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第二次封管,老板们发怒了推开防户拦.,冲进了自己的商铺开门营业。
没过几天武汉改封了,没有人封你门面,也没人看你健康码了,但是有些老板自己不出家们,生意不生意顾不上了。
今天我给汉正街老板打电话,老板声音变了,一边咳嗽一边说他有点感冒不能发货.我再给另外一个老板打电话,那个我也在咳嗽,他说这几天有点忙,过几天给我发货,我说不是改封了吗?你们的干劲去哪里了。
“怀着侥幸心理,还是阳了”
武汉是12月月初放开(具体几号不记得了),我所处的位置在硚口区汉正街,记得放开后,街道,商铺都出现了生机,出现了往日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滴滴滴,车堵路也堵了。汉正街所属商业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好景不长,突然貌似一波流感来袭,大部分人都中招了,我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我是12月7号,感觉嗓子有点不舒服,在接着身上出现物冷现象,果不其然,发烧了38.5,平常都挺注意的,出去口罩也戴着,还是中招了,我夫人比我前一天出现症状,她的症状和我一样,但是貌似我恢复的快点,区别是我和她对比,没怎么咳嗽。
那就分享下我最近三天的一个人感受和变化。12、8出现发烧,晚上喝点感冒药加999出了汗,一夜煎熬,浑身疼,夜里醒了几次,像是度过了几个春秋,疼的没法,抽根烟还是疼,那就赶快睡吧第二天,身上轻松很多了,没有昨晚的疼痛感,就是人没啥精神和力气,胃口倒是还可以,想吃东西,一碗饭吧唧完了,第三天像没事人一样,应该恢复的还不错,就口里没啥味觉,但不影响胃口。如果说哪里不舒服,就是睡狠了,人都快睡病了,今天也就是12月11号几天做的核酸,出的结果,发现自己阳了。
希望自己早日康复,希望大家都能抗住病毒,人生苦短,把酒倒满。
微信群营销,是一个有力的利器。
路旁有一家小门面,经营的是家乡菜。老公每天开着小中巴,采购家乡菜,往返武汉到仙桃之间。
小店门口放着炒板栗的锅,远远的就能闻到板栗香,自然吸引了想吃板栗的人。
人们买到板栗,看到还有蔬菜、鸡蛋、莲藕、鲫鱼之类,自然也会顺带买一些。
每天,那里总聚集了一群人,在那里选购。每一个买的人 ,老板娘就会加入把他(她)拉入群微信,目前微信群有了400多人。
有了微信群,老板娘每天就会发送一些蔬菜类的图文信息,还会发家乡特色视频,比如养鸭的。
群里很活跃,每天订菜,订鱼鸭鸡的不少。
有了微信群,就可以定向推送信息,拉进与顾客的距离,销售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曾经在那里买过几次土鸡蛋,28元,30个。
我们在老家做了六年超市的时候,因是乡镇利润太低收手,收手后我们就到武汉打工,本来一开始到武汉时,我们手上还有些会钱,就看上了一小间门面房要买,价都谈好了,谁知别人半路返悔没买成,这事就先搁置下来了,谁知没多久我家老人得了病一下子把房钱花光了。我们又一切从零开始,在武汉大约第四个年头,我们入手了一套二室一厅的小房子准备着过渡一下子,接下来又间隔了一年,我家人说孩子大了再入手一套大的,可我感觉压力太大了没同意,谁知没过多久就暴发了这场新冠。然后是我公公又一次生病住院到离去,我现在唯一庆幸的是,当时手上还留有点余地,要不然生活真的不知道如何继续。在这次事件之后,我在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哪怕你什么都没有也要留一些钱在手上。
[黄钟宫.贺圣朝]解封
西岭千秋雪
顺天意、停核酸、解封控。商铺酒肆人攒动、大街小巷飙顺风。自由好,乐融融、劲百倍、追绮梦。
她嫌1500万拆迁款少,吵着吵着非得3000万,最后变成武汉市最牛钉子户。
这不但造成地铁线路2年没法开工,还导致达到5.5亿损害,当初那个沸沸扬扬的最牛钉子户现在怎么样了?事儿可以从2001年谈起,武汉市一位姓张的女性在江汉区中国香港路繁华区项目投资了一间商铺,该商铺楼一共7层,李女士买的是底层门面,商铺楼高5米,一共有287平米,一共花了110万,这一点在那时候算得上一笔不小的倾注了。
还好因为位置好,马上就有些人看中了她商铺,租金也在每年节节攀升,从最开始的每一年10几万元涨到63万。 逐渐大涨的租金,让李女士一家都尝到商铺带来的好处,日子也越来越美好。 李女士用商铺租金把孩子送国外留学、给爸妈建大户型,还资助小弟成立公司做买卖,真真正正证明了一铺养三代这样的说法。
但就在2013年,李女士忽然收到拆迁通告,由于她的商铺在武汉地铁6号线规划道路,因此政府部门准备拆迁。 拆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便是云起龙骧,是能够完成一夜暴富的,附近人都激动不已,可李女士却一筹莫展,这是为什么呢呢?原先李女士看见了开发商拆迁合同书,上边仅有1500万赔偿费,李女士感觉这交易划不来,周边商铺市场价都是在8万余元一平方了,有些甚至涨到10万一m2,他这287平米的商铺处于繁华区,最少每平方米10万吧?再加上装修店面与未来租金损失,赔偿款起码也要3000万了,这1500万我是不签名赞同的。 李女士那么算好像也不无道理,但房地产商告知李女士:在我国的产业商铺法律规定所有权是40年,商铺早已用了15年,仅剩25年使用年限,依照每一年60万租金测算,加上室内装修等损失赔偿,的确仅有1500万。 没成想一算,李女士更不开心了,她房产证本来写的是70年,假如算55年租金盈利,那便是3300万。
此刻资产评估机构出去回答了:你房屋产权证的确所写的70年,可上面写着的是居住用地,并不是商住用地。 如果按照居住用地来计算,你赔付会变低。 由于这个房子实际上是商业,所以才采用未来租金盈利来计算,这一带的商家也都是这样测算赔偿。 尽管资产评估机构提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李女士并不太满意,她便擅自找了一个好几家资产评估机构,仍坚持索取3000万赔偿费。
一时之间彼此僵持不下,工作员都是愁眉不展。 之后,工作员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法,给李女士更换别的地方的商铺。 但往返看过好几套商铺,李女士自始至终不太满意,咬到3000万不松嘴,地铁站6号线也由此一直没开工。
建造地铁是惠国便民的大型工程,都是城市的发展经济主脉。 那样耗下去对周边居民交通出行与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周围的商家也逐渐叫苦连天。 各种各样挖掘机、机器设备压根避不开李女士的商铺,许多本来有山的商家又被堵死了路,买卖都做不成,乃至亏本到租金都付不起了,一片叫苦不迭。
再这么拖下来,地铁站6号线必定会推迟开启。 2年之后,房地产商也急眼了,迫不得已向行政单位要求申请强制执行。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人民法院提出了裁定:先拆再讲。
但是,偏执的李女士并不曾放弃!在她看来,房屋征收决定公告并没有直接送达或通告她自己,侵害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因此一气之下将武汉市江汉区市人民政府,和地铁公司告上老百姓魏都区法院,到此李女士变成了武汉市最牛最牛钉子户。
可就算李女士不松嘴,她无法改变拆迁这一事实。 2016年3月17日,李女士固守的商铺在好几声轰隆隆下被夷平,她的心也在这时候被沉痛一击,哽咽着讲到:我明白早晚还有这么一天的,我也早就都做好了献身的提前准备。
房子尽管拆卸了,但纠纷案还得继续。 之后,武汉市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审理了李女士的案子,觉得将确定送到李女士的过程当中,程序流程上同样存在缺陷,因此判李女士申诉成功。
对于李女士最后拿到了是多少赔偿费就不知道了。 前段时间,武汉地铁6号线三期项目已列入道路网整体规划编撰计划方案,也许当李女士见到现如今地铁站的三眼桥站,还会后悔自己的处理方式吧!
武汉放开后,本以为大家会报复性消费,但实际情况确是,楚河汉街上的商铺虽然都开了,但逛街的人确并不多,武汉人貌似还比较克制。除了餐厅生意好一些,其他场所并没有大量人群聚集。可能大家都还在观望,要恢复到以前,还需要一段时间。
#头条创作挑战赛#
#武汉头条#面对身边隐藏的日益增多的无症状,俺们该怎么办
随着20条精准防控的大幕徐徐拉开,俺终于等来了武汉姗姗来迟的有序放开……
街面上的行人多了,所有的门面都开放了,进出都是敞的。这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出门坐公交乘地铁不在检查核酸阴性证明了,只要健康码是绿码一律放行。只是单位仍然坚守48小时核酸检测政策不动摇,俺不得不满世界寻找核酸采样点,隔一天检测一次。现在做核酸有风险了,不仅是排队聚集带来了感染风险(因为排队者中间,兴许就隐藏着无症状感染者,一定要戴好口罩,相隔两米线),而且还有混管带来的健康码(既使天天做核酸)无法更新的页面(详情见图1)。
当天天封控的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时,刹那间俺还有点恍惚和不适应,此一时彼一时嘛,因为封控并不是俺们生活应有的样子,回归正常才是生活的本质。在此,俺首先要感谢国家近三年所做了一切,毕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成绩是显著的。因为俺近三年都没有感染新冠,不是因为幸运,也不是因为免疫力强,而是因为这三年来每一个接近俺的人,国家都帮俺筛查过了,都是健康的、低风险的,只要有风险的,国家都把他和俺隔开了。国家尽心尽力了,必须点个赞!
封控带来的经济下滑,有目共睹;有序放开、盘活经济虽然感染风险加剧,但这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如何在有序放开的同时,让感染风险变得更低更小,便是俺们今后一段日子必须关注的头等大事。
从现在开始,俺们出门真的是带好口罩了,自求多福吧。因为随着各个小区的陆续解封,大家在兴奋之余,是否意识到,其实接下来考验每个人的防疫意识、自防措施、自身免疫等等自我防疫能力的时候到了!
往后的日子,疫情仍将继续,当你随时随地都要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传播风险时,你准备好自救了吗?提高警惕,各自为战,最后胜利属于大家。
解封不代表没风险了,恰恰相反,风险更大了,切记出门做好自我防护!
解封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增多了,危险性更高了。只是行动自由了,而风险更高。带好口罩,尽量不去公众场合,只要每个人保护好自己,少给医院添麻烦,这就是对防疫的最大贡献了。#城人美事##冬日生活打卡季#
部分门市静态现状
武汉某条街的几个门面静态了,用水马围起来,阻隔进出。
走进利友城南国中心旗舰店,8000平米的怀旧餐厅+博物展厅再现记忆中远去的生活场景,拥有30米高空间,落地玻璃幕墙内实景还原上世纪老武汉风貌,瞬间让你穿越到七八十年代,这里面的一门一窗、墙上的挂历、门口的竹床,都再现时光留下的印迹。一些老武汉熟悉的怀旧地标,还原儿时味道的经典楚菜,完整地保存着那份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
店内的主体场景观由4层“老楼”构成,以“店中店”的形式存在,共营造出7个历史地标、10条怀旧街道和30多间商铺展位,是一处以集吃、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全业态文化餐饮新模式餐厅,这种以武汉元素为中心,将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人文地理融合进旅游场景中,使得旧城文化与潮流完美融合,可谓是一处颠覆传统餐饮设计而重新营造出的一座回忆之城。 #春日生活打卡季# #武汉头条#@利友诚 @头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