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北京天通苑租房(北京天通苑租房多少钱)

#北京成都确诊者路线差异引热议#

上班的通勤路线来说,我曾经有个同事,他住在顶北边,天通苑还要往北,我们单位在亦庄,他每天的上班坐车路线是从家出来先骑自行车到公交车站,然后坐公交车四五站到地铁站,然后5号线从头开始坐,到惠新西街倒4号线,到十里河,再坐公司班车。晚上下班,同样的路线再走一遍,每趟单程至少两个小时加。

公司最早时候班车是可以到北边的,后来地铁线路发达之后,也就只设置了这么一个班车接驳点。

而且,他在这个公司上班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七年,八年。

有些人会说那他为什么不选择在公司附近租房。

他房子买在河北石家庄,北京的房子是他岳父家里租的工业地皮,自己盖的那种小平房,说白了,北京的房价日益上涨,工资水平永远追不上房价的上涨程度,只能如此。

所以,在北京上班,上班的路程果然都是九九八十一难般的各显神通。

因此,这个“打工人”流调时候,说他的上班路途远的,和我的同事比,真的不算什么。

而且我相信,上班路途在两小时加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上海有两处最大居民小区,你问人是哪两处,不一定知道地处闵行外环之外的上海康城,但一定听说过,位于内环苏州河畔的中远两湾城。

换个概念解释,其实就类似北京的天通苑与百子湾,康城类似天通苑;两湾城像百子湾

该怎么形容我对两湾城的第一印象呢?我词汇有限,就是"大",生活节奏太快的上海,有的人为了一套小面积的房子拼尽半生,值得吗?还有那些异乡人在这边租房子的,真不容易。

上海解封了,很多人都连夜“逃离”了上海,一个在上海静安区开汽车修理店的初中同学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沪漂13年离开的时候一车就把全部家当搞定了,最后还欠银行几十万,这次离开上海再也不回来了。

确实那么多20、30岁的年轻人在上海漂泊,没有归属感,在上海挣钱上海花,因为疫情的蔓延,生活过得叫苦连天,而苦苦坚持了10多年以后依然一无所获,狠心一咬牙决定干脆回故乡,所以出现了一时的离沪潮。

其实北上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几代人的宿命,穷人家的孩子到了大学是很难翻身的,即使考上大学也没什么用,大概率还是贫穷,不只是经济上的,还有精神上和认知上的贫穷。

我退伍刚去北京漂泊的那会儿,认识了有3个比较好的朋友,其中一个江西南昌的男孩刚来,家里人就给他在常营买了一套小公寓,一年之后,家里又帮着在管庄交了一套大房子的首付,2013年的北京正是房价高歌猛进的时候,可以说他三年就挣了几百万。

另一个河北唐山的男孩,工作了半年就跳槽去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收入翻倍,两年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天通苑也买一套120多平的房子。而最后一个我的老乡却还一直在每个月拿着上万的工资,负担着结婚、生娃、租房、凑首付的问题。最终因为北京的房价高,在2018年底的时候回到了长沙,在长沙按揭买了一套房。

大家都一起工作,拿着同样的工资,为什么其他两个同事可以在短时间内买房买车,借机跳槽收入翻倍?到底他们有哪些差距呢?这里可以说一下他们的家庭情况。第一个南昌的男孩父母亲都是体制内的,父亲还是处级L导;第二个唐山的男孩家在当地是一家中等规模做钢材生意的企业;而我老乡却是一个农村来的穷孩子,父母亲能把他送到大学已经精疲力竭了,正盼望着他能反哺还在上高中的妹妹。

可能这就是我们大多数现在年轻人的现状,很多人要到30岁以后才开始明白整个社会的人性和逻辑。富裕家的孩子在人生关键节点上有人指点那么几下,很可能就改变了一生,但是穷人家的孩子,只能自己摸爬滚打,跌跌撞撞地负重前行。因为上一代人没有足够的认知层次和人脉,不能够给下一代提供帮助,为了一套房子的首付,就要付出一二十年的努力。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上一辈如果安稳地偷懒,下一辈想要翻身就很难。认知层次的领悟和传承、资本的积累和继承,这些都需要至少三代人的奋斗。你以为今天逃离的北上广,你的下一代还得再爬回来。

我作为房价高的既得利益者,都觉得没房得太绝望了。

这个世界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我上车的原因也不能复制,包括我自己都不能复制。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了对的选择一起做了对的事争取到了一部分该有的利益才上车。

现在这世道 这房价,只能说是绝望。我看着比我晚出生几年的 家境差不多的同事我都觉得无解。只能告诉他们 稍微省点 ,但是老实说 他们比我当年省多了。

如果非要提点接地气的经验,我希望这能帮助到没房的人们。

很多人还一直陷在误区里,以为买房子就是:这个套房子均价5万,我要买100平,要500万。 然后我买不起啊,我就不买,我就看你房价能挺多久!然后中介又来催房租子。

但是,那些会经营的,都是走的渐进路线。 先在较远的地方买一套小点的、便宜一点的。比如均价2万5,面积60,首付40-50万。双方凑一凑,还是有可能实现的。过几年,升职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了,手上又积了30-50万了。

然后往市区挪,把原来的卖了,回收了大概60万;然后买3万的,面积80平的,首付80万(假设价格没有变。) 然后又过几年,把原来的卖了,回收90-100万;再买4万的,而积90的,首付120万。 这么一直慢慢往市区挪,慢慢换更大的房子。

一步到位,比登天还难;但是一步步挪开,还是有希望的。 前提是你手上一定要有一套房子,至少部分抵消房价上涨带来的通胀。

我发现经常倒腾房子的人有一个观念:对房子没有依恋观念,它就是一个商品,随时搬走。 而抱着那种:我就是想找一个稳定的住所、有个安定的家,这种抱着一步到位的思想的人,反而是吃亏的。

z核实后,有人说他/她达不到,原因有很多,工资低、来大城市就是享受生活质量的、租房一定要至少一室一厅等等。那我只能说,买房可能真的不适合你。

真的要买房,就要肯吃苦啊。你要结婚,两个人工作。房租也省一半。 你要节俭,刚开始跟人合租,忍受共用厕所、卫生间,忍受有人就是不讲卫生。

实在忍不住,租个开间,使用面积10几平米的那种(告诉你一处,地点:帝都荣丰2008小区。天通苑也有)。 坐公交、坐地铁,不要打车,太伤钱。 家具不要买新的,二手足够用。手机,2000元以内的足够用。休闲、娱乐?有空多散步锻炼身体,骑骑车也行。健身卡?是个坑,办了卡你去几次之后就不会再去了。总之,公共锻炼的地方很多,花钱的不要。

你要努力工作。你的工作如果没有上升空间,抓紧换。树挪死,人挪活。怎么看没有上升空间?任何人耽误你赚钱,赶紧走,这个人就是你的拦路虎。

如果收入一直不行,那么空闲时间是会有的。不要这么空闲,做兼职,做第二职业,跟着我一起做点最稳妥的投资,都是可以的。

最后,愿天下寒士,皆有广厦,尽欢颜。

刚开始北漂到底有多苦,90后过来人告诉你心声。还原真正的北漂生活!

发现大家很感兴趣北漂的生活,给马上要毕业的大学生们,还原一个真实的北漂吧。(北京有房,名校毕业,家有亲戚或不差钱的就不要看了……)

1、关于薪资

如果你不是技术工种,又不是太能吃苦,北京的基础薪资一般在3-5k,扣完税以后拿到4000多块吧,我当时合租的室友都是学传播的,基础薪资基本就这个样子;

2、关于租房

刚到北京如果没存款的话,住上面还是克制点吧,北边天通苑是个不错的选择(治安有点乱,如果是妹子慎重考虑)找朋友合租一间,一个月大概6 7百吧。当然,卫生间厨房肯定是公用的。

3、关于吃

说实话,生活水平发展到今天,北京吃不算贵了。我现在在河南,下个馆子人均70也很正常,普通工作餐也要15左右,北京除了国贸、望京CBD的话,基本20的工作餐还是有的。想吃好的,北京可选项很丰富,住已经那么克制了,吃还是讲究一点吧。

4、关于出行

平时还是坐地铁公交吧,公交有快速线也不一定堵,我一般找工作、找房子都不会找6号线,太拥挤,一号线沿线感觉还不错。如果你的工作要经常加班,出行开销可就大了去了,打车还是挺贵的,2014-2016年滴滴、快的、UBER补贴的时候,打车很划算,现在……能不打还是别打了。

5、关于加班

如果你给自己定位是白领的话,希望打消“不加班”的念想。是有很多公司不用加班的,但通常来说,加班才能让你快速成长。觉得我在胡说?我给你算笔账,假如9:30上班,你经过拥挤的地铁公交到了公司,吃完早餐收拾完桌面倒好水,已经10点了,然后回忆下昨天的工作,沟通下工作细节和难点,11点了。刚工作1个小时,12点要吃饭了。吃完回来再收拾、回忆,你的好状态只有3-5个小时而已,中间还要开会、学习,不加班可能么?

6、关于跳槽和晋升

北京最诱人的恐怕就是这个了,到处都是市场机会。只要你能力增长的快,每天无数的企业都在向你抛橄榄枝,薪资也是火箭一般的几级跳,当然,前提还是你足够有能力!

综上,总结一下吧!北漂,你稍微有点能力,有一点积蓄,绝对不是电视里那些住地下室,吃不起饭的生活。但是想漂的好一点,你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忍受拥挤的人潮,不要忘了你去北漂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忘记了原因,或者否认了当初的想法,那你就和我一样,赶紧结束,赶紧回家!

七年北漂,2021年转战深圳,北京的千里之外。

整体来说深圳的通勤时间没有北京长,超过一个小时也算极限了。

大多数科技园上班的白领住坪洲,西乡,固戍

通勤控制在一个小时内。

北京的通勤时间很多超过两个小也比较多,住大兴,顺义的人民只能到海淀朝阳上班,通勤自然不短。

天通苑到海淀朝阳应该可以控制在一个小时,和坪洲西乡固戍差不多。也就是说深圳坪洲西乡固戍等于北京天通苑。

深圳分布各地的科技园,可以就近住农民房,基本不需要地铁。北京的农民房玉环内基本拆迁完毕,大多数农民房在昌平区,小辛庄,北七家,这类地方,这几年南城也在大建设拆迁外扩的五环了。至于六环的马驹桥地区基本不会拆迁到。加上各种批发市迁出,所谓的低端人口被迫离开北京。这些地区聚集的是相对学校不是很好,薪资不是很高的刚毕业的大学生。

要知道腾讯给计算机专业租房补贴4000+,头条1500+,大厂附近租房基本不需要自己花钱。但是能进大厂的人是少数,大多数还是普通高校,大专。

深圳还有一大堆初中就不读书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是所谓的低端人口,大专毕业的大多数人都在产线打螺丝,而且会做很久,别的他们也不会。工作无高低贵贱,工资有高低,心态平和接受,深圳会操作机床,CNC编程的人也可以拿到月薪过万了,而且这些工作基本上大专毕业都可以短时间可以掌握的。可是大多数人就在流水线打螺丝,吃不完的猪脚饭,加不完的班,打不完的螺丝。

回头看北漂,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在路上骑车的时候,每天都在旅行,听喜马拉雅,听到很多美好的故事,见到很多美好的画面。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妈妈电动车搭双胞胎上学,前面一个后面一个,满是美好。

深圳的美好是每天都有年轻人为这个城市打工,所以来了就是深圳人,也别内卷,干啥都可以,深圳足够大容得下你的梦想。

#武汉#

关于武汉租赁行业的思考!

前天房东突然发微信给我:

房子还续吗?如果续的话,从下个月开始房租涨200。你有空考虑下,给我个答复,咱们都提前准备下。

突然很慌!

十一之前我就要搬出去,并且入住下家后老房要损失十天租金,加上下家的中介费可能又有千把块钱损失。这还不够,搬家麻烦死了,真心麻烦死了。

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乌央乌央地排队买房?为什么对租赁市场的管理不到位?

我这文章不知道能不能发出去,但是无论如何我还是要说完。

去买房就是图安稳。如果租金稳不下来我如何能住安稳?挣那点钱全送给房东了[笑哭]。虽说是市场行为,但是市场如果不加监管他的配置功能有可能会被人利用。这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武汉这样新一线城市。

为什么说未必是好事?

像北京那样,租房市场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首先是建设大量住房,很多人买房炒房,然后房子闲置出租,中介机构大规模收房装修,二房东大规模收房隔断出租赚取差价。经过两级加价后,但租客手里房价就高到鬼样了。并且是大部分房源都在他们手里,定价权相当一部分在在他们手里。租房已经形成了当地很多人的铁饭碗。他们每天就收租而已!想想北京天通苑的状况,我觉得很多去过那的人估计都心知肚明!

有人说,既然觉得高就别租不就行了。问题是,不租不行啊,要有地方住啊!

又会有人说,既然付得起,说明你收入足够高,也就说明这房子地段值这么多钱。

老铁,高房租让很多本该生活宽裕的人捉襟见肘,却让很多房东躺着赚钱。我不多说你也懂了吧!

当初我离开北京有很大因素就是我觉得每个月花几千块在房租上太不爽了。武汉要走这条路吗?

这条路怎么描述呢:

经济未起,租金先起!

这对于武汉其实并不是好事。

房租一年涨200,平均工资涨多少?长此以往,新一线城市的竞争力会不会持续下滑?大部分打工人的生活水平是不是无法改善甚至下降?

我现在甚至觉得,武汉的租金似乎要超过广州。但是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倒是跟广州还有差距。

全国的城市估计都这条路线了!

只希望租赁市场的管理尽快落实,我也可以租个可以安稳居住的房间。

王昌娥大姐的女儿刚结婚一年多就要离婚,真是令人唏嘘。

王大姐是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我是她的客户,她的女儿去年博士毕业后被中国科学院录用,今年三十五岁了。

王大姐为了卖保险,肯到我单位聊天。我女儿也在北京,所以我们的话题就比较多,聊的最多的就是女儿的婚姻家庭。

王大姐的女儿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七八年了,一直搞不到对象,王大姐那个着急呀!去年博士毕业去了中科院,落了北京户口,王大姐赶紧在天通苑花了近五百万给买了一套房子。

有了房子,工作又那么好,马上就有人给介绍了一个河北的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小伙子倒是一表人才,就是家里不是很富裕,在北京没房没车。男孩子追女孩子追得很紧,王大姐心里着急,也不计较男方的条件了,再说了男方还小两岁,所以谈了几个月,很快就催女儿办了婚宴。

结婚后,男方就住到女方的房子里。刚开始还不错。慢慢地,每天都到很晚才回家,不是约朋友喝酒,就是约朋友打麻将。每个月挣的钱也不给女方,虽然女方不在乎她的工资,但心里总不大高兴,小两口因此多有口角发生。

有一次,男孩子让女孩子问她父母借二十万,说是想在农村给他兄弟盖房子。他兄弟也老大不小了,刚搞了个对象,女方没有房子不嫁。女孩子可能就给拒绝了,刚结婚不长时间,自己的工资也不交家里,结婚的时候,既没有彩礼,又无房无车,这就不说了,现在竟开口借那么多钱,这搁上谁也不可能答应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冷战了一个多月。

女孩子怀孕后,王大姐保险也不卖了,去了北京伺候女儿去了。每天买菜做饭打扫家里都是她一个人的事儿。女婿很少主动干家务,有时候女儿喊女婿拖拖地,女婿总是不耐烦的样子。王大姐息事宁人,把所有活儿都揽下来了,有半分奈何也不愿意使唤女婿子。

女儿怀了孕,女婿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还是出了门很晚才回家。女儿说两句,女婿子就嫌老婆唠叨。说女儿瞧不起他,一点都没有照顾他的自尊心,不是指挥他干这干那,就是每天嫌弃他这不好那不好。

王大姐看到女婿子一点都不顾及女儿身怀有孕,大声和女儿嚷嚷,就说了女婿子两句,说让女婿让一让女儿,结果,女婿子就离家出走了。

王大姐很自责,就打电话劝女婿子回来,夫妻们吵两句很正常,也不能吵几句就离家出走,日子总是还要过下去的。

想不到女婿子说,过不过都无所谓,就是过也不打算回家了,最好租房子住,女儿愿意就和他出去,不愿意也没办法。他不愿意低声下气住到女方的房子里。住到别人的房子里,一家子都合起伙来欺负他,嫌弃他。分明是瞧不起他,嫌他穷,人在屋檐下,难免要受气。

王大姐气坏了,明明是你自己不好,老婆说两句,自己不反思自己,把所有罪过都推到女方身上。又是住到别人屋檐下,又是别人嫌弃他穷,合着没钱的人住到礼(理)房了,自己不好也全是女方的错了。

王大姐一气之下,给女儿请了假,把女儿接回来了。王大姐是不缺钱,可王大姐不是那种势力眼的人。她人很低调,也很和蔼,言谈举止文雅端庄。女婿的表现让她特别失望,她后悔不该那么着急催女儿结婚,也不该结婚后让他们住到女儿的房子里。好心没好报,落了一屁股骚。

今天上午,王大姐到了我单位,难过地告诉我她家的事情,她女儿想在孩子生下来和男方离婚。

我这人好给人出馊主意,就说了两个思路,让王大姐和她女儿参考参考。

第一,由王大姐出钱,再给女儿买一套房子。按照北京的政策,结婚后可以有两套房。由小两口给王大姐打借条,写好协议。这样,即使离婚,男方无利可图,王大姐女儿可以成功拥有两套房。

第二,按照女婿的方案,小两口出去租房子。王大姐也不要再去伺候女儿了,让女儿婆婆去伺候,或者雇保姆。这样,男方的心理比较平衡,不要老是自己犯了错反而往往把责任推到女方身上。女儿能接受了就过下去,接受不了慢慢再考虑离婚。

但最好利用婚姻多买一套房,这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那么有钱,将来老了搬到北京。这样,离女儿也近,既方便互相照顾,又不和年轻人一起住,免得到时候发生不愉快。

王大姐听了我的话,好像也蛮开心,感觉她心里那股气释放了不少。

大家说,我这馊主意如何?

房子里有一个挺干净的大厨房,全套的锅碗瓢盆,我有做饭的爱好,在家里时,家人不让我下厨,去北京后就开始摸索着自己做饭了。刚开始是煮面条,这是最容易的事情,超市里买现成的面条,像模像样学习家里母亲做面条的方式,用肉打汤,放下面条,和青菜,还有家里带过去的虾干巴拿鱼干提鲜,一时间北方的羊肉多,我爱吃羊肉,就时常做羊肉面吃。不做饭的时候去门口下馆子。只是通州当时颇为落后,像样的馆子都甚少,我口味挑剔惯了,出去一条街走完,还是看不到一家可以进去的,有时候就坐地铁去市中心,那里有精致的餐馆,只是如此一来,难免又缺钱了。

2.小镇

过了一段时间,在豆瓣上认识了一个朋友。她发起了一个叫做我们自己建小镇的活动,号召年轻人去 北京郊区住,自发形成一个由艺术家 设计师 各种人才组成的小镇,我被想法和煽情的句子吸引。也加入了。当时影响不小,国内至少有几十家媒体采访,甚至于台湾香港,全北京有点想法的年轻人去了不少。

当时北京的房价和房租已经涨得不像话。我住的房子在通州,是北京郊区了,刚租下的时候是1200元,几个月后周围的都涨到2800元,房东也是眼看要过来涨房租了。这个朋友在银行工作,她养了一条大狗,狗越长越大,在北京市区没地方遛狗,她就发动这个行动。大概最初乌托邦的想法也是缘于如此因由。

我觉得有趣就去参加他们的烧烤会。里面形形色色的人,有一个黄油会议 ,集合许多年轻人,在里面发表演讲和创业计划。而我呢只是给文人,不需要上班,每个月去出版社两次,我居住在小镇其实也是挺适合的。于是就去那住了一段时间。

在这个朋友的带动下,在 那里租了一个 五百平方的院子,房租每个月只要几百块,每天睡醒可以看见西山和原野。院子里种着柿子树,枣树和各种花草。有几分陶渊明的意思。

就是吃饭有点不方便,只好买菜自己做,于是几十年不沾阳春水的我,硬生生练出了 一身厨艺来。

院子了有树有花, 门前有溪流和杨柳,不远处都是田野。更远处是北京的西山,据说曹雪芹也曾结庐西山,我当时并不知道,在那里过了一段隐逸时光。每周去中关村拿书稿,买菜回来,过着山中一日,人间千年的日子。

3.天通苑。

小镇之后下一站我去了天通苑,当时我做多了文字编辑,颈椎病开始冒出来,想该做策划编辑。

刚好一个老板想开图书公司,就聘请我去做公司总监和策划编辑。只是公司地点在天通苑,天通苑虽然是北京城里的一个分区,沿路行去,比郊区更破落,有天我在地铁站,举目望去,黑压压的人群,完全分辨不清楚面目,不知道是由于天通苑的灰尘多,还是那里的人着实不注意形象,有一种衣衫褴褛的乞丐大军感。

天通苑号称北京it民工聚居地,居住的大多数是it业人士,那次搭乘地铁,一眼望去,有一种强烈悲悯涌上心头,大概许多人埋头读书的时候并不会有人想到自己要成为这成千上万的乞丐大军中的一员。被如此灰暗画面深深刺激,我对天通苑的印象恶劣,一心要搬离,幸好是很快搬离了。

4,国家图书馆边

于是我又搬回了二环内,在国家图书馆的正隔壁。 此时我对北京的搬家旅行已经把北京圈了一半,通州到海淀区外的香山附近,再到天通苑,又回到国家图书馆边。

国家图书馆边的房子在一个老楼里,这个地点的房子可谓是寸土寸金,而数量稀少,亏得我会找,还是以不高的价格在它的正隔壁租了一个两室一厅。虽然楼有点老,窗户上结着蜘蛛网,总算是室内设施尚可。

其实我作为一个几十年不了解柴米油盐的人, 对诸如此类的小事情是不太了解的。而对住在国图边上这件事 却是十分欣喜。一想到 走五十步就到 这座书的浩瀚海洋,心里的快乐就捂不住地迸出来。在那里住了近一年, 我每天到国图去工作和看书。时光静好。这是我在北京地图上活动线路图的中轴点了。

5,朝阳公园边

住完国图后,我又去了 朝阳公园边的一个房子里,一个叫做甜水园的小区,这个房子两室一厅,一开始是我住其中一间,后来合租的人搬走了,我自己住两室一厅。甜水园最好 的地方是花木繁盛,从楼上下来,正门前有几层楼高的白玉兰紫玉兰树,旁边的路上种满了桃树、丁香、紫藤、梨花,走出小区大门,大街上也到处种着蓝花楹,诸如种种,可能别人并未注意到。小区老旧,街道破旧,花木也无人打理,自由生长。可是春天时分,繁花处处,着实美丽,在我一个客居漂泊的人心里,所触目,所唤起的 尽是温柔的感触。

在北京租房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无解问题, 好的房子 房东不会拿出来租,你能租到的就是各方面不好的房子或者老房子。两室一厅,在租房的人来说也许算奢侈了。只是屋子大概是九十年代的,家具老旧,我时常觉得不便不习惯, 只有屋外春色,才能令我忘却室内狼藉。

在甜水园居住时期,过着一边写作,一边做编辑的生活,一天之中宁静的时光是下楼散步,穿过小区的道路,走在开满玉兰花的花树下,又沿着 灼灼艳丽的桃树,娇艳的迎春花廊把小区走一圈,最后走出小区去吃饭,对面有一家日式居酒屋,

#西安头条# #大西安# #第7次人口普查结果# 仅差5万,西安总人口接近1300万|权威数据发布,2010-2020这十年,西安市人口增长52.97%。截止2020年末,西安(含西咸新区西安代管部分区域总人口)为1295.29万人,实现了历史新突破。未来城市发展,人口数量就是基础。这也说明,西安向一线城市往前迈出一大步。

人口接近1300万,这个数字确实能很好的解释西安地铁客流大,高峰期公交车拥挤,道路车流量也较大的情况了。而就拿地铁客流来说,每天晚上11点我下晚班,每次都能看到地铁2号线,3号线,5号线很多的年轻人,尤其是换乘站。几乎进了地铁一眼望过去,都是年轻面孔。这也说明,这些年,西安夜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以大唐不夜城,钟楼,小寨商圈等为代表的夜经济生活圈吸引了更多人。而在白天,大致呈现出了商务区域和旅游景点人比较多两个特点,这也说明西安产业,商业和旅游业蓬勃的发展。西安地铁2号线不管是否高峰期,人都多,而地铁2号线连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这说明通过高铁等进出西安的客流量也大,城市流动经济比较好。目前,最大的当务之急就是争取更多城市轨道交通落地。尤其是大家强烈关注的7号线、11号线、12号线、S系列等。只有尽快撑起轨道上的都市圈,城市流动活力才能更大。另外,需要建好2.5环,规划建设大西安都市圈环线以及关中区域环线,形成1-7环线。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中村拆迁同时,要借鉴北京模式,建立属于西安自己的回龙观,天通苑北等能容纳十几万人的超大社区,以相对低廉价格,形成短租、长租、共有产权、限价销售;形成政府廉租房、公租房、公寓楼、务工人员住宅楼、共有产权住房以及限价商品房等多制式、多形态、多选择,让住城中村的大学毕业生及外来务工人员能继续以低价方式居住,也大幅度提升他们居住质量。与此同时,在社区周边做好以大眼光做好地铁、公交和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并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口袋公园、社区养老、商圈、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引入专业机构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期待西安更加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旅。期待这座城市吸引力更强,能够实现汉唐复兴,夺回它历史上应有的世界性城市的地位。#七普西安人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082464/
1
上一篇武汉房屋出售信息(武汉房产网二手房出售信息)
下一篇 阳光海上城(阳光海上城楼盘怎么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