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组老底子上海卢湾区老照片@70后的上海大叔#上海头条##上海身边事##老照片#
【1】,拍摄的是“早期的太平桥街景”
【2】,拍摄的是“早期的八仙桥街景”
【3】,拍摄的是“老卢湾区的腌腊店”
【4】,拍摄的是“劲松参药店”
[what]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5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赵梓森院士,汉族,1932年2月4日出生于上海卢湾区,籍贯广东中山。
1949年-1953年,先后就读于国立浙江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交通大学;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注:从1973年起,赵梓森院士建议开展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并提出正确技术路线,参与起草了中国“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纤通信攻关计划,被称为中国光纤之父!
跨越黄浦江的卢浦大桥,主桥长750米,地处上海市中区的卢湾区黄浦江段,与浦东新区南部相连,建成于2003年6月。(原创)#我在头条搞创作# #我要上微头条# #风光#
跨越黄浦江的卢浦大桥,主桥长750米,地处上海市中区的卢湾区黄浦江段,与浦东新区南部相连,建成于2003年6月。(原创)#随手拍# #我要上 头条# #微头条打卡#
跨越黄浦江的卢浦大桥,主桥长750米,地处上海市中区的卢湾区黄浦江段,与浦东新区南部相连,建成于2003年6月。(原创)#头条创作挑战赛# #摄影# #上海头条#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冬日萤烛##金粉社区#2022年12月15日“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又是我国一大损失。
1932年2月4日,赵梓森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籍贯广东省中山市,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信系,是我国的光纤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梓森曾担任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家科委光纤通信专家组总体组组长,国家光纤通信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通信协会光纤通信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邮电部科技委委员等职务。
从1973年开始,赵梓森就建议开展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并提出正确的技术路线,参与起草了中国“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纤通信攻关计划。在1979年赵梓森带人组织研制生产出我国第一根具有使用价值,每公里衰耗4分贝的光纤。1982年他和同事们一起研制,设计,安装并开通了8Mb/s市光缆通信系统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工程。后来又完成34Mb/s和140Mb/s等多项国家、邮电部光缆通信重点工程。
1995年,赵老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一生都在科研领域“奔跑”,他常说:“技术永远是不断发展,我们不抓紧推进,就会落后于人。中国现在的光纤,已占世界光纤市场的半壁江山。接下来,我们要使用新材料,做更高水平的光纤,继续在世界领跑。”
分享一组老底子上海卢湾区老照片@70后的上海大叔#上海头条##上海身边事##街拍##老照片#
【1】,拍摄的是“伯多禄堂”
【2】,拍摄的是“幸运城大酒店
尼古拉斯东正教堂”
【3】,拍摄的是“君王堂”
【4】,拍摄的是“法藏讲寺”
今天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发布告家长书
各位学生家长:
由于班级中涉及学生阳性,按疾控部门的要求。现将采取以下措施:
1.该班师生实行5天居家隔离管理,期间开展线上教学。居家隔离管理5天的师生建议第5天(12月17日)做好个人防护外出做单人单管核酸,其余时间足不出户。
2.12月19日恢复线下教学。
3.上述5天居家隔离期间,请每日上报当天孩子的健康状况,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班主任。
4.学校将开展线上教学,请督促您的孩子按照班主任下发的课表参加线上学习。
5.学生返校前,学校将做好终末消毒。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
2022年12月13日
#上海头条#
#上海头条# 还真不知道上海的身份证有这样的排序。
几个郊区都有两个编号,以前还是县时是3102打头,之后设区紧跟老市区编号3101打头。这中间还以设区的前后为序,最后设区的奉贤自然排在最后。
有5个区(南市区、卢湾区、闸北区、吴淞区、南汇区)和10个县因撤并及撤县设区,其身份证编号已成绝版。想不到,我也拥有其中的一个!
上海市所属各区县的前六位号码:
黄浦区(310101)
南市区(310102) (绝版)
卢湾区(310103) (绝版)
徐汇区(310104)
长宁区(310105)
静安区(310106)
普陀区(310107)
闸北区(310108) (绝版)
虹口区(310109)
杨浦区(310110)
吴凇区(310111) (绝版)
闵行区(310112)
宝山区(310113)
嘉定区(310114)
浦东新区(310115)
金山区(310116)
松江区(310117)
青浦区(310118)
南汇区(310119) (绝版)
奉贤区(310120)
上海县(310221) (绝版)
嘉定县(310222) (绝版)
宝山县(310223) (绝版)
川沙县(310224) (绝版)
南汇县(310225) (绝版)
奉贤县(310226) (绝版)
松江县(310227) (绝版)
金山县(310228) (绝版)
青浦县(310229) (绝版)
崇明县(310230) (绝版)
老上海,老卢湾街头,满满的回忆,估计也只有过去住在附近老卢湾还能分辨得出具体位置。
随着黄浦区的新一轮大面积旧改搬迁的结束,这些在2000年前后拆迁的地方,又被覆盖上一层记忆。
#上海头条# #我要上 头条#
“NPO绿色生命”上海办公室位于卢湾区局门路436号一座颇具现代气息的青灰色建筑内,前台没有人,雪白墙上那一片绿色的树叶标识着这里的身份。2011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年”,这家做了9年义务植树造林的公益组织,直到2010年3月18日才在几位企业家出资赞助下“隆重揭幕”了这间办公室。之前的8年间,“NPO绿色生命”理事长易解放一直把自己的家作为组织“据点”。
经过各类媒体的报道,“易妈妈”的事迹开始为人所知。为完成儿子的遗愿,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老人放弃在异国的事业和安逸生活,回国到内蒙古大沙漠种树。9年来她完成了“一期目标”——在沙漠种树110万棵,但与此同时也耗尽了自己大部分财产。她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各种名誉纷至沓来,却掩盖不了易解放多年默默坚持之后的难以为继。
在局门路这个高挑开敞的建筑空间中,易解放的办公室只有10来平方米见方,其余空间与一个出版社“资源共享”。易的办公室墙上挂着那幅有名的诗句:“活着,为阻挡风沙而挺立;倒下,点燃自己给他人以光明和温暖。”这本来是易解放和丈夫写给儿子的,后来被刻在儿子的墓碑前。前年上海解放60周年时,官方出版《60位大写的上海人》,易解放和这句话都被收入了其中。
接受《商务周刊》采访当天,易解放还要接受3个采访和接待两个来访,中间电话不断,不停地吃金嗓子喉宝。“没有充足的资金去养工作人员,只能自己多辛苦一点。”她说。办公室里除了易,只有一位来自北京的志愿者、退休公务员席女士,她特地赶来帮忙组织“NPO绿色生命”今年的春季植树活动。与以前经历过的不幸相似,席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儿。
“她精神头很足。”席指着易解放对记者说。的确,身穿黑底红花呢子上衣的易解放精神状态和面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但席女士说实际上易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去年下半年易已经有一次住院开刀,“肠子切掉了一段”,易解放对此轻描淡写。
从外边回到办公室的两人手里拎着一袋药品,其中有润喉片、胖大海,是中午来拜访她的一名企业家买给易的,他捐了款,还请两位妈妈吃了顿饭。刚进门易解放就接了一个电话,是报名要来“NPO绿色生命”工作的。易对着电话很认真地说:“我要先告诉你,我们这里的志愿者是讲奉献的,没有任何收入,吃住行还要自己出钱,你把这些现实问题先想清楚再联系吧。”
挂完电话,易解放指着自己的脑袋说:“我想他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想通过来这里暂时逃避一下。我遇到太多这样的人,一开始兴致勃勃,没待几天就走了。”
这话让人想起最初易解放是如何走上公益植树这条路的。11年前,易得独子杨睿哲在上学途中遭车祸离世,在老年丧子的痛苦中难以自拔的易解放,想起儿子去世前十几天说过的大学毕业后要回国植树造林治理沙漠的话。为了替儿子完成遗愿,易解放和丈夫商量后辞掉在日本JTB旅游公司奋斗多年的职位,关掉丈夫的私人诊所,将25万元保险赔偿金捐出来,在湖南一个山村建造了一所名叫学士睿哲小学的希望小学,然后将两人所有的积蓄和精力投入到创建“NPO绿色生命”组织中。
“凡是做好事的人,刚开始走上这条路的时候都没有想到后面的后果,病故的癌症歌手丛飞,扶贫捐助到后来房子都没有了,妻子也离开他了,谁想落到这种地步?”易解放感叹到,“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呐。”
2003年,易解放到内蒙古考察后,决定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内蒙古科尔沁沙漠上整治1万亩沙地,用10年时间种植110万棵树,养护20年后全部无偿捐给当地村民。2004年易解放在沙漠上种下了第一批1万棵树苗,2005年2万棵,第三年3万棵,第四年3万棵,第五年11.2万棵,第六年30万棵到去年,易解放提前4年完成了110万棵的目标。如今,7年前在沙土上种下的第一批树苗已经长成了10米高的林子,“粗得两手已经抱不住了”。易解放指着宣传册上的照片对记者说:“你看,这些地方风沙大得原来农业都绝收,种了树之后西瓜也丰收了,农民又可以种庄稼了,草也长起来了,变成了一片绿。”
常人难以想象,在这些绿油油的照片和坐标轴上跃升的曲线背后,老人付出了多少代价。每天她都会接到很多电话、短信,要求跟她一起到内蒙古植树,她最清楚,一时冲动并不难,“志愿者植树多是一次体验,真正的坚持真的真的很难”。
易解放坚持的事业逐渐被更多人知晓后,到第四年开始有国际友人参加进来,2008年全国妇联等政府部门也开始给易解放提供支持;2009年,很多社会组织以及拜尔、宝马、江森和泉州斯兰集团等企业也先后加入,这一年的植树量从11万棵一跃上升到30万棵。——2011年4月12日 《商务周刊》杂志#管理##商业文明#
里面那场大雪好像是91年冬天的大雪吧//@OML.:【照片上的百年史】八十年代的上海卢湾区。
【照片上的百年史】八十年代的上海卢湾区。
最清晰的上海中心城区街镇地图,仔细分析,会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1. 市中心黄浦区,通过吸收合并南市区和卢湾区,达到10个街道的规模,但面积还是最小的上海中心城区,下一步唯一能做的只有跨过苏州河,吸收合并面积倒数第二的虹口区了。
2. 中心城区并不全是街道,还有四个镇,包括静安区的彭浦镇、普陀区的桃浦镇、长宁区的新泾镇和徐汇区的华泾镇。桃浦镇面积太大了,估计这也是普陀区后发制人的关键所在。
3. 苏州河是上海南北几个中心城区的自然分界线,例如目前的静安区就是苏州河以南的老静安和苏州河以北的老闸北两区合并而成。印象中应在苏州河以北的普陀区却有一部分区域(长寿路街道)位于苏州河以南,其实最早的普陀区就是目前位于苏州河以南的长寿路地块(面积仅为2.65平方公里),再逐步跨过苏州河以北发展而成目前的面积第二大的上海中心城区。
#上海头条#
#上海身边事#
我对上海文广集团新任总裁沈军女士未来在新岗位上的表现充满信心。我听说她来自上海崇明,早年在上海老卢湾第一中学向明中学工作。后来先后在老卢湾、黄埔、闵行等地的文教部门、党务部门工作。在担任上海文化广播集团新职位之前,她曾任上海经济委一把手。她的简历让我对上海文化广播集团的未来感到乐观。
沈军女士从上海卢湾的基层岗位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起来。她的政绩和品行受到了上级、身边同事和大多数上海人的高度赞扬。她可以成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最高领导人,上海社会经济战略行政职能部门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政治意识强,处理能力强,心理素质硬。
把上海文广集团的未来交给沈军女士,不管别人是放心还是乐观,反正我都放心、乐观!
#上海头条#
东长宁、北徐汇、南静安、北卢湾被称为上海的传统“上只角”地段,也就是今日衡复风貌区的范围。
而在其中,要数北徐汇的格调最高。花园洋房、名人故居,大多都分布在北徐汇的衡山路和建国西路板块。
南京西路、徐家汇、陆家嘴还能互争高下。天平路街道(建国西路板块)的名号一出,连新天地都要抖三抖。
建国西路板块虽小,住宅产品却很齐全,挂户口的老公房、普通商品房、次新豪宅均有。
建国西路同时坐拥建襄和向阳小学,在内环买XQ房,它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区域。
上海市老卢湾地区马当路再起鹭港征收:在新天地附近开辟新天新地
马当路地区也是老卢湾区旧里比较多的地方,破旧的棚户区,在目前看起来已经完全不符合大上海的风范。同样在这片地区的附近,就是著名的商业区——新天地。
2021年3月底的时候,上海市老卢湾地区马当路再起鹭港征收,这片地区位于新天地以南,也是在新天地的附近再开辟一片新天新地。
显而易见,在马当路地区的征收开始之后,居民迁走,这片地区可能出现真正的“新天新地”。
将老建筑征收之后腾退,然后进行商业化的改造,带来的面貌焕然一新,也是可以让上海市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