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薄扶林中秋舞火龙(疫情前)。
村民相传,薄扶林舞火龙的习俗,源于19世纪末在薄扶林一带发生的一场瘟疫。
当时村民相信香火能袪灾除病,净化村落,而龙又是祥瑞的象征,便以禾草扎成龙的形态,龙身插满燃点的香枝,巡游全村,为村民祈求平安。瘟疫最终退去,而舞火龙的习俗则被保留下来。
虽然大型舞火龙活动曾在1970年代中断,但根据村民忆述,村内部分地方仍然维持小规模的舞火龙。
近年村民积极传承和推广,除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日晚上的舞火龙外,亦恢复在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前夕举行舞火龙的传统,舞火龙习俗逐渐成为具有组织和规模的节庆活动。
农历八月十四晚上,村民在舞火龙前先进行拜神仪式,祈求活动顺利举行。接著,全由村中年青村民担任的舞火龙健儿燃点香枝,在火龙上插满香枝;在锣鼓声中,火龙进入村中的李灵仙姐塔拜祭。随后,火龙队伍离开薄扶林村,前往西国大王庙拜祭。
完成后,火龙返回村中,拜过伯公后,便在村内大街、围仔和龙仔督等地巡游,最后,火龙抵达菜园,几代舞火龙健儿们聚首庆贺,象征著薪火相传,首晚活动在热闹声中完成。
中秋节晚上,由村民和义工组成的舞火龙队伍先在村前薄扶林道作「蟠龙出洞」,即「打龙饼」,然后才前往拜祭李灵仙姐和西国大王。
回到村口添加香枝后,火龙便进村巡游,在每家每户门前鞠躬,送上祝福。之后,队伍往华富邨方向出发,途经华富邨时也会作「蟠龙出洞」,最后于瀑布湾进行「龙归沧海」的仪式。
完成仪式后,村民合力把海中的火龙打捞上岸,整个舞火龙活动便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