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区房?就是拥有相对优质资源的学区附近的房子,跟普通意义上的学校旁边的房子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附属的是优质教育资源,后者则是普通的教育资源,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前者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获得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而高价买学区房,后者则是就近入学的目的。
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教育部门说得就近入学的意思了,就是说要将教育资源均衡化,这样就不存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非优质的区分了,你在哪个区上学都是一样的,那么房子的价值要失去了“学区”的商业价值,这叫就近入学,对房价的上涨本质上消除了学区上涨的因素。
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前提下,大家不对学区资源的追捧,不意味着靠近学校附近的房子彻底的没有了投资价值,其实即便排除教育资源,距离学校比较近的楼盘还是会受到家长们的爱戴,毕竟上学方便,孩子们不用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上学的路上,只是其商业价值没有以前优质教育资源前提下的“学区“那么高而已。#就近入学政策会推高学区房价么# 头条热榜
没太看懂,啥意思?取消学区房?
啊啊渝北区客人深圳太厉害了,又做了件“敢为天下先”的大事,佩服,通过特区立法模式,取消了学区房制度,变成了大学区制度,结束了房子绑定学位的“学区房”历史,房子只是深圳学位积分的一部分,再也无法和那所深圳优秀学校强行绑定来深圳快10年,明年娃要读小学了,交了9年的社保还读不了公立学校,哎除了房子限定学位?关键还要有优质学位,优质学位不多,分布不均也是问题这样对于普通打工更没用,本来弄套房小孩可以上好点的学校还有希望,现在希望都没有6个学校组成一个学区,每个校区一个年级,学生上完6个校区毕业。
教育的功利性,什么意思?是指不要太在意中考和高考吗?不要太在意大学和做什么工作吗?还是指,家长不要拿钱去砸孩子的教育?
1、请先解释学区房是不是功利性?
2、请先解释为什么优质教育资源这么集中?
3、请先说明,谁能有五险一金,谁能有退休金?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开展百花齐放的教育改革。
1、出发点好,但是我不看好这种结果。
2、我们的国情是,最终你都要落实到中考和高考的分数上。除非,你能否定中高考的选拔功能。
3、允许地方单干,就一定会出现,优势地方越来越好,劣势地方越来越差。最简单的一点,你们那个市,经济好,地方就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放进去,老师的待遇就会更好。那隔壁市的老师会怎么做?大学毕业生会怎么做?
4、教育这种大事,直尺一把比多把更能杜绝腐败,更有利于公平。
#天津头条##重点小学和普通小学有什么区别#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波,和平区河西区化片学区房,全攻略,内部详细资料。我的宝宝也要上学了,所以一直做功课,对于不懂得朋友可以及时问我,别的区陆续更新。如果选择和平区,要记得房子时间属性,还有就是没必要犹豫,站到和平就是天花板,没有别的意思哈,懂的人自然懂,为什么呢?[捂脸]
按照教育部的意思:1、所谓名校是因为掐尖招生才成为了名校,学生的成功与学校关联度不超过15%,而且这15%很难说都一定是正面影响;2、学区房也不一定能提升学生的成绩,只会加重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焦虑,而取消学区房估计是大势所趋
其实,名校靠掐尖这件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学区房实际上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次筛选,因为买得起高价学区房,本身就代表了家庭比较富有,而且又名校总部都是集中在城区繁华的地方,这些地段房价本来就高,然后通过高房价聚集高收入家庭,最后反向把这里的学校变成了肯在学习上进行高额的投入,而且这部分家庭本身很多也都是高学历也就代表了这部分学生家长的智力水平都是比较好的,这部分家庭的孩子的聚集本身就能把一所学校考成名校,而且这种例子在很多地方也有出现过,还有你看回大部分的名校
厦门的学区房是不是要降价了#厦门头条# #厦门身边事# #房价#
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先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这个是最近关于教育发的意见里边的原话!
这句话代表了什么意思?
一句话,名额全部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里边,按照学生的多少分配入学指标。
这代表着学位会越来越不吃香,教育资源分配将会变得更加公平,这就会出现强校里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如果在水平一般的弱校里,以配额的方式进入省重点相比于强校更加简单。
如此一来强校也就变得不那么吃香,不是为了学区,你还会买房价那么高老破小么?难道住新房子不香么?
你认为学区房会降么?
啥意思呢?是完全得拼学区房了吗?
关于废止 南京市民办中小学条例
学区房没有更好的,只有适合的。
在郑州,教育资源整体来说不是很均衡,学校之
间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些老牌名校在整体升学率、教学理念、师资学风等方面确实要领先普通学校。所以如果有条件,追求名校也是值得肯定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关键词——学区房。
广义的学区房可以无限延伸,但真正意义上的学区房只有一个意思:该房属于某个重点学校的划片学区,首先一定重点学校,其次一定是教委规定的划片,哪怕你就在某重点小学的隔壁,如果不是划片也不叫学区房。
郑州学区房每年都在升温,一些重点学校周边的二手房价也可谓是一路飙升,比如纬五路一小、文化路一小附近的二手房几乎都是年代比较久的家属院,但是售卖均价都在25000元/平左右。
所有的学区房都有溢价,这谁都知道,溢价则根据学校的质量变化。除非资金真的很充裕,否则学区房没必要买大的,首选是满足孩子上学需求的小户型,不必强求适合居住的大户型学区房。
可以考虑租的形式,在资金使用成本上,既节省了成本,也得到了更好的居住体验,买个小房子占住学校,然后以租养租更为方便,这种模式下家庭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空间。
总之,量力而行,建议买套小户型自用就行,至于金水或者中原,根据自家的情况选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郑州买房#郑州#楼市资讯#学区房#买房攻略
#太原头条# 新政策!为防止学区房炒作,太原从今年起实行房产地址“学位限定”政策,一套住宅6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小学一个学位。昨日,太原教育发布今年中小学招生工作通知,通知要求“我市各县(市、区)从今年起将积极稳妥地实行房产地址“学位限定”,即自登记入学之年起,同一套住宅6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小学1个学位,3年内只能享有学区内初中1个学位(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除外)。
就是说,原来你买个学区房,孩子上到小学二年级稳定了,学区房可以加价卖给下一位家长,下一位家长孩子能顺利报名上学,两年后可以再加价卖,如此往复,但现在不行,招生时一看,你家地址上有个小学生在读,不好意思,上不了我们小学,那怎么办?和区县自己制定政策,大概率等候统一分配吧。而现在买了学区房的一套六年。
同时,现在好点的民办中小学都必须摇号。联系上一条看,综合考虑,你会发现什么?以前不考虑学位,一套房上可能有两三小学生,有效学区房很多,现在限制学位后,有效学区房更少了,只有那些清清白白迁走户口没有小学生的房子对家长来说才能用,物以稀为贵,涨跌自己拿捏。而无法通过买学区房上学的家长他们会怎么样?一部分家长可能分流去报民办,现在太原好点的民办是肯定摇号,为了保险,去一些相对差点的不用摇号的民办,得,原本可能不用摇号的民办报名人也多了。
第三个看点,双胞胎可以捆绑摇号,摇中了,上同一所学校,万事大吉,摇不中,不好意思,两个都上不了。双胞胎毕竟少数,如果是哥哥妹妹,姐姐弟弟呢?参考其他城市政策,对于公办学校,如果哥哥姐姐已经在某校就读,弟弟妹妹上学时先在学区内学校报名,去哥哥姐姐就读的学校开具学籍证明,向教育部们提出申请,申请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就读同一所学校,这样抄作业基本没问题。二胎基本可以这样,等三胎后是啥政策就又不好说了。
#小参说房# 学区房的存在根本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这其中教育资源也包括生源质量,在其他条件(硬件、师资等)都能尽可能人为调平的情况下,生源是无法精准把控的,所以家长心中的“好学校”几乎会一直存在,未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个市/县、区有那么一两所顶流名校,其他都差不多。
【长春购买学区房的重要事项】#长春房产# #长春头条#
最近两个月,各区学校都陆续发布了学区预警,而且要求都是满足“两个一致”。
那“两个一致”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定义的?
最近还有很多朋友私信我,这里我今天为大家解答一下。
首先两个一致的具体要求:适龄儿童少年户籍应与其父母户籍一致,户籍地址应当与实际居住地址及父母的房屋权属证明一致。
这其中,适龄儿童少年父母在城区无住房,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和祖父母(外祖父母)三代人户籍与家庭住房一致,新生自出生之日起,即落户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户籍上并实际居住,且户籍从未迁移,视为符合“两个一致”。
也就是说,如果您想去祖父母名下(外祖父母)的学区上学,那么就需要父母要有无房证明,孩子的户口还要从未迁移过。
无房证明可以到长春市房屋产权交易中心开具正规材料。
与其关联的几个事项:
1.水电煤气费票据,大部分学校满足6个月水电费票据即可,少部分需要提供一年以上票据。
2.学期房为期房,不符合两个一致。
3.父母在已婚状态,只有一方和孩子在同一个户口本,不符合两个一致。
4.户口在学区范围内,但是没有学区房。不符合两个一致。
最后给购买学区房的朋友建议,现在各区域学区都预警,不代表买了房子就一定能上学,我曾苦口婆心的对此唠叨过多次,孩子上学是大事。中介话,置业顾问的话可以听,但是要有自己辨识的能力,去趟学校,给教育局打个电话,耽误不了多久的时间。
最近在房产中学习到了一个新词“楼茅”,就是“楼中茅台”的意思,为啥会出现这样一个词我们都知道茅台酒基本上是中国白酒中的老大,楼中的茅台那是什么原来是学区房,确实被上了一课。
其实除了合肥学区房暴涨外全国各地也都一样,深圳,上海,北京无一例外学区房就像是销量茅台一般出来就被抢,想要买就得加价。
对于楼中茅台的学区房你怎么看呢?#合肥头条# #学区房#
【作为拥有一中南坛双学位房的人,我更支持大学区制度,让更多人有机会上一中】8月4日,惠州网友“社会我葛大爷”发表对于大学区制的看法。他还特意留下身份证住址,免得有些人说他没有学区房在吹牛。#惠州头条#
南坛路是哪,就是一中大门口到海湖那条路,具体哪里就不说了,反正就是你们口中的双学位房,就是号称最好的小学以及最好的初中的学位房。但是现在据说已经给南山等反超了,毕竟已经毕业好久好久好久,所以也没太关注。
首先,我想说说这里的房子,整个南坛,也就是双学位的学区房,确实都是老破小比较多,也就是70年代以后一直到90年代左右的单位宿舍楼比较多,湖景花园是唯一双学区带小区物业电梯地下车位的房子,所以价格一枝独秀有些甚至卖到了3万,是什么概念,就是几乎全惠州最贵,但是有个网友在另外一个帖子杠说什么南坛房子西湖景区就要比金山湖贵,我觉得这就是为了杠而杠了。其余那些所谓的学区房就跟我搬走很久的南坛的房子那样,真的已经几十年楼龄,没车位、没物业、甚至房子都是非框架结构、采光差、治安不好、走廊灯坏了都要自己修的老房子,这都要卖到2万多,无数中介打我电话就为了这个房子。
好吧,但是我没卖,毕竟老房子留个念想。但是就是这样,我依然觉得这个房子的价格是畸形的。为什么,只因为他有一中,南坛的学位。这种房子由于房龄太久,久到银行都不给贷款了,久到你维修都怕把墙推烂,久到化粪池满了都要协调整个楼的住户去出钱抽。真的这种房子住多一天都是煎熬,但是依然可以卖到很贵?为啥?就因为学位。
所以这种房子的价值,除了学位,一无是处。最近很多新闻说要大学区,其实从自身的利益来说,确实不想,毕竟房子可能会降价,可能我的孩子的孩子不能读一中了。但是,毕竟有学区房的人是少数,没有的是多数,某中是靠大家在惠州工作的人的努力建设起来的,就因为就近入学的政策,让很多优秀的小孩无法读一中。大学区制可以打破这种问题,所以,从全市层面看,我是支持大学区制的。那些不支持的家长我的理解,毕竟花了那么多钱,可能到头来竹篮打水,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从整个社会发展,我认为大学区还是有必要的。
我也是醉了,粤省事截图有人说我是p的,好吧那我就发身份证原图吧。我觉得跟你们纠缠我是不是南坛房子没任何意义,我发了身份证有人说要户口本,我发了户口本就会有人说要房产证,我发了房产证有人就会质疑不是我的是拍的别人的。所以纠缠的我一概不回复了,信不信你的事。可能我的帖子损害了你学区房心中的地位,那不好意思了。
我只是觉得我们所处的国家,我们的政府确实考虑大家的需求,大学区制是为了教育均等化,教育普惠制,让更多人能够享受更优质的义务教育,这是一个好事。
【网友热议】
单挑赵子龙:中国的教育本来就是畸形的,千军万马就为挤高考这一独木桥。所以不能怨那些炒作学业房的人,你的游戏规则是这样,刚好他们有能力,有财力去选择捷径。有应试教育,就肯定有各式各样的钻空子,除非是上面改变了这种游戏制度,否则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
步行游:终于有个既得利益者又支持,中央普惠且相对公平的政策
迷惘的水手:我到觉得应该均衡化发展,不应该搞什么“一支独秀”。当你考入了大学后,国家才应该全力培养。
夜钓:以后会改革的,但不是这几年的事,深圳特区还没有实行推行几年才会轮到3线城市,还有深圳和惠州的政策也不一样,今年很多小孩连私立的学校都进不去读不了书,在惠州不存在这个现象
18282433 :某中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学区房价的高低,而在于追求教育公平的今天,还允不允许拥有特权的公立学校的存在?某中除了得到政策资源的倾斜外,还拥有其他公立不具备的招生特权,可以招收非片区生,非片区生的存在压宿了片区的招生范围,人为制造了供应紧张,同时拉升了升学率,制造了房价的虚涨,从这几年中考情况看,某中的加工能力不但比不上高端私立,和五中这样的优质片区公立比也没有突出的优势,一旦某中的招生问题被规范了,可以想象一地鸡毛的情景,这也是既得利益者坚决反对的原因。所以某中的问题首先是要不要改,然后才是如何改。要不要改,老百姓无权决定,但有句话说的好,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楚江云:无论哪一种入学制度的设计,都会涉及资源分配公平的问题,所处的立场不一样,公平的标准也不一样。对个体而言更需要公平,但对社会而言还需要效率,尽可能让教育资源均衡分配,有教无类,又能让受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多元发展。
#广州教育资源# 刚看到一个消息,就是广州的一些学校开始试点资源共享。大致意思就是就算有人买到了学校附近的房子,也不能就近入学,理由是部分公办学校开始面向全区摇号入学。所以以后学区房大概没有多少意义了。家里有上学小孩的家长可以关注广州教育资源共享的消息。
石家庄学区房要凉了吗?看这个学校的报名条件,我有疑惑!2021年这个学校明确提出,需要有房子。意思是上这个学,得有房子,买房才能上学。
但是备注里又写:
每套房屋仅包含一个上学名额,
历届业主子女已正常报名入学过的,
则不再享受该政策。
“历届业主”是指房子建成以来,
不管换了几个业主,
总共只能有1个孩子入学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
第一位业主买了房子,
第一位业主的孩子入学了,
过了几年,
第一位业主把房子卖给了第二位业主,
那第二位业主的孩子不能入学了吗?
因为这套房子在第一位业主时,
已经有过入学记录了?
如果真是这样,
那以后买二手学区房,
是不是得看下学校政策,
然后还得问问上一位业主,
上上一位业主,
上上上一位业主家的孩子,
有没有入过学???
太原的学区房,你能分的清主校,校区,分校,合作办学,教育集团托管办学的区别吗?
最近发现几乎很多买房的客户都是重点问学校,不懂行的听学校名字,懂行就会问是校区还是分校还是教育集团托管的学校?
视频比较长先点赞后关注,直接说干货
首先校区是因主校面积受限,或者市政要求教育资源均衡,在某片区设立的校区,比如太原外国语学校,漪汾校区是主校区,另外有摄乐校区和开城校区,其他两个校区教学质量不会差,区别是生源差异,师资力量,教育资源,管理模式跟主校是一致的
分校又分直属分校和挂名分校,直属分校很好理解跟校区意思差不多,归主校直接管理
挂名分校一般是某区教育局与某教育集团联合办学,开发商承建,区教育局出老师出编制,这是目前太原新房项目普遍的做法,名校集团出副校长等管理者和成套的教学体系,这种又比校区或者直属分校差点意思,太原最常见的是两个某一小学,某某街小学
那应该选主校的房子还是开发商签约的学校,区别有几点,自己把握
第一, 太原新房项目,签约的小学多,签约中学的比较少,想了解签约双学校的可以翻翻我之前的视频,一般情况在5年内都属于学位房,也就是拿网签合同就能报名上学,家长比较省事,而且新房项目一般交通好,小区环境物业户型等居住体验好,缺点是学校教学水平肯定不如主校,初中很大可能就是附近划片区的普通中学了
第二, 主校房子一般都是典型的老破小,居住体验很差,优点是教学质量高,很多主校有很高的名额直升片区内的重点中学,比如新道街小学和后小河小学直升十中和十八中的比例就比较高,这才是主校学区房最大的优势
最后想说一点,学习成绩好不好,有学习氛围和教师水平很大关系,最重要还是孩子们自身的努力,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者选房问题欢迎评论区或私信告诉我#太原头条# #太原身边事# #太原#
#上海的学区房会被“掐灭”吗?#
【上海学区房新政策,还需要深入解读】
上海学区房新政出台以后,多少上海的父亲母亲这两天都在广泛咨询政策啥意思。有的朋友还说,政策里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就是看不懂,不得不说汉字真是博大精深!虽然有了动图来解释,但新政的效果恐怕还得实施后才知道怎么玩!
#孩子转学没学位 郑州一女子急坏#为了淡化“学区房”概念,不少城市小学搞起了“学位制”,很多还是六年一学位。虽然这种“学位制”反映出的问题是房地产调控已经“黔驴技穷”,但如果是“丑话说在前头”,而且做到信息查询便捷,倒也还能说得过去。
可郑州这位女士,此前两个孩子分别由姥姥、爷爷带,在外地上学,如今老人相继生病,没有能力照看孩子,孩子只能回到自己身边。而且这一家户口与住房都在郑州,孩子怎么就上不了学呢?如果这两个孩子都上不了学,那在郑州打工的人,子女还有学可上吗?
我们讲死理。因为学位制,“好小学”你不给她孩子上,也总得安排一家“孬小学”让她孩子上吧?该女士并没有非要孩子上优质小学。
两个孩子都无法上小学,这不应该仅仅是家长着急,教育部门也应该着急吧?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教育部门不能保障基本的义务教育,地方政府就违法了,招生办负责人应该明白啊。这个小区因为是新小区,划片的时候被漏划了,导致孩子无法上学,责任难道不该由政府来承担?
令人难以容忍的是,这件原本是教育部门的分内事,却在学校与招生办之间相互“踢皮球”,孩子家长在居住地几所学校与区招生办之间来回穿梭,却没有任何效果。即使面对镜头,招生办的这名负责人依然无视《义务教育法》,竟然说到9月22日线下报名后,如果有转学出去的,空出来学位,这位女士的孩子才有入学的可能。如果没有转出去的,孩子就只能无学可上。
还有一个反应出该地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那就是招生办负责人让孩子家长多去几所学校看看。我就纳闷,你区招生办不掌握相关信息,却让孩子家长到处打听,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明摆着逼孩子家长“托关系”吗?
【反电诈提示】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说: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转学没学位,孩子没学上?孩子妈妈急哭了!
河南公共频道百姓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