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菊花王朝——江户时代的天皇们[吃瓜群众]
后阳成天皇——周仁,1586年(天正十四年)-1611年(庆长十六年)在位,身处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两大政权交替时期,织丰时代与江户时代的交汇处,只得依靠强权供养,充当吉祥物的存在,郁郁寡欢,原想让位于其弟智仁,又因其弟曾为丰臣秀吉养子作罢,无奈传位于子,以上皇身份于1617年去世,享年47岁。(p1)
后水尾天皇——政仁,后阳成天皇第三子,1611-1629年(宽永六年)在位,让位于其女7岁的兴子内亲王,以上皇身份继续摄政,1680年去世,享年84岁。(p2)
明正天皇——兴子,后水尾天皇次女,外祖父为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日本历史上第七位女天皇,1629-1643年(宽永二十年)在位,终身未婚,于宫中终老,1696年去世,享年73岁。(p3)
后光明天皇——绍仁,后水尾天皇第四子,明正天皇异母弟,1643年——1654年(承应三年)在位,年少轻狂,意欲恢复大政,对幕府多有抗拒,1654年患天花去世,享年22岁。(p4)
后西天皇——良仁,后水尾天皇第八子,明正天皇、后光明天皇之弟,因其兄后光明天皇养子年幼,以其暂代继位,1654年——1663年(宽文三年)在位,在位期间天灾人祸不断,水火相继,地震连连,以致百姓觉其德行有亏;学问方面有所成就,有和歌的才华,对古典文学造诣深厚,有著作《水日集》传世。1685年去世,享年48岁。(p5)
灵元天皇——识仁,后水尾天皇第十六子,明正天皇、后光明天皇、后西天皇之弟,后以后光明天皇养子身份继位,1663年-1687年(贞享四年)在位,个性刚毅,力主恢复旧礼,与幕府多有冲突,退位后以上皇身份实行院政,1713年剃发,成为法皇,法号素净,1732年去世,享年78岁。(p6)
东山天皇——朝仁,灵元天皇第五子,1687年-1709年(宝永六年)在位,8岁继位,性格温和,与幕府关系融洽,借而得以完成修复皇陵、恢复礼仪等事,退位半年后去世,享年35岁。(p7)
中御门天皇——庆仁,东山天皇第五子,1709年-1735年(享保二十年)在位,任内大都有祖父摄政,无心无力政治,与幕府关系良好,对古仪颇有研究,留下了《公事部类》的撰著,笛子、和歌、书法亦有所成。1737年去世,享年35岁。(p8)
樱町天皇——昭仁,中御门天皇长子,1735年-1747年(延享四年)在位,任内在将军的支持下恢复了数项旧时大礼,诗歌出色,人称其为"圣德太子再世"。1750年去世,享年31岁。(p9)
桃园天皇——遐仁,樱町天皇长子,1747年-1762年(宝历十二年)在位,任内发生幕府清除尊王论者的宝历事件,1762年去世,享年21岁。(p10)
后樱町天皇——智子,樱町天皇次女,日本历史上第八位也是至今时最后一位女天皇,因弟桃园天皇早逝,其子年幼,以其暂代继位,1762年-1770年(明和七年)在位,任内颇得国民与幕府好评,一生辅政后桃园天皇、光格天皇,维系皇统;颇有文采,毕生留下上千首的诗歌、日记四十一册,以及一本名为“禁中年中之事”的著作。1813年去世,享年73岁。(p11)
后桃园天皇——英仁,桃园天皇长子,继姑母后樱町天皇为君,1770年-1779年(安永八年)在位,享国日短,1779年病逝,享年21岁,近支绝嗣。(p12)
光格天皇——兼仁,东山天皇曾孙,闲院宫直仁亲王之孙,闲院宫典仁亲王第六子,1779年-1817年(文化十四年)在位。任内恢复汉风谥号,因旁支入继,意欲为其父加上皇尊号,引发"濮议之争""大礼议"类似事件,最后幕府妥协,虽未上尊号,但以增加亲王食禄一千石方罢。朝廷的强势与幕府的妥协,暗示了幕府政权的削弱。1840年去世,享年70岁。(p13)
仁孝天皇——惠仁,光格天皇第六子,明治天皇祖父, 1817年-1846年(弘化三年)在位,继承父志,继续恢复朝廷仪礼,汉风谥号,鼓励学术研究,开办学习所。1846年去世,享年46岁。(p14)
孝明天皇——统仁,仁孝天皇第四子,明治天皇之父,又称幕末天皇,1846年-1867年(庆应三年)在位,任内支持公武合体,亦即公家(朝廷)与武家(幕府)的结合,实质是幕府妄图利用天皇权威,镇压倒幕运动;黑船事件后,相继同美、俄,英、法、荷签订《安政五国条约》,并引发安政大狱。1867年突然去世,享年36岁。而后其次子睦仁继位,次年改元明治,开启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元。(p15)
中央苏区廿一县之一的明溪县(时称归化县),也是全国蓝宝石四大产地之一。
明溪县名人:
杨时(1053—1135),字行可,后改字中立,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
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即今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
元祐八年(1093年),杨时为湖南浏阳知县。他与游酢绕道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颐。不巧程颐正在打瞌睡,为了不惊动老师,两人站在门廊外等候,此时天正下大雪,待程颐醒来,见门外两人站立,且地面积雪一尺多厚。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被传为尊师的千古美谈。。
出处:
《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五代时人,落籍明溪,生卒年不详。莘七娘少时知文达理,且通医术,后随丈夫征战,转战至明溪雪峰镇(今城关镇)时,丈夫不幸病亡,她寄居该地,陪伴丈夫亡灵。当时,明溪贫困落后,她为民众治病,死后亦葬在明溪。
南宋时,有一位过客在明溪巡检司驿馆借宿,馆边正是七娘葬处,他有感于莘七娘的身世,在墙壁上题诗道:
妾身本是 女,幼习女工及书史;
笄年父母常爱怜,遂使良人作鸳侣。
五季乱离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
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染山气命丧夭。
军令严肃行紧急,良人命没难收拾;
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坟空寂寂。
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
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
当地百姓中本已流传莘七娘为民治病的传说,又见这首诗,于是集资动工为莘七娘建造一座祠庙。庙宇落成后,明溪人凡遇天灾-,特别是生病患疾,都到庙中求拜,朝廷赐“显应”庙号。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朝廷敕封为“惠利夫人”,后来民间对惠利夫人的崇拜逐渐扩展,北向宁化、清流、建宁发展。
传说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路过明溪时曾慕名朝拜惠利夫人庙,并题诗曰:“百万貔豸休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虏,死愧明溪莘七娘。”表达了作者对莘七娘的崇敬心情以及爱国抗敌的满腔热情
福州军区后勤部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正团级)。——曾绍棋
勇救落水知青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陈火恒。
在解放战争中二次获得三等功的英雄、解放后在工作中全心投入工作、全力关心同志的新四军老战士刘世和。
雪峰小学副校长,县委调彭筹建县工会,彭赴永安开会,在回县经大湖途中,不幸遭土匪伏击牺牲,时间为一九五零年四月二十九日,(年仅25岁)的革命烈士彭生香。
全心为公的农业局局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张福泰(一九一八年生于山东一农家)。
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归化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革命烈士张国华。
红军某部连长、归化县革命委员会委员、裁判部长,革命烈士杨芳。
革命烈士邱文澜、邱惠莲兄妹。,
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副主席、革命烈士蔡福钦。
归化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兼工会主席、革命烈士李鑫书。
任过明溪县长办过好事艰苦扑素的安徽寿县人胡邦宪。1949年福州解放后,他作为军代表接管福建师专,并任校长。1952年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1983年中央批准恢复党籍。
革命烈士杨本松、廖新增、谢东章、
中国共产党归化县委副书记、革命烈士赖水金。
在民国任过邮政总局业务处长、总务处长叶挺瑞,字尧阶。幼时随在汉口经营烟丝的父亲在汉口学习、工作。二十年代在汉口首创以汽车运送邮件。掩护过地下党负责人方皋(解放后任过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余伯由(解放后当过南京工程兵学院政委)。八路军湖南联络处主任徐特立是他家常客。1953年因病逝于长沙。
清末禀生、当过县高等小学堂长、小学校长的赖先传,字声初。创办过培英中学任校长。69岁在参议长任上去世时,时任福建省主席刘建绪送“绛帐清寒”挽幛。
李世光,字绍前,乾隆年间任过江苏赣榆知县、江宁府同知、广西全州州同、来宾县知县等,
道光年间重修《福建通志》的十七位编辑之一、举人罗联棠。
1768–1840)揭凤喈、字叶雄、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湖南新田知县,柳州宜章知县、有政声。
1709-1762)李际隆,字于赓、乾隆丁已(1737)进士、历任湖南江华、安福、武陵、龙阳(今汉寿)、桃源知县,广东南雄、廉州知府。受举报被革职,抑郁成疾逝于廉州。
清代时期的妙莲和尚,慈禧太后赐他与光绪结为义兄弟。光绪二十八年(1902)去槟榔屿(今马来西亚)主持兴建极乐寺。撰《禅林道场赞本》等。鼓山涌泉寺130代主持、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主席虚云禅师是他的徒弟。
原文锡,字伯躬,举人,广东琼州感恩县知县、崖州署理知府兼陵水县知县,有政声。
游击将军左翼都督。
洪武元年(1368年),他被封为镇国上将军兼枢密院事的谢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