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和上海还不能正常每天往返,如果有去上海的行程显示,回花桥就要隔离,现在我和老公在商场附近,找了个旅馆住,180一天,太贵了!住了三天,准备中午换一家,便宜点的,熬到花桥和上海能自由通行不隔离就好了!家在花桥,在上海上班的人很多很多,都是在上海卖不起房子的,跑去花桥买,现在上海解封了,通知他们来上班,能来上班就留下不能来上班就只好辞职,如果为了能来上海上班租房子住,那点工资又负担不起,真的是难啊,大家都有车贷房贷,不知道怎么度过难关
一家四口租房生活在上海,俩孩子在这边上学(有积分,可以参加中考高考),有一套房子在花桥。现在特别纠结,是把房子卖了在郊区买一套,还是回老家买?在上海郊区买肯定偏僻,而且只能贷款买两房,生活压力大。回老家可以买个大平方的生活质量会提升一些,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上海房租不降反涨之谜:疫情,大量人员返回家乡,大量人员收入下降。按理房租该降啊。非也,反而涨了,为何?
我的观点是上海可供出租的房屋太少了。上海早就限购了,我2012年在花桥买房,其实2012年或更早,上海就限购了。长期的限购,房价又高,租金回报不理想。这造成可供出租的房子其实很少。
每年大学毕业需要租房,房租到期需要续租,需求最后还是大于供应。
以我的小小观察,我所有亲戚里,没有出租房子的,因为都只有自己住的一套,没多余的。短暂有个亲戚父母去世,留套房,可以出租,但很快女儿结婚,房子收回让女儿住了。
这次疫情足足2个月,大量房租到期,租客要换房,以为会降价,出来一看,反而涨了。
跨省通勤是个伪命题。无论是以#燕郊# 为代表的环京,还是以花桥为代表的环沪,在疫情面前,都变成了代价。有网友这样说花桥,没有上海严重,却比#上海# 管得严。再看看燕郊,不也一样吗?更别说香河大厂固安了。不要再说燕郊以后通地铁了更加方便进京之类的话,千万别信,那都是房产销售的话术。你看看已经通了地铁的花桥,还不是说停就停吗?花桥的今天就是燕郊的明天,有钱就去工作地买房或租房,没钱就回老家卖红薯吧,您认同吗?
28岁在上海做保安,今年过年不能回家了,因为保安全年无休的。虽然今年也打给老婆将近20000元,但是老婆还是有点不高兴。老婆不想让我做保安,也不想长期跟我两地分居。
老婆想让我去送外卖或者跑腿,她好带着小孩来上海找我,平时给我做做饭之类的,但是上海租房太贵了一个单间需要2000左右,不知道去花桥租房在上海做跑腿可行吗?有没有人给个建议,因为我要一人赚钱三个人花需要节省!
还准备买学区房的小伙伴留意了,学区房可能就是未来买房最大的坑。
在住宅项目开盘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审核定价,其中学区因素占的权重非常大,特别住宅如果拥有本城市前三的学校,通常学区的权重可以占到30%左右,也就是地段,品质接近的房子,没有学区的房价可能是2.5万元/平方米,有学区价格就是3.5万元/平方米,100平米的房子差价可以有100多万。
特别春节后这一波一线城市涨价,有不少都是学区房点起的火,因为很多之前选择到国外留学的学生,都被迫在国内就读了,这些经济优渥的家庭肯定希望给孩子选个好的学校,所以学区房就一房难求了。
其实就在今年,上海、北京都对学区划分做了重新的调整,因为这里不仅关系到房价稳定的问题,更涉及到教育公平的问题。
我一直认为学区房存在重要的风险,因为学区划分基本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不确定因素非常大,但没有想到直接在本次高层会议上定调了,确实是利国利民,可以预计在不久的时间里,各地都会出台针对学区房的政策。
所以,你如果为小朋友就学,而即将要选择购买学区房,就必须要谨慎了。
其实,对于学习来说,更重要的是让小朋友养成一种好的品质,好的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多一点陪伴他们的成长,这比买什么学区房重要多了。
你家的书房就是最好的学区房!#学区房# #看房# #上海租房#
#上海头条#大学毕业生小高面对老妈的催婚紧箍咒,一直各种敷衍,今天忍不住跟老妈摊牌了。
他说:我不想结婚生孩子。为啥呢?因为我怎么看自己也不是一块出人头地的材料,一不是名校毕业,二也没什么真材实货,就算努力工作也只能在人堆里混到退休,以后能给二老养老送终就心满意足了,至于结婚啥的就不用考虑啦!
老妈说:你个不孝之子啊,脑子让驴给踢了。我们以前那么辛苦,自己吃不饱都要养孩子,你怎么就不行了?还不是因为你懒?
小高说:我才不懒,我要是懒就不会天天出去送简历找工作了。
老妈一听更来气,说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了你个不孝玩艺,你爸兄弟三个就你一个是儿子,难道要把香火断在你手里?
小高无语,老妈继续数落道:我说你这是咋的了,当初你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不准你早恋你偏要偷偷搞对象,老师告状还告到家里来了;现在倒好,上完大学了该搞对象的时候你倒趴窝了。真是不让你干啥你偏要干啥,让你干啥你倒不干了,你就是存心跟老娘对着干!
小高说:那是我以前太年轻,根本不了解这个社会,而且那个年龄所谓搞对象,也就是懵懵懂懂相互有个好感而已,跟结婚成家完全是两码事。你们以为生养一个小孩也没啥难度没啥花销,但那是二十多年前的行情啦,现在养一个小孩的成本有多大还用我说吗?不想让孩子以后吃苦,那不光要花费一大笔教育成本,而且还要孩子自己也有天赋才行,我这基因能遗传给孩子什么聪明才智啊?等他长大了只怕比我还没本事呢!
老妈一时愣在那里,于是小高继续说道:你们为了养我、买房就操劳了大半辈子,总算赶上做了最后一波个体户,靠着十几年小生意才挣来一处安身的房子。我现在就指望找个六七千块的工作先干着,去掉各种生活开销啥的一个月能剩3千就不错了,拿什么来买房子娶娘子生孩子呢?先不说抚养小孩,现在谈恋爱的成本有多高你不会不知道吧?
老妈说:先别考虑Q的事,不够的我们老俩口贴!房子你也不用买,现在先给你买台车,等你结了婚现在这房子就让给你,我和你爸到乡下租房子住。
小高说:老爸现在生意也不做了,也就在外面做保安每月三千来块,等以后退休了也不过六千出头;你退休金呢也就四千左右,你还一直看病吃药,拿什么贴我呀?还买车呢!至于说房子,我绝对不可能把你们挤出去自己独吞,这才是比不结婚更大的不孝,大一百倍一千倍的不孝!
老妈说:你怎么对自己那么没信心呢?前阵子看了个电视剧,那小伙子一开始天天上街给人擦皮鞋,后来不是成了大老板了?
小高真是哭笑不得:哎哟我的老妈,昨天还听你说现在电视剧越编越离谱完全当不得真,这才过了一天时间你又用它来教育我,你这弯子转得也太快了吧!
老妈也笑了:我不管那么多,反正半年之内你必须搞到对象,三年之内必须成家!
小高说:好好好,我都听您的行了吧?明天就给你娶个媳妇回来行了吧?
老妈也知道他是说反话,聊天至此就算聊死了。
不过在我看来,小高今后还是会结婚成家的,而且爸妈也确实会给他腾地方自己搬到郊区乡下住的。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比如我有个年长的同事就把市区房子让给儿子做了新房,自己和老伴搬去江苏花桥镇了,那里有一套他多年前买下准备升值盈利的炒作房,现在刚好解决了大问题。老俩口退休收入加起来过万,每月补贴个大几千元给儿子也没啥难度,都是一家人骨肉至亲,说啥啃老啃小那种难听话干啥?我看他们过得和和睦睦的真心挺好。
也许是因为我与小高的妈妈是一代人,我认为这位老大姐思路没错,问题出在小高那里。我看他才是电视剧看多了,他认为只有做个像那些白领精英剧中的成功人材,才能把婚姻提到议事日程,而这个逻辑显然是幼稚可笑的。#我要上 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