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白鹿书院(白鹿书院位于哪座山)

白鹿书院

【白鹿洞书院——天下书院之首】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这一诗句描写的是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山南景区东北端的白鹿洞书院。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在唐朝贞元元年(785年),李渤、李涉弟兄隐居庐山,因李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唐宝历元年(825年),李渤担任江州(现九江市)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此处山川环合,俯视似洞,因此得名为“白鹿洞”。

南唐开元四年(940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国学”。宋初,扩为书院,使其与金陵国子监齐名。北宋定名为白鹿洞书院,它与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军攻占江州,庐山国学的历史结束。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白鹿洞得到修整。淳熙六年(1179年)经南宋理学家朱熹兴复,声名大噪,成为我国古代学术讨论和教育研究的中心。白鹿洞书院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

元明清时期,由于兵火等原因,它屡废屡建。清康熙帝亲书“学达性天”等八匾额赐于白鹿洞书院。民国七年(1918年),康有为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建国后,白鹿洞书院进行了多次修建。

书院为三进院落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礼圣殿、朱子祠、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

该书院有宋元以来的摩崖石刻几十处,有明清以来的碑刻百余块,有先贤编纂的《白鹿洞书院志》8种版本;存有名人匾额、楹联50多副,留下诗词歌赋千余首;有文物藏品一百多件(含国家一级文物7件);近代名人字画400多件,各类藏书3000多册。

因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和学界名流陆九渊(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曾在此讲学或辩论,故这里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在此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此书院的学规成为后世书院的准绳。该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力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该书院群山环抱,溪水古桥,泉清石秀,古树参天,茂林修竹,亭台楼阁,摩崖石刻,环境十分优美。书院外有华盖松、回流山、独对亭、枕流桥、蹲鹿坡等八大景观。溪涧怪石嶙峋,附近镌有诗词若干,其中有朱熹书刻的“白鹿洞”、“枕流”、“自洁”等字。这些佳景妙处,亦是美不胜收。

  

白鹿洞书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主要景区。

漫步在白鹿洞书院内,你定会被此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作为九江人,我为有这一处古老而出名的书院深感骄傲与自豪。

江西庐山市的白鹿洞书院,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宋代最高学府之一,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韩多善篆书作品《朱晦庵》

无文弄墨

韩多善篆书作品,释文:朱晦庵为南康守 春日 陆子静往访 晦庵与沔舟而乐 曰 自有天地以来 即有此溪山 还有此佳客否 乃登白鹿洞书院讲席 请子静讲《君子喻义章》 听者如堵 当时说得痛快 坐中至有流涕者 晦庵深感动 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

今年儿子中考,初中学习异常紧张,在疫情和学习允许的情况下,暑假赶紧带儿子出去逛一逛,也很庆幸带孩子玩了一圈,登庐山,参观白鹿书院,走一走状元桥,粘一粘文化气息,期望孩子能考个好高中。回家后,我们基本没出门,现在也是在家里躲新冠。不管怎么样,健康是福!

韩多善篆书作品,释文:朱晦庵为南康守 春日 陆子静往访 晦庵与沔舟而乐 曰 自有天地以来 即有此溪山 还有此佳客否 乃登白鹿洞书院讲席 请子静讲《君子喻义章》 听者如堵 当时说得痛快 坐中至有流涕者 晦庵深感动 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

韩多善篆书作品,释文:朱晦庵为南康守 春日 陆子静往访 晦庵与沔舟而乐 曰 自有天地以来 即有此溪山 还有此佳客否 乃登白鹿洞书院讲席 请子静讲《君子喻义章》 听者如堵 当时说得痛快 坐中至有流涕者 晦庵深感动 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

庐山有个白鹿洞书院,南宋朱熹首创。

南宋的白鹿洞书院有完备严格的办学制度。聘请什么人当老师,收取学生的条件,办学经费的来源和管理,办学宗旨及培养目标等等都有规定。书院除了讲学,也有图书馆功能拥有大量藏书,还有些祭祀活动。

南宋的书院体系很发达,数量多、质量高,几乎超过官办学府。各书院之间也有往来。朱熹就去过岳麓书院讲学,象山书院陆九渊也来白鹿洞讲学。

#大有学问# #每日文化常识#

书院,最初产生于唐代,由书斋和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演变而来。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于东都洛阳乾元殿东廊纂写四部书,因号乾元院。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在京师长安明福门外设立了丽正书院,于开元十三年,改称为集贤殿书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

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在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书院属于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也是私人或官府设立的聚徒讲授和研究学问乃至科举考试的场所,具有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性。

民间书院的诞生要感谢读书人,本是私人书斋,但因为那一点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书斋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的场所。套用现代话语体系,就是社会的公共空间,儒生、道士、和尚均可出入,颇有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包容之风。

提起书院,我们都不陌生,四大书院几乎成为了一种常识。岳麓、白鹿洞、应天、嵩阳书院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千年来办学不辍,弦歌不绝。1903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又几经变迁,于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时至今日,与岳麓书院一脉相承的湖南大学已经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的演变,是中国高等教育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缩影。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唐朝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人进出,又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南唐升元年间,在此地建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

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

嵩阳书院:因地处中岳嵩山之阳而得名。从五代后唐清泰元年(934年)开始繁盛,至北宋时期,成为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因而在《宋史》中,与白鹿洞、岳麓、应天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

书院是中华文化积累、研究、创造、传播与神话的文化教育组织,为学术的创新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空间,也为不同学派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从古至今,书院的而建立都为当地文化的传播,和国际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构建也更有力的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这个小镇太宝藏了,朋友都以为我去了法国!又挖到宝啦!偶然看到同事po的朋友圈,以为是去了法国,一问才知道是四川周边的小众景点——白鹿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86203/
1
上一篇上城风景(上城风景幼儿园)
下一篇 云浮房屋出租(云浮云城区出租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