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北京一女子下班回到家,像往常一样打开家门,瞬间她被吓得掉了魂,还以为自己开错了门,原来,自己斥巨资2000千万买的豪宅,居然塌了,仔细听天花板还有像下雨的声音。
幸好房子塌的时候家中无人,否则又会是一场灾难。
女子表示家中的毛细系统一直漏水,之前也听邻居说房子漏水,自己也没有太在意,心想漏水找物业维护不就得了。
谁知道漏着漏着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也许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我只知道毛细血管,第一次知道房子竟然像人一样有“毛细系统”。
于是赶紧去百度一下,原来“毛细系统”全称是:“毛细管网辐射系统”。
这个系统是模仿植物的叶脉和人体毛细血管的一种隐形的空气调节系统。
它就像房子的“血管一样”,铺设在天花板以及墙壁里面,以水为介质,通过冷热水的循环流动,让室内始终保持适宜人体的舒适温度。
是地暖的升级版,其作用代替了空调。
其主要特点就是温度分布均匀,没有吹风感,具有直径细,阻力小,节能高效,散热均匀的优点。
这么好的东西,我立马也有了想要体验的欲望。好东西,当然好价格。然而这个“毛细系统”对施工要求特别高。
有专业一点的人士这样说:
顾名思义,模拟人类仿生风格,温控系统,毛细血管类型的方向,理念是好的,新型装修温控系统,就是很细的环路,覆盖屋顶地面墙面等范围区域,可以制冷也可以制热,一般都是恒温。
对施工水平要求极高,同时需要特别严谨的操作程序,目测这个是典型的体面脱落,除了气候原因,风化原因,施工流程操作不当,还有管材和墙面建筑本身的材料质量问题,同时换路共振也会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偶然事件激发,比如你管路的共振与楼上住户居住产生的共振在一个时段内持续同频,等等,再就是管材本身质量问题热胀冷缩或者液压过爆都会崩裂体面。
这个价位,质量如果没问题的话,多考虑施工流程,哪怕一道工序抢了,也会全崩。
据女子透露:当初家中装修时,没动过顶是精装交付,买的高端社区住成这样太让人气愤了。
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房屋坍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
因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女子对房屋所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追责,一定要向建委部门进行投诉,为自己讨回权益。
针对这件事,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第一次听说毛细系统,贫穷限制了我的认知。”
有人说:“过了保修期,开发商物业,谁都不会去理你的,自己花钱维修,不是公共部分,也动不了维修资金。”
也有人说:“对所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向建委部门进行投诉,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采用违法查处的方式,要求建委部门对于这些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也许北京女子维权之路,并不会顺利,甚至是漫长的,但这件事也给我们提了醒,不论是买房,或是装修一定要慎之又慎,出现问题及时找相关负责人员沟通解决。
尤其是一些施工队层层转包,结果施工人员都是一些老、弱、不专业人士,看不懂图纸,搞不清施工顺序。
他们敷衍、应付了事,出了问题不想承担责任,要不为什么大多数人家在装修时,总留一个人全程盯着呢!。
记得有个朋友装修房子,夫妻俩几乎天天陪着,有一次一个木工在施工时不小心,将一颗钉子钉入水管,木工本想蒙混过关,却被朋友发现。
朋友说:“你的做法有些不地道啊!现在换水管还不费事,等全部装修好了,再排查就费大事了,你以为到时候就查不到你了吗?”
最后,木工自知理亏,脸都羞红了,二话没说,跑去买了根新水管换上了。
像北京女子的问题就出在,她买的是精装交付的豪宅,她肯定看不到装修过程,只能是开发商没有全程监管,更没有逐项验收,才造成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结果。
那么,你呢?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女子下班回家发现2千万豪宅“塌了”# #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