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中关村三小的云毕业典礼,我明白了。明白为啥海淀万柳的学区房一千万一套了。
这些毕业的小学生表示:雷军叔叔、莫言叔叔、郎平阿姨,长大之后我要成为你。
我想对这些小学生说:下辈子,阿姨想做你的同学,成为你这样的小朋友。
坐落于海淀西北四环内的万柳书院,旁边是巴沟地铁站,还有个万柳华联商场,四环内的万柳高尔夫球场,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距离中关村核心地带海淀黄庄,高校聚集区北大,人大等高校,海淀top1高中人大附中。核心地段还有较好的房屋品质,单价超过20W+/㎡也是可以理解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联想大佬,中国企业家教父柳传志也在这里有房产,里面还居住了不少富豪,整个小区也算是高端小区了。
[cp]「名校环伺」清华附中永丰分校,中关村第三小学,中关村第二小学

「安心医疗」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
「天赋生态」温榆河支流南沙河,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北京市稻香湖公园
「永丰发展极」《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2035》指出,将按照“两横一纵三轴格局,一带一核多极体系”规划建设,永丰位于“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与“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的交汇处,永丰发展极将发展为战略推动的科创引擎、中国硅谷科创中心。[/cp]
这种猫腻太多了,比如前面那个视频里的一师附小,你听那个人忽悠吧,百强小学?
这个老崇文的小学,当年崇文区还在的时候,算区里不错的小学,但是被东城并了之后,开始变得比较平淡,而且它一直也不是老牌的市重点,也不是后起之秀的直升校。
真的好学区好小学,是不需要夸大其词抬什么TITLE的,中关村三小就是中关村三小,北大附小就是北大附小,实验二小就是实验二小,育民就是育民,育翔就是育翔,史家就是史家,府学就是府学。

当然了,你们可能难以理解,换个说法吧,北大清华从来不需要提自己的排名,但是至少有5所学校会提自己是TOP3,TOP3这种东西,就是类似于TITLE。
所以有一个有意思的规律,你去看房的时候:
如果房东或者中介只提了一句:这个是可以上XX小学/这个以后可以直升XX中学,后面一句话都不再多说,嗯,这个基本上是好学校的。
如果用了10分钟介绍这个学校的详细情况和未来潜力,还抬出来几个很大的名号,那麻烦了,就像之前坐轮椅的钟离,只能说未来可期。
如果前后扯了半个小时,把什么5年规划都抬出来,甚至开始扯什么快乐教育,校服很好看什么的,完了,兄弟,赶紧走人。
【北京学区房降价400万没人买】
位于北京海淀万柳的蜂鸟家园小区,因“百分百”对口“一流一类”的中关村三小,一直被视为海淀二手房价的“天花板”。

但在今年这场力度空前的教改浪潮中,其“顶级学区房”的光环正逐渐暗淡。仅时隔半年,该小区每平米最高下跌就达8万元。对,你没看错,就是每平米下跌8万元,该房源总价缩水400万。可以说是,基本跌回到本轮涨价前水平。
看看人家小学的天花板,学区房的宇宙的尽头,北京海淀中关村三小毕业典礼祝福vcr的排面,可谓是“众星云集”。有最高荣誉勋章得主钟南山,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前女排教练郎平,小米创始人雷军、陈薇等等。难怪附近学区房要40万一平,唉输就输在起点线上[捂脸][捂脸]
这两天北京讨论最火热的应该是小学登记入学了吧?尤其是海淀的家长,都关心1911政策怎么执行。不过从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热门的中关村三小基本和去年一样。#入学# #学区房# #幼升小#

西红门附近小两居能卖500万,还有贷款200万,手头150万资金,孩子27年上小学,在亦庄工作。亦庄工作,孩子亦庄上学感觉幸福感很高,并且亦庄学校比目前这里好,亦庄房价涨太快,老回迁房占个学区,50平能卖320万。
现在纠结是否:1、直接卖现在的换到亦庄买个大概600w的房,估计也是小两居跟现在比没啥改善。2、在亦庄买个上述的小的占坑房,将来去上学,旁边租个大的住。3、两耳不闻它咋涨,淡定等到26年再说,都说上学孩子会减少,可身边同事又说过几年亦庄学区得涨到10w,特难淡定。
回答:
1、亦庄学区涨到10万,指老房吗?那如果在没有大盘配合的情况下,这溢价率就是中国第一学区了,远远超过中关村金融街和万柳。
有可能吧,听说刘强东正申请让亦庄所有的孩子直升清华北大哈佛耶鲁呢,毕业要再给个市长省长的凑合干干就还能涨,100万都有人买。

反正现在亦庄的成绩还不算太牛,甭说东西海了,离朝阳都还有较大差距,快赶上丰台石景山了。不过亦庄的增长确实快,家长们都是赌未来。但最好别幻想几年就能超过金刚和小强们,百年的教育沉淀不是几年能超越的。当然理想可以有,万一实现了呢?
2、2026年孩子减少,这不是谁说的,而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明年入学的孩子是2017年为主的,京籍17万。2026是2020年出生的孩子为主,10万。2027年是去年的孩子了,好像不到10万。就这么个事儿,看自己怎么判断了。
3、房子是用来住的,学区是用来上学的,该买就买,其他升值什么的都是副产品。所以还是先考虑居住吧,亦庄学区挺好,成绩逐年提升,为了上学该换就换。
也别太考虑炒学区,赔钱的有的是,如果成绩达不到预期,那涨多少就跌多少。丰台人大附的学区房前些年卖出天价,结果到现在全在那儿站岗呢。学校的成绩是逐步提升的,亦庄也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期望值别太高。

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龙湖西宸原著】一直是我觉得整个丽泽片区,周边城市建面最好的项目,比【昆仑域】【中国玺】还要好,也是整个丽泽目前商品房和配建房隔开的小区(如图9)。
出门就是居然之家shopping mall(图5),里面还有年轻人最爱的盒马,商场旁边这片空地就是中关村三小丰台校区(图6),明年动工,师资力量肯定不会差,再往西就是丽泽体育馆(图7),玉璞公园(图8),地铁虽然离得不近,但是1.2公里内也有双地铁,地面交通的话,下了三环就是这项目。
今儿又联系朋友来社区里转了转,拍了点素材,不得不说,龙湖的园林一直都很棒,即使冬天也不差,物业也不错。
大家感兴趣的坐等更新视频吧,下一期【龙湖颐和原著】,下下期就是【龙湖西宸原著】。

咨询一下置换学区房的问题!
本人现在家住通州,工作在朝阳门附近,爱人在中关村附近。两个孩子,老大小学二年级,老二24年入学,想把通州的房子卖掉置换东城区的学区房,可以兼顾通勤和学区,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现在主要关注了龙体、东崇前和东朝建三个片区,能承担800左右的房价,只能选择这三个片区里的次新回迁房或者老公房。
1、请问一下这三个学区的学区属性哪个更高、孩子转学最不容易调出片区?这个预算应该最先考虑哪个片区呢?
2、兼顾通勤的话东朝建最近,但朝内的老公房可能是70、80年代的甚至更老的,是应该优先考虑次新回迁房还是老公房,等孩子上完学考虑出售的话哪种的保值性更高呢?如果入手朝内小街58年的老公房,以后出手是不是会贬值呢?
3、另外一个也看了新景家园和前门东大街和崇文门西大街那个片区,兼顾自住和保值应该优先考虑哪个小区呢?纠结了好久

回答:
1.东城现在谁敢预测啊?到现在为止,连最懂行或最敢忽悠的都对东城的派位规则投降了,没人能摸清规律。所以这就是碰运气吧,没人敢保证什么。常规是首选东朝建,次选龙体,东崇前今年有出区的,太亏了,放第三吧。
2.尽量买房龄新的呗,出手时相对方便。这会儿说不好保值了,理论上是老公房更保值,但在高峰期向低谷期转换的年头儿还是先考虑流动性吧,万一有什么情况的好卖。贬值不贬值的跟年头儿关系不大,这几年主要是学区房供需关系和政策的原因,其他的因素都往后排。
3.这开始先注重孩子的学位吧,其他保值什么的看运气了。当然派位也得看运气,我不敢说确定的话。买新景家园呗,买商品房户型好点儿的。
仅供参考。
如有问题,请点击头像,加关注后点“私信”即可。

36万/平方,你也买得起!#超36万/平天价成交 这是什么小区# 北京万柳书院法拍房成交,300平方,1.09亿,单价超36万/平方,在普通人看来,这就是一场富豪的游戏,但是你是否想过,自己也是有可能买得起什么的。
要打破思维,36万/平方,这个价格能换来的已经不能用普通人所期待的衡量了。是学区吗?确实能上中国最好的小学之一——中关村三小,但是他们也可以选择私教,出国,已经不用再局限于大众教育体系。保值吗?能买如此豪宅的,肯定有更好的投资手段,保值已不是他们的目的,增值才是。是人际关系!他们不在乎价格,单价高一点还更有面子,他们想要的是属于自己的阶层,能让财富稳定且继续增长的人际关系,弄懂这一点,你以后也可以买得起万柳书院。
既然他们是通过购买豪宅维持人际圈,普通人乐于打交道的可以建立自己的人际圈,他们靠买房产,我们可以靠多努力,多经营,做好自己,然后慢慢扩大人际圈,达到和他们一样的效果。如果不善于人际交往的更要多努力和提高自己,道路千万条,做好自己是第一条。买的起万柳书院的,还不是因为自身努力,在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中赚的盆满钵满的那一波。我们提升自己,拓展眼光,总是会有出路的。兴许在你具备购买36万/平的能力后,你也看不上购买豪宅这一途径了。

#学区房#学区房为啥那么贵?深圳学位供不应求,北京二胎入学高峰。。。
学区房是个“永恒”受关注的话题,即使在严厉的楼市调控面前,他的价格依旧“坚挺”,甚至还有些“我行我素”,这实在有点让人捉摸不透。
在北京的一些“核心学区”,有的房子在半年内就涨了300万、每平方米达到了20万以上,而需求只增不减,有人甚至斥资1000万买下了北京中关村三小对面的一套48平的二手房;
而在深圳福田某小区,双实验学区房,仅有一套44平方米的户型在售,报价1500万,单价超过了34万元/平方米,学区房乃硬通货,这是深圳学区房的现状。
学区房的热度居高不下,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以北京为例,自2003年政策放开,2014年北京市新生儿出生率比上一年增加了10%以上,而2021年正好是这拨新生儿的入学年份,这无疑进一步加大了学区房的需求。
而深圳的原因,还得回到供不应求的学位上。
过去40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长了42倍;从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里,在校小学生人数已从4.7万增加到了106.9万,但深圳的小学仅由226所增加到340所,教育资源显然是十分紧张的,优质的学校少、老师少、学位缺口十分严重,对于学区房,那是刚需加投资,双向都有。
学区房的需求有增无减,价格自然下不下来。各地也都做了相应监管,有打击恶意炒作的,有询查资金来源的,可上面核心根本性问题不解决,恐怕光压制也没啥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