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6
成都天府广场降半旗了
作为市中心最大的广场看不到几个人
警察比市民多
从地铁上来的出口也暂时封闭了
只能走旁边上来
为啥子这个这样相信大家都懂[灵光一闪]
144
手拉手从天府广场走到宽窄巷子,最后到春熙路,是成都太小,还是你们脚底下功夫深?[呲牙][呲牙][呲牙]
无糖故事故事:那年25岁的我,爱上卖菜大姐的堂妹,与她的一段情缘往事
【这里才是成都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中心,成都第一座300米超高层即将在骡马市➕天府广场亮相!】
虽然有些迟到但终归没有缺席,这张超高层示意效果图我多年前就已经看过了,只是把超高层的搭配变化了一下。1栋300米搭配3~4栋200米。真的希望成都市中心可以借此机会好好规划设计,争取诞生一个高水准的,具有影响力甚至是可以“传世”的天际线。
这一次绝对不仅仅是高度的问题,而是成都对于主城区中心的又一次再诠释,两个SKP的投资额,我想无论是品质、功能、还是地标属性都将是成都的里程碑工程!
建成后可以俯瞰整个成都,那我到有个更别致的想法,站在“此峰望彼峰”以后天气好站在天府广场300米的地方能否看到天府新区的489?
#成都# #成都头条# 12月6日上午十点,天府广场。摄影高寒
计划赶不上变化!前几天是应检尽检,突然又是非必要不检,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今晚路过天府广场,采样点依然排长队,目前成都大部分地方都不看核*酸了,为啥还有这么多人来排队呢?
目前采样点主要为4类人提供服务:
一是风*险岗位人员
二是重点人员
三是进入医疗机构人员
四是来(返)蓉人员
既然成都大部分地方不看阴性证明了,为啥各采样点仍然要排长队呢?个人推测,主要有几种可能:
①可能因为采样点突然大幅减少,加之需要检测的人员数量比较多,所以不得不排队。
针对这类情况,建议在高峰时段增加采样人手,减少排队等待时间,大冬天确实冷。
②可能存在有单位、公司、医疗机构没严格落实最新要求,不排除有的仍然要看检测结果,所以要到这些地方上班、办事或就医的人不得不做检测。
遇到这类情况,建议立即通过12345专线投诉,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把最新要求落实到位。
③可能存在不必要检测人员仍然来排队的情况,之前每天按时检测已经养成习惯,认为免费检测不做白不做。
针对这类情况,建议加强宣传劝导,让大家非必要不检测。
还有个立马见效的做法:只要对不属于必检范围人员收费,肯定会劝退很多人!
你觉得为啥采样点依然排长队呢?
#成都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70年代的成都天府广场。公元1371年,明朝朱椿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被老百姓称之为“皇城”。天府广场就建在古代成都的皇城附近。皇城消失之后,便是这座恢弘的天府广场,代替它守护着成都,紫气源此,百年不散。
重磅!成都市中心将建新地标!
计划投资超过百亿元!
整个项目包括1栋超300米的超高塔楼,以及3栋约200米的摩天大楼。由兴城人居、青羊国投和交子金控三家国企共同打造以。
除了地标,天府广场北侧、科技馆背后,将打造一个核心区面积2.12平方公里的天府文化公园。
大A哥觉得,对那些主张回归主城的人来说,价值的天平上,又多了一个砝码。
#成都头条# #成都#
#冬日生活打卡季#今天办完事情顺道去了天府广场。虽然天气不怎么好,景色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去的时候11点过,环顾整个广场,稀稀拉拉的只有几个人,有的还是去坐地铁的,完全没有往日的热闹气氛。
可能有天气冷的原因吧,也可能是城市向东向南发展了,人们活动的区域也分散了,更主要的可能是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吧,前来旅游的游客大幅减少,所以人很少。
现在防疫的政策也有了变化,希望我们都做好自我防护,逐渐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网上这张图很有意思,将成都路网图画的非常明确清晰,成都的发展就是从一个“饼”开始的。
成都千百年来的发展都是从天府广场为核心,30年前,成都的范围仅仅还是一环路范围,那时候的二圈层属于成都管辖,但都不认为自己是成都人。
比如小时候,我家在郫都区一个镇上,我要乘坐将近3小时公交才能辗转到天府广场春熙路一带,那时候的市中心比现在繁华多了,那时候我管这叫“去成都”,所以即使现在很多二圈层的当地人也会说,我要“去成都”,而这个“成都”指的主要是五城区范围,所以,很多新成都人总会感到好奇,你不是明明就在成都,为啥还要去成都,其实,现在的类似都江堰,邛崃,金堂,简阳等地也是这样的说法。
如今成都这张“越来越大”了,而且已经有了二环路、绕城高速、二绕,全是围绕天府广场这个核心而建,东西南北的路网非常密集,哪里有条河流也能直接看出来,机场也能很好的看出来,不知道再过10年,成都又将变成什么样?
以前这里只能满族人住这里,好人进不去,那时是妥妥的市中心,而不是今天的天府广场
蜡屐客四川成都人民公园历史寻幽 民国遗韵 近现代建筑群「坐地铁逛成都」
与蛇共舞美差……
王小好要脱单那就静下心来好好经营我们的爱情吧#是你的理想女朋友吗 #小好的相亲
确实是非常清晰的成都路网图,多环+多射线路网,一目了然![鼓掌]#成都# #成都交通# #成都头条#
风吹清羽网上这张图很有意思,将成都路网图画的非常明确清晰,成都的发展就是从一个“饼”开始的。成都千百年来的发展都是从天府广场为核心,30年前,成都的范围仅仅还是一环路范围,那时候的二圈层属于成都管辖,但都不认为自己是成都人。比如小时候,我家在郫都区一个镇上,我要乘坐将近3小时公交才能辗转到天府广场春熙路一带,那时候的市中心比现在繁华多了,那时候我管这叫“去成都”,所以即使现在很多二圈层的当地人也会说,我要“去成都”,而这个“成都”指的主要是五城区范围,所以,很多新成都人总会感到好奇,你不是明明就在成都,为啥还要去成都,其实,现在的类似都江堰,邛崃,金堂,简阳等地也是这样的说法。
#人到中年,什么是最重要# 陶泽魔术变脸编辑旅游达人打卡天府广场
#人到中年,什么是最重要# 陶泽魔术变脸编辑旅游达人打卡天府广场
1973年,成都天府广场北侧正在建电信大楼,打桩机“轰轰”作响,却怎么都打不下去。施工队赶忙停掉机器,想用铲子挖挖看是咋回事,挖着挖着竟然发现一个“巨兽”!大家一时都看傻了,谁也不敢靠近!
施工队长寻声而来,问工人发生什么事儿了,工人们议论纷纷,说好像挖到了什么东西。
施工队长让工人们继续挖,不要停,众人你一锹,我一铲,接力挖掘,在挖出四米多深的大坑时,众人才勉强看出来,是个四脚朝天的巨大石兽。施工队长意识到不对,立马将情况汇报给了文物部门。
文物工作者迅速赶到现场,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只能观察到巨兽露出的四只脚,看不见其他部位。为了进一步研究,文物工作者希望施工队从旁协助,将整个石兽挖出来。
施工队长遗憾地表示,“这兽可太大了,重量超过工地吊车的起重范围了,我们也没办法啊!”挖掘计划失败了,石兽只能被原地掩埋,它的掩埋位置被记录在了《成都城坊古迹考》中。
然而这一埋,就埋到了2012年。这一年,电信大楼要被改建成四川大剧院,为了保护这件文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但怎么都找不到当年的石兽,直到2012年年底,在整个建筑工地南边的角落里,发现了当年埋藏石兽的大坑。
时隔近四十年,考古队准备了一辆大型吊车,在石兽腰间缠了绿色保护布,再用吊臂缓缓将石兽“翻身”,这尊石兽终于露出了真容:石兽由红砂岩雕刻而成,外形似犀牛,造型呆萌,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背上有类似铠甲的肌肉,四肢短粗,身形健美,下颌及前肢躯干雕刻卷云纹图案。
经专家研究发现,这尊石犀牛埋藏于秦朝至西晋时期,距今至少有2000年历史。它整体雕刻风格粗犷古朴,不同于东汉时期巴蜀地区的雕刻风格,非常像秦朝时期的主流圆雕艺术。
它的出现填补了战国至秦朝石刻犀牛艺术的空白。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说,这尊石犀牛改写了中国雕塑史。
作为西南地区发现的体型最大、时间最早的石犀牛,它的用途又是什么呢?《华阳国志》记载,蜀郡太守李冰为了治理水患,造了五头石犀牛压制水精,《蜀王本纪》记载了这五尊“镇水神兽”的具体位置,有两尊放在了李冰府中,一尊放在江边桥下,还有两尊放在了水里。在天府广场出土的石犀牛有可能就是当年的“镇水神兽”!
其实,观察古代桥梁建筑,都会雕刻各种“镇水神兽”造型。在神话传说中,犀牛在水下生活,可以分水,将犀牛角点燃能照见水中的牛鬼蛇神,有抗衡洪灾的作用。再加上古代水患频发,人们在镇水的过程中,就形成了雕刻犀牛像作为“镇水神兽”的习俗。
现今,这尊“镇水神兽”以“镇馆之宝”的身份,被保存在成都博物馆里,市民们都亲切地称它“萌牛牛”。这种既能测量水位,又能压制水精,长相还很呆萌的神兽,你要不要来成都博物馆看看呢?#沉浸博物馆##头条创作挑战赛#
这哪是在找工作呢?实际上是在拍小视频,你这剧本也太滑稽了一点……
小语行女孩经网友介绍去茶行面试,老板说喝茶吃饭没问题,工作我不要你
09:53成都skp实景效果太惊艳了!锦城广场完全抢了天府广场的风头,看上去更大气更有市中心广场的气派!
#人到中年,有哪些人生感悟# 陶泽魔术变脸编辑旅游达人打卡天府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