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关于【解密文成公主】,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
  • 2、解密文成公主,您还应该了解的历史信息

1、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

每每读到《红楼梦》中探春远嫁的那一段文字,我都会为探春忍受骨肉分离之痛而悲悯。历史上同样有一批如同探春一样的女子,她们是伟大的,她们用自己一生的幸福去换取祖国江山社稷短暂的安稳,她们更是可怜的,她们所面对的是和亲路上未知的危险,她们更需要忍受思乡之痛、骨肉分离之痛。可唐朝的文成公主却利用和亲实现了自己的幸福,堪称史上最成功的和亲公主。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一、古灵精怪,五难婚使

唐贞观12年,松赞干布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松州,扬言要娶一位唐朝公主,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李世民派遣唐军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军,松赞干布大惧,在唐将侯君集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前,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并再次请婚。

这一次请婚松赞干布不像之前那样野蛮霸道,而是遵守礼仪法度,派遣使者禄东赞携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唐太宗便将唐高祖李渊的堂侄李道宗之女封为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相传当时天竺等国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文成公主以实现与国力强盛的唐都永久结好。于是古灵精怪的文成公主便想到了一个“五难婚使”的好方法,她出了五道难以破解的题,并扬言谁能破解这五道难题她便嫁给谁。

这五个难题分别为:第一: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 当其他使者慌慌张张很粗糙地操作绫缎时,禄东赞却不慌不忙将绫缎系在一只蚂蚁上,并在明珠的八个孔眼都涂上蜂蜜,然后将蚂蚁放在其中一个没有蜂蜜的孔眼上,蚂蚁自然而然顺着蜜香穿过另外八个孔眼,绫缎自然而然也成功穿过明珠了。

第二: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当其他使者都在细心研究每匹马身上的共同特征以判断母子关系时,禄东赞却先将两批马关起来饿上一天,众人对他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然而到了第二天,当禄东赞打开栅栏时,饥肠辘辘的小马立即飞奔到各自的母亲身旁贪婪地吮吸乳汁,母子关系一目了然,众人无不叹服。

第三:文成公主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让他们分辨其根和梢。当其他使者都在仔细研究松木时,禄东赞却将一百段松木全部丢进河中,当众人认为此举是对唐朝皇室的大不敬时,只见河中的木头都有半块浮在水面上,原来木头根部略重便沉入水中,而树梢那边较轻便浮在水面,木头根梢便一目了然。

第四:文成公主要求使臣们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聪明的禄东赞早已略施小计提前在宫中重要地段做好标记,自然不会迷路。

第五:在一百名宫女中辨认出公主。当其他使者还在研究每位宫女的样貌时,禄东赞早已先下手为强提前收买了公主的乳娘,乳娘便将公主的样貌及胎记特征详细描述给禄东赞听,此难自是不攻自破。

现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仍然存在着文成公主“五难婚使”的珍贵壁画,已是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就这样,古灵精怪的文成公主对吐蕃使者心服口服,心中对其智勇双全的表现更是无比敬佩,或许单纯的公主在折服于禄东赞时对松赞干布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因为他手下的使者都已经这么厉害了,那松赞干布肯定会更加厉害,于是文成公主便满怀着憧憬进藏。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二、剔除陋习,伉俪情深

在文成公主下嫁后,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娶文成公主,并谒见以亲生父亲身份护送公主进藏的李道宗,亲自行子婿之礼以示对唐朝皇室的尊敬,之后便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

心思缜密的松赞干布担心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担心她住不惯吐蕃的宫殿,便亲自为公主打造了一座类似长安城的城池,亲自为公主修建了一座唐朝风格的宫室。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文成公主进藏后对藏人们的多种陋习感到不解,甚至有点讨厌。据《新唐书》记载:“公主恶国人赭面,弄赞下令国中禁之。”赭面即用红色颜料将自己满脸涂成红色,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也没有强求文成公主,接受并学习她不喜欢的藏族习俗,反而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

文成公主于是不断向松赞干布提出废止一些陋俗的建议,松赞干布在斟酌过后一一采纳,文成公主为藏族多种陋习的废除,为藏族文明程度的提升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松赞干布还亲自穿丝绸衣服,渐慕华风,并教导吐蕃贵族子弟学习《诗》《书》,以此弘扬中原文化。

据《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后便被松赞干布加冕,封作王后,以示尊敬。并且在文成公主死后,史书上记载其为“赞蒙文成公主”。能被称为赞蒙是吐蕃族女人至高无上的荣誉,死后不仅被称为赞蒙还能享有祭祀的,在松赞干布的众多王妃之中,只有文成公主一人得以享此殊荣。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可以说是既喜欢又尊敬,二人也是郎才女貌般的般配,更是伉俪情深。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三、传播文化,享受荣光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的关系日益改善,两国之间商业贸易日益频繁,为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同时松赞干布倾慕中原文化已久,于是便借着和亲的机会引进以四书五经为首的史书典籍进入西藏,并命令贵族子弟进入国学学府学习中原文化。

文成公主本人也是饱读诗书、博学多能。她以儒墨两家思想开化吐蕃,倡导和平,巩固了唐朝的西陲边防,更把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西藏。她亲自教授妇女们养蚕抽丝及刺绣女工,亲自教授师傅们汉字书法以及绘画,又以师傅之手广招学徒将汉文化传遍吐蕃。

同时,她在入藏时带来了一座释迦牟尼佛像及三百六十部佛经,在入藏后她深受藏族佛教的熏陶,并开始将其与中原佛教相结合,使佛教焕发全新的面貌。

文成公主还虚心学习藏族语言,在学有所成后与松赞干布一起翻译藏族佛经,并将大量藏族佛经译本传回中原地区,极大地推动了中原地区的佛教发展。文成公主对佛教发展的巨大贡献,使其在藏传佛教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绿度母菩萨的化身。

永徽元年,松赞干布逝世,文成公主以王后的身份继续在吐蕃生活达30年,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与尊敬。

文成公主病逝后,吐蕃族人民感其恩遇,特为其建造文成公主庙以示纪念。

相比之下,在汉朝时同样是前去和亲的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按照胡俗昭君必须改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

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从胡俗,昭君只得下嫁。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郁郁而终。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为什么文成公主与王昭君都是和亲,但二人的待遇和结局却完全不同呢?依笔者拙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所属朝代国力的不同。

文成公主所属的唐朝正值李世民贞观之治时期,国力非常强盛,中原地区外的各邦都争先恐后想与唐朝结交,所以文成公主对他们而言,是能保住他们和平的守护神,更是与中原实现对话沟通的桥梁。

再者,倘若文成公主在吐蕃所受待遇不好,唐朝王室定会对吐蕃追责,而吐蕃的实力又不足以抵挡唐朝的进攻。所以文成公主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件易碎的宝物,必须要好好捧在手心上对待。

而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她所属的时代正是汉元帝与汉成帝统治时期,因汉元帝宠信宦官,汉朝的国力早已日渐衰退,对匈奴造不成多大的威胁了,所以匈奴王室也基本没有把汉王室放在眼里,即使王昭君所受待遇不好,汉王室也不敢过分追究责任。

2、两位和亲使者的身份不同。

文成公主虽说不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但好歹也是皇室之女,与李世民流着同样的血液,身份地位自是甚高,说话也更有分量,所以她可以轻易废除藏族地区的陋习,吐蕃若不好好对待,必定遭到唐朝皇室的谴责。而王昭君却只是平民出身,说话没有分量,背后也没有一个强大的家族为她撑腰,自是只能受人欺凌,随波逐流。

3、所前往的地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度不同。

西藏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密切相连,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佛教文化,文成公主进藏可以说与西藏地区的人们有着充足的“共同话题”所以也更容易被当地人所接受。而王昭君所进入的匈奴地区是出了名的野蛮,看看一代才女蔡文姬在匈奴的遭遇就可以了解,匈奴地区的大部分人对中原文化所知少之又少,王昭君嫁过去后不仅没有“共同话题”还存在着生活习惯上的冲突,自是难以被匈奴地区的人们所接受。

自古以来便有不少古代文人对和亲进行抨击,比如唐朝诗人李山甫有诗云:“谁陈帝子和蕃策,我是男儿为国羞。”以及“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他以男儿的口吻表达了因为需要一个弱女子的幸福来保持和平导致内心产生的羞愧。又以和亲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牺牲自己幸福的不满。

但是大多数文人之所以会对和亲发出抨击,都只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历史中的个体,他们只看到了远嫁的公主内心的煎熬。但如果我们把和亲放在整个宏大的历史格局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和亲是一件伟大的壮举。

虽说,和亲牺牲了一位女子的幸福,但是如果不和亲,两国交战,那么将会有无数将军、士兵战死,这些男儿背后更是一个家庭,他们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倘若他们都战死了,一个国家将会出现多少支离破碎的家庭,有多少女子要忍受丧夫之痛、丧子之伤,有多少孩子自出生下来就会没了父亲。

如果和亲,那么牺牲的只会是一个女人的幸福,但这份幸福能拯救两个国家中无数女人的幸福,更能避免无数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同时和亲所带来的文化交流、商业贸易能够为两国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所以,抛开个人得失的小格局,和亲在历史的发展中有其伟大的作用。

2、解密文成公主,您还应该了解的历史信息

唐代历史中有一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她就是文成公主。史书对文成公主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且积极的,历史书中描述文成公主是受唐太宗派遣嫁给了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和平与交流。那么除了这些,对于文成公主我们了解较少,今天我从四个方面给大家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文成公主。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求亲

一、文成公主是谁?

她到底是谁,什么名字?我们都叫她文成公主,既然是公主,我们可能会理所当然认为文成公主就是皇帝的女儿,可惜,这并不正确。目前的史料能够确定的是文成公主不是太宗皇帝的女儿,她是唐朝皇族成员的女儿,所以她肯定姓李,她的名字和父母都已经无法得知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文成公主是太宗皇帝的亲戚,姓李,具体叫什么我们不清楚。不过小编找到了一条很耐人寻味的历史记载:江夏王李道宗(李渊的堂侄)护送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前来迎接。松赞干布在李道宗面前非常恭敬,执女婿之礼。那么,我大胆推测,文成公主也许就是李道宗的女儿或者是李道宗的侄女(也就是李渊堂兄弟一脉,不是太宗皇帝一脉)。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雕塑

二、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网上阅读了一些文章,它们都提到一件事“文成公主不是正妻,松赞干布的正妻来自尼泊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翻查了史料,发现这些文章中的说法不太严谨。

松赞干布娶了来自尼泊尔的公主史料依据在哪里?这位来自尼泊尔的公主尺尊公主,这个人物出现在吐蕃地区一些传说和传记类文献。吐蕃(现西藏地区)有这样的传说,观世音菩萨为苦难的人民流下了两滴眼泪,一滴化为尺尊公主,一滴化为文成公主。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传说或者传记具有强烈的神话特性,并不是真实可靠的历史。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也许,松赞干布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还有别的女人(松赞干布当时已经25岁了,古代25岁的男子没有妻子说不过去,何况吐蕃国的君主),但文成公主的地位一定不低。

举几个例子。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有人会说,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这也是缪传。目前,比较严谨的史料都无法考证尺尊公主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以及是否嫁给了松赞干布,在这样的情况下,认为松赞干布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将脸蛋涂得红红的习惯(非洲还有这种习惯),松赞干布为她全面禁止这个风俗。

由此可见,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还是蛮高的,并不像有些文章所说的只是松赞干布并不太喜欢的小老婆。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小昭寺

三、给两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应该来说这次的联姻是很成功的,它的地位远高于汉初的和亲。松赞干布在与唐朝的战争中失利,转而仰慕大唐并最终迎娶了大唐公主,在文成公主下嫁之前,大唐应该比吐蕃更加强大,因此松赞干布对于唐太宗唐高宗的态度相当谦卑,甚至不惜拍马屁“陛下平定四方,日月所照,并臣治之。高丽恃远,弗率于礼,天子自将度辽,隳城陷阵,指日凯旋,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夫鹅犹雁也,臣谨冶黄金为鹅以献”。唐朝使节王玄策(这也是个猛人)在中天竺被打劫,松赞干布第一时间予以帮助,并借来兵马交与王玄策复仇,王玄策直接把中天竺灭国,俘虏了他们的大王。

这次联姻给了吐蕃和大唐相当难得的边关宁静,吐蕃和大唐交流迅速升温,从中原带去的先进技术改变了吐蕃相对贫瘠落后的局面,促进了两国人民的融合。

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雕塑

四、文成公主的结局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没有生下子女(松赞干布一生只有一个儿子,死的比他还早)。34岁的松赞干布早逝,30年后,文成公主去世。

给各位分享一则关于文成公主的小故事。据说当初有很多部落向唐太宗求亲,这些部落纷纷派遣适龄的王子或者朝廷重臣来到长安。太宗皇帝把这些人全部集中起来进行一次考核,通过的就派出公主出嫁。唐太宗给每一位来使发了一只玉蟾蜍,这个玉蟾蜍两耳都有小孔,太宗皇帝要他们用细棉线从左耳穿到右耳。等到大家都动手穿线才发现这个两耳之间小孔是经过多次弯曲才得以相通,可谓九曲十八弯,细线根本无法穿过。正当大家急的满头大汗之际,代表松赞干布前来求亲的吐蕃国相灵机一动,他抓来一只蚂蚁,把细线绑在蚂蚁身上,再将蚂蚁从蟾蜍耳中放入,不断敲击蟾蜍,不一会儿,蚂蚁便从蟾蜍另一耳中爬出,由此成功。

本文关键词:文成公主公主的真实面目,文成公主真实境遇,文成公主文,文成公主遭遇,《文成公主》。这就是关于《解密文成公主,唐朝和亲入藏的文成公主》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86040/
1
上一篇 趣味实验大全,让孩子亲自动手做胜过读几遍科普书
下一篇 岐山旅游攻略,冬游岐山来了不想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