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本次会议,强调五个重点,其中两个重点都提到房产。
这次会议是对网络平台经济和地产业的转折点,对房产利好最大。把房产消费摆到新能源汽车之前,还提出化解头部房企的债务风险,这对港股地产利好最明显。因为出现债务危机的头部房企都在港股,如碧桂园、旭辉、雅居乐等,这些都是优质头部房企,虽然出现债务危机,但没有暴雷,而恒大、融创、世贸则属于劣质头部房企,债务暴雷业绩也暴雷,A股中也有一批劣质头部房企如绿地、金科、中南等,债务业绩都暴雷。
现在港股地产中,国企的估值平均是民企的三四倍,民企的物业股也受拖累。所以,中长线看,民企地产发展空间可能受限,但民企物业估值应该向国企靠拢。实际上,数据显示,民企物业的竞争力远超国企。
高层最新表态:“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所以说,这是一次重大转折。
摘自网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
思路仅供参考!
住房改善点评:这是最实质的内容,十年来首提支持住房改善,并且望在居民需求首位,注意这里用了“住房改善”一词,并不是“住房保障”一词,改善是小换大,120方或144方以上的为改善,并且这个是二套或多套房,过去用的“住房保障”一词更强调居者有其屋,是保障性基本住房,一般指90方或以下,过去在强调“住房保障”的年份是支持居民购买首套不大于90平方住房,并且配套的是要求开发商必须要建造相当大比例的90方或以下的住房。
既然是改善性住房,那就是两套或以上住房,问题就来了,除了居民收入问题外,阻碍特定区域居民购买改善性住房的重要因素就是购房指标,就是不允许或高压条件才能购买二套住房,并且需要支付更高税费和贷款利息,更高的二套贷款首付比例。

这会议是中央2023年的经济建设总纲要,定调了这个纲要相当于下发指令明年将会逐步改变阻碍居民购买改善性住房的中央及地房政策,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一线,二线城市放开二套房甚至多套房购房指标,尤其是废除某些地方非人性的单身无购房资格的规定。这有点像计划生育的放开多胎生育一样,定能在短期内带来住房需求井喷;降低二套或多套房交易的税费成本与一套房看齐,降低二套或多套房贷款利息加成和首付比例提高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点评
去年相似的段落是如下“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谈的是整个大局的碳中和,是一个很泛的概念,包括新能源汽车,储能,风光热核电这些。今年单独将新能源汽车拿出来讲,因为这块是工业实力和出口输出的重中之重,亦是我国解决对外石油进口依赖的主要着力点,是最能体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着力点,亦是让外国友人认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输出点。

纵向对比中德的复兴,无不以日本车德国车享誉全球为重心的,汽车可以说是国内的第二实业亦是第一出口业,也是工业发明创新的重要基地,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卖向全世界,向全世界输出中国创造不单是价廉的,而且是质美的,技术上是全球领先的,如同过去的通信和高铁技术,成为我国对外的重要名片,将是我们这一代人奋头的目标。
三:养老服务等消费
这是今年首提的,去年的段落是如下:“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去年是将养老放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一栏概括而过的,今年是首提并且是独立提出。
2022将是难忘的一年,在临近年底我们选择了直面新冠冲击,而从目前的数据看,今年我国出人口会出现共和国解放以为首次的负增长(1959-1961数据不可考),从今年开始我国人口在不大力放开移民政策的情况下将会萎缩,并且这仅仅是慢长人口萎缩的开始,我们不得不大力面对养老问题。这消息是首提的,预计市场将会反映到,建议关注养老产业 ,尤其是养老住房产业。

今年的一号文件,年底前房地产全国联网,还剩两个月了,全国全方面增收房地产税?大家有什么看法???二手房,新房,楼市???
现在网络费用又不是很高,能买得起和你同户型的住房,难道还缺这点钱?
段子:网络上预测全国各地楼市下跌会成定局,只是分化程度不一而已!房产税会加速落实(改变地方财政当下严重不足状况),这加剧了楼市价值回归的速度,使得银行对房地产视为风险资产,抵押低,变现难,有谁愿握着多余的房产?貌似是楼市大量过剩,不下跌才怪?
真正的炒房客,其实并不多。有钱人喜欢房子多,跌点,也没伤筋骨。苦的是,抵押贷款又还不起贷款的人,无论是主动出售,还是被拍卖,都损失很大。
【四川省启用二建注册证书等11类电子证照】

5月7日,四川省住建厅发布《关于启用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电子证照(第二批)的通知》(全文附于文尾)。
决定于2022年5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等11类电子证照。
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电子化后,意味着可全国联网查询,打破壁垒,有效杜绝假证伪证挂证。
#挂证##二建#
户户有房!一户家庭最多一套房!一户家庭最少一套房!高必玉1让房管局全国联网,查出并按名下房产数量排列。对炒房客无差别的提出要求,在限定日期内处理掉多余住宅房产!也可以按名下房产数量的多少从高到低分批次处理掉多余住宅房产。2按照户口簿为准的一户家庭名下的房产数量统计出来并按照多少排列出来,同样要求限定时间内处理掉多余住宅房产!所有家庭成员名下所有的住宅房产数量必须小于等于1。2个儿子及以上的分出去的先跟父母签订租赁合同寄居父母家里,成立新的家庭新的户口,这个新户口便有购房资格。如果是农村的本来就是0房产家庭直接购买即可。


湖南一县委书记号召“多买房”背后:去年该县人口负增长、住宅竣工面积增173.9%
01:30差价20%的税只是暂时的,大数据已完善,税务部门正在和房产部门对接联网,对接完毕,房产税全面开启,炒房客和小中介们蹦哒不了几天了。
周末并没看到针对停贷冲击的实质性政策利好,地产拆弹过程中依然需要防范停贷的进一步发酵和冲击
【市场表现】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地产行业数据:今年1-6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57683亿元,同比下降31.8%;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8314亿元,同比下降5.4%;其中,住宅投资51804亿元,下降4.5%。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488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99429万平方米,下降2.9%。房屋新开工面积66423万平方米,下降34.4%。住宅新开工面积48800万平方米,下降35.4%。房屋竣工面积28636万平方米,下降21.5%。住宅竣工面积20858万平方米,下降20.6%。1—6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89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6.6%。商品房销售额66072亿元,下降28.9%;住宅销售额为57683亿元,下降31.8%。

仲量联行发布上海房地产市场报告:二季度上海市住宅成交量减至约130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2.4%,同比下降49.5%。高端住宅市场方面,6月以来销售及备案节奏加快,前一个季度入市但未完成销售进度的项目,在二季度均通过线上系统成功签约。因此,6月份高端住宅市场销售量增长显著,其中二季度成交高端商品住宅1239套,环比上升15.9%,同比上升154.4%。在6月出台了提振楼市措施后,上海住宅项目入市销售的流程将进一步加快,二季度延期开盘的项目将与原计划三季度开盘项目同期入市,同时加剧下半年高端楼盘销售的竞争程度。
【房企跟踪】
碧桂园服务获摩根大通增持:格隆汇7月18日丨根据联交所最新权益披露资料显示,2022年7月12日,碧桂园服务(06098.HK)获JPMorgan Chase & Co.以每股均价27.2694港元增持好仓183.95万股,涉资约5016.2万港元。增持后,JPMorgan Chase & Co.最新持好仓数目为169,448,483股,持好仓比例由4.97%上升至5.02%。

万科南沙项目业主因噪音超标等问题停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有网络平台传播的《广州市南沙区万科海上明月业主强制停贷告知书》显示,“万科海上明月2018年销售宣传对购房有决定影响作用的配套至今无一兑现,并且噪音严重,不满足居住条件”。万科海上明月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属于南涌口村留用地合作开发项目,由万科集团下属公司广州市万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2017年起开发建设,2018年开始对外销售,2020年底陆续完工并已全部交付,正有序为业主办理房产证,不存在“烂尾”情况。对于业主因噪音超标等问题提出的维权诉求,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上述《告知书》中反映的高速噪音和小区相关配套问题与按揭贷款法律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如果没有得到银行的回应和同意,也没有得到法院的判决支持,贸然停贷的购房人往往就成了违约方,征信就会受到影响,还可能会被诉到法院,甚至可能会被法院强制执行。

【研报摘要】
近期中金对行业数据进行点评“6月销售好转、投资走弱,亟待供给侧举措”:
1)6月商品房销售同比跌幅明显收窄,但3季度或存在二次探底风险。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8%和21%,均较5月(-32%和-38%)明显收窄,该趋势与高频口径销售数据(6月-30% vs 5月-54%)也保持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前期金融端和行业端的需求支持政策逐渐起效以及推盘量季节性走高。往前看,尽管3季度起基数明显走低,但考虑到近期居民购房情绪或受到冲击,不排除新房销售二次探底、复苏慢于预期的可能。
2)6月房地产投资相关指标同比跌幅均走阔,房企信用端举措亟待推进。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净增量同比跌幅均有不同程度走阔(6月-9.4%、-45%和-48% vs 5月-7.8%、-42%和-40%),企业信用风险仍是压制投资端指标修复的最重要原因。往前看,考虑到3季度为房企信用债到期高峰,如果居民购房观望情绪走高、新房销售持续承压,则将对房企现金流形成额外压力,信用事件发酵可能进一步压制实体市场复苏,投资相关指标的修复或须迟至明年年中;如果供给侧围绕应对房企信用风险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所推进,或有望阻滞潜在负向循环的形成。6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跌幅收窄,销售回款改善但其他来源资金仍弱。6月房企到位资金同比下降24%,跌幅较5月(-33%)明显收窄,其中销售改善是主要原因,6月定金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同比跌幅收窄至-31%和-20%(5月-49%和-34%),但国内贷款同比跌幅仍处于底部(6月-32% vs 5月-34%),自筹资金同比跌幅也进一步加深(6月-18% vs 5月-13%)。
【独家|10月1日起广东除广州外认房不认贷?广州人行:不实信息】9月30日晚间,一份印有“广东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抬头的《关于调整辖内房地产信贷政策的决议》文件截图在网络流传较广。其中提到,自2022年10月1日起,辖内(除广州)的各地级市可按地方政府诉求,实行首套和二套商品住房“认房不认贷”政策,以及部分地市的首套房首付和利率调整的信息。广州人行相关负责人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经向有关业务部门证实,此为不实信息,请各方勿传勿信。(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