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毒教材最后还有吗】,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毒教材最后还有吗:回看毒教材事件,就这么结束了?
- 2、毒教材最后还有吗,毒教材还没有下文
1、毒教材最后还有吗:回看毒教材事件,就这么结束了?
教材意味着什么?教材意味着国家的命脉和孩子的未来!
昨天央视新闻发布了一条视频“美国内部文件曝光,将在2025年向中国开战”,我这并非是危言耸听,不管美国在2025年是否真的做出动作,但是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鹭港的国家,但是却有人想称霸想要我们“国家和孩子的命”!
有些国家表面上想通过各种军事手段打压和逼迫我国,但殊不知在背后他们也干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毒教材!
2013年河南一位教培老师率先打响了质问毒教材的第一枪,他发现人教版的小学语文书上错误竟然高达37处,这一点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为什么?因为人教出版社是直属于我国教育部管辖的,因此他的权威性在中国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因此该老师在16年的时间里一共与出版社打了20多场官司,但是结果都毫无悬念的败诉!
时间来到2022年,毒教材一事才真正的被人们察觉到,这件事的起因很简单,源于一名母亲发布的视频,视频里她手中所拿的课本插图令人难以启齿,而且某些短句中也夹杂着很多挑逗无厘头的言语,视频的最后该女子问道“这种现象正常吗”?最终毒教材才引起广大网友的重视,一时间各大平台上的各类奇丑乱脏的教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无数家长发文“原来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就学这个东西”!
这是什么神仙操作?
1953年毛主席就曾说过“谁要是敢在教材上动手脚,行不正之风,那么他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敌人”,最后在一场大会上主席还亲自集结了近300名知识分子来编写教材,可见老一辈革命家对教材的重视程度!可是为什么到了现在就变了质呢?
毒教材一事持续了近数月,最终官方的通报出来了,我们从这个通报中就可以看出教材一事的确有人动了手脚,因此人教社里的多个主编和负责人被记大过甚至是直接免职,这个结果可谓是大快人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掀起这层大浪,那么毒教材还会影响几代人?
但是事情到这里还远没有结束,想要根治这件事难道靠处罚和免职几个人就可以了吗?因此一位女教授再次挺身而出——钱一教授!
钱一教授
毒教材一事在我国存在至少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总要有人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一本教材在编辑印刷出版的过程中要经过多道严格的审核,可是为什么十几年的时间他们依旧能出现在教科书上?因此要把这背后的人和事连根拔起恐怕犹如登天,他们这么做无非就是被金钱收买被人心蛊惑,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叛徒!
钱教授在其社交账号中多次呼吁彻查此事,并且多次拿着手中的铁证上诉至法院,可是她所期待的回应却遥遥无期。或许很有很多人认为她这么做是为了名和利,但是我想说的是她作为中南大学的特聘教授而且在多家大学都有任职,因此他会缺名和利吗?她什么都不缺,她缺的正是将某些作恶之人绳之以法的力量!
事情到这里似乎就结束了,网传这位钱一教授已经失联了近一个星期,其团也曾透露消息已经前往其家中查明情况,时至今日他的团队依旧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难道这件事到这里就真的结束了吗?虽说现在的教材在经历过上次洗礼之后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这背后的“配套产业链”却依旧安然无恙,他们是受何人指使又是收了谁的好处,这一点我们不的而知,但是我们却知道这批人依旧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这合理吗?
最后我想起了谭嗣同的一句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确实中国不缺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股清流,她们在寻找正义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2、毒教材最后还有吗,毒教材还没有下文
人们的觉醒,有的时候是一点一滴开始的,有的时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开始的。
前段时间,“毒教材”事件牵涉的人物之广,引发的热议规模之大,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千千万万的家长忽然惊愕地发现,日常所用的教材居然掺杂了那么多不堪入目的插图,那么多别有用心的细节刻画、价值观诱导,所以反应才如此强烈。
事件从酝酿到高潮已经过了一段时日,相关人员如何处理也没有尘埃落定,难道是要等到新教材的推出来对冲此事的影响?也只是个猜测。
中国传统的论资排辈和部门管理的僵化古已有之,想要解决绝非朝夕之功,不要说我等升斗小民的影响力,就是如同饶毅教授这等一校之长,也有力有未逮的时候。
7 月 13 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名单的公示》,其 中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18 所高校,而在抗疫工作中居功甚伟的首都医科大学名落孙山,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为此,该校校长饶毅在其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上发布文章,表达了对这份公示名单的不同意见:北京的四所医学院,三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都名列其中,只有首都医科大学例外……如果让入选的 15 个外地公共卫生学院的院长匿名公平投票,他们只可能都投首医为北京第一。
你看看,大教授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何况我等!
所以,有些问题的解决,绝非朝夕之功,而是一场持久战,是一点一滴的争夺,一丝一丝的进步,一步一步地逼近胜利。
同时,我也绝对信任我们的国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地识别和剔除某些害人虫。这也是大国办事的节奏,治大国若烹小鲜,戒急用忍,不可能暴风骤雨,只能逐步推进,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然而,这个事件的发生,是有成果的。
同样在文化领域,某些有问题的电视剧,就被广大群众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例如最近上映的《人生若如初见》开播之后两个小时,就被紧急下架。
原因是观众发觉剧中拿清末的保皇派中、武昌起义时的禁军统领当做主角,并将其塑造成救亡图存的“英雄”,还让革命先烈(原型为“秋瑾”)跟保皇派(兼屠杀革命者的刽子手)谈起了恋爱,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
其次是电视剧《广州十三行》,以“虎门销烟”为大背景,居然将林则徐禁烟行动中要抓的人(“十三行”中怡和行的主人伍秉鉴之子伍崇曜)塑造成被“蒙冤入狱”的好汉。
一个靠出卖国家利益,勾结洋人走私鸦片赚钱的奸商,在《广州十三行》里,竟摇身一变成了热爱国家、大义凛然的商人,先贤林则徐反而在剧中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反面人物,简直将颠倒黑白、胡说八道发挥到极致。
这种操作,在以前也许可以浑水摸鱼、蒙混过关。只要剧情够精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幸的是经过前期“毒教材”事件的历练和教育,广大人民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不再被华丽剧情迷惑,直指历史实质和内含的价值观诱导,毫不留情的揭露了其中丑陋的一面,迅速致使其下架。
关于《广州十三行》,甚至有网友在文章中指出:
“从资料上来看,这部剧的编剧是很有名气的,曾编剧过不少知名影视作品,像《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等,而从中也能看出,这名编剧是了解历史的,肯定也知道《广州十三行》中的主角,既然了解还把他写成正派,那么大概率是收钱办事罢了!”
事情背后的真相我们没有调查清楚,不敢妄言。
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广大观众鉴赏能力的提升,以后要想继续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观,在文化影视作品中歪曲历史,掺杂私货,这种行为会越来越艰难,越来越容易被广大观众发觉和批判,花大钱拍出来的电视剧一旦被贴上这种负面的标签,必将名声扫地、血本无归,这客观上也是对我们文化领域的一种净化,一种正向激励。
所以说,“毒教材”事件的出现,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终于有了可喜的收成。
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们还将收获更多!
在广大人民日常所见的文化教育、媒体影视领域,夹杂私货,宣扬有问题的价值观,意图瞒天过海,浑水摸鱼。这种行为,以前可谓屡见不鲜。
有些关窍,不说明白还会掉以轻心,不以为然。
可是一旦把里面的门道掰开揉碎,再想夹杂私活、带节奏,就没那么容易了。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倒要看看还有哪些蝇营狗苟之辈继续在暗地里做一些什么勾当。
此外,美国对好莱坞剧本的审查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啊。
有一本书叫做《好莱坞行动:美国国防部如何审查电影》,由美国人戴维·罗布(David L. Robb)撰写。
书中披露,美国军方会对好莱坞提出协助申请的影视剧本进行严格的审定,并按照自己所期望展示的美军正面形象提出修改意见,对不利于美军形象的部分予以删除,如果片方不遵从美军的意见行事,则得不到美军的协助。
有目共睹的是,美国大片越来越“政治正确”了,甚至为了政治正确而歪曲历史事实,捏造出一些侮辱人智商的人物和情节,可谓历史虚无主义的集大成者!
那么,不说如同号称民主、自由的美国这样“私人订制”,量身打造好莱坞历史虚无主义大片,
至少,忠于历史、弘扬正能量是基本的题中应有之义吧?
文化作品如果不为人民服务,不为引导和推动历史向正确方向前进服务,那么还有多少存在的价值呢?
本文关键词:毒药书旧书籍,毒教材使用13年,对毒教材的认识,毒教材现在还有吗,毒教材的危害。这就是关于《毒教材最后还有吗,回看毒教材事件,就这么结束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