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月亮在诗词中的36个别称,诗意浪漫,可用取名:望舒、桂轮、广寒
- 2、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月亮的雅称类说
1、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月亮在诗词中的36个别称,诗意浪漫,可用取名:望舒、桂轮、广寒
人的心与浪漫邂逅,月亮就有了许多诗意的名字。
桂纶镁、戴望舒的名字会不会源于月亮呢?认识一个小朋友叫广寒。
1.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婵娟:本指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月亮。
2.宝镜,比喻月亮。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宋·李朴《中秋》
3.寒玉,比喻月亮。
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宋·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
4.圆景,代月亮。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曹直《赠徐干》
5.圆光,代指月亮。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6.月魄,魄,古同“霸”,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高适《塞下曲》
7.玉魄,代称。
玉魄中天满,清辉近水多。
——何景明《对月》
8.冰镜,比喻月亮。
团团冰镜叶清辉。
——孔平仲《玩月》
9.玉轮,比喻月亮。
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元稹《月》
10.玉盘,比喻月亮。
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
——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
11.冰轮,比喻月亮。
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苏轼《宿九仙山》
半璧:喻弦月。
蓂新半璧上,桂满独轮斜。
——庾信《望月》
壶挂在月亮上呢
12.玉弓,比喻月亮。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
13.玉钩,比喻月亮。
指点南楼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白居易《三月三日》
14.桂魄,来自神话传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15.桂轮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唐方干《月》
16.兔魄
慈鸟夜夜向人啼,几度沙窗兔魄低。——元范椁《赠郭判官》
以下的17—33与神话传说玉兔捣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有关
17.玉兔
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18.金兔
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
——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19.玉杵
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
——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20.沉钩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
——卢照邻《江中望月》
21.月桂
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
——张正见《薄帷鉴明月》
22.桂月
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23.桂宫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沈约《登台望秋月》
24.素娥
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宋·范大成《枕上》
25.月娥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26.玉蟾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
——唐·李白《初月》
27.寒蟾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梦天》
28.凉蟾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李商隐《燕台诗秋》
29.孤蟾
孤蟾久未上,五写不成归。
——宋·司马光《停月亭》
30.蟾蜍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方复回。——刘商《胡笳十八拍》
31.蟾桂
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唐·罗隐《旅梦》
32.蟾兔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古诗十九首》
广寒宫
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
——杨万里《木犀初发呈张功父》
33.望舒,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
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
——曹丕《在孟津》
34.阴精,古人认为,月为阴气之精,日为阳气之精。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
35.阴魄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
——马戴《中秋月》
36.夜光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屈原《楚辞天问》
2、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月亮的雅称类说
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文/激浊扬清自古以来,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心愿千百年来,人们拜月赏月,歌之咏之,每每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的悲欢离合绾合在一起多少文人墨客对月抒怀,望月怀远,思乡念亲,吟诗作文,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这些名篇佳句意蕴丰厚,寄寓遥深,精警动人,读之不觉让人如饮琼浆,心驰神荡,齿颊流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
文/激浊扬清
自古以来,月亮,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心愿。千百年来,人们拜月赏月,歌之咏之,每每将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的悲欢离合绾合在一起。多少文人墨客对月抒怀,望月怀远,思乡念亲,吟诗作文,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这些名篇佳句意蕴丰厚,寄寓遥深,精警动人,读之不觉让人如饮琼浆,心驰神荡,齿颊流芳。
而在这些名篇佳句中,常常有大量关于月亮的雅称,它们恰如镶嵌在夜空中的星星熠熠生辉,夺人眼目。这些关于月亮的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的雅称,诠释、演绎了只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笔者试就中国古诗文中众多关于月亮的雅称作简要分类解说,以期与同好共赏。概言之,中国古诗文中众多关于月亮的雅称,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来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的雅称
1.因初月如钩,以故月亮有了“银钩”“玉钩”“琼钩”“悬钩”(出自南北朝庾信《灯赋》:“琼钩半上,若木全低。”)等雅称。用例如:
宋朝李弥逊《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唐朝李白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唐朝白居易《三月三日》:“指点南楼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宋朝张元干 《花心动·七夕》:“断云却送轻雷去,疎林外,玉钩微吐。”/ 唐代上官仪《咏画障》:“蔡女菱歌移锦缆,燕姬春望上琼钩。”宋代 陆游 《题湖边旗亭》:“渡口远山颦翠黛,天边新月挂琼钩。”/ 南朝·梁·宣帝《游七山寺赋》:“枳椇列植而为薮,悬钩触草而徘徊。”唐朝康庭芝《咏月》:“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宋朝陆游《闲咏园中草木》:“一树山樱鸟啄残,悬钩半舍亦甘酸。”等。
2.因弦月如弓,以故月亮有了“玉弓”“半弓”“悬弓”等雅称。用例如:
唐朝李贺《南园》诗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明朝杨慎《塞垣鹧鸪词》:“ 秦时明月玉弓悬, 汉塞黄河锦带连。”/ 唐朝元稹《春》:“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元朝 郭钰《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古陂浄泻秋千顷,归路斜分月半弓。”/唐代杜牧的《题白云楼》 (一作许浑诗,题作《汉水伤稼》):“西北楼开四望通,残霞成绮月悬弓。”清朝杜文澜《古谣谚》:“月如悬弓,少雨多风;月如仰瓦,不求自下。”等。
3. 因满月如轮,以故月亮有了“玉轮”“金轮”“冰轮”“霜轮”“珠轮”等雅称。用例如:
唐朝元稹 《月三十韵》:“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唐朝李商隐《碧城三首》诗其一:“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宋代岳珂《塔灯六言四绝》:“金轮示现清夜,火树高腾碧虚。” / 宋朝苏轼《宿九仙山》“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宋朝陆游《月下作》:“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唐朝 陆龟蒙《中秋待月》诗:“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唐朝吴融《春晚书怀》诗:“嫦娥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 唐末宋初诗人刘兼《晚楼寓怀》:“月沉江底珠轮净,云锁峰头玉叶寒。”等。
4. 因满月如盘,以故月亮有了“玉盘”“银盘”“晶盘”“冰盘”等雅称。用例如:
唐朝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朝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宋朝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元朝克中 《醉花阴》套曲:“玉盘光静,澄澄万里晴。”/ 唐朝卢仝《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宋朝陆游《十月十四夜月终夜如昼》诗:“月从海东来,径尺熔银盘。”/ 清朝龚鼎孳《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词:“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清朝龚自珍《忆瑶姬》词:“定万古长对晶盘,敛庄严宝相,独坐婵媛。”/ 宋朝 高观国《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词:“晚云知有关山念,澄霄卷开清霁。素景中分,冰盘正溢,何啻婵娟千里。危栏静倚。”明朝屠隆《彩毫记·祖饯都门》:“羡你学克武库,才郁虹梁,志洁冰盘,一任浮云舒卷。”《红楼梦》第四八回:“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等。
5. 因满月如镜(鉴),以故月亮有了“玉镜”“金镜”“冰镜”“飞镜”、“玉鉴”“金鉴”“宝鉴”等雅称。用例如:
唐朝 张子容 《璧池望秋月》诗:“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宋朝 杨万里 《月夜观雪》诗:“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挂青天。”/ 唐朝元稹《泛江玩月十二韵》:“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宋朝陆游《隔浦莲近拍》词:“烟霏散,水面飞金镜,露华冷。”/ 宋朝孔平仲《八月十六日翫月》诗:“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元朝杨载《夏夜对月》诗:“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观冰镜落沧波。”/唐朝李白《把酒问月》诗:“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宋朝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词:“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宋朝 梅尧臣 《次韵答王景彝闻余月下与内饮》:“仰头看月见新鸿,形影双飞玉鉴中。”明朝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三》:“是日碧天如濯,明旭晶然……对之觉尘襟汤涤,如在冰壶玉鉴中。”/ 宋朝 梅尧臣《晚过天汉桥堤上行》诗:“海月开金鉴(鑑),河冰卧玉虬。” / 宋朝赵鼎《怨春风·一斛珠》“宝鉴菱花莹。孤鸾慵照影。”明朝谢谠《四喜记·佳期重会》:“湘帘高卷,遥看宝鉴(鑑)空悬。暗想当年奇遇,美景依然。”等。
6.因满月如丸,以故月亮有了“金丸”“素丸”等雅称。用例如:
唐朝 骆宾王《畴昔篇》:“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宋朝 陆游《检旧诗偶见》:“正驰玉勒冲红雨,又挟金丸伺翠衣。”宋朝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元朝元好问《长龙吟》:“素丸何处飞来,照人只是承平旧。”等。
7.此外,如“玉环”“玉壶”“冰壶”“玉碗”“玉盆”“玉团”“寒璧”“寒玉”“清规”(月满如规,光辉皎洁,故谓。)“金饼”“团栾”(指圆月)等有关月亮的雅称,均是来源于月亮本身特征的雅称,不再赘述。
用例如:
唐朝白居易《和<栉沐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唐朝 朱华 《海上生明月》诗:“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宋朝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词:“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唐朝 元稹《献荥阳公》诗:“冰壶通皓雪,绮树眇晴烟。”宋朝 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诗:“人间何处冰壶是,身在冰壶却道非。” /唐朝韩愈《昼月》:“玉碗不磨着泥土,青天孔出白石补。”/ 唐代 王建 《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四》:“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明朝祝允明《八声甘州·咏月》:“论冬月倍加清耿,与冯夷六花争胜。玉团琼屑交相映,占断了天地澄清。”/ 宋朝陆游《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酒阑江月上,珠树挂寒璧。”陆游《秋夜独过小桥观月》:“乍圆素月升寒璧,欲散微云蹙细鳞。”/ 唐朝李贺《江南弄》:“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宋朝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唐朝 卢照邻 《琴曲歌辞·明月引》:“澄清规於万里,照离思於千行。”唐朝 李商隐 《赋得月照冰池》:“高低连素色,上下接清规。”唐朝 齐己 《中秋月》诗:“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宋朝 苏舜钦 《和解生<中秋月>》:“银塘通夜白,金饼隔林明。”宋朝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六一居士》:“《中秋夜待月诗》,和者数人…… 孙平父 一联云:‘坐待银盘生海底,俄惊金饼上云头。’”/宋朝 林逋《又咏小梅》:“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清朝纳兰性德《菩萨蛮·回文五》:“月也异当时,团栾照鬓丝。”等。
8.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月亮的雅称“玉羊”。
月亮的这个雅称有点特别:玉羊,最初是天狼星的别称;一般认为到了南北朝时期,扩展成为月亮的雅称,盖因月光柔和,故以羊作比,用以指月亮、月光。(《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上》)用例如:
南朝· 梁· 刘孝绰《望月有所思》:“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诗中以“金虎”喻热辣辣的太阳,以“玉羊”喻洁白柔和的月亮)《敦煌二十咏》之《水精堂咏》 :“暗碛铺银地,平沙散玉羊。”等。
二、来源于神话传说的雅称
1.“兔”字系列雅称(源自神话传说“玉兔捣药”)
中国神话传说谓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关于月亮的“兔”字系列雅称:“玉兔”“冰兔”“金兔”“银兔”“玄兔”“顾兔(菟)”“寒兔”“夕兔”“瑶兔”“兔影”“兔辉”等。就连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雅称。用例如:
唐朝 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唐朝 韩琮《春愁》“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宋朝 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 唐朝 李绅 《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 隋朝江总《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隋朝 江总《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唐朝卢仝《月蚀》诗:“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 隋炀帝《望江南》:“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花枝。”唐朝 皮日休《醉中先起李谷戏赠走笔奉酬》:“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 / 南北朝 谢庄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唐朝白行简 《新月误惊鱼赋》:“桂影西南,尽迷玄兔;与波上下,难晦紫鳞。” 近代诗人宁调元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只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 南朝·梁·何逊 《七召·神仙》:“顾兔才满,庭英纷而就落。” 唐朝 李白 《上云乐》诗:“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 唐朝 李贺 《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唐朝 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 唐朝 王勃《上明员外启》:“侧闻金乌耸辔,俯圆燧而抽光;瑶兔浮轮,候方诸而吐液。”唐朝 黄滔《丈六金身碑》:“一夕雨歇天清,风微月明,瑶兔无烟,铜龙有声。”/ 唐朝 卢照邻《江中望月》:“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明朝 刘基《摸鱼儿》词:“新凉夜,兔影澄清汉渚。寥寥鸿雁飞度。” / 唐朝黄颇《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 宋代周密《南楼令(戏次赵元父韵)》:“玉杵玄霜才咫尺,青羽信、便沈沈。” 宋代王铚《中秋招叶子谦》:“悄然望玉杵,无声桂影中。”明朝汤显祖《牡丹亭·闹殇》:“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等。
2.“蟾”字系列雅称(源自神话传说“蟾蜍成精”)
中国神话传说谓月亮上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由此产生了关于月亮的“蟾”字系列雅称:“玉蟾”“明蟾”“清蟾”“冰蟾”“寒蟾”“凉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圆蟾”“孤蟾”“新蟾”“小蟾”“玉蜍”“蟾宫”“蟾阙”“蟾窟”“蟾轮”“蟾魄”“蟾精”“蟾镜”“蟾盘”等。用例如:
唐朝 李白《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唐朝 方干《中秋月》:“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 唐朝 舒元舆《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明朝 刘基《次韵和十六夜月再次韵》:“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 唐代 韦应物《游灵岩寺》:“兹焉赏未极,清蟾期杪秋。”宋朝 张先《于飞乐令》:“宝奁开,菱鉴静,一掬清蟾。”宋朝贺铸《采桑子·罗敷歌》:“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宋朝 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诗:“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 明朝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 嫦娥 奉?”南宋 侯寘《青玉案》词:“腊梅开遍,冰蟾圆后,梦断灵溪路。” / 唐朝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宋朝 张铣《玉树后庭花》词之二:“青骢一骑来飞鸟,靓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台城秋草。”/ 唐朝李商隐 《燕台四首·秋》:“月浪冲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宋朝晏几道 《阮郎归》词:“个人鞭影弄凉蟾,楼前侧帽檐。”清朝纳兰容若《天仙子·水浴凉蟾风入袂》词:“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唐朝 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书怀》:“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明朝 高启《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冢理声秋不晓。”/ 唐朝 白居易 《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元朝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正天淡云闲,明滴溜银蟾似海山。” 清朝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一夕宴罢,宿蝶未来,银蟾犹皎。”/ 宋朝 梅尧臣 《李康靖少傅夫人挽词》之一:“宝剑知终合,灵蟾已陨西。”/ 唐朝 李商隐《楚宫》诗之一:“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清朝 洪升《长生殿·闻乐》:“待将天上乐授宫襜,密召芳魂入彩蟾。”/ 唐代 黄滔《卷帘》诗:“绿鬟侍女手纤纤,新捧嫦娥出素蟾。”宋代 张元干《青玉案·筠翁生朝》词:“玉钩斜挂,素蟾初满,醉惬浮瓜冷。”/ 唐朝 张碧《美人梳头》:“玉容惊觉浓睡醒,圆蟾挂出妆台表。”宋朝 张先《凤栖梧》:“明日不知花在否?今夜圆蟾,后夜忧风雨。” / 《宋史·乐志十五》:“残霞弄影,孤蟾浮天外,行人触目是消魂。”宋代司马光《停月亭》:“孤蟾久未上,五马不成归。”明代黄佐《十一夜月》:“八月逾旬夕,孤蟾半丽空。”/唐朝 温庭筠《夜宴谣》:“高楼客散杏花多,脉脉新蟾如瞪目。”宋朝 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二:“忆在秋浦北,空江上新蟾。”/ 宋朝 吴文英《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明朝 徐复祚《红梨记·诗要》:“天上玉蜍欣独占,河中匹鸟恨难招,何时琴瑟调。” / 唐朝 袁郊《月》:“嫦娥窃药出人间,藏在蟾宫不放还。”宋朝 袁去华《水调歌头》:“一叶堕金井,秋色满蟾宫。”/ 元朝 丁鹤年《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诗:“已为蟾阙彦,仍就鹄山居。”明朝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只恐着蟾阙难登,谁敢把丹桂高扳。”/ 宋朝 张先《少年游慢》词:“昼刻三题彻,梯汉同登蟾窟。”宋朝 苏轼《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唐朝 元凛《中秋夜不见月》:“蟾轮何事色全微,赚得佳人出绣帏。”南唐 李中《云》:“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唐朝 元稹《纪怀赠李户曹》:“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唐朝 顾甄远《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浄。”清朝 钮琇《觚賸·酒兵》:“佳时怡遇蟾魄圆,触着狂怀兴蓬勃。”/ 唐朝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叶凤彩之英姿,辨蟾精于弱岁。”/明朝 陈子龙《长安夜归曲》:“鸾篦蟾镜晓留人,御沟一夜冰纹白。”/ 唐朝 曹松《中秋对月》诗:“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清朝 黄景仁《中秋夜雨》诗:“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 等。
3.“桂”字系列雅称(源自神话传说“吴刚伐桂”)
中国神话传说谓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但桂树却随砍随合。由此,又产生了关于月亮的"桂"字系列雅称:“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花(桂华)”“桂枝”“桂丛”“桂轮”“桂影”“桂魄”等。用例如:
唐朝 曹松 《中秋月》诗:“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宋朝 葛胜仲 《虞美人》词:“一轮丹桂窅窊树,光景疑非暮。” / 南朝·梁·元帝《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晖。”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清朝 曹雪芹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 南北朝庾信《终南山义谷铭》:“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南朝·梁·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生白露。”南北朝谢灵运《日出东南隅行》:“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 / 元朝 郝经 《三汊北城月榭玩月醉歌》:“露华涨冷濯桂窟,氛露洗尽豁四旁。”/北周庾信《舟中望月》:“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唐朝 韩愈《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宋朝 范成大《好事近》:“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唐朝 卢照邻《明月引》:“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唐太宗李世民《辽城望月》:“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唐朝 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之一:“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清朝洪升《长生殿·重圆》:“听何处奏钧天,想近着桂丛边。”/唐朝 李涉《秋夜题夷陵水馆》:“凝碧初高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宋朝 张先《燕归梁》:“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浄无云。”清朝 陈维崧《念奴娇·乙巳中秋用东坡韵寄广陵诸旧游》:“月明如此,问江山今古几多陈迹;谁把桂轮今夜里,碾破楚天新碧?” /唐朝李咸用《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宋朝曹勋《临江仙·解》:“桂影一庭香渐远,四并都向今朝。宸欢得句付风骚。围棋消白日,赏月度清宵。”/唐朝 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轮销桂魄,骊珠毁贝阙之前,斗散紫氛,龙剑没延平之水。”宋朝 苏轼《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等。
4.“娥”字系列雅称(源自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中国神话传说谓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关于月亮的"娥"字系列雅称:“嫦娥”“姮娥”“素娥”“金娥”“月娥”“姱娥”“娥影”等。
"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
用例如:
唐代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代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代春台仙《游春台诗 其三》:“玉魄东方开,嫦娥逐影来。洗心兼涤目,恍若游春台。”/ 南朝·宋·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婺女俪经星,姮娥栖飞月”/ 南朝·宋·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宋·范大成《枕上》:“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唐朝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唐朝李白《明堂赋》:“玉女攀星于网户,金娥纳月于璇题。”/ 唐代李郢《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五代·牛希济《临江仙》:“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宋朝梅尧臣《得馀干李尉书》诗:“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 唐朝鲍溶《上阳宫月》诗:“学织机边娥影静,拜新衣上露华沾。”
唐朝 刘长卿《琴曲歌辞·湘妃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宋朝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等。
5.在以上四个系列雅称之外,还有由"兔""蟾""桂"等并列而合成的关于月的新的雅称:“蟾兔”“兔蟾”“蟾桂”“桂蟾”“桂兔”等。用例如: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唐朝欧阳詹《玩月》诗:“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宋代诗人李曾伯《水龙吟·归来袖手江湖》:“算纷纷、为谁驱役。兔蟾应笑,蝇蜗累我,中年虚历。”元代张昱 《玩月图》:“天地有情俱是感,兔蟾应自念婵娟。分明照见山河影,一岁无如此月圆。”/ 唐朝 罗隐 《旅梦》:“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唐朝 李贺《巫山高》:“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闲。”宋代 晁补之 的《洞仙歌(填卢仝诗)》:“婵娟蟾桂,三五初圆。”/ 唐朝 卢照邻《赠益府裴录事》:“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宋朝 南山居士《永遇乐》:“满眼寒姿,桂蟾匀素,霜女同莹。”/唐朝 韩偓 《元夜即席》:“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明朝 李东阳 《太皇太后挽歌词》之十:“桂兔秋逾好,轩龙晚更辉。”等。
6.“广寒”“清虚”:因中国神话传说中谓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于是月亮有了“广寒”“清虚”的雅称。用例如:
唐朝 鲍溶诗《宿水亭》:“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宋朝陆游《八月十四日夜三叉市对月》:“一言欲报广寒殿 ,茅檐华屋均相见。”宋代 赵汝鐩《瑶娥曲·一二三四月如眉》:“一轮千古广寒深,折尽桂花应白发。” 元朝 袁桷《李宫人琵琶行》:“广寒殿冷芙蕖秋,簇金雕袍香不留。”/ 五代 谭用之《江边秋夕》:“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明朝 高明《节节高·清宵思爽然》:“清宵思爽然,好凉天,瑶台月下清虚殿。”等。
7.“望舒”:因中国神话传说中月驾车之神为望舒,于是月亮有“望舒”的雅称,也作明舒、素舒、圆舒。(出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用例如:
《后汉书·蔡邕传》:“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西晋 张协 《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等。
此外,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也形成了许多关于月亮的雅称,如:传说中月神名叫“结鳞”(《太平御览》卷三引《七圣记》:“郁华赤文,与日同居;结鳞黄文,与月同居。郁华,日精;结鳞,月精也。”),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这些都成了月亮的雅称,此不赘述。用例如:
宋朝王珪《较艺书事》:“日薄寒云下结鳞,忽驰诏骑绝飞尘。”/ 唐朝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宋朝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之一:“好借月魂来映烛,恐随春梦去飞扬。”郭沫若《女神·棠棣之花》:“姐愿化月魂,幽光永照弟。”等。
三、来源于阴阳学说的雅称
1.古人认为,月为阴气之精,日为阳气之精,日月对举,故以“阴”“阳”分别指月、日,日称太阳,月称太阴。由此产生了关于月亮的一系列雅称:“太阴”“月阴”“玄阴”“阴灵”“阴精”“阴兔”“阴魄”等。用例如:
唐朝 杨炯《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嫋。”唐朝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清朝 龚自珍《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南朝·齐·谢朓《奉和随王殿下诗》之一:“闲阶涂广露,凉宇澄月阴。”南朝·齐·谢朓《奉和随王殿下诗》之三:“月阴洞野色,日花丽池光。”宋朝毛滂《诉衷情(七夕)》:“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 唐朝 柳宗元《天对》:“玄阴多缺,爰感厥免。”唐朝 元稹《赋得九月尽》:“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南朝宋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唐代 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汉朝 丁鸿 《日食上封事》:“月者阴精,盈毁有常,臣之表也。”唐朝 李白《古朗月行》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宋朝 苏辙《次韵子瞻对月见忆并简崔度》:“败墙破屋秋雨多,夜视阴精过毕昴。”/ 北周 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阴兔假道,阳乌回翼。”唐朝 李白《大猎赋》:“阳乌沮色於朝日,阴兔丧精於明月。” /唐朝 李频 《中秋对月》:“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宋朝 欧阳修 《紫石屏歌》:“月光水洁石莹浄,感此阴魄来中潜。”清朝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二十:“阳光时隐耀,阴魄有亏盈。”等。
2.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时圆时缺,缺而复圆,盈亏更替,周而复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雅称:“夜光”“孤光”“玄度”“玄晖”“玄烛”“素晖”“霄晖”“素影”“皓彩”“圆景”“圆影”“圆光”等。用例如:
《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盲?”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邱以视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唐朝 贾岛 《酬朱侍御望月见寄》:“相思唯有霜台月,望尽孤光见却生。” 宋朝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唐代 骆宾王《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唯当玄度月,千里与君同。”/唐朝 喻凫 《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诗:“几夕江楼月,玄晖伴静吟。”/三国·魏·曹丕 《答繁钦书》:“白日西逝,清风赴闱,罗帷徒袪,玄烛方微。”宋代 方回《秀山霜晴晚眺与赵宾暘黄惟月联句》:“寰中无遁照,象外有玄烛。”/ 宋朝陈师道《十五夜月》:“向老逢清节,归怀托素晖。”/《古乐府诗》:“秋风乘兮泛霄晖,桂棹来溯兮舞云衣。”宋代 项安世《次韵谢姜自明秀才示卷诗》:“赠我和氏壁,茅檐发霄晖。”/唐朝杜审言《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雾濯清辉苦,风飘素影寒。”宋朝梅尧臣《金陵有美堂》:“江流不尽月不死,寒浪素影东西翔。”/唐朝 李群玉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奉寄江陵副使杜中丞》:“月华临霁雪,皓彩射貂裘。”宋朝 邵雍《和商守雪霁对月》:“羁怀殊少向时乐,皓彩空多此夜明。”/ 三国·魏·曹植 《赠徐干》:“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南朝·宋·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圆景早已满,佳人犹未适。”南朝·齐·谢朓 《和王中丞闻琴》:“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唐朝 武元衡《八月十五酬从兄常望月有怀》:“坐爱圆景满,况兹秋夜长。”/南朝 沈约《应王中丞思远咏月》:“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唐朝 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明朝 刘基《过秦楼》词:“圆光易缺,急景难追。”等。
3.“魄”本指月轮无光处,即月亮的亏缺部分;又特指农历月初三的月光;后来就以之代称月亮,并逐渐形成以"魄"为基本语素的系列雅称。如:“金魄”“玉魄”“冰魄”“皓魄”“素魄”“新魄”“初魄”“圆魄”“颓魄”“纤魄”“细魄”“夜魄”“晚魄”“宵魄”“晓魄”“残魄”“半魄”“莹魄”“寒魄”“魄宝”“魄渊”“月魄”等。用例如:
唐朝沈佺期《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唐朝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唐朝 春台仙 《游春台》:“玉魄东方开, 嫦娥 逐影来。”明朝 何景明 《十七夜月思》:“含颦回玉魄,扬采忆娥眉。”明朝 王世贞 《八月十五夜济宁池亭别子与》:“玉魄斜穿树,金波细溢巵。”/宋朝 刘子翚《次韵茂园独速歌》:“大儿行文学苏黄,暗潮无声走茫茫。小儿分题拟甫白,手抉蟇颐取冰魄。”元朝 钱惟善《八月十五夜风雨见月有怀》:“玄云忽开黄道明,顾兔涵秋抱冰魄。”清朝 魏源《出都前夕与周子坚夜步月下》:“但得方寸明,冰魄常同趣。”/ 唐朝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宋朝朱淑真《中秋玩月》:“清辉千里共,皓魄十分圆。”元朝王实甫《西厢记》:“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南朝·梁·简文帝 《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唐朝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唐朝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绿水生晓浔。”/唐朝 于武陵 《望月》:“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 宋代 郑弼 《定光南安岩》:“香风影里迎新魄,梵呗声中见落晖。”/ 北周 王褒《咏月赠人》:“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唐朝 张仲素《玉钩赋》:“莹迢遰之初魄,出西南之一方。”/ 南朝·梁·武帝 《拟明月照高楼》:“圆魄当虚闼,清光流思延。”唐朝 张乔 《对月》诗之一:“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宋朝 刘克庄 《念奴娇》词:“天风浩动,扫残暑,推上一轮圆魄。”/ 南朝·宋·谢惠连《秋怀诗》:“颓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 / 唐朝李绅《满桂楼》:“惟待素规澄满镜,莫看纤魄挂如钩。”唐朝贾岛《延寿里精舍寓居》:“侧庐发扃枢,纤魄时卧逢。” / 唐朝李群玉《初月》诗之二:“凝颦立户前,细魄向娟娟。” / 唐朝 孟郊 《长安羁旅》:“晓泪滴楚瑟,夜魄遶 吴乡。”前蜀 韦庄 《三堂东湖作》:“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夕不见晚魄,朝不识曙星。”唐代 骆宾王《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绮疏低晚魄,镂槛肃初寒。” / 唐代韩愈《会合联句》之孟郊联句:“夏阴偶高庇,宵魄接虚拥。” / 南朝· 梁· 丘迟 《夜发密岩口》:“敞朗朝霞澈,惊明晓魄悬。”唐朝 骆宾王 《晚憩田家》:“雾岩沦晓魄,风溆涨寒沙。” / 唐朝杜甫《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唐代 齐己 《咏影》:“始随残魄灭,又逐晓光生。” / 唐朝 张子容《碧池望秋月》:“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宋代 李复《月》:“半魄蟾犹隐,分枝桂未圆。”/ 唐朝 常建 《第三峰》:“莹魄澄玉虚,以求鸾鹤踪。” / 唐朝 刘得仁 《对月寄雍陶》:“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唐朝 方干 《中秋月》:“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 宋朝苏轼《郊祀庆成诗》:“泰坛朝扫地,魄宝夜垂精。”宋代 无名氏 的《导引》:“先天气祖,魄宝御中宸。列位冠高真。” / 唐代 柳宗元 《天对》:“规毁魄渊,太虚是属。”/ 唐朝 李商隐 《街西池馆》:“疎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元朝 柯九思 《送林彦清归永嘉》:“遥瞻广寒殿,素娥正凭阑。白兔捣月魄,指顾成神丹。”等。
本文关键词:月亮形状的,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是什么,月亮各种形状的叫法,月亮的形象叫法都有什么,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有哪些。这就是关于《月亮的8种形象叫法,可用取名:望舒、桂轮、广寒》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