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华门城堡,为中国第一大城门,世界第一大瓮城。
#南京# #城墙#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
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中华门象征着我们炎董黄子孙永远挺立,长存。芬兰的解说更让我们为先辈的杰作感到自豪,谢谢博主。
南京中华门地铁站附近的这个小区的电梯安装真的是太慢了,估计是底层人不愿装电梯。反正我看了二年了,
民国时期,孙中山想把“大清门”改成“中华门”,当牌匾被拆下来后,却改变主意,直接说:“不改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封建君主专制的灭亡无疑是中国历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篇。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积极响应,而后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最终湮灭。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不仅革除许多旧观念、更新民众的思想,许多北京城内恢宏壮观的建筑也被保留了下来。“大清门”的匾额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这“大清门”,在清朝的规格可谓是极其高。只皇帝、皇后等四人能从正门出入,其余人只能走侧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清门”是皇室与百姓的一道分界线,以里,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以外,烟火气升、日出而作。
孙先生在这一带巡视时,他发现了这牌匾。问了身边的人才知道,这牌匾拥有怎样的深刻意义。此牌匾正彰显了清朝等级观念的森严与皇室贵族们的权力之大。
他转念一想,既然清朝已经灭亡,那“大清门”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那我们为何不改成与民国相称的名字呢?”周围人纷纷赞同。
那应该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
这又让众人犯了愁。很快,有人提议,将此门改为“中山门”,这大大彰显了孙先生的伟大贡献。但不一会儿就被孙先生否决了,“中山”二字,还是犯了避讳,不可,不可。
正在众人苦思冥想之际,孙先生萌生出了一个想法,“不若就改为‘中华门’吧。”他建议道。清朝以国号为名,那中华民国也可以继续沿用这种思路,以“中华”两字为名。
既然名字敲定了,匾额的材质也得尽快讨论出结果。可到底用什么材质的匾额呢?众人纷纷推脱,怕这差事落到自己身上。
因为此事事关国之颜面,社会各界对此事格外关注。万一出了什么纰漏,将面临全国人民的指责。
大清门匾额的材质名叫“青金石”,质地温润,色泽均匀,在被制作成牌匾后,历经风吹雨打,却依然散发着莹莹色泽,没有一丝裂纹。
出于爱惜的目的,孙先生最终决定将匾额翻个面,背面刻上“中华门”三个字。
说干就干,工匠立刻就搭梯子把匾额拆了下来。
当翻过面后,却让人大吃一惊。后面赫然刻着“大明门”三个字,看来清朝建立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扰,图省事就翻了个面刻成“大清门”。
孙先生摇头苦笑:“还是得重头来啊。”
为了尽快平息民怨,1912年,孙先生找了块木料作为匾额,挂了上去。
自此,“大清门”最终被“中华门”所替代。
中国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一块不起眼的牌匾正是一个个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真实写照,历史宏大而悠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门”所在位置变成了毛主席纪念堂,一直屹立至今。
作者 书墁
编辑 干果
#头条历史#
中华门
到了民国时期,袁世凯做大总统的时候也寻思着大清亡了,这“大清门”的名字也得改了吧。袁世凯曾想将其改为“大民门”、“大袁门”,后来觉得太俗太狭隘,最后大笔一挥改名为“中华门”,这一个霸气的名字得到人民的认同,就连南京的那座城门最后也改名中华门了。
建国后,为了满足建设规划的要求,中华门面临着拆除。几百年来,中华门炮火中屹立不倒,其设计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当时我国著名的建筑家梁思成先生对于中华门的遭遇是十分痛心,即使在临死前,梁思成也对其念念不忘,将没能保存下中华门作为一生的遗憾。
南京中华门!
[祈祷][祈祷][碰拳][碰拳][碰拳][玫瑰][玫瑰][玫瑰]
采云飘飘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南京中华门,世界最大堡垒式瓮城,600多年过去了,如今是啥样子
08:00不错,不错
采云飘飘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南京中华门,世界最大堡垒式瓮城,600多年过去了,如今是啥样子
08:00古城堡里秋色浓。(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
南京明代中华门夜景,好像通向600年前的时光隧道
夜游金陵
寒冬烟雨笼秣陵,六朝金粉遗迹多。
中华门外大报恩,长干桥头雨花台。
十里秦淮觅八艳,乌衣巷里寻王谢。
淮水安澜复常在,灯火深巷入梦中。
北京中华门老照片
中华门修建于1417年,在1954年拆除,存在537年。
这座门在明代叫大明门,清代叫大清门,民国时期改称为中华门,在天安门南面,正阳门北侧。
第一张照片,民国时期中华门,南面两侧都有小花园,挺漂亮的。北面两侧没有高层建筑。
第二张照片,解放初期中华门,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立起,南面两侧花园已经改为公交车停车场。北面两侧已经有楼房建筑。人民大会堂和历史博物馆还没有兴建。
民国初年的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中华门
南京中华门贴上了“对联”
一个迈皋桥,一个中华门!两个地铁站的设计就是南京保守规划设计的典型代表!
照片选自《彩色的老北京:手工上色老照片还原古都风貌》
拍摄时间:清末民初
图一:前门大街路面修整
图二:维修中的正阳门箭楼
图三:中华门,天安门,天安左门,天安右门
图四:户部街南北方向
图五:崇文门前的铁路
图六:站在崇文门箭楼南眺
图七:正阳门箭楼和正阳桥牌坊
图八:维修结束的正阳门箭楼
图九:汇文大学女学生(14人)