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呢,这都多少个夜晚了。房地产都是夕阳产业。现在大家都不热议了。你这是在炒冷饭啊?但现在谁还去关心什么房地产啊。
光伏产业是一个新风口,相当于以前的楼市
为什么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政策突然由冷变暖?调控的终极目标和过程思路是怎样的?
长大的孩子打不得。房地产行业近20年来,一直是国家的支柱产业,现在也是。房地产垂直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的业务相当庞大,如果房地产行业突然萎缩的厉害,必然导致相关产业集群的衰落,对于国计民生必然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出现国家整体经济的下滑。
但是,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最终调控目标,跟现在的美国和日本类似,最终存活下来的房地产企业数量只有15%左右,减少房地产行业在国家GDP中的占比,削弱支柱产业的地位。
虽然,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目标已经确定,但是调控过程不能激进,要渐变,要平稳过渡,最终让房地产行业软着陆。
所以,调控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政策冷暖会有反复。在这个的过程中,国家也需要逐渐培养和等待高科技等其他重要产业的崛起,已消化因调控房地产行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话基金经理韩创:明年房地产板块怎么看?
大成新锐产业基金经理韩创:地产政策调整后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对明年市场最大的影响。
从中长期维度来看,地产在2021年已经达到销量顶部,后续将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下滑周期。但这并不意味地产将一路向下,事物的发展是波折的,中间会酝酿反弹。在地产今年下滑严重的低基数基础上,明年可能就会迎来适度反弹。同时,我们可能低估了政府稳增长的诉求,可以关注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果会议对“稳增长”再次定调,那么这不容置疑是一个做多的方向。
#房地产#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与本公司有关联的任何个人均不会承担因阅读和使用本观点所造成的任何损失及其产生的法律责任。投资人购买基金前,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
看问题只从一个点切入难免一叶障目,不能说眼前的疫情最值得关注就只看到疫情,后疫情时期还有稳定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保障民生等等,房地产具有经济和民生双重属性,仅仅站在有钱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不能苟同。
从产业来讲,汽车产业和房地产产业两个都是大行业,每个行业都有一个循环周期,有高潮就有低潮。只是房地产这个产业这次受影响太大,,而汽车这个发展好一些,是跟新能源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有关。电动汽车产业发迅速。房地产恢复确实比较低迷。如果根据需求来讲,房地产带动相关产琏比较多,很可能到明年房地产销售面在市场和政策扶持下。会从衰退迈进,最终走向逐渐复苏信心恢复正常轨道上。。
这些年 中国的房地产是暴利行业,恒大作为房地产龙头产业,这些年所赚的利润弄到哪里去了?
大粒子翻书以前与恒大打过交道,也了解他们公司的一些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当时内心还暗想,能做这么大的民企真的是不容易,人员思想和体制的先进性,真的是其他很多公司望尘莫及的,就算再给个十年,都不一定能发展成那样。甚至拿他们与发展多年的外企相比,都有点感觉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想我们国家才发展多少年,当时还有浓浓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即使当年觉得他们激进,但也隐隐觉得他们应该还是会留点后手吧。只是没想到,疫情这只黑天鹅来的太迅猛而且太凶猛了,原本只有小裂痕硬是撕成了个大口子。
房地产经过疫情后成为夕阳产业已经是公知了,房地产从暴利到微利再到服务型的转变是趋势了。
曹德旺:美国吃了去工业化的亏,中国不能重蹈美国覆辙
在一段视频会议中,曹德旺说70年代美国人认为,制造业劳工成本太高,还要防治污染,于是提出去工业化,只留下高科技产业,主要做金融、房地产、互联网、娱乐产业,结果2008年金融危机,吃了没有留住制造业的亏,认识到必须有传统的制造业,呼吁制造业回流到美国
改革开放后,大批留学生去美学习,刚好美国大力推虚拟经济,我们学虚拟经济很到位,现在看我们虚拟经济做的非常好,什么都能包装,这个趋势很危险,我们没有强大的美元,工业化家底也没美国那么好,不要小看企业外迁这个事,要去调研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否则像美国那样,再想恢复也难恢复
曹德旺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当初的金融危机,的确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如今的社会中,人们重视IT行业发展没有问题,但制造企业外迁,不但减少了工作岗位,同时也在削弱我们的工业能力,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链的国家,如果制造业外移,或许会遇到被卡脖子的问题
但产品并没有高端低端之分,只存在需要与不需要,虽然企业撤离需要研究,同时也要协调制造业的平衡,毕竟制造业发展精力有限,还是要迎合一定的市场发展
你们说,房地产到底算不算支持产业?2020年占比7.3%,而发达国家在10%以上。所以,不但算支柱产业,而且占比还不算高。
房地产业的重要性和房价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必须分开对待。
#展望2022房产行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