后宅。
雷二爷见到黄永兴赶紧跪下,黄永兴拉起雷二爷还让了个座,雷二爷小心翼翼地站着问:“黄大人,不知叫小人来有何吩咐?"
黄永兴慢条斯理地说道:“雷二爷,京城久不下雨,已有大旱趋势,皇上很是焦虑,让我查询起因。我查是《申报》鼓吹西学,惹怒上天降罪,准备向皇上禀报......”
雷二爷再次跪倒,央求道:“黄大人,我和《申报》毫无干系,只是租房给他们......”
黄永兴冷笑道:“《申报》本在沪发行,皇上看不到也就算了,如今《申报》来到了紫禁城边上......我劝您还是改租吧!"
雷二爷苦着脸说道:“我刚与《申报》签了租房合同,如果毁约,要赔一大笔违约金。黄大人,能不能帮忙......”说着,他递上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黄永兴看都没看就摇头道:“路过官员众多,难保别人不会看到。”
雷二爷银票也没敢取回,回去毁了约,给了《申报》一笔违约金,里外亏了几百两银子,只得重新挂出招租广告。
转过来年,盛寿堂再次奏请电报局进京,黄永兴又以“埋设电报线杆会损害龙脉”为由反对,盛寿堂这次冷笑道:“黄监正,听您常说:我家宅靠近龙脉,所以开店火爆,做官高升啊;雷家隔了一条河,却彻底断了与龙脉的牵连,境遇也就有了天壤之别啊。’可见这泡子河东就没龙脉了,把电报局建在那儿不就行了?”
皇上点头,同意盛寿堂在泡子河东岸筹建京师电报局,黄永兴被摆了一道,憋着气回到家,却见东岸出现了一家字号为“良寿堂”的药铺,又气不打一处来,想找雷二爷来再次改租,但一时找不到托辞。
当晚天降大雨,连续下了十天,泡子河河水上涨,黄永兴不禁喜上眉梢,他叫来雷二爷。雷二爷憋着火,进来没磕头就问:“黄大人,叫我过来有什么吩咐啊?”
黄永兴还是慢条斯理地说:“京城暴雨成灾,皇上让我寻找起因,却见你家药店牌匾有'良寿’二字,而此两字遇水就成了'浪涛’......”
雷二爷忍不住叫道:“大人又要逼我毁约吗?”
黄永兴点头,雷二爷壮着胆子问:“如果我不同意呢?”
黄永兴拍案而起:“你还反了不成?我堂堂钦天监监正,还压服不了你?”
雷二爷顿时怂了,连连磕头:“是小的不懂事,我这就回去毁约!"
雷二爷连滚带爬回去,跟“良寿堂”掌柜商量毁约之事,掌柜拒不同意,俩人当街吵了起来,惹得路人围观,其中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听雷二爷复述黄永兴的话,不禁又气又笑。掌柜最后还是答应了撤租,命伙计摘下牌匾,开始搬东西,而雷二爷站在门口长吁短叹。这时,那位中年人走近,笑嘻嘻地问:“雷二爷,听说您这里有闲房,不知可否租给在下?"
雷二爷不禁连连摇头道:“我惹不起姓黄的,可不想再赔违约金了,不租了。”
中年人微笑着说 :“如果我告诉您,皇上没有责难《申报》,也未忧心雨灾,黄永兴纯属杜撰,而我想整一整他,您可愿帮忙?"
雷二爷很是好奇,赶紧小声问道:“大人,您是哪位?"
中年人说出自己的名字,雷二爷顿时喜笑颜开,连连点头。等药铺搬走之后,雷二爷又在店铺门上贴出招租广告。
黄永兴满以为得偿所愿,没想到对岸空房又贴出招租广告,还频繁看到盛寿堂围着雷二爷的空房转悠。黄永兴不禁急了,心说:“盛寿堂这是在寻址啊,如果电报局建在东岸,我家客栈就要倒闭了。好在东岸多是豪门官宦的私家园林,他是动不了的。但雷二爷的门面......要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