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5岁,毕业于武汉市江汉大学,目前在武汉工作,月薪4500,租房住,一室一厅,房租800元!大学期间,经同学介绍,认识了一位华中科技大学的女生,毕业时她放弃读研和在上海高薪的工作,死心塌地想和我在一起!
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
我们俩在大三开始认识,我比她高一届,她当时读大二,她家是武昌区的,父母双职工,而我家是武汉农村,父母务农出身,我当时想法很简单,她肯定看不上我,我没打算考虑读研,踱个金,上一个好一点的研究生大学,就想早点进入社会,帮父母缓解一下赚钱的压力!
2018年大学毕业,父母在不远游,我选择留在武汉,都知道,武汉的大学生扎堆,对于一个二本大学生,其工资还不如农民工,每月收入才三四千,扣除社保和房租后,每月到手收入两千大几或三千多一点!(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吧!)

当时,爸妈对我的期望不高,他跟我说,我和你妈尽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给你压力,你安心工作,稳定就行!当时的情况是,我爸妈身体都不太好,这与年轻时太操劳有关,这也是我放弃在沿海大城市上班的原因,至少离家近,方便照顾他们俩!
再回到我们俩,工作半年来,很少与她联系,我知道,现在是她毕业最忙碌的时候,或许她正在忙于考研,我没打扰她,在那年平安节,我给她微信发了一个大大的苹果表情,她只是简单回复了一个笑脸,然后,聊天开头,也是结尾!
这样的交流方式,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有一天,看见她的朋友圈,她发了连续三个祈福保佑的表情,我断定她最近遇到了什么事情!在一阵追问之下,得知他爸爸住院了,糖尿病,还好是中型,平时要多注意,终身服药!那天,她还跟我透露,自己放弃了读研,打算也留在武汉工作!

我当时二话没说,转给她2000元,我知道她不差钱,每月生活费跟我工资差不多,但生病了,必须有人站出来,一起分担病痛的折磨,这样也好的快一些!
在我的强烈要求,她勉强接受了,我建议她,给她爸买一个血糖测量仪,便于在家每天监控自己的血糖值,从此以后,我们之间聊天交流的频率,慢慢地,变多了,而且一聊,至少是小半天!
工作之余,我开始在网上,留心关注一些如何控制糖尿病的帖子,比如什么东西是忌口的,哪些不该吃,哪些要多吃,比如多吃南瓜、柚子、番茄,还有一些菇类等,并把这些帖子转发给她,让她多叮嘱她爸,平时饮食多加注意!
很快,她大学毕业了,一天,她请我出来吃饭,席间,她跟我说,想和我进一步了解,当时,我把我的家庭情况告诉她,以为她会知难而退,没想到她一口回应:这都不是问题,再说,我爸妈觉得你人不错,也想见见你!

各位条友,大家觉得我们俩门不当户不对的,要不要继续相处下去?如果结婚了,以后婆媳关系如何处理?
@官场小吏 分析:
1.你家是农村的,父母都是农民,而她是城市的独生子女,父母又有稳定单位,这种差别,天生注定,其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后期导致的差异和冲突会慢慢地显现出来,时间长了,很容易产生矛盾,而且,这些不是双方相互谦让理解一下,就可以消除的!
2.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有爱心、孝心,又体贴人的细心男生,女生及其家人,对你的好感,很大程度是基于这些,但婚姻多半讲究门当户对,至少你的学历和工资待遇方面,能让人羡慕甚至是仰视,很明显,这些都不满足,即使以后两人在一起,女方的强势,会让你招架不住,很难维持夫妻之间的平衡关系!
3.最重要的是婆媳关系,不好处理!以后有小孩了,谁来照顾,农村父母带小孩的方式,城市女方家庭一般很难接受,时间长了,婆媳矛盾就展现出来了,如果换作丈母娘来带小孩,又不现实,毕竟对方有单位,还未退休,要正常上班!单单照看小孩的事,就让你焦头烂额,你夹在中间,一边是你的亲生父母,另一边是你的妻子,两边都不能得罪,此外,还有饮食习惯、家务活方面,都是隐藏在双方心中的“炸弹”,一触即发!

总的来说,你们俩做普通朋友比较合适,不适合组建家庭,这样会产生难以逾越的家庭矛盾,对双方都不好,这样的例子,哪怕是农村男生与城市女生,城市男生女生之间,都确确实实的存在!
对此,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大家觉得该如何处理?#有话职说# #职场达人说# #直言职场#
#武汉头条# 汉口老地标“汉口饭店”变身“武汉三镇中心”后,规划出来了。一期规划普通商品住宅268户,产权调换住宅611户,公租房133户;二期普通商品住宅513户。项目位于江汉区解放大道与青年路交汇处,建设四栋超高层和商业街区,计容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其中三栋住宅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两栋52层,一栋62层),一栋办公楼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54层),商业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
湖北武汉江汉区房价翻了几倍了吧?现在江汉区已经有多个小区的房价达到3万,在10年以前武汉江汉区房价的主力可是在5000左右啊。

武汉这个城市的确越来越美了,当然武汉的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好,前往武汉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现在的武汉都是很多新面孔,这些人要么在武汉租房子,要么在武汉买房子,从而推高了武汉楼市房价,眼看着武汉楼市房价每年都噌噌噌的往上涨。#武汉头条#
华安里拆迁到了哪一步?什么时候动工,江汉区建设局给出回复,在武汉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如果要问武汉最大的城中村是哪里,肯定要数华安里。说起华安里,相信在武汉没有人不知道的,甚至在整个湖北都是小有名气,曾经是多少打工人的记忆,一个月两三百的房租解决了几万打工人住宿问题,而这些即将成为记忆了,因为华安里马上要拆迁了。
有网友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询问华安里拆迁到那一步?
江汉区建设局回复称:华安里拆迁已经启动风险评估和后续听证会,待相关程序完成后将正式开展征收工作。

华安里拆迁,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作为打工者来说华安里一旦拆迁,那么就要重新找地方租房子,并且不再可能租到这么便宜的房子,而对于华安里的房东来却说不知是该喜还是该愁,你知道为什么吗?#武汉头条# #武汉身边事# #我要上头条#
送外卖三年,过的最惬意的时候,就是在岳母宿舍住的时候,只是老婆知道后不高兴了,臭骂我足足两个多小时,叫我当天搬走,不要住那里了。
2020年武汉封城期间,我依然在武汉江汉区帮居民们买菜,买药,买生活用品,天气很冷,加上超负荷的工作和每天只有泡面充饥,人瘦了一大圈不说,感觉自己胃不舒服,有了胃病。
老婆和孩子在岳父家住着,岳母也被封在武汉没有回家过年,好不容易等到4月8号武汉解封,岳母宿舍有多于的单间,我便搬过去住了。
岳母住的是老婆小姑姑家租给工人的宿舍,小姑姑家自己开的酒店,岳母在她那里打工。搬过去后真的是爽,床铺铺得又厚实又暖和,衣服也帮我洗,每天送外卖回去的时候都可以吃上为我准备的可口饭菜,像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当时武汉依然萧条,岳母跟我说,那么大的房子,如果有同事要租房子住,也可以过来住,反正空着也浪费资源,况且我们该交的房租和水电费也是照样付,于是我就把同事叫来去酒店找她姑父谈租房子的事。
不料,岳母在和我老婆通电话中无意间说出我在她这里住,并且还带了同事过来了。按道理来说,我们付钱住房没有错,为何老婆却立即打电话臭骂我两个小时?
2019年10月份以前,其实岳父也一直在她姑姑家酒店里上班。2019年10月份上旬,姑父拉了一车货到酒店门口,自己便上二楼休息,姑姑带着其他的工人开始搬货卸货。岳父搬了一会儿就看不下去了,觉得姑父一个大男人不去帮忙搬货,让自己的老婆出体力不对,于是上二楼叫姑父下去帮忙。
姑父觉得自己是老板,不应该听工人指使。岳父觉得自己是大舅哥必须好好管教妹夫,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说着就开始骂娘了,最后脑袋一热,两个五十多岁的人在二楼打起架来了。

岳父觉得自己穷了,妹夫不把他当人看,居然动手打自己。姑父觉得自己的工人不该总是以大舅哥的身份压着自己。后来岳父辞职不干了,虽然岳父的妹妹在中间说和,挽留岳父,可是两个大男人都不愿意低头,只能分道扬镳。
岳父毕竟是老婆的父亲,岳父说了是因为自己穷了,老婆的姑父才嫌弃他们一家人。不管谁对谁错,儿女永远都是站在父母这一边,老婆也不例外,所以得知我去她姑父家租的房子住,自尊心就开始受到了伤害,说我是带着人去她姑父那里要饭,死皮赖脸的想去沾光。
无耐之下,我住了16天,付了该出的钱,在老婆挂掉电话后就立马去找房子,找房子的两天时间,我就住旅馆,免得住那里老婆又发飙。
不管是住外卖公司宿舍,还是现在一家四口租房子住,每天洗衣服,做饭,上班,接送小孩上学,累的慌!还是有父母照顾过得好一些啊!

@真情永恒王涛 我是爱生活,爱分享的武汉抗疫外卖小哥,持续更新中。
大家觉得亲戚朋友之间在一起共事好吗?
[赞][赞]
刘白惜中国史在读博士2001年,武汉李女士花110万买下了一套商铺,后来为了修建地铁,政府决定给予李女士1508万元的赔偿款,可李女士对拆迁款并不满意,她声称要3000万,甚至还两度将政府告上了法庭。如今,听到身边有人轮上拆迁这种事,大家都会流露出艳羡的目光;抑或是自己家碰上拆迁这种事,那可真是值得大加庆贺的事,毕竟“拆二代”这一说法,在现代人的想法里,就代表着一夜暴富的象征。





有一天晚上,王志文将徐帆所有的行李打包好,直接扔出了门外,并且对徐帆说:“你赶紧给我滚,我看见你就恶心!”一旁的徐帆无话可说,只好拿着行李走了。
这一段不伦不类的师生恋情就此结束。
徐帆出生于1967年,乃武汉市江汉区人。她的父母都是楚剧演员,所以从小她就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长大。
1988年,王志文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作为优秀毕业生,王志文被分配到央戏当老师。那时,徐帆是江珊的同班同学,王志文刚好就是他们的老师。
王志文标致的身材,文质彬彬的外表,一股书生气质吸引了很多的女大学生。其中就有徐帆。
王志文和徐帆交往的时候,也是非常的高调,虽然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但是两个人经常的出双入对。徐帆那还是很爱王志文,两个人甚至还租房住到了一起,徐帆更是为爱疯狂到洗手做饭操持家务,把王志文当大爷似的伺候。

但是王志文的脾气特别差劲,经常会朝着徐帆发脾气。甚至有一次,王志文直接把徐帆的行李扔出了出租屋,让徐帆滚蛋。
不仅如此,在和王志文相处过程中,徐帆还希望王志文能够帮助她在演艺圈获得一些机会,然而,生性耿直的王志文却拒绝了这个要求。
也是这件事,让徐帆终于下定决心离开王志文。虽然是徐帆主动提出的分手,但很明显她是受伤的那个,是因为王志文完全不尊重她,她才被逼无奈选择离开的。
幸运的是,在徐帆最迷茫无助的时候,她认识了冯小刚,这个其貌不扬但是才华横溢的男人,不仅让徐帆此后的事业腾飞,更给了徐帆可以依靠的避风港。
1991年,徐帆从中戏毕业后,被分配进北京人艺。不久,与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冯小刚认识。一开始,冯小刚对徐帆的印象极其一般化,还在背后非议过她的演技。

可慢慢地,冯小刚觉得徐帆身上有好多优点,就不知不觉喜欢上了她。徐帆也看到了冯小刚才华出众,日后必成大业,确实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爷们。
到了1993年,冯小刚与徐帆之间的恋爱已经进入了快车道,两人彼此爱得死去活来,这在当时的娱乐圈也是公开的秘密。
徐帆当然也知道,冯小刚是个有妻室之人,但为了能和冯小刚在一起,她顾忌不了那么多,也不在乎背负“小三”的骂名。
1999年,在“情场高手”王朔的“指点”下,加之徐帆的威逼利诱,冯小刚和首任妻子张娣和平离婚,并净身出户。
半路夫妻,别人的后妈,这注定是一条穷巷之路。婚后,冯小刚的女儿对于徐帆充满了敌意。
在女儿的概念里,就是徐帆拆散了她的原生家庭,所以她不能让徐帆有好日子过。于是女儿想尽一切办法,折腾徐帆。那些日子,徐帆连一口水都不能好好喝,因为很可能被女儿加了很多的盐。

冯小刚的事业低谷期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跟着他只有苦日子。一个冬天,冯小刚只能穿一件褪了色的军大衣避寒。
这时,徐帆二话不说就给冯小刚买了很多的新衣服,但是冯小刚舍不得穿,一直挂在衣柜里。
与其说冯小刚是徐帆的资源,不如说徐帆是冯小刚的退路。这这么多年,只要是冯小刚资金有问题,或者是有角色没人愿意演。最最后都成了徐帆的活。在冯小刚的电影里,徐帆只有专业成就,并不拿什么报酬。
徐帆今年已经55岁了,她的半辈子生活都放在了爱冯小刚身上。
正如她自己说的:我想家里有个主,我喜欢这样。而霸气的冯小刚,就是她心里最依赖的人,嫁给冯小刚,确实是她最幸福的事情了。
#娱评大赏##八卦手册#
我66岁,与老伴儿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前几年一个错误的决定,让我俩的生活急转直下,租不到房,住进了养老院,现在进退两无依。

我1955年属羊的,三个女儿都已成家多年,只有二女儿嫁在武汉,其余两个都是远嫁,不在身边。
以前的房子在江汉区,2016年动迁,赔付了210万。当时若按照政策,可以16000的指标买房,但指定的几个小区都在郊区,而且买房后还要装修,手上剩不了多少钱,原址附近的新房价格都在24000以上,买不起。
几个女儿家境一般,我们也想多少帮一帮。开家庭会议时,二女儿就提议“爸妈要不就在我们小区附近租个房子,都是新房,既不用装修,还能省下一大笔钱养老。”
“现在房价正是高位,买那么远,生活上不方便,二妹也不能就近照顾,”大女儿也附和道。
我们综合考虑后,决定留在市中心租房养老,把房款分成了四份,每个女儿给45万,自己留75万吃利息。既缓解了女儿的经济压力,又多出一大笔钱生活,怎么想,都是完美的方案。

在二女儿所在的小区租了间两房,新房首次出租,家具家电都是新的,感觉就跟自己买的房子没什么两样,租金2600元。
我老伴儿喜欢跳舞,队友还是以前的一些老邻居,她们有的住儿女家,有的在附近买了房子;我平日就在解放公园下棋,生活感觉没有太大的变化。
本来一直这样住下去挺好,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19年老伴儿摔了一跤,伤到腰椎,整日卧床,出行靠轮椅,一下打乱了我们的生活。
我做饭还行,加上二女儿下班后也会来帮忙照顾,就没请保姆。谁知道老伴儿在家时间长了,脾气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和暴躁,吵过几次后,女儿来得越来越少,来了也只是坐一会儿就走,外甥女在读书,还得她回去辅导作业。
去年疫情过后,房东让我们另找住房,不再租给我们了。
我们在附近找了两个多月,都没找到合适的,价格合适的电梯房,房东不愿意租给老年人单住,租得到的,又都是没电梯的老房子,不方便。后来才了解,原来是疫情让很多人心态发生了变化,房东们更倾向于租给年轻人或者小家庭,不再租给老人独住了。

二女儿结婚时,公婆把老房子卖掉买的现在的住房,使用面积94平,住着一家五口,没有多余的房间接纳我和老伴儿。没办法,我们就找了一家私营的养老院,两个人每月8600块钱住进去了。
饭有人做、衣服有人洗,还有不少社团可以参加,刚住进去感觉倒还好。
搬进去时,院里的老人们看我家三个女儿都孝顺,说了不少恭维话,老伴儿也很开心。但熟悉后,慢慢就听到一些闲言闲语,议论我们当时拆迁不买房,是很傻的决定;说我老伴儿脾气不好、心高气傲,不好相处;很少有老两口同时住养老院的,肯定是子女不孝顺之类的。
我倒无所谓,但有的老人嘴碎,传到了我老伴儿耳朵里,她可是很讲究的一个人,本来这两年不能再跳舞(现在可以走路,但动作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跳舞),脾气就不好,听见这些碎语,可没少生气。

我以前得过甲亢,肠胃不好,养老院的饭菜有些吃不惯,才住半年,就胃疼了三次。
一开始想着手上有钱,旅行时可以说走就走,住养老院也不用担心家里。结果一来疫情影响,很多旅行社不开老年团,二来,养老院的床位很紧张,如果出去玩,要么一直交钱占着床位,如果退租后,回来很可能没有床位,那就要流落街头了。
老伴儿是越来越焦虑,住在很不开心。上次大女来探望的时候,拉着抹了半天眼泪。
我们的现状:手上还有存款60W,每月养老金5000.在武汉是不可能买房的,所以我的想法是回老家,买套住房养老,有个窝,生活方面自理,不指望女儿了,跟不跟她们在一个城市,无所谓,毕竟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即使在一个城市,也只有年节才能一起吃顿饭;
老伴儿呢,在武汉生活了30多年,不适应小城市的生活,也担心交不上朋友,非说回老家,要不了两年,与现在住养老院的情形一样,她接受不了回老家(其实心里面是瞧不上)。
可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呀,过几年,手上的存款越来越少,因为养老院的费用每年都在涨,非要留在这里坐吃山空,不是给自己置气么?再过个几年,连老家的房子都买不起,我们就真的流落街头了,总不能去给女儿们添负担吧?哎!
@帅哥麻麻
以上是我大舅和舅妈的现状,个人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回老家买个小房子,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没必要留在城市的养老院里。过个几年,生活方面不能自理的话,请保姆都便宜很多,大家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