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辽源的冯大哥,61岁,丧偶,收入1580元,住房73平。大哥想找个老实本分,不玩心眼的老伴。红娘介绍了58岁的范大姐,两人十分投缘,可牵手成功的第二天,大哥就悔约了,他说当天送范大姐去车站时,闻到大姐身上有一股味道,让他瞬间崩溃。
冯大哥是个很精致的人,非常爱干净,家里收拾的整洁舒适,一尘不染,连抽油烟机都擦得跟新买的一样,一个大男人能做到这样,真的不简单。
大哥说,他平时喜欢做饭,打扫卫生,家务活样样在行,还勤快,自从结婚后,他对妻子可好了,这些活都不用妻子干。
而且,他还是个很自律的人,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每天定时锻练身体,是个难得的暖男。
其实,半年前大哥相过一次亲,而且牵手成功了,但之后女方想来想去,还是接受不了大哥血糖高的事实,又分手了。
这件事对大哥冲击很大,分手后,大哥就开始了严格的运动+控制饮食,很快他的血糖就控制住了,现在一直很平稳。
大哥说,他现在的择偶条件没有变,就是想找个安分守己,不耍心眼的老实人,两个人相互陪伴,一起干家务,一起锻练,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红娘按照冯大哥的要求,给他介绍了同住辽源的范大姐。
范大姐58岁,丧偶,退休金2100,打工收入3000,所以大姐每月总收入5100,但她没房子,平时租房子住。
大姐出生在一个幸福家庭,父亲是厂长,2个哥1个姐,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宠的公主。
嫁人后,遇到了一个好婆家,公婆和老公把她捧在手心里疼,有了女儿后,又把女儿一起宠。
大姐说,可能是她太幸福了,老天都妒嫉她,在39岁那年,灾难降临了,爱她的老公得了重病,3个月就走了。
接着她又下岗了……
从此,她开始了自己谋生并抚养女儿,以前没干过的脏活県活,她全都干个遍,终于把女儿养大,并给她成了家,有了外孙。
把外孙带大后,因为女儿身体不好,女儿在家闲着,她出来打工,一个月5100块钱几乎全贴给女儿家。
眼看着奔60了,女儿劝她再找个老伴,以免老了太孤独。
大姐说,她找老伴的要求,只要有缘,看着顺眼就行,当然得有房有退休金,再婚也要生活吧。
这样的两人能走到一起吗?
红娘把大姐带到大哥家相亲,刚一见面,大姐觉得大哥还行,至少看着不烦,尤其看到大哥把家收拾的干干净净,对大哥的好感又加了分。
可大哥却觉得对大姐没眼缘,但聊着聊着,大哥被大姐爽朗的性格感染了,越聊越喜欢她起来。
不过大哥有了之前相亲的经验,很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全都告诉了大姐,他说虽然他很喜欢干家务,但希望两个人一起干。
他的工资可以随便花,但不希望大姐私自揣腰包,结婚时可以给大姐3~5千买衣服,但不会给买金手饰等贵重物品。
这些大姐都同意,觉得都这把年纪了,不需要这些东西。
但大姐也有话跟大哥说,首先她想一直出去打工,直到干不动的那天,另外,她打工挣的钱全部要贴补给女儿。
大哥也完全同意和理解,并表示,他会每天做好饭菜等着大姐下班回来一起吃,还说要对大姐比原配还好。
这让大姐很感动,两人表示相处试试,红娘也为他们牵手成功而高兴。
可让红娘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上就接到大哥电话,说第二天一定要当红娘面,跟红娘说一下,他不能跟范大姐相处了。
红娘纳闷了,相亲这么成功,两人这么般配,发生什么事了呢?
第二天红娘风尘仆仆地从长春赶到辽源见大哥,原来,相亲后大哥送大姐去车站坐车,因为挨得比较近,他闻到大姐身上有股烟油味,一问,果然大姐是老烟民。
大哥说,他不抽烟,也反感别人抽,更闻不了烟味,所以要悔约,解除跟大姐的相处之约。
红娘觉得太可惜了,可怎么劝,大哥都不答应,红娘只能说再帮大哥物色新人。
@小毛绒
有人说: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
深有同感!
比如,你想减肥,每天称N次,体重能轻1两都让你欣喜若狂,可很快就能长1斤。
再比如,每天努力码字,收入显示不是几块就是几毛,能有2位数,你都觉得很惊喜,可出去买个菜,100块就没了。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的事,何况是再婚这种终身大事,想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更是难上加难。
可能有人会说,这大哥都年过花甲了,还那么挑干嘛?凑合着搭个伙过算了。
其实,越是年龄大,对伴侣的要求越高,因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和性格都很难改变,如果不合适,在一起谁也不让谁,将就过就是件很难过的事情,早晚会闹崩。
不舒服就不是好婚姻,早发现早分开,这大哥很理智。
对此,您怎么看呢?
#婚恋手册#
老家辽源的姜大爷今年68岁,丧偶,有一个女儿早已成家,姜大爷说,别看他一个月退休金只有1100多,应付日常生活绰绰有余,因为他过起日子来有一套。
洗碗洗菜的时候,姜大爷说自己都是放小水流,这样就能省水,冲马桶的时候,从来都不按到底,这样就能省一半的水,说起日常的买菜,姜大爷说他会一口气逛七八个商场,他发现商场里的青菜通常都是上午一个价,下午一个价,晚上又是一个价,有时候他吃完晚饭再去商场遛一圈,遇到便宜的菜,就包了。
谈起用电,姜大爷更是直言不讳,自己晚上几乎不开灯,对面楼用户家的灯特别亮,灯光正好照到他家,再加上外面有个路灯,屋里的亮就足够了。
姜大爷憨厚地笑着说,咱有点儿亮就得,一个老头你说干啥?也不穿针也不引线的。
其实,姜大爷的条件也不像他表现得这么差,他承认自己多少还是有点积蓄的,而且老家的房子还有可能被占,反正跟他一起过日子,大富大贵肯定谈不上,但指定不能让未来老伴凉着、饿着。
姜大爷扳着手指头表示,如果能牵手成功,女方那边有啥东西跟他都没有关系,但女方的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他全都会负责。
姜大爷对未来的老伴儿就一个要求,身体好,没有罗乱就行。因为他之前侍候了前妻十几年,刚送走了一个病包子,绝对不能再找一个身体不好的了。
长春市的李大姐今年59岁,离异,租房住,她说自己并不在乎男方的经济条件,只要他没有不良爱好,勤俭持家就行,于是红娘决定让她与姜大爷见上一面。
结果,一见面李大姐就嫌姜大爷长得太老了,李大姐说在她的想象里,对方应该是高个子,年龄跟自己差不多,这个姜大爷比她大了将近十岁,她觉得两个人之间会有代沟。
姜大爷对李大姐的第一印象相当不错,人年轻,肯吃苦,但姜大爷也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女方对他无感,他也很知趣地与对方说了再见。
接下来,红娘又把年龄差不多的丁阿姨介绍给姜大爷相识,丁阿姨64岁,她觉得姜大爷个头还行,身体看着也挺好,第一印象就算还不错,于是两个人开始坐下来进一步交流。
丁阿姨是个开朗人,她直接告诉姜大爷,自己退休金2300,但是有个事她必须提前交待一下,因为之前给前夫治病,小儿子结婚,家里欠下了十万块钱的饥荒,所以她的退休金不能动,要交到儿子手里还饥荒用。
听丁阿姨这样说,姜大爷表示他能理解,也并不介意。但随后丁阿姨问了姜大爷一个问题,直接将两个人的谈话给终止了。
丁阿姨问,你有退休吗?
姜大爷回道,我就是自己买的社保。
丁阿姨又问,退了几年了?
姜大爷老实回答,退的年头倒不少了,才涨到1100多块钱,我的生活费就是一个月1100多块钱。
丁阿姨的脸色有点难看,那这生活费两个人好像不够,一个人够。
姜大爷马上给丁阿姨算起了账,咱这一天按40花,你哪天能花到40块钱啊?你今天说要改善了就多花点,明天不改善了就少花点,这不就出来了嘛!
丁阿姨听完尴尬地笑笑,那就啥也不用干,假如这个月我相中一件衣服一百多块钱,你说买不买?
姜大爷挠挠下巴也笑了,那一百多块钱算啥呀!
丁阿姨说,一百多块钱不算啥,那你从哪出啊?
姜大爷就问,那你要求一个月生活费要达到多少钱?
丁阿姨表示,两个人一个月起码也要2000来块钱吧!
姜大爷明确地表示,1500能达到,2000自己达不到!
红娘悄悄告诉丁阿姨这个姜大爷自己有点积蓄,而且他老家的房子可能要占了,丁阿姨说,那些都是以后的事,都不能指望,现在就只能看眼前。
随后,姜大爷主动提出结束谈话,丁阿姨未做任何挽留,一场相亲就这样尴尬收场。
@桃小毛说,老年人的相亲市场太现实了!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如果退休工资少,家庭条件差,任凭你长得再好,身体再棒,兴趣爱好再广泛,也很难获得对方的认同,在大多数老年人看来,退休工资才是最关键的硬件。
这很好理解,老年人退休后,赚钱能力越来越差,相反各种病痛会越来越多,退休工资就是日常生活的保障。姜大爷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费,而且只能省着花,虽然他承诺以后会管女方的生老病死,但以他这种算计着过日子的方式,估计谁的心里都会没有底。
不论男女,找老伴都是为了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如果找了老伴之后,日子过得比以前还要紧巴呢,相信哪个女人都不会愿意的。
但是谁规定退休金开得少就不能找另一半了呢?其实,姜大爷这样的条件,如果是回到乡下老家,找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阿姨带到城里生活,相信他还是有相当大的市场的。
婚姻讲究的是适配,当我们在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对方的时候,对方也一定在用她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所以,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在寻找伴侣时,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适合自己的人群里择优而选,才是上上策。
#情感##情感点评大赏#
中华民族一直有着善良,慈悲,大爱,感恩的美德,百多年前飘洋过海,为今日的善济医社设立了发展的基础!
善济医社 百年积善 仁心仁术 保健养生 施医赠药 造福社会
清朝末年,中国沿海一带的百姓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南洋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瘟疫易生,病患日增;到来先辈经济拮据,贫病交加,处境堪怜。本着中华的美德、善良、大爱、慈悲,互助友爱的精神,一批善心人士共襄善举,在新加坡筹建了善济医社为贫苦病患服务。
善济医社成立于1901年,是卫生部注册的社会服务组织,不分种族和宗教,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的中医问诊及低收费的治疗;积极参与社区慈善活动,宣扬保健养生,推广慈善精神,传播光明与正能量;让非华族居民了解中华文化,促进种族鹭港。
2002 年卓顺发太平绅士应友人当时的善济董事张锦泉先生之邀加入善济。2008年一百多年历史的善济已到了濒临关闭的边缘,经张先生四次邀请,卓主席受挑战成为第 77 届(2006-2008年)董事局的总务,过后担任义务执行主席一职至今。卓主席全心为慈善事业忙碌,没有领取薪水更没报销任何费用。他吐露心声:“这12年最大的回报就是看着病人好起来。”
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接手善济的卓主席没有立即着手管理改革,而是采取观望态度,同时与几位好友包括国会议员扬木光先生积极筹办“让爱川流不息”电视义演,仅仅花了四天时间筹备,募捐到了4700万元人民币,创下了新加坡电视募捐的最高纪录!
在下来四五年间,卓主席经常往返新中两地帮助汶川重新建设,在当地共建设了七所中新友谊小学和修建一座石桥。他和企业家多次前往灾区,多年来为灾区学生举办大型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筹划了新加坡全美世界集团“世界同窗计划”,每年都有几十个师生到新加坡进行文化教育与交流。
2008 年中国雪灾,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带头发起赈灾筹款的新闻见报,卓主席读报后第一时间捐出30万元人民币。2012 年他和朋友捐出人民币50 万元,在中国成立辽源市“顺发”青年资源服务慈善基金以济老扶幼为宗旨造福社会。
卓主席的加入让善济重焕光彩,他引入了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跳出传统的框架,与时并进走入邻里社区开设分社服务民众。在短短五六年间从只有4 名员工,在610 芽笼总社每天服务26 位病人扩大至目前110位员工在全岛12间分社,每天服务大约 1000人次。
在过去7年里(2014年至2020年)善济总共服务了约230万看诊人次,发出的药帖有450万帖。未来5年(2021年到2025年)看诊人次估计将高达250万人次,发出的药帖估计为480万帖。帮助1个家庭的1位病患者等于帮助这个家庭全部成员,让他们离苦得乐,创造幸福美满家庭,鹭港安乐社会。
为了善济的发展和新加坡慈善事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卓主席以善济原有的宗旨与文化为基础加入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经验,提出了善济文化价值观:宽容、大爱、慈悲、感恩和祝福。配合国家建设、创造鹭港社会,积极推动“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善与国同在,济与民同心”的信念;推广中华文化的“博爱、慈悲、仁义、智慧、鹭港”,鼓励大家改变和提升自己,为社会,国家,世界服务,做出贡献。
其实“宽容、慈悲、大爱、感恩”是一种修身养性,一种人生的理念与哲理,一种生命的感恩与光明,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包括身心的健康,社会的鹭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无明。
善济每年主办母亲节送花活动,善济在2017年5月14日和2019年5月4日举办了2场的大型送花活动,有2千多位义工在全岛分送了31万朵康乃馨。这温馨的活动被健力士世界大全记录下来,成为新加坡慈善事业的一个历史见证。
长期以来善济向年长者发放 2 万多把拐杖雨伞,分享 5千多粒粽子和 13,700 盒低糖单黄月饼给看诊者以及低收入家庭,邀请 近9千位年长者出席多场音乐会,带年长者外出郊游。为3千位年长者免费剪头发和指甲;为租房贫苦家庭和需要的乐龄人士提供食品、生活用品礼包等2万份。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那么就决定它的宽度,让它更有意义,更加精彩。在生活的过程中, 每个瞬间,每个发生,每个经历,每个瓶颈中改变、提升自己,让生命从此与众不同,为世人造福。
希望社会上有很多很多的大海来照顾弱势群体,来协助国家,让国家更加昌盛。 发挥你的智慧,用不同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品尝你的人生,最后你会发觉到其实生命无限,生命光明。
卓主席希望通过中华文化、价值观、慈善精神;华族互助优良传统,参加社区、团体、联络所等的慈善活动,不分种族和宗教服务社会大众、让更多社会人士受惠;让善济成为施医赠药的典范。通过教育、倡导孝道、敬老爱幼,感恩回馈社会,影响和鼓励更多人士支持慈善福利事业,将中华美德融入生活中。@卓顺发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